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医为什么不能分派

dazhangyu888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1/13
帖子
831
获得点赞
4
声望
0
天下武术有许多门派,南拳北腿,武当少林,太极八卦 绘画也分抽象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超现实主义许多门派,饮食分: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等。连人得血型都分A,B,C,O等不同的血型,人得脾气秉性也因此各不相同,那中医为什么就不能分派呢。

中医当坐堂中医十分艰辛,新患者找来看病,一般看1-2次(诊),每诊就是1-2剂。如果服后没有一点效果,就再无下一次(看病机会)。孙子说“: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邓小平说“不管白猫、黑猫,逮着老鼠就是好猫。”从事中医,以追求高疗效为唯一目标。当然临床复杂,虽然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疗效,但也要百分之百的努力,追逐完美,才能造就卓越。高疗效,不能由自己说,完全有患者评估。因此产生了火神派的快速显效疗法,因为,只有当患者阳气被打开的时候,他才会觉得病情有所好转了,所以对与患者要求的,临证快速起效,也是火神派的崛起的主要原因。

但是,对于大病沉疴,体质虚弱的病人,你只点火不添柴,要不了多久,病人就会身体更虚弱,所以,从长效来看,滋阴又是必走的一步,所以想要对付虚弱体质的病患,滋阴派又当仁不让。对新近急症的患者,用攻伐的方法见效最快,所以伤寒里的汗吐下散温消等经方效果最著,要是病人诸症俱杂,临危无法得时候,补土派又会大显奇功。

选方选药有成百上千,从中选择最佳方剂难;相同类的中药多,从中选择最佳的中药也难。只能从个人临床经验丰富的方面着手开方,所以有人善用附子,成了火神派,有人善用熟地,成了滋阴派,有人善用去火药,成了河间派,有人善用补脾养胃的药,成了易水派等等,派分是自然形成的结果,表明学业有擅长,术业有专攻,这也是好事情,为什么要批判这即成的事实呢。

我觉得各派都很好,都有值得学习的绝技,我支持中医继续把各派发扬光大,共同振兴中医事业。
 
中医学没有门派,《黄帝内经》说的很明白!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又引《扁鹊仓公传》曰: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雒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可知古代医家,不以门派为惑人之技也。
 
门派的事情应该是客观存在的吧,治病理念上各个学派间差异甚大。
内经讲得地域差别是很重要的派别产生原因。
 
门派的事情应该是客观存在的吧,治病理念上各个学派间差异甚大。
内经讲得地域差别是很重要的派别产生原因

门派差别其实就是地域差别,既然治病最终只讲一个结果,那门派的定义又何在呢?
 
结果相同,但是理法方药差别甚大,一味药在不同医家手里用处差异很大,同一疾病证侯在病机认识上也有不少差异。比如淮山有人用于健脾益气,有人专用滋阴,而滋阴是祖传用法。
 
kabasky; 说:
kabasky 发表于 2014-2-24 14:50
门派差别其实就是地域差别,既然治病最终只讲一个结果,那门派的定义又何在呢?

门派定义这很难定义了,如果一定要有,我觉得是套路不同,如同武术门派里有少林武当,都练气练筋骨皮,但实战套路差别就大了,刚猛和阴柔都是能克敌制胜的。
 
本帖最后由 偏偏美如仙 于 2014-2-24 16:12 编辑

好贴,应加分!

我认为擅医术者大忌形成固定的用药习惯和开方习惯每方皆有必用之药这样相当的不好。
刚识火神派之初我甚至以为火神派就是一伙江湖骗子。
 
结果相同,但是理法方药差别甚大,一味药在不同医家手里用处差异很大,同一疾病证侯在病机认识上也有不少差

兄长说的还是一样的问题,医生治病是本,如何治病是标。如今以标为本,以本为标,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我始终认为医家分门派是门外汉的眼光。
 
kabasky; 说:
kabasky 发表于 2014-2-24 16:09
兄长说的还是一样的问题,医生治病是本,如何治病是标。如今以标为本,以本为标,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大理相同,处理套路不同,如果没有保守思想,可能就如你所说没有门派。因为通过比较,大家一定会对某一证得出最优方案,而不是东家补气治脾治好了,西家滋阴补肾也治好了。
其实争论这个问题与我的困惑有关,什么困惑呢?滋阴派与经方派的处理套路有很多地方我没法融汇贯通。
 
