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再次无言

kabasky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10/07
帖子
2097
获得点赞
13
声望
38
年龄
39
本帖最后由 kabasky 于 2014-3-17 22:32 编辑

这几天又辗转于多家出版社,要求出版《医故》一书。某中央出版社谈到:“看了书稿,感觉文献价值大于实用价值,市场预估很不乐观。若以自费形式出版,花钱肯定或许可以搞些古籍出版资助,不过牵头人必须是业内专业人士,你最多也就是副编” 由此可见,如今医书一定要能攻克各种绝症、各种名家真传才能出版了。貌似我发觉现在的所谓名家都在争取上头条,努力地挣着投胎钱搞赞助是不可能了,能静下看书的就更不可能了貌似又突然发现谢谢观《中国医学源流论》,徐大椿《医学源流论》,恽铁樵《群经见智录》,殷仲春《医藏书目》,丹波元简《中国医籍考》等,原来都没有实用价值!感觉中医的未来是不容乐观,最后决定咨询中医古籍出版社买书号,后听专员叙述,最近貌似风声又很紧,恐怕也玄我也不知道出个书,发扬中医,回归医学原貌有那么难呵呵,最后若还是不能出版,我看也没必要再学下去了。

下面是《医故》重刊序一篇

窃闻学不足以致用,何如无学;书不足以育人,何如无书。夫医者,治病之工,掌人之司命,非学而不可知也。孙思邈曰:“学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葛洪云:“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皇甫谧有言:“人受先人之体,有七尺之躯,而不知医事,可谓游魂耳”。顾三坟之书始出,而医道自此兴矣。《周礼》以医师属于天官;《汉书》有论病及国,原诊知政之文;范文正有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之说。是知古尊医道,其来亦久矣。或问仲尼知医否?予曰:知之。盖仁者,儒道也;医者,仁术也。子曰:“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又云:“君子食无求饱。食无语,寝不言… …”。可知仲尼饮食有节,起居有度,此《内经》所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者是也。《汉书•方技略》载医经、经方、神仙、房中四家,子所谓:“不使胜食气,君子食无求饱”之类,乃后世养生导引之术,昉于神仙家,亦医之一类,则曲园翁所斥“子不知医”之说,殆未深考耳。或曰:历代粗工,学无所本,唯仗遗技,抱残守缺,偶得秘本,矜为世宝,既疏于考证,又不知变通,执死方以治活病,而欲责效于草石,固鲜难辄效,医道之不前,实由乎于此,宜曲园翁愤然有《废医论》、《医药说》之作焉。此论即出,后之害道者莫不宗其余韵,或集党营私,或以偏概全,欲图管窥之见以惑万人耳目,其害可甚言哉?
是书阐释经典,追溯原流,纠谬辨伪,旁及诸家,如治病求其本,饮水而思其源。有经无方,意在医医,较之徒以方技名天下者,不大有补于世哉!昔裘曹二贤,闵时医之昏昧,汇聚医籍,去芜存精,分门别类,精心校勘,不惜自资刊行,以冀医事之复兴,余未尝不叹其鸿志也。故今以太宗三鉴之例,汲取俞氏《废医论》、《医药说》附之篇末,读者隔垣洞视,意存心手,则古今治医之道可思过半矣。子曰:“温故而知新”,此之谓也。
甲午仲春后学郑巍于沪上四明邨

下面是《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简介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医诂》二卷,清•郑文焯撰。文焯不求仕进,久客吴中,博学多通,究心艺术,晚亦以医济人。是书分上下二篇。上篇十三则,论古医经,下及汉晋诸书,终唐世而止。谓医之类书备于唐,而门户分于宋,唐人务博,述古而不名家,宋后乃启攻歼,医无定术,徒滋口实,虽有名篇,亦所不取;下篇十六则,杂论药剂、炮炙、脉案、按摩、注药、针灸、汤熨、房中及纬书五藏行气等篇。文人谈医,虽非专门之学,而于学术源流,古籍沿革,贯串史子,陈迹可徵,搜辑碎金,藉存古逸,于医学颇为有裨。考据之学,至乾嘉而盛,孙星衍、俞正燮诸人,囊括九流,坛宇闳辟。是书袭其遗派,后起易功,精密可补前人。清代名医,惟徐大椿、尤怡优于文学,留意古书,徐氏《兰台轨范》不取宋以后之书,尤氏《读书记》亦多明古义。是书论医以唐为限,截断众流,即取徐氏之义,而古义亦可补尤氏所未备,在通人为余事,而为医林中徵掌故,以备考索,亦不可少之书也。”
 
连医学衷中参西录大多一阅而明了,老师整这么艰涩难懂的文言文,让我们情何以堪啊?写书有时就有如钓鱼,自己喜欢吃什么不重要,最重要是的鱼喜欢吃什么。
 
找论坛上的老大们研究研究,也许可以的。
 
能不能出版是一回事,学不学又是一回事。学了感觉快乐那就学,感觉枯燥无趣,学了等于没学。
 
连医学衷中参西录大多一阅而明了,老师整这么艰涩难懂的文言文,让我们情何以堪啊?写书有时就有如钓鱼,自

你这个比喻我很喜欢!但我的重刊序写的也貌似很明白了。
 
能不能出版是一回事,学不学又是一回事。学了感觉快乐那就学,感觉枯燥无趣,学了等于没学。

呵呵,兄长《水浒传》应该很熟悉吧。
 
所以古时手抄本的流行就在于此,楼主继续努力,办法总比问题多。
 
我写过六十多万字的小说,开始也想出版,后来作罢了,自娱自乐。
现在网上一搜,几十家网站盗链,怎么说也为人类做了贡献了。
做学问的人,寂寞啊!
 
整理书籍本来就要考虑市场前景,不是随意自己找一本来整理就行了,在动手之前,就要和出版社商量好,签订好合同,然后再搞。。否则很容易陷入自娱自乐,出版社不愿意出,自己又觉得不甘心舍不得的境地。
 
另外,书号你是不要想买的,一书两三万。。买不起。
不过有个简单方法,申请个香港书号,书号基本上是免费的。自己印刷,成本倒是低多了。
 
另外,书号你是不要想买的,一书两三万。。买不起。
不过有个简单方法,申请个香港书号,书号基本上是免费

恩,算了。花这些钱还不如再觅套古籍呢。
 
我写过六十多万字的小说,开始也想出版,后来作罢了,自娱自乐。
现在网上一搜,几十家网站盗链,

所以说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恩,算了。花这些钱还不如再觅套古籍呢。

出版单行本是有些困难,一个是这书字数有些少,再者里面有很多太专业的东西也不是普通读者喜欢的

可以考虑将来,分段落在咱们论坛的《集萃》系列中分次出版。
 
本帖最后由 kabasky 于 2014-3-18 17:22 编辑

中医不是言情小说,而是专业知识,不需要去取悦读者,若现在以这种销售模式发展,中医早晚再度废止。
希望专业医学出版社脚踏实地,多出点有质量的古籍,不要藏着噎着,更不要再出版一些取悦大众的书籍。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