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3/11/06
- 帖子
- 455
- 获得点赞
- 23
- 声望
- 18
2005年以后,以张功耀为代表的中医反对派,呼吁“中医返回民间”,核心依据是中医不科学,却在这里浪费国家经费。随后,中医界竭力反击张功耀的反中医言论。中医保守派虽然发表了比张功耀更多的文章,但感觉不出来有什么真正的说服力。
张功耀反对中医走极端,是他的无知。因为它并非中医界人士,可能连中医常识都不知道。然而,张功耀事件的爆发,绝不是偶然的。反中医之人也绝不止张功耀一人。张功耀代表了中国最广大的中医受骗者,中医受害者,中医偏见者和中医无知者。大家想过没有,按中医保守派的说法,中医既然那么优秀,如此巨额数量的受骗者、受害者、偏见者和无知者又是如何产生出来的?
一个优秀的学科,可能会产生少量的受害者和偏见者,但绝不会产生受骗者和无知者,更不可能数量如此巨额。保守派文章里的中医,与“控制论、系统论、黑箱理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反馈机理、复杂科学等等,所有的新学说,都搭上关系;与微量元素、氧由基、免疫监控等所有医学新进展都扯上缘分。 然而,老百姓看到的中医却是在那里故弄阴阳八卦之玄虚,误人误病,骗人骗财。
我们的当务之急,仍旧是要让中医科学化、现代化,给中国老百姓一个较为满意的答复,不给反对派留下口食。
然而当今的中医界,虽然回击反对派,却没有真正看到中医弊端之所在。最愚蠢的举动莫过于抛出了一个所谓“中医回归”理论。理由是现代化培养的中医都不科学,而古代中医更科学。现代化检查手段不科学;只有望闻问切才是真正的科学。它不仅包含着古代科学,而且包含着现代科学和未来科学。
真不明白究竟是学中医的不懂科学,还是学科学的不识中医?中医既然包含了科学的古代、现代和未来,那么,为什么世界各国的“科学院”都不改名为“中医院”?世界各国的“大学”都不改名为“中医大学”?
古代中医已离我们远去,我们很难了解它的真实面目。就从建国前说起,现在80岁以上的人,多少还是领教过古中医。民国时期,虽然西医已经传入中国,但还不普及。中国广大农村还只是依靠中医来看病。建国前乃至远古从来就没有提出过“计划生育”,也没有避孕及绝育手段?因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几乎为零。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一个健全女子从16岁起开始生育,到46岁大约30年,按自然孕育能力大约能生13-15个子女。相当一部分妇女怀孕和生产次数都能达到这个数字。但能够存活的婴幼儿却只有4-5成,能够活到18岁成人者有只有3-4成,能活到40岁以上者自然不会超过2成。能活到60岁以上者可称“长寿”。所以古人称60年为一个“花甲子”。
我们就从妇女怀孕说起,先兆性流产和死胎以及难产导致母子双亡或单亡者约占10%;顺产者剪脐带导致破伤风,出生后4-6天死亡率约占20%;童年时代由于天花、麻疹、疟疾、鼠疫、肺痨等传染性疾病死亡率约占20%;其它先天后天因素导致疾病的死亡率约占10%。由此看出,儿童在成年之前,就会折减50-60%。成年后各种先天疾病和后天疾病无法治愈,不可能让大量人都有活过40岁机会,也不可能让大量妇女都有13-15次正常孕育次数。
这里还没有包括战争和其它意外造成的创伤性疾病的不能治愈;未包括地方性疾病的无法控制。江南约有十多个省份以血吸虫病为代表的地方疾病,中医根本无能为力。所以建国后毛主席听说血吸虫病被西医控制之后,大为感叹。赋诗为证:“青山绿水妄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中国古代,在中医的卫生条件下,就是让中国人彻底放开充量生育,也只能保持一个人口数量平衡。如果人口数量平衡是自然法则所为,那么,中医所能起到的作用仅仅就是顺应自然和顺水人情。在自然法则面前,中医从来没有敢显示过它卓越的医疗能力。
上述现象为解放前广大农村医疗及生存概况。有不及而无过之!年轻人如果不相信,大可找家中长长辈去了解。如果想不通,也可去找年迈的名老中医们去探讨。名老中医们还不至于忘记了他们童年是怎样九死一生而活过来的?
