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2/12/10
- 帖子
- 797
- 获得点赞
- 45
- 声望
- 18
东华子读书笔记之临床应验方解
将临床实践中应验先贤医方,加冠方名,以清眉目,附以
浅释。
(一)内科方目录
1_高血压
生龙降压汤
[组成]夏枯草、大钩藤、生桑枝各18克。生白芍、鲜生
地、杭白菊各12克,明天麻、石决明(布包煎)各9克,炙甘
草、麻黄根各5克,生地龙洗净用开水擂化兑服1条。
[方解]地龙性能清热於细小动脉管中。以除其挛急狭阻血
流之弊,合决明金水同滋,及熟地润下熄风之助,用天麻白菊从
高下降,与桑枝钩藤人络柔养,夏枯草消灭血热,且能缓迟神
经,预防脑动脉的硬变。甘草缓急而兼清凉泻毒之能,并由麻黄
根之止汗收缩作用,用为引药。全部组成、均恃肃静以止风热燥
动窜逆升腾之病势。倘必愈后调补则扶桑丸(即嫩桑叶、黑芝
麻、白蜜捣丸)可供常服云。
2.动脉硬化
槐软膏
[组成]海藻120克,荸荠去皮(或15个)90克,海蜇皮、
鸡血藤胶各60克,槐花和槐树皮去头层粗皮各120克,合药浓
煎溶如膏。每服二三匙,开水冲化。
[方解]动脉硬化,其内膜肥厚增生,血压遂因此升高。其
外证可见精神顿减,知觉异常。或轻瘫。中医认为肝阳上盛、肾
阴不足所至,而用舒气润血等治法。故采用海藻合槐皮以加强软
坚变质之作用,在合槐花以化血毒,为中病主药,其余鸡血藤之
利血通络,荸荠、海蜇之液汁甘成润燥并软坚,以资平补缓助纾
筋为治。
3.乙型脑炎‘
消炎活命饮
[组成]明天麻、双钩子、白菊花、天花粉、川贝母、石决
明、芦竹根、天竺黄、忍冬藤、建菖蒲、冬桑叶、川牛膝、郁
金、僵蚕、丹皮、蜈蚣。
风甚者可加全蝎,药量灵活酌定。
邪盛正虚者,白虎汤、玉女煎合剂主之:(石膏、知母、粳
米、牛膝、熟地、麦冬、甘草)
r方解]乙型脑炎小儿易患,大人亦有,可以惊厥二字统之。
亦可以暑燥风热致痉归纳之。因其病毒人脑,为高热挛急病患,
大约外因由热淫伤血,内因或损于汗水伤津,其转变皆可成虚
脱,故见突然搐掣反窜等候。中医言心即指脑,言肝即指神经,
凡消炎熄风平逆清降,弛缓神经和理血行之药物,皆为镇痉的要
品。活命饮的组成,首以消炎为重,取直达心肝血络,清降熄风
各药而导之。以络搜窜的蜈蚣、全蝎,随败毒之忍冬,利水之芦
竹,祛痰而渗透,浊滞黏结之川贝、竺黄。在诸药队伍中,全赖
明天麻引入大脑以除病。
4.脑膜炎(包括儿科急慢性惊风)
九昧荡惊丸
[组成]烤附片、僵蚕各1zO克,炒郁金、明天麻、法半夏
各90克,炮姜、全竭各60克,肉桂、胆南星各45克,九味共
末炼蜜调小丸,每粒规定O.18克,每服3~6粒。
[方解]方中虫蚁人络,姜附通畅,星夏祛痰,郁金清血开
窍,天麻入脑熄风,竣剂缓授,故作小丸,以防其悍锐。世俗所
称急慢惊风的病可以惊热外浸,风痰内阻,致病而括之。阳盛者
