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关于冲脉的认识之四

王受仁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2/05
帖子
189
获得点赞
1
声望
0
关于冲脉的认识之四


四、冲脉的功能

关于冲脉的功能,《内经》未有详尽的论述,我们只能从经文中个别的论述,通过综合的分析、考虑来加以认识的,我的思考结论是:《内经》中说冲脉为“五脏六腑之海”、“十二经脉之海”、“血海”。“海”字的含义,总的来说是“海纳百川”,有总的吸纲、汇集,反过来说有包含、统领一切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人体的生理运动,不管是西医所说的“新陈代谢谢”,还是中医所言的“生化气化”理论,我认为用“调节”这个词来理解冲脉的功能是比较恰当的,因此其功能:
1、调节五脏六腑
《灵枢•逆顺肥瘦》:“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这就是说,冲脉具有调节五脏六腑的生化气化的功能。冲脉能调节五脏六腑,它首先是通过脾胃和肾等诸脏能实施的,这是因为冲脉与胃经和肾经等经脉和相关穴位关系密切所决定的。而脾胃为人体生理后天之本,肾则为先天之本,冲脉和肾脏一样其特性为先天之本,同时,冲脉又具有能综合来自脾胃后天之本的能力,使先天与后天在人体中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人的生命中的真元之气,就能在生命期间永存。
中医理论告诉我们,肾脏是藏精气的器官,冲脉中所拥有的真元之气,其中部分就被肾脏收藏起来,并通过肾精化气来濡养五脏六腑。而肾脏的这一功能,首先还得益于冲脉所拥有的真元之气的源源不断地补充才有可能,因此,肾脏对五脏六腑的濡养作用,是靠冲脉来实现的。
2、调节十二经脉

《灵枢•海论》称冲脉为12经之海。:“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素问•痿论》又说:“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前面一段话只说是十二经脉之海,而后面一段话,则是泛指所有经脉,而且还讲了冲脉能对经脉中的各类穴位进行“渗灌”。因溪谷就是指全身大大小小的各类穴位,因而所谓“渗灌”就是指冲脉对所有穴位所需要的功能物质进行源源不断地补充。我在我的《我对穴位的认识》一文中,曾谈到过穴位“是人体生命运动所需物质的储运中心”,它就像一个个储运生命物质的仓库。而这些仓库里的物质又是打那里来的呢?《内经》明确地告知我们是冲脉“渗灌”的结果。
冲脉对经脉的调节作用,在《灵枢••逆顺肥瘦》一篇经文中叙述冲脉的路径时有这样的描述:“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就是指冲脉上行时对经脉的三阳经进行渗灌。又说“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这是指对三阴经的参灌。由此可见,冲脉对三阴、三阳等十二经脉均具有灌输作用。

3、调节气血

将冲脉比成血海,是后人根据《灵枢•海论》中“血海有余”和“血海不足”一段话所得出的结论。十分明确地称冲脉为血海的有明代大医的张景岳,他说: “经本阴血,何脏无之,惟脏腑之血,皆归冲脉,而冲脉为五脏六腑之血海……”。还有清代李时珍在他的《奇经八脉考》中也曾这样说过:“冲为经脉之海,又曰血海”。此一说法,而且现已得到中医界理念上的认可。又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与血是统一一体的,所以,冲脉既为血海,当然也与气海有关了。
另外,我在《我的任督二脉观》一文中,认定经脉的实质为“气道”,同时经脉又与血液息息相关,所以气血应是经脉主要的物质内容。上面谈到冲脉可调节经脉,与之相关,同时它也可调节气血,这当然就成为自然之理了。
另外,我在上边介绍的《冲脉呤》后面的两句话也可作为证明:“气血郁滞两旁调 左右相随劲气疾”。

4、调节人体性生理诸多反应

冲脉能调节人的生理诸多反应有以下几点;
其一,决定男女的性行为后是否有生育能力。这一点在《内经》中有明确论述,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任脉通,大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间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其二,是女人一定时期有月经的主要原因。上面一段经文中所提到的“月事以时下”就是这个意思。《景岳全书•妇人规》中也是这样认为的:“月事以时下,可见冲脉为月经之本“。
其三、是男人有无胡须的根本原因。《灵枢•五音五味》中说:“冲任之脉,不荣口唇,故须不生焉。……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脉,血泻不复,皮肤内结气,唇口不荣,故须不生。”此段话前面是说男人有须其原因所在,而后面是说太监之类阉人无须的主要原因。
谈到这里,有必要提一下19世纪中,20世纪初在西方心理学较有影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理论,它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归纳为五个时期,即口唇期,肛门期、性器官期、潜伏期和性生殖期等。弗氏将口与性生理联系在一起,而且还认定口与性的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儿童阶段,到了成人阶段也同样存在着。弗氏的这一理论与冲脉有一支上行要环绕嘴唇,而且还是决定着男女有否有胡须的根本原因,在这一点上有相通的地方,说明冲脉与性的关系是有根据的。
 
欢迎网友读贴与指导。
 
看来楼主对冲脉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但是有些观点被历代解经家误导,难免落入俗套。但是大部分还是很有价值的。希望大家多探讨,搞清冲脉确实很重要。我说话不绕弯,请见谅!
 
