•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药王孙思邈传奇故事

八月惊雷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1/09
帖子
16494
获得点赞
273
声望
63
(一)充当学徒把药抓,治虫加量效果佳


前言

孙思邈是我国杰出的伟大的医药学家。这个名字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永远闪耀,始终像一颗璀璨的星辰,一通盖世绝伦的丰碑,平凡而亲切,崇高而伟大!他三拒敕官不仕,从不为名利所惑,不为利禄所动,专致医药,济世活人。长期行医民间,居隐山林,救死扶伤,为民解忧。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知识广博,著作丰富,其代表作《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巨著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国的医药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威望,受到世世代代的爱戴。

唐太宗赐他“名魁大医”,宋徽宗封他“妙应真人”,人民群众尊称他为“药王”。千百年来其传奇故事,脍炙人口,颇有趣味,有口皆碑,深入人心。人们以多种多样的神话、轶事、传说、奇迹和故事来讴歌、颂扬、赞美,抒发着对药王孙思邈的情愫和推崇、期望和敬仰。这些故事富有传奇色彩,蕴含着一定思想内容,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格,体现着“中国精神”!

传说孙思邈当初行医出名之后,总觉得自己在某些医术上还不如别人。他为了在医学上有更深的造诣,便改换姓名,到县城一家药铺为一坐堂名医当了抓药的徒弟,准备用心学习他的长处。

有一次,一个员外带领女儿前来就诊,说女儿肚子阵阵发疼。经过坐堂医生诊断,认为肚子里有虫作怪,便给开了一剂有毒的打虫药。孙思邈接过药方一看,沉思了片刻说道:“先生,你开的药量少了些,恐怕虫打不下来!”坐堂医生一听,觉得他在员外面前伤了自己的尊严,于是拍着桌子怒道:“我行医几十年,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要多,你懂什么,快去抓药要紧!”

小姐服药之后,当时肚子不疼了。员外十分高兴,对着坐堂医生一面夸奖;一面拿出银两酬谢谢。坐堂医生也沾沾自喜,认为方圆百里医术无人可比。不料小姐好了一时三刻。正准备回家时,却又疼痛起来,反而比来时疼得更加厉害。

员外见状大吃一惊,沉着脸说“怎么回事,还越治越厉害了?”这时坐堂医生坐立不安,不知所措。他忽然想起刚才徒弟抓药时所说的话,觉得还有道理。于是连忙将他叫到别处,问了原因。孙思邈言道:“从小姐病情来看,她肚子里虫量较大,但先生开的药却仅能将虫毒晕,而不能毒死。小姐服药后暂时不疼了,那是因为虫被毒晕了。可过了一会虫醒过来,便要进行报复,因此小姐肚子疼的就比以前厉害了。”坐堂名医一听心服口服。为了治好小姐的病,应付眼前局面,便很快按照徒弟的意见重新配了一剂药,小姐服后不一会儿,虫被排泄出来,肚子也不疼了。

员外与女儿走后,坐堂名医回想今日之事,感到徒弟见解不凡,想必是个懂医之人。在他的再三追问下,孙思邈便道出了自己的真实姓名。坐堂医生听后大吃一惊,起身对孙思邈磕头拜道:“唉呀!原来你就是我久仰的孙先生!在下有眼无珠,多有冒犯,还请孙先生原谅。今后就请孙先生坐堂就诊,我还得多多请教呢!”孙思邈说道:“说哪里话,我原是久闻大名,向先生学习来的!”
 
(二)蚂蝗吸血疗病疾,创制妙法真神奇


位于陕西省铜川的药王山,有我国古代十大名医塑像,是从黄帝到南北朝的十位大医塑像,重建于清乾隆年间。孙思邈是集古医之大成者,他尊师重道、崇尚先贤,继承和发扬我国医学遗产。殿内塑先师像,为后人垂范。这十大名医是雷公、岐伯、扁鹊、仓公、华佗、张仲景、王叔和、皇甫谧、葛洪、陶弘景。

有一天,一个小伙子的一只眼睛被什么东西撞了,立时,那只眼肿得就像一个熟透的桃子,痛得他直叫唤。

小伙子被人搀扶着来找孙思邈治疗。孙思邈一看患处已经发青,充满着瘀血。他认为应先排除瘀血。然后再给用药。但是伤患的地方在眼部,用针挑吧,一不小心就会把眼球刺坏,太危险,不行。他又苦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只见他急忙跑到后院去,在水池边捞了一会,捉了几条虫拿回来,叫病人躺在炕上,将那虫放在瘀血上边,旁人一看,原来是几条蚂蝗。用它怎么治病呢?真是感到稀奇。

眨眼之间,只见那蚂蝗蜷曲了几下,便叮破了红肿的瘀血,吸吮起来。不一会儿,蚂蝗的身子越来越粗,病人的瘀血越来越少,快要吸完了,孙思邈马上把蚂蝗拿掉,用清水洗净患处,再给敷上些药膏,叫病人休息着。

不过一个时辰,小伙子就完全轻松不痛了。他起身对孙思邈感谢道:“孙医生,我的眼睛刚才肿得那么厉害,一会儿工夫就被您老人家治好了,真是神仙一把抓呀!您这种治疗方法真是奇妙,我还从来没听说过呢!”