旧中医的医疗水平只不过是旧中国整体水平的一个“缩影”。1840年以来,之所以东西方帝国主义列强敢来屡屡侵犯中国,就是看到了中国整体状态的落后不堪。在旧中医占居医疗地位的这块土地上,中国人身体健康状态并不像现代人对古代中医赞誉的那么美好;旧中医并没有将中国人调养成西方人眼中的“东亚壮夫”。恰恰相反,中国人被西方人评价为:“东亚病夫”。
“东亚病夫”之冠,难道是西方人给中国人强加上的?难道是西方人颠倒是非,硬要将“东亚壮夫”说成是“东亚病夫”?西方侵略者虽然蛮横无道,尚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东亚病夫”就是在旧中医的医疗能力下,中国人体状况最真实的写照。同样有不及而无过之。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彻底甩掉这“东亚病夫”这尊头衔,国家大兴西医,同时对旧中医进行大规模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改造,力求创建现代新中医。没有想到的是,时间过了不到半个世纪,大家不仅忘掉了旧中医的医疗能力,尚且忘掉了旧中国的不堪境地。抛出了一个“回归中医”理论就能够救中医吗?
“回归中医”只能让中医的医疗水平回到建国前,回归到甚至1840年以前。这究竟是在救中医,还是在葬送中医?
现在我们知道,中医确实能治西医不治之症,但那不是旧中医,而是“汇通派”诞生之后的新中医。例如:就在前清御医众多、高手如林的北京,却让汇通派中医:汪逢春、孔伯华、施今墨、肖龙友夺得了“北京四大名医”之桂冠。由此推知,前清古典派御医,与汇通派比较之后,他们根本治不了什么病。
我要表达的意思是,绝不要对旧中医在抱有幻想。旧中医救不了中医。中医还得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道路上前进,才能求得再生。
张功耀反对中医走极端,是他的无知。因为它并非中医界人士,可能连中医常识都不知道。然而,张功耀事件的爆发,绝不是偶然的。反中医之人也绝不止张功耀一人。张功耀代表了中国最广大的中医受骗者,中医受害者,中医偏见者和中医无知者。大家想过没有,按中医保守派的说法,中医既然那么优秀,如此巨额数量的受骗者、受害者、偏见者和无知者又是如何产生出来的?
一个优秀的学科,可能会产生少量的受害者和偏见者,但绝不会产生受骗者和无知者,更不可能数量如此巨额。保守派文章里的中医,与“控制论、系统论、黑箱理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反馈机理、复杂科学等等,所有的新学说,都搭上关系;与微量元素、氧由基、免疫监控等所有医学新进展都扯上缘分。 然而,老百姓看到的中医却是在那里故弄阴阳八卦之玄虚,误人误病,骗人骗财。
我们的当务之急,仍旧是要让中医科学化、现代化,给中国老百姓一个较为满意的答复,不给反对派留下口食。
然而当今的中医界,虽然回击反对派,却没有真正看到中医弊端之所在。最愚蠢的举动莫过于抛出了一个所谓“中医回归”理论。理由是现代化培养的中医都不科学,而古代中医更科学。现代化检查手段不科学;只有望闻问切才是真正的科学。它不仅包含着古代科学,而且包含着现代科学和未来科学。
真不明白究竟是学中医的不懂科学,还是学科学的不识中医?中医既然包含了科学的古代、现代和未来,那么,为什么世界各国的“科学院”都不改名为“中医院”?世界各国的“大学”都不改名为“中医大学”?
