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医案 周慎斋医案赏析

三先生

声名远扬
杏叶会员
注册
2008/12/01
帖子
3157
获得点赞
214
声望
63
本帖最后由 三先生 于 2013-12-28 11:12 编辑

查应希,七月内感风,至八月身热不退、泄泻、喘促、脉大而豁,此肺虚而内有伏水。用五苓散加人参二钱、干姜一钱,一服而痰泻退,仍有余热,再用四君加半夏、柴胡、姜、枣,煎服愈


豁,则中空。身热、脉大而豁,为阳浮于外,更见阴弱于内者用桂枝汤,若内见饮邪不化者,用五苓散。

泄泻、喘促,中阳不足,痰饮内生。参、姜扶助中阳,中土健运,痰泻退此为理中汤之半。

仍有余热,用四君护住中焦,更加小柴胡化裁.


所谓得仲景之髓者,或谓此类
 
明代周慎斋医术高明,对于后世医家颇有启发。三先生整理周慎斋医案,值得学习。若是能配上相应的解读,那就太好不过了。
 
明代周慎斋医术高明,对于后世医家颇有启发。三先生整理周慎斋医案,值得学习。若是能配上相应的解读,那就



隅见浅识,大家斧正
 
隅见浅识,大家斧正

后世医家得岐黄之真传,仲景之骨脉者的确不多啊。
金元后门派林立,虽是百家争鸣,但却万变不离其宗,离开岐黄与仲景,则难以长存。慎斋一脉,算是杏林室内弟子,其学术值得传承。
 
—女人在六月中,昏睡,不言不动,两手脉上盛下沉,此是中热,身凉不欲近衣,凉在皮肤,热在内也。用益元散,冷水调饮四五碗,仍以凉物置胸前,后发战汗而愈。


《伤寒论》: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六月伤暑,热极似寒。《伤寒》谓之中暍,禁汗、禁下、禁温针。

益元散,不在利小便而在通阳,故战汗而愈
 
明代周慎斋医术高明,对于后世医家颇有启发。三先生整理周慎斋医案,值得学习。若是能配上相应的解读,那就

赞成。我从周慎斋书中。学到补肾不如脾之说得到更多启发
 
一人七月间,清晨昏晕,一日不醒,人皆谓阴症,用附子理中汤、胡椒汤俱不愈。脉沉细带伏,小便二日不解,原有房事,热从虚入,阴气加绝,宜以水救之。用新汲水连饮三碗,不言,至五碗,少睡,又饮五七碗,大汗如雨,方知饥,食粥后,以补中益气汤加葛根、泽泻,而愈。


阳证似阴,最易误治。

小便二日不解,化源不足?此终归是推断,用‘新汲水连饮三碗,不言’是实验性治疗,不言即知无所苦,继续用,小睡,正气渐旺,再饮得汗病解。
 
请教楼主,文中一钱等于现在的多少克
 
慎斋医案值得学习。辛苦三先生了。
 
赞成。我从周慎斋书中。学到补肾不如脾之说得到更多启发

慎斋遗书中也有很多可取之处。
 
—女人在六月中,昏睡,不言不动,两手脉上盛下沉,此是中热,身凉不欲近衣,凉在皮肤,热在内也。用益

“两手脉上盛下沉”,这将是一则寒热真假之案,需细细辨之。慎斋断为“凉在皮肤,热在内也”,与脉象对应,所用方药也必遵循寒热真假之法。此案奇特,有益于后学。
 
历代中医里就有那么一些厉害人物。周慎斋师徒都是一些厉害人物。学习了。
 
历代中医里就有那么一些厉害人物。周慎斋师徒都是一些厉害人物。学习了。

慎斋师徒的确学术水平较高。其学术思想值得传承和发扬。
 
一少妇,夏月,卒死而气不绝,遍体冷而无汗,六脉俱伏,三日不醒,诊之无脉,无脉即宜死,三日仍不死,此是伏脉,热极似水之症也。用青布湿水盖在身上一时许,身热,连灌水三五碗,反言渴甚,再灌碗许,大汗出而愈,以补中益气汤加黄柏,十数剂而安。


伏者,潜伏不出也。出则汗解。

此三例暑证
治似有别,一用益元散;一用新汲水;一用青布湿水盖在身上
而法则一也,皆得汗病解。
由此看,得一方只能治一病,得一法则应变无穷矣!

病愈后,用补中益气加味者,邪去当扶正固本之治也。
 
一少妇,夏月,卒死而气不绝,遍体冷而无汗,六脉俱伏,三日不醒,诊之无脉,无脉即宜死,三日仍不死,

这正是“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啊。
六脉全伏而不出,值得深思。记得《易氏医案》中似乎也有一个六脉伏而不出的。二者颇有一些关联啊。
 
辛苦三先生了,学习了
 
辛苦三先生了,学习了

希望更多的会员能够学到真东西,三先生不辞辛劳,为广大会员提供中医信息。我们应该感谢他。
 
一妇患痢甚,诸医皆用清凉解毒,五六日后,汤水不进,口唇痛裂,浑身大热,此肾之脾胃虚也。上身热者,皆中气虚寒,肾气不能上升也,以补中益气汤去陈皮,加干姜、肉桂各一钱,附子钱半,人参三钱。一服觉喉中痛,少顷觉胸中痛,又觉小腹痛、肛门痛。连进二三服,胃气渐复,始进饮食,但痢大作,众用香连丸一服,便不能言语,速进保元汤加附子始苏,调理月余方愈。

清热解毒治痢是常法,常法常效,然亦有变,投药无效,甚至病加者,更当改弦易张。

徐明之版主常提到,太阳的底面是少阴,阳明的底面是太阴,少阳的底面是厥阴

那么实热的底面是什么?自然是虚寒。

药后痢大作,是胃气渐复,秽浊当去故也,众用香连丸是又一逆治,幸好及时纠正,调理月余方愈。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