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自学中医的过程

libenyu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9/12
帖子
218
获得点赞
2
声望
16
年龄
70
说到自学中医的过程我是这样学的.看能否给那些准备自学中医的友人作一些的参考吧,说到中医这门学科,既严僅又精深,使自学者望而却步,也不知何从下手,一开始我是这样学的,先学药学,再学诊断学,基本掌握后再学方剂学,我学中药学的第一本书就是中药临床应用,学方剂学就是中医治法与方剂,在这里我还是要推荐一下方剂这本书,这本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当学到一定程度时我便开始尝试开方给家人应用了;当我一次次地得到收获时,就有一个个的动力在推动我去学习了,按我本人的体会,如果先学理论的话,对于一个业余的人来说较之沉闷,很容易半途而废,就我来说也有过=三次想放弃的,在学习过程中,工作,家庭诸多的事务太繁琐了,但当我回想一下,我今年不是比去年学多了很多吗,于是又再继续学下去了,但学到了这时就应该把理论补上去.随便谈谈,请见凉.
 
好办法!但是你考证很麻烦,非法行医罪~~~
 
业佘的自学者,能有效地维护家人以及亲友的健康已经是很难得时事了.考证有屁用
 
当你和你的家人的身体健康得到你的呵护的时候,你就知道学中医是一件快乐的事。至少别人戒吃某种食物的时候,你可以毫无顾忌地吃,这时候,洋溢心中的喜悦由衷表露,这时你会觉得自己庆幸走上中医这条路没有错。
 
您说到了我的心坎上了,初学时真的很辛苦,看一大堆书的确不是件易事,等慢慢摸索到一定的阶段,就感觉到快乐了,兴趣一来,一天不摸一下书真的不习惯。
 
所以您说的艰辛这个词的涵义非常广,我懂。有时候借到别人的好书(年份久的),又复印不了,只能快点把它抄完。光笔记本都不少。
 
本帖最后由 慧然独悟 于 2013-11-14 00:10 编辑

您说的西医与中医病名之间的叫法(看了你的空间有个问题问的),买新版的教材,那里大部分都有相应的,但我认为治疗上是可以相互参考的,比例美尼尔氏综合征大概是眩晕症。有时候找不到相应的病名,不用理它。我总结出很多的病在治疗这个病好的同时,身体的另一种病也好了,这就是中医的神奇之处。个人见解,见笑了。
 
您说的西医与中医病名之间的叫法(看了你的空间有个问题问的),买新版的教材,那里大部分都有相应的,但我

西医旧称羙尼尔氏综合证,也就是中医的风痰上扰证,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获效,至于身体另一个病好了,那可能是同一病机而已,在辨证过程中必须要把其所有证状都加以分折其之间的内在相亙关系,这才可以辨得清楚,如果把西医的摡念混入中医来辨证的话,那会干扰你的思维,如用作参考是有帮助的.欢迎多多交流.
 
先分析药与人体的关系,从药到症的方法,是么
 
先分析药与人体的关系,从药到症的方法,是么

我刚查看了你所发的给初学中医的一点看发的帖子,很同意你的看法.作为业余的爱好者那有这么多的精力去探讨那些理论及古典呢.不过对于药的运用以及辨证的诊断规律还是要学得扎实一点.这才能有效地治好疾病的.你认为怎样.其实我与你的学习方法可能较为相近的.
 
太支持楼主了,我也想自学中医,对自己,家人都有好处,可以加我吗QQ1486371681
 
我谈谈想法,供楼主参考,所谓上医治未病,作为爱好者,研究方向应该以养生为主,怎么样使自己,家人,朋友,同事,,,不生病,合理膳食,合理锻炼作息,,,这是我们可以学习的,,
我虽然浅尝中医,但很快觉得治病还是要交给大夫,为什么,第一,药不是乱吃的,药量,配比,如何搭配,这不是你学几个 方子就可以的,你要根据这个人的具体情况,年纪,体质,这需要系统学习和临床经验,绝不是拍脑门的事,第二,就算你断症不错了,如何下方?3克30克,?用那些药?俗话讲隔行如隔山,除非抛弃所有,励志学医,否则,那些系统学习,20出头就跟老师,几十年临床经验头发花白的专家还不如你我每天小鸡啄米式学点的人?
所以啊,专家再不济,也比咱强,,不行多找几个专家,,我下面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不生病,少生病,如何提高人体的正气,如何调和五脏,,,有心得,我也会上来讲讲的,与你共勉,你想想我讲的有没有道理,,
 
我谈谈想法,供楼主参考,所谓上医治未病,作为爱好者,研究方向应该以养生为主,怎么样使自己,家人,朋友

你好,谢谢你,非常赞同你的见解,可是每个人的所在地域,经济环境以及家人的身体素质等都不是个人可任意改变的,我自学中医己有十余年了,在这些日子里家人身体所犯的毛病都能得到及时的治理的,我可以说我家人的健康都能得到成功的保护的,在我本地区中医人材不多,而且我也有一个有近四十年临床的医院在职中医师作好友,却又奈何呢,我叫家人去叫他看病,可最后还是要自已来,三番四次也都这样,处境所迫啊,只有自己努力加努力罢了
 
你好,谢谢你,非常赞同你的见解,可是每个人的所在地域,经济环境以及家人的身体素质等都不是个人可任意改变

呵呵,如你所说,还是继续深造,,真的是如下方治病,观点建议也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不可拘泥,,祝更上一层楼,,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