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10/28
- 帖子
- 20890
- 获得点赞
- 220
- 声望
- 68
中医的理论很简单。人体五脏六腑上下分布,各脏腑在气机所引导下处于动态中的。
肾在最下面,属水的脏器。中医讲肾是水中有火,水是肾阴,火是肾阳,火性向上,火能生土,肾火向上走,使脾土温暖,脾把胃吸收的营养研磨,去粗取精,把精微物质,发送到全身各处。脾的特性,也是向上的,有一部分营养要送到上面的肺脏,与吸入空气中的精微物质结合,再由肺向全身输布。脾气从左边向上升。
肾中的水,水生木,木气在水的滋养下得到营养,生发了,方向向上,肝之气也从左边往上升。随脾土之气上升,中医有“肝随脾升,胆随胃降”的说法。所以,身体左边上升的腑脏有病,则应考虑肝脾之气上升是否正常,尤其是肝气。
肝属木,这个气机随着肝脾升到了顶部,这里就里有肺和心。木生火,火,五脏属心,火的特性是上炎,但,由于有肺脏的存在,心火被带向下行。 中医的理论很简单。人体五脏六腑上下分布,各脏腑在气机所引导下处于动态中的。
肺属金,主肃降,气机就开始往下降。心火本是要上升,但因肺金在其上,肺降,心就跟着降,一直降到肾中去,温暖肾水,使得肾水不至于寒。而肾水随着肝木上上升而上升,到达心火的位置,使得心火也不至于过热,这就叫着“水火既济”。
如果下降的过程被破坏,那么心火就无法下降,就会上面热,不能交于下,下面就是寒的局面。心是恶热的,热,心就会有病,失眠多梦,口舌生疮,而下寒就会腹冷,下肢凉等。
在肺金下降的同时,人食入胃,物向下行,所以胃气就下降。脾为己土属阴,胃为戊土属阳,阳要下降,阴要上承。在胃气下降的同时,胆气也随着下降,胆汁下入十二指肠随胃物下行,顺应“胆随胃降”之说。胃有病了,就是因胃气不下行,不下行就会上逆,胆汁会反流,这是气机逆行的结果。胃气和胆气的下降,是从右边下行的。人体的属右边下行的腑脏有病,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气机下行遇到了问题。
肾在最下面,属水的脏器。中医讲肾是水中有火,水是肾阴,火是肾阳,火性向上,火能生土,肾火向上走,使脾土温暖,脾把胃吸收的营养研磨,去粗取精,把精微物质,发送到全身各处。脾的特性,也是向上的,有一部分营养要送到上面的肺脏,与吸入空气中的精微物质结合,再由肺向全身输布。脾气从左边向上升。
肾中的水,水生木,木气在水的滋养下得到营养,生发了,方向向上,肝之气也从左边往上升。随脾土之气上升,中医有“肝随脾升,胆随胃降”的说法。所以,身体左边上升的腑脏有病,则应考虑肝脾之气上升是否正常,尤其是肝气。
肝属木,这个气机随着肝脾升到了顶部,这里就里有肺和心。木生火,火,五脏属心,火的特性是上炎,但,由于有肺脏的存在,心火被带向下行。 中医的理论很简单。人体五脏六腑上下分布,各脏腑在气机所引导下处于动态中的。
肺属金,主肃降,气机就开始往下降。心火本是要上升,但因肺金在其上,肺降,心就跟着降,一直降到肾中去,温暖肾水,使得肾水不至于寒。而肾水随着肝木上上升而上升,到达心火的位置,使得心火也不至于过热,这就叫着“水火既济”。
如果下降的过程被破坏,那么心火就无法下降,就会上面热,不能交于下,下面就是寒的局面。心是恶热的,热,心就会有病,失眠多梦,口舌生疮,而下寒就会腹冷,下肢凉等。
在肺金下降的同时,人食入胃,物向下行,所以胃气就下降。脾为己土属阴,胃为戊土属阳,阳要下降,阴要上承。在胃气下降的同时,胆气也随着下降,胆汁下入十二指肠随胃物下行,顺应“胆随胃降”之说。胃有病了,就是因胃气不下行,不下行就会上逆,胆汁会反流,这是气机逆行的结果。胃气和胆气的下降,是从右边下行的。人体的属右边下行的腑脏有病,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气机下行遇到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