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西医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例

中医那些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6/09
帖子
2376
获得点赞
220
声望
63
本帖最后由 中医那些事 于 2013-8-17 14:26 编辑

临床遇到一个西医曾诊断为胆囊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体检肝功能间接胆红素稍高
中医辨为 寒 热 湿 夹杂的病人。脉滑,尺脉略弱,舌质略暗红 苔黄腻,舌体胖,有齿痕 主诉为下腹胀十余年,胸膈偶有不适,时有恶心,口腔异味,便溏,偶感疲乏!葛根芩连汤用过,小柴胡用过,柴胡桂枝干姜汤用过,白头翁汤用过!麦门冬汤加减用过。四君子汤用过!效果甚微!且用了柴胡剂后,上火,咽喉肿痛,口疮!四君子汤类的加减方亦是上火!吃过一段茵陈蒿汤的加减方的成药,"舒胆片",效果略可
望高人予以赐教!
 
泻心汤一类的适应症。
 
胃之虚寒责之心,脾之虚寒责之肾,此案乃脾之虚寒当从肾治,而补脾尤宜补肾中之火,盖肾火能生脾土也。除此之外,诸法枉然!
 
胃之虚寒责之心,脾之虚寒责之肾,此案乃脾之虚寒当从肾治,而补脾尤宜补肾中之火,盖肾火能生脾土也。除此

病人曾用过如下一方 百合10 酒萸肉10 蒲黄炭10 枳实10 姜厚朴10 乌药10 槟榔10 牛膝10 杜仲10 神曲10 栝楼30炙甘草6
也曾有些效果!数剂后,罔效
 
可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请教一下,病人的主诉症状就是下腹胀十几年,肚脐周围或偏下。时轻时重,胸膈也有不是,恶心满闷感,总有堵的感觉。但这不是常见的症状!主要就是下腹胀。半夏泻心汤在于泄胃中之寒热结气。于此病有效吗?望与赐教!
舌质淡略暗,舌体胖,苔黄腻遍布唾液,有齿痕!大便溏,小便偏黄,脉滑略数!尺脉略弱!
 
治这病有个好药---牛磺酸~!

特简单,每天冲水喝~!
 
怀疑是脾虚湿热,再湿热下渗,用茵陈蒿汤仅治下焦,未清脾胃湿热,下焦湿热很快反复。但是大便应该是前干(有热)后溏(有湿)才对。
 
肝郁脾虚兼湿热。可用:生香附15,郁金15,蒲公英30,茯苓15,生白术15,生山药20,白僵蚕10,败酱草20,生白芍20,法半夏10,柴胡10,枳实10。参考。
 
怀疑是脾虚湿热,再湿热下渗,用茵陈蒿汤仅治下焦,未清脾胃湿热,下焦湿热很快反复。但是大便应该是前干(

您分析的有道理,有什么办法哪!
 
您分析的有道理,有什么办法哪!

已用过很寒药了,真阳一定有所损伤(不知道到什么程度了),我个人认为先服用四逆汤补真阳吧,因为后面又要服用清热的药,别搞成阴盛格阳了就大条了。然后再清脾胃、肝胆湿热(下腹胀、舒胆片有效,是湿热还是郁热?),再补脾渗湿养脾胃。
药:四逆汤三付,上火就上火吧。
温胆汤加减五付、龙胆泻肝丸三天
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或香砂养胃丸、必加参苓白术丸(目的是用里面的茯苓、薏仁渗湿,以免脾胃、肝胆湿热反复)
仅供参考
 
舒胆片很久没吃过了。您提的湿热或是郁热我想大概都有,苔黄腻,舌面津液盛,口腔异味,便溏!湿确实很重,郁久化热,必然的!寒主凝滞,下焦气结。湿热寒交错并行!
您给的方子,病人可能不太会接受,他绝大部分的方子都吃过,我只列出了一部分。龙胆泻肝吃后大便粘液!后不敢再吃 哎!棘手啊!
多谢指教!
 
肝郁脾虚兼湿热。可用:生香附15,郁金15,蒲公英30,茯苓15,生白术15,生山药20,白僵蚕10,败酱草20,生

感谢您出的方子,上例癌症低蛋白血症腹水,用猪苓汤后,尿有所增加,不太浑浊了!感谢指教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