谢谢版主的点评与指导,谢谢啦·!
 
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

楼主提到的这段经文涉及到了经脉形成机制问题了,能不能理解中医经络本质,也就是从这句经文中体悟进去,楼主能够提到此问题,快要接近中医的本质机制了,盼望继续发表自己的见解。

楼主提到的所有问题都很深入,都涉及到了中医理论核心部分,每篇博文我都会仔细阅读,为先生的研究精神鼓掌。
 
最近感悟冲脉多亏先生发的贴。
 
好文章 张锡纯前辈论冲气 乃高仰之作
 
谢谢上面楼主的鼓励与点评。
 
冲脉其实就是肾经前线的一部分,只不过流派不同,叫法不同罢了。
不要说什么奇经八脉,其实只有任督才是客观纯在的(任督不再中线上,而是夹中线对称分布)。其它六脉都是十二经脉的一部分,只不过流派不同,做的经络感传略有差异,命名也不同罢了。
 
冲脉其实就是肾经前线的一部分,只不过流派不同,叫法不同罢了。
不要说什么奇经八脉,其实只有任督才是客

你这样说很不严谨.内经明白的指出冲脉的循行和作用.不是你想它是什么就是什么的.
 
你这样说很不严谨.内经明白的指出冲脉的循行和作用.不是你想它是什么就是什么的.

不是不严谨而是没有详说而已。理由如下:
1、众所周知《内经》并非一时一人所著。其中有很多流派是很正常的。众所周知的事情难道你还不知道吗?
2、《内经》有说冲脉的循行,可也有说冲脉与肾经的直接关系。如《灵枢顺逆肥瘦》说:“冲脉者注少阴之大络并于少阴之经”;《灵枢动输》说:“冲脉者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并少阴之经”。这些内容都记载在《经络学》教材之中难道你连教材都没有看过吗?
3、冲脉的主要穴位与肾经前线在胸腹部的穴位重合。难道你至今都没有看过针灸穴位图吗?
4、冲脉的分布与肾经前线的胸腹部是重合的。难道你就没有对比过?
5、的确在《灵枢经脉》中没有肾经胸腹部的循行记载,而现行的内容(经络线和穴位)是后人补充上去的。这正说明了《灵枢经脉》记载的内容也不全面。《灵枢经脉》也只是众多医学流派中的之一而已。固执的医生只会抱残守缺,明智的医生往往能够善于总结、中和、归纳。古人已经做了这些工作,把肾经的缺失部分补充了进来。难道我们还要走倒退的路吗?
6、抛去以上内容我们也可以重新进行医学实验,看一看所谓的冲脉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请问:你做过冲脉的经络感传的实验吗?如果还没有做,请你做完了再发表高论为盼!
我并不是想当然的就认为冲脉就是肾经的一条分支,而是在深入研究之后才得出的结论。恐怕是你想当然了吧!否则请拿出你的根据来!
 
说文解字:海
什么是“海”?在现代人观念里,是指“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但在古人的认识里,类似于海的大湖也叫做“海”,“里海”、“青海”、“洱海”之类称名传承至今。“海”是广大的,因此,它又可以指称具有“大”或“多”的意义特征的事物:可称“连成大片的很多同类的事物”,如“人海”、“火海”之“海”;可指“大的容量、口气“,如“海碗”、“海量”、“夸下海口”之“海”。值得注意的是,“海”还可以表示“国外的“,如“海棠”、“海枣”之“海”。与此相应,“海内”指中国之内,“海外”指中国境外,“海关”则是设在国境上的国家行政监督机关。显然,“海”的这种用法表明,人们似乎把“海”看成了中国与外国的分界线。这种奇特的认识是如何形成的呢?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不浏览一下“海”的历史。

“海”曾经是方向的代名词,古书中有“四海犹四方”的说法。这表明,在古人心目中,海是天下的尽头,所以可成为方向的名称。古人之所以会形成这种空间概念,答案可以从古人对于“海”字的声训中求得:“梅者,晦也。“"海者,晦暗无知也。”古人声训,意在揭示词语的得名因由。所以以“晦”释“海”,实际表明了这样一种历史事实:由于缺乏航海能力,先民面对茫无际涯的大海,唯有望洋兴叹而不得知其详,更不了解大海之外另有新大陆,所以便将它视为天下的尽头了。

