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头针特殊刺法

八月惊雷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1/09
帖子
16494
获得点赞
293
声望
63
头针特殊刺法,亦称多针刺法,是用2根或2根以上毫针同时刺激某一头穴或头针治疗线(区、带)的方法。常用的多针刺法有对刺、交叉刺、齐刺、十字刺、接力刺、扬刺等。
一、对刺法
用2根毫针相向对刺同一治疗线,称对刺法。有上下对刺和前后对刺二种。用于相应适应症较甚者。
(一)上下对刺
一般用于额区。如针刺额中线时,一根针从神庭穴由上向下刺,另一根针从前额发际下0.5寸处由下向上刺。

额旁1、2、3线的上下对刺法,可按上法进行。
(二)前后对刺
一般用于顶区。如针刺顶中线时,一根针从前顶穴进针向百会穴透刺,另一根针从百会穴进针向前顶穴透刺。
顶旁1、2线的前后对刺法,可按上法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对刺法的二根针是相对而入,并不要求它们针尖相抵。
二、交叉刺法
交叉刺法是临床最常用的多针刺法。它是根据《内经》旁针刺法演化而来的。旁针刺法要求用二根同时针刺某一穴,一针正刺,一针旁刺,呈交叉状。头针疗法的交叉刺法,则可用2~4根毫针呈交叉状同时刺激某一头穴或治疗线。
如百会穴的针刺,可采用三针交叉刺法。一针由后向前刺入百会穴,另外二针分别由百会穴1寸并向左右旁开0.5寸处刺入,其针尖透向百会穴。如此,则三针呈倒“丫”形交叉,以加强对百会穴的刺激。
又如顶中线和顶颞前斜线的针刺,可采用二针交叉刺法。一针由前顶穴向后透刺百会穴,另一针从前神聪穴进针,沿顶颞前斜线向下透刺,此时二针在皮下交叉。为瘫痪常用刺法。
再如顶颞前斜线的交叉刺,顶颞前斜线沿线透刺二针,第一针从前神聪进针,第二针从第一个等分点进针(将此线三等分),第三、四针则分别从该线的第一、二个等分点进针,向顶颞后斜线方向透刺(由前向后)。如此,这几根针呈阶梯状交叉。可用于瘫痪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者。
三、十字刺法
十字刺法,是用于某些头针治疗线和头部穴头维穴(位于额角发际)较特殊的交叉刺法。在临床上,可用二根针透刺穴区,第一针从上而下(或从左至右),第二针从前向后刺入。如此,这二根针呈十字形交叉。可用于偏头痛、面瘫等。
四、齐刺法
齐刺法,是用三根毫针并列集中刺激同一头穴(治疗线)的刺法。适用于额、顶、枕区,如额中线、顶中线、枕上正中线等。
(一)额中线
第一针从神庭穴进针,由上而下透刺1寸,第二、三针则分别从神庭向左右旁开5分处进针,针尖稍斜向正中线(督脉),透刺1寸。可用于病情严重的神志病症。
(二)顶中线
第一针从前顶穴进针,向百会穴透刺;第二、三针分别从前顶向左右旁开5分处进针,斜向透刺至百会穴。可用于顶叶癫痫发作等。
(三)枕上正中线
第一针从强间穴透脑户穴,第二、三针分别在强间穴向左右旁开5分处进针,斜向透刺至脑户穴。可用于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背痛和各种眼病。
五、接力刺法
接力刺法,适用较长的头针治疗线,如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额顶线、顶枕线等。其操作常用三根毫针(同等长度)分别从上述治疗线的起点、第一个等分点和第二个等分点处进针,沿线透刺。如此,这三根针犹如接力赛跑的接力棒,依次传递,故名曰“接力刺”。如顶颞前斜线,可从神聪和第一、二个等分点分别进针,沿线向下透刺。又如额顶线,则可从神庭穴和第一、三个等分点分别进针,分别由前向后透刺。前者主要用于瘫痪,以促进患肢运动功能得到改善。后者可用于五脏病变或额叶病变等。
六、扬刺法
头针的扬刺法,是根据体针变通而来的。常用于某些头部线区和百会穴和四神聪穴,可用治小儿精神发育不全症、顶叶癫痫、美尼尔氏综合征发作期等。在临床上,可从前神聪、后神聪、左神聪、右神聪分别向百会穴透刺;也可从百会穴分别向上述四个神聪穴透刺。(图例):扬刺法(百会、四神聪)
七、井字刺法
井字刺法,与上述扬刺法一样,也用于头顶部某些头穴线区及四神聪穴。其临床适应症相类似。在应用时,可由前神聪向左神聪透刺,左神聪向后神聪透刺,后神聪向右神聪透刺。如此,这四根毫针相互交叉,构成“井”字形状。
额5针为林学俭氏所倡用,适用于小儿脑瘫、颅脑外伤后遗症等。
临床上可在前额发际上2厘米处进针,由左向右依次刺入5针,每针之间距离相等,呈扇状排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