大理相同,处理套路不同,如果没有保守思想,可能就如你所说没有门派。因为通过比较,大家一定会对某一证

我认为很好理解。经方只是规矩,示人以大概而已。
人知大龙汤里有桂枝、麻黄,却忽视了石膏这味关键药。
人知炙草汤里有阿胶、地黄,却忽视了桂枝这味关键药。
既然法出于规矩,那后世妄立门派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我觉得这个事儿,我用一个医案来诠释。这是一不太有名的清嘉庆道光时的叫孙采邻的医案。
一个呕而胃痛,用的是木香,枳壳之类,病好了。同卷,同一患者两个月后得了腹痛,用的好像是温疏,好了。
我对这个医案的理解是病人初时得了中上的病,用了中下的药,虽然好了,但伤了下。
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前几天论坛上还有个医案,病泄还是啥的,反正是下焦病,过几天病人来了,说好了,但要治咳嗽。
陆懋修说叶派治温成损的时候,专门说了,反损证,询问就发现正好一年前得温,叶派某人用甘润治愈,如此者不少。
这是一个什么问题?这是治病的路数不同而善后没做好。
你用王道治法,邪气没出路,停下了。我治一个腰痛不能直而脉弱的,润药20剂后,一攻而病愈。
你用霸道法,邪去了,正气恢复不好。我治一个类风湿,桂枝芍药知母汤,20天,脉转沉,舌苔薄了,转一贯煎养正。
看以前的很多医案,最后都有六味或六君之类的收尾,这是很好的方法。
 
kabasky; 说:
kabasky 发表于 2014-2-24 16:57
我认为很好理解。经方只是规矩,示人以大概而已。
人知大龙汤里有桂枝、麻黄,却忽视了石膏这味关键药。

据我了解,实践中不是这么简单的,路子很多啊,就象刚举例的刚猛少林和阴柔太极,殊途同归,但是殊途同归的道理却不是简单就说明了的。
 
据我了解,实践中不是这么简单的,路子很多啊,就象刚举例的刚猛少林和阴柔太极,殊途同归,但是殊途同归

这没有充分了解我只能说那么多。我玩过咏春、太极,吃过各地美食,同样发觉一样共性:练功可以分家,饮食可以分口味,而医学,国家不能分开。
 
扁鹊的三兄弟的故事虽是编的,但确实是很好的例子。你轻描淡写治病,他治一个症状好一个症状,然后到死为止,所有的病都是这么治,终于死于不治之症。而轻描淡写的门可罗雀。这就是现实,
 
刘国栋; 说:
刘国栋 发表于 2014-2-24 17:16
我觉得这个事儿,我用一个医案来诠释。这是一不太有名的清嘉庆道光时的叫孙采邻的医案。
一个呕而胃痛,用

治温成损,温燥伤阴,也算是老生常谈了。
 
中医学没有门派,《黄帝内经》说的很明白!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

谢谢分享!赞!!
 
本帖最后由 dazhangyu888 于 2014-2-25 09:16 编辑


扁鹊有两个哥哥,三兄弟都精通医术。大哥医术最高,二个其次,扁扁鹊在三兄弟中是最差的。
大哥能在人还没有生病的前兆时,预测到病,并及时预防。但由于没有人相信,认为自己一点也没有生病的迹象,故认为自己很健康,不相信自己不久的将来会生病,故都认为扁鹊的大哥是骗子。
二哥能在人有一些生病的迹象后能发现病的严重性并及时医治。但由于刚发病,病情很轻,大家或者不医治,或者以为是小病,即使二哥将他们的病治好了,他们也认为医生能治好这种小病是在平常不过了。故也不以二哥的医术为多高明。
扁鹊却只能在病人病入膏肓时才发现病情,并医治。由于人已病入膏肓,在扁鹊的医治下恢复,人们认为他是神医,能起死回生,故认为扁鹊的医术最高。故三兄弟中唯有扁鹊出名。

能治病入膏肓的医生才叫医生,呵呵

不过后来扁鹊也改治未病了,可是下场却不好。

话说扁鹊见蔡桓公,说桓公有病,桓公不信,还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借此邀功。等到桓公病入膏肓,再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就逃到秦国去了。他不得不逃,否则就会有性命之忧。然而,逃到秦国的扁鹊并没有逃脱厄运。扁鹊治好了秦武王的病,秦武王想封扁鹊为太医令,太医李醯出于嫉妒,在武王面前极力阻挠,称扁鹊不过是“草莽游医”。扁鹊知道后,又离开秦国,正当他们沿着骊山小路逃走的时候,李醯派人扮成猎户,半路劫杀了扁鹊。一代名医,就这个下场。
 
研究可以分门派,临床不应分门派!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