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脾脉

3 28病脉之代脉脉象特征

《内经》脉名繁多,并无明确的脉象形态,至晋•王叔和《脉经》将脉象规范为24种病脉后,才使中医脉象有了明确的标准。《脉经》:“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自叔和将代脉作为一种病脉,便被历代医家所采纳,一直沿用至今。如明•李时珍云:“动而中止不能还,复动因而作代看。”[8]《诊家正眼》:“代为禅代,止有常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9]《脉学阐微》:“代脉也是一种间歇脉,其停止有一定规律。”[10]《中医大辞典》:“代脉,脉象之一。脉来缓弱而有规则的间歇。”[4]新世纪第二版高校教材《中医诊断学》:“代脉: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还。代脉的脉象特点是脉律不齐,表现为有规律的歇止,歇止的时间较长。”[11]此乃现今28病脉中代脉规范、明确的脉象特征。
 
4 结语

综上所述,张景岳认为代脉有至数之代、脉形之代和气候之代之分;并认为代脉是脾之真脏脉,表现为乍数乍疏等,与现今28病脉之一的代脉不同。而28病脉之一的代脉,属节律不齐、至数之代的间歇脉;其脉象特征为: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除间歇之外,其余脉力和形态一致,非含形态和脉力等方面的参差不匀。
 
参考文献
[1] 朱文锋,主编.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0,100,103
[2] 张介宾.景岳全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81—82,81
[3] 张介宾.类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18,462,136,116,117,179,142
[4] 李经纬,邓铁涛,主编.中医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27,427
[5] 金栋.间歇脉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2001,36(6):232---233
[6] 尹继增,金栋.怪脉解索新探[J].河北中医,2004,26(7):546
[7] 高士宗.素问直解[M].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131
[8] 李时珍.濒湖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7
[9] 李中梓.诊家正眼[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87
[10] 邢锡波.脉学阐微[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9:69
[11] 朱文锋主编.中医诊断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17
 
脾主长夏:长夏三伏,潮湿闷热,体液代谢谢障碍。纳差食少,多喜冷饮,脾胃易受伤。
 
言脾主四季,又言“脾不主时”又言脾主毎季后十八天。其中深意可知?懒的写,得啰啰嗦嗦写上一大篇!还是大家自己想想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