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2/12/31
- 帖子
- 1226
- 获得点赞
- 46
- 声望
- 48
3、湿热兼表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
原文261、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解词:连轺——即连翘根,今多用连翘。
提要:阳黄兼表的证治。
语译: 伤寒表邪不解,里有湿热郁滞,出现身黄,可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治疗。
分析:伤寒——指外感风寒表邪未尽,症见发热、恶寒、无汗等症。
瘀热在里,身必黄——湿热郁结于里,熏蒸肝胆,胆汁外溢。
辩证要点:发热、恶寒、无汗,身黄目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而色黄。
病机:湿热内蕴,熏蒸肝胆,兼风寒束表。
治法:清热利湿,解表散邪。
方药: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连翘根是),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生梓白皮一升(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现代用法用量:麻黄10g,连翘10g,杏仁5g,赤小豆17g,大枣4枚,生桑皮13g,生姜10g,炙草10g。
先煮麻黄去沫,后内诸药,取汁,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解词:(1) 梓白皮——即梓树的纫皮,现多代之以桑皮。
(2) 潦水——指地面流动的雨水。
注意事项:
(1)辛温解表之品不宜久用,表证解后,可以去之。
(2)梓白皮可用桑皮代之。
(3)连轺可用连翘代之。
方解:麻黄、杏仁、生姜——解散表邪
连轺、梓皮、赤豆——清泄湿热
甘草、大枣—————调和诸药
合用共使表解里和。
现代应用:本方有发汗、解热、平喘、止咳、利尿、解毒等作用,用于急性黄疸肝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病,以外有表邪,内有湿热为辩证要点,不论有无黄疸,均可应用。
案48——急性肾小球肾炎:
忆1995年春遇一患者张某,男,5岁。因疥疮感染后致全身泛发性脓疱疮,经注射青霉素及口服解毒清热中药后脓疱虽好转,却出现晨起颜面浮肿,尿少,色如浓茶,伴发热、轻度恶寒,第二天肿及全身而急来就诊。诊见患者颜面浮肿色鲜明,肿势延及全身,下肢轻度指陷性水肿,尿少色黄赤而浓,T37.8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尿化验:蛋白(+++),红细胞满视野。辩证为湿热疮毒入里,影响三焦气化,使肺失通调水道、肾失蒸腾气化,水液泛滥,而为风水。治以清热利湿解毒,宣肺利水。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麻黄6g,连翘10g,杏仁10g,赤小豆20g,大枣3枚,生桑皮10g,生姜10g,甘草5g,茯苓15g,泽泻10g,车前子(包煎)10g,公英15g,地丁10g,野菊花10g,二花12g,穿心连10g。水煎服,5剂。
上药服3剂尿量明显增多,5剂服完水肿消失。尿检:蛋白(+),红细胞0-5,后用本方加减化裁又服5剂,症状消失,尿检正常。
按:本例患者因全身泛发性脓疱疮后出现全身水肿伴发热、血尿、蛋白尿,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疮毒入里,影响三焦气化,使肺失通调水道,水液泛滥,而为风水。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清热利湿,解散表邪;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苓、泽、车前渗湿利水。由于方证对应,故获速效。(余泽运医案)
鉴别:治黄三方——通治湿热发黄。
茵陈蒿汤———湿热并重,里有结滞
栀子柏皮汤——热重于湿,里无结滞
麻轺赤豆汤——湿热发黄,兼有表证。
黄疸鉴别:湿热郁蒸——黄色鲜明如橘色;
寒湿内阻——黄色晦暗如烟熏;
蓄血内结——不见目黄小便黄;
火热内迫——不见目黄小便黄;
阳明经邪热郁闭—兼满面通红。
原文261、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解词:连轺——即连翘根,今多用连翘。
提要:阳黄兼表的证治。
语译: 伤寒表邪不解,里有湿热郁滞,出现身黄,可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治疗。
分析:伤寒——指外感风寒表邪未尽,症见发热、恶寒、无汗等症。
瘀热在里,身必黄——湿热郁结于里,熏蒸肝胆,胆汁外溢。
辩证要点:发热、恶寒、无汗,身黄目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而色黄。
病机:湿热内蕴,熏蒸肝胆,兼风寒束表。
治法:清热利湿,解表散邪。
方药: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连翘根是),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赤小豆一升,大枣十二枚,生梓白皮一升(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现代用法用量:麻黄10g,连翘10g,杏仁5g,赤小豆17g,大枣4枚,生桑皮13g,生姜10g,炙草10g。
先煮麻黄去沫,后内诸药,取汁,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解词:(1) 梓白皮——即梓树的纫皮,现多代之以桑皮。
(2) 潦水——指地面流动的雨水。
注意事项:
(1)辛温解表之品不宜久用,表证解后,可以去之。
(2)梓白皮可用桑皮代之。
(3)连轺可用连翘代之。
方解:麻黄、杏仁、生姜——解散表邪
连轺、梓皮、赤豆——清泄湿热
甘草、大枣—————调和诸药
合用共使表解里和。
现代应用:本方有发汗、解热、平喘、止咳、利尿、解毒等作用,用于急性黄疸肝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病,以外有表邪,内有湿热为辩证要点,不论有无黄疸,均可应用。
案48——急性肾小球肾炎:
忆1995年春遇一患者张某,男,5岁。因疥疮感染后致全身泛发性脓疱疮,经注射青霉素及口服解毒清热中药后脓疱虽好转,却出现晨起颜面浮肿,尿少,色如浓茶,伴发热、轻度恶寒,第二天肿及全身而急来就诊。诊见患者颜面浮肿色鲜明,肿势延及全身,下肢轻度指陷性水肿,尿少色黄赤而浓,T37.8度,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尿化验:蛋白(+++),红细胞满视野。辩证为湿热疮毒入里,影响三焦气化,使肺失通调水道、肾失蒸腾气化,水液泛滥,而为风水。治以清热利湿解毒,宣肺利水。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麻黄6g,连翘10g,杏仁10g,赤小豆20g,大枣3枚,生桑皮10g,生姜10g,甘草5g,茯苓15g,泽泻10g,车前子(包煎)10g,公英15g,地丁10g,野菊花10g,二花12g,穿心连10g。水煎服,5剂。
上药服3剂尿量明显增多,5剂服完水肿消失。尿检:蛋白(+),红细胞0-5,后用本方加减化裁又服5剂,症状消失,尿检正常。
按:本例患者因全身泛发性脓疱疮后出现全身水肿伴发热、血尿、蛋白尿,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疮毒入里,影响三焦气化,使肺失通调水道,水液泛滥,而为风水。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清热利湿,解散表邪;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苓、泽、车前渗湿利水。由于方证对应,故获速效。(余泽运医案)
鉴别:治黄三方——通治湿热发黄。
茵陈蒿汤———湿热并重,里有结滞
栀子柏皮汤——热重于湿,里无结滞
麻轺赤豆汤——湿热发黄,兼有表证。
黄疸鉴别:湿热郁蒸——黄色鲜明如橘色;
寒湿内阻——黄色晦暗如烟熏;
蓄血内结——不见目黄小便黄;
火热内迫——不见目黄小便黄;
阳明经邪热郁闭—兼满面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