孙思邈笑着说:“这也是以前从百姓中学来的,今日恰好给你用上了。”嗣后,利、思邈蚂蝗吸血肿的神奇妙法一时盛传,他的名声也就更大了。

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亦有蚂蝗吸血治红白血肿的生动记述。据说,在中世纪的阿拉伯地区和欧洲,也曾盛行过用蚂蝗吸血治疗某些脑溢血、急性青光眼、局部充血症。

蚂蝗,又名水蛭,在它叮人吸血时,会从唾液腺分泌出抗凝血的水蛭素注入伤口,血液不会凝固而源源不断流入蚂蝗肚腹。蚂蝗还有一绝招,就是一边吸一边“拉尿”,通过排泄器官拼命“榨”出血液中水分,让血液中营养成分贮存于体内。所以,蚂蝗一次吸血量竟相当于自身体重的2.5~10倍。一条一英寸长的蚂蝗,20分钟,可吸血6~10毫升。

由于蚂蝗有这样的特性,在古老的用蚂蝗吸血肿的基础上,现代医学用于微血管疏通。法国医生雅克.诺德将蚂蝗应用于断指再植手术,将蚂蝗置于移植部位,通过蚂蝗吸血使再植部位的血液流通,迅速解除移植部位的血与水肿,使再植部位血管慢慢吻合,形成新的血循环,从而使再植成功。
 
(三)饿虎凶残吃了驴,药王伏虎当坐骑

孙思邈有一头毛驴,他平时到深山采药或到远处为群众治病时,就赶上这头毛驴为他驮载药囊、药材等;他走乏了就骑上毛驴代步。他非常喜欢这头毛驴,一时也离不了它。

有一年夏天,他同他的徒弟赶着这头毛驴到离家乡不远的五台山去采集药材。他们来到一处山谷口,发现药材很多,就将毛驴拴到树上,然后走进山沟采药材去了。

他们走了不大一会儿,忽然一只猛虎大吼一声,从松林里跑了出来,直扑毛驴,用两只前爪将毛驴压倒在地,张开血盆大口,吃掉了这头毛驴。

当孙思邈和他的徒弟闻声赶来时,老虎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只见地上血肉模糊,剩下一大堆横七竖八的驴骨头。这头毛驴被虎吃掉了,采集的药材如何运回去呢?今后采药、出诊又该怎么办呢?孙思邈看到这情景,非常生气。

说来奇怪,那只吃了毛驴的老虎走了没多大工夫,又慢慢地走了回来。他立在了孙思邈的面前,垂下了头,眼中流露出哀求的神色,口角流着鲜血,温顺的简直就像只猫。

孙思邈详细观察了一会儿,看出这只老虎已经有了伤病,是前来找他治疗的。这只老虎吃掉了他的毛驴,孙思邈很生气,便不理睬它,转过身向远处走去。可是这只老虎也跟着他走,眼里流着泪水,看样子喉咙疼得实在难以忍受了。

孙思邈看见老虎有悔过的样子,便叫徒弟去看看虎口里有什么毛病。徒弟走到老虎眼前,将医铃放入虎口,把虎嘴撑开,定睛一看,原来一根骨签扎在了老虎的喉壁上,鲜血不住地往外流着。孙思邈从铃口伸进去一只手,很快就把那根骨签取了出来。

老虎的伤病治好以后,孙思邈就指着老虎训斥道:“你这个作恶多端的野兽,吃掉了我的毛驴,被骨签伤了喉咙,乃是自作自受。我本不愿给你医治,但见你疼痛难忍,且有悔过之意,才给你治好了病。你现在快走吧!”

老虎走去不远,又返回来走到孙思邈的面前卧了下来,做出让孙思邈乘骑的姿势。

孙思邈与徒弟看见老虎的表情,想了一会儿也就明白了。徒弟对老虎说“你若是愿意代替毛驴为我师父驮药的话,就把头点三下。”他刚说完,老虎果真点了三下头。于是,徒弟便将采集的药材搭在老虎背上。老虎这时看了看孙思邈,还是不走。徒弟又对它说:“你难道还要把我师父一起驮上吗?”老虎听后又点了三下头。孙思邈见老虎执意要驮他,就骑在老虎的背上。这时老虎才站立起来,迈步向前赶路了。从此以后,这只老虎就经常给孙思邈驮载药囊、药材,还让他骑在背上到各地给人们看病。他们师徒有时在深山老林里遇见了盗匪、猛兽,由于有这只老虎跟着,盗匪、猛兽也不敢前来伤害他们。

现在,陕西耀县药王山上还有一块地方叫“聚虎坪”,相传就是孙思邈救这只老虎的地方。后来人们给孙思邈塑像时,总要塑一只老虎踞在孙思邈身边,也就是这个原因。

(张世英)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