华夏先民以为自己所居的黄河流域中原一带为天下的中心,故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而中国四周的异族则被认为处于大地周边,因为他们近于海,所以也被称之为“海”,古书中有“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的说法。这样一来,“海”就很自然成了“中国”的界限;“海内”、“海外”等一系列词语,实际上都是古人透过其有色眼镜来看“海”的观感表述。
 
不是不严谨而是没有详说而已。理由如下:
1、众所周知《内经》并非一时一人所著。其中有很多流派是很正常

1.内经虽然不是出自一个人之手,但是从始至终贯穿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比如取穴法等。什么叫流派?基本方法一致那叫一派,比如内经取穴都是本于经脉,按四季取穴。这和易医是完全不同的,那才叫不同的流派。
2,冲脉与肾经有交集并在一起的时候,并不能就可以混为一谈。
3, 同理,用肾经的穴位不能就和肾经混为一谈,公孙还是脾经的呢。
4,在腹部同和还是不能说明就是肾经,肾经最高到舌本,可是冲脉到口唇。肾经起止是点,可是冲脉是面。
5, 后人补充的更不能看了,就是因为这些所谓的解经家的胡解释,想当然,才导致了今日中医传承的没落。
6, 你的感传试验可以重复吗?不能重复就你感觉到,那还是不能算数。
结论:你的深入研究没有经典支持和临床支持。属于个体行为。理论以众所周知等理由不足以立论。
 
1.内经虽然不是出自一个人之手,但是从始至终贯穿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比如取穴法等。什么叫流派?

一、说《内经》中经络研究的流派不同有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实验方法不同
说《内经》中记载的经络感传实验方法不同有以下几个种类:
1)刺激穴位类。如:艾灸、针刺、指压等方法。由于刺激的穴位不同,诱发的经络感传也会不同。所不同的地方在感传的重点部位不同、感传的方向不同、感传的长度不同、感传的串经不同。另外经络敏感人的敏感性不同感传的长度也会不同。
2)非刺激穴位类。如透视、气功、乐音、语音、玉石和中药等。这类方法虽然没有串经的问题,但是也会有各自的技术特点。
2、实验结果不同
由于实验方法不同,实验的结果也就明显的不同。不同的实验结果形成不同的流派是很正常的现象。

3、命名方法不同
纵观现存经络的各种命名方式可以见到两大经络流派:
1)黄帝派以阴阳脏腑手足的方式命名经络。如手太阴肺经。
2)扁鹊派以相关器物的方式命名经络。如任脉、带脉等。
3)其他流派以其他方式命名经络。如:解脉、肉里之脉等。
二、在一次经络循环周期之内,所有的经络只开放一次。没有共用的可能性。如果你知道整体的命名再把其中的一小段拿出来重新命名,那只能说明你的无知。例如北京的长安街的一小段被你命名为短安街。
三、穴位的经络感传特点之一就是有非本经的串经现象。这是由于穴位的解剖特点所决定的,也是穴位的特异性表现之一。如果你把这些相关的穴位连在一起划一条经络,那就是鬼画符了。连接本经的穴位所画出的连线一定是一条直线或曲线,但是决不能是一条成角的几何图线。现行的经络穴位图就已经犯了这个毛病。
四、不能否认《内经》以后医学家的成果,要允许和鼓励中医学的发展进步。
五、我所做的经络感传实验都是重复《内经》中的内容。只不过加入一些现代科研方法,所以更为详细一些罢了。
 
一、说《内经》中经络研究的流派不同有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1、实验方法不同
说《内经》中记载的经

什么黄帝派扁鹊派,你可真能拽!奇经八脉里还有阴跷脉和肾经有重叠的地方,你又怎么算?不知道你真的看没看过内经。我发现没法跟你沟通。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我不浪费时间和你争论了。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13-10-4 12:42 编辑


没错阴跷脉也是肾经,现在你终于开窍了。恭喜!
另外带脉也是肾经的一部分。
黄帝派和扁鹊派不是我的发明,是另有人经过长期考证的结果。建议多读一点书和相关文章。否则会有孤陋寡闻之嫌。
 
我同意文子医生的看法,与此网友无法沟通。
 
听说扁鹊医经的事了吗?几乎所有的中医网站都有登载。
 
说文解字:海
什么是“海”?在现代人观念里,是指“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但在古人的认识里,类似于海的大

理解文字背后到底是啥生理机制才是医学思考,要不就陷入文字训诂学范畴,对于文字训诂学来说也不是没有有意义,但要靠向主题讨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