古代中医已离我们远去,我们很难了解它的真实面目。就从建国前说起,现在80岁以上的人,多少还是领教过古中医。民国时期,虽然西医已经传入中国,但还不普及。中国广大农村还只是依靠中医来看病。建国前乃至远古从来就没有提出过“计划生育”,也没有避孕及绝育手段?因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几乎为零。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一个健全女子从16岁起开始生育,到46岁大约30年,按自然孕育能力大约能生13-15个子女。相当一部分妇女怀孕和生产次数都能达到这个数字。但能够存活的婴幼儿却只有4-5成,能够活到18岁成人者有只有3-4成,能活到40岁以上者自然不会超过2成。能活到60岁以上者可称“长寿”。所以古人称60年为一个“花甲子”。
我们就从妇女怀孕说起,先兆性流产和死胎以及难产导致母子双亡或单亡者约占10%;顺产者剪脐带导致破伤风,出生后4-6天死亡率约占20%;童年时代由于天花、麻疹、疟疾、鼠疫、肺痨等传染性疾病死亡率约占20%;其它先天后天因素导致疾病的死亡率约占10%。由此看出,儿童在成年之前,就会折减50-60%。成年后各种先天疾病和后天疾病无法治愈,不可能让大量人都有活过40岁机会,也不可能让大量妇女都有13-15次正常孕育次数。
这里还没有包括战争和其它意外造成的创伤性疾病的不能治愈;未包括地方性疾病的无法控制。江南约有十多个省份以血吸虫病为代表的地方疾病,中医根本无能为力。所以建国后毛主席听说血吸虫病被西医控制之后,大为感叹。赋诗为证:“青山绿水妄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中国古代,在中医的卫生条件下,就是让中国人彻底放开充量生育,也只能保持一个人口数量平衡。如果人口数量平衡是自然法则所为,那么,中医所能起到的作用仅仅就是顺应自然和顺水人情。在自然法则面前,中医从来没有敢显示过它卓越的医疗能力。
上述现象为解放前广大农村医疗及生存概况。有不及而无过之!年轻人如果不相信,大可找家中长长辈去了解。如果想不通,也可去找年迈的名老中医们去探讨。名老中医们还不至于忘记了他们童年是怎样九死一生而活过来的?
旧中医的医疗水平只不过是旧中国整体水平的一个“缩影”。1840年以来,之所以东西方帝国主义列强敢来屡屡侵犯中国,就是看到了中国整体状态的落后不堪。在旧中医占居医疗地位的这块土地上,中国人身体健康状态并不像现代人对古代中医赞誉的那么美好;旧中医并没有将中国人调养成西方人眼中的“东亚壮夫”。恰恰相反,中国人被西方人评价为:“东亚病夫”。
“东亚病夫”之冠,难道是西方人给中国人强加上的?难道是西方人颠倒是非,硬要将“东亚壮夫”说成是“东亚病夫”?西方侵略者虽然蛮横无道,尚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东亚病夫”就是在旧中医的医疗能力下,中国人体状况最真实的写照。同样有不及而无过之。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彻底甩掉这“东亚病夫”这尊头衔,国家大兴西医,同时对旧中医进行大规模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改造,力求创建现代新中医。没有想到的是,时间过了不到半个世纪,大家不仅忘掉了旧中医的医疗能力,尚且忘掉了旧中国的不堪境地。抛出了一个“回归中医”理论就能够救中医吗?
“回归中医”只能让中医的医疗水平回到建国前,回归到甚至1840年以前。这究竟是在救中医,还是在葬送中医?
现在我们知道,中医确实能治西医不治之症,但那不是旧中医,而是“汇通派”诞生之后的新中医。例如:就在前清御医众多、高手如林的北京,却让汇通派中医:汪逢春、孔伯华、施今墨、肖龙友夺得了“北京四大名医”之桂冠。由此推知,前清古典派御医,与汇通派比较之后,他们根本治不了什么病。
我要表达的意思是,绝不要对旧中医在抱有幻想。旧中医救不了中医。中医还得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道路上前进,才能求得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