外邪来急,阴柔者脏虚而变缓,流行感染者,细菌为疴,故清脑
灭菌消炎熄风为第一要素,姜附强心不嫌其热,虫蚁蕴毒正利其
蚀菌攻邪,古方通窍泻毒诸丸散中r早有此用法。
5.白喉喉头炎(时疫白喉兼参儿科加味太极丸)
喉症妙灵丹(包括扁桃腺炎、灰白色膜炎、白喉)
[组成]葛根、黄芩、生地、栀仁、象贝母、僵蚕、蝉蜕、
山豆根、芦根、白茅根、冬桑叶、木通、生甘草等分水煎服。
另以人指甲煅研和芒硝各少许口含浸润喉管。
[方解]白喉因风热郁蒸于肺胃膜络之中,壅遏黏液尽从毒
化积为腐蚀垢赋,应先清上窍,开通闭阻、透利下降以导涤之。
方中除生地、栀仁护心缓血消炎之外,余均气道清宣利导之品,
更以芒硝、人指甲灰漱咽,引其热毒浊邪直经肠道而溲出之也。
6.喉头炎(包括烂喉痧、扁桃腺炎亦可通用)
清咽噙化丸
[组成]白薇、金银花、天竺黄、沙参、知母、玄参、赤芍
叶、川牛膝、桑白皮、白前、杷枇叶、板蓝根、尖贝母、紫荆
皮、薄荷、长灯芯、藏青果、马勃(布包煎)、生甘草各等份研
丸噙咽或吞服。
[方解]聚清凉降泻肺胃品为一方,有气血双清之义,使喉
头不致充血化毒糜烂,甚至穿孔也。
7.食道炎、食道癌
关格内消饮
[组成]青果、芒硝、神曲(布包)、松子仁、山栀、桔梗、
瓦楞子、蜣螂(焙)、指甲灰、青黛粉、郁金、玄参、壁饯、寮
笠叶、冬瓜子、薄荷、白薇、孩儿茶,癌症加桃仁树胶、红花
(新绛纱)(焙)。
[方解]方中芒硝软化,蜣螂、壁饯利结,孩儿茶降毒,薄
荷、白薇能搜散毒物,栀子、桔梗、郁金、玄参、冬瓜子等利
窍,而指甲灰有为筋膜髓隙间扫毒之先锋。对瘤癌桃脂新绛纱,
则破血滑窍之义。食道成疴,与肺胃肝经,均有直接关系,故上
通下泄,清胃平肝,利气行血,均不能偏废。
8.胸膜炎(积水或脓胸)、淋巴腺结核
胸肋定安汤
[组成]当归、柴胡、橘皮、郁金、赤芍、柏叶、瓜蒌皮、
延胡索、薤白、通草水煎服,外加控涎丹(一名子龙丸,又名妙
应丸)即大戟、甘遂、白芥子组成研丸者,用量3克兑服。
如系肋膜积水即用下开的猪胰酒和兑此方同服。
猪胰酒(肋膜积水方)
[组成]黄酒即苏酒500克,青蒿30克,薤白15克,老蔻
衣、砂仁各15克,猪胰子1个。先将酒煮沸,再将切细胰子浸
人。3日后加水煮1小时,分为3次服尽。
此方并治咳血久泻肠痨。
[方解]凡胸瘴胁肋痛者,皆经膜气血阻于水饮,食积瘀血
而致之病,宜通透轻灵人络散邪各药以治之。方取控涎丹从胃膜
上膈逐水而并入肝络,清涤积热,搜解皮膜内外所有之痰涎,其
余均配通利定痛消肿,两和肝胃等合组成方,尤妙在猪胰滑润透
膜,和香散启膈寒热双济等药物,以成缓急运输,旋转机能之
用,故将胰酒并用法写出,但如湿性胸膜炎则不需用之,或反与
脓血有混粘不协之弊,专服胸肋定安汤可也。
9.气管炎(另方治大叶性肺炎、喘者见载小儿科)
停嗽散
[组成]生姜屑、乌梅炭、枳壳、夭南星、白矾(少许)、广
陈皮、法半夏,合药煎研成散,每次泡服3克。
[附记]寒证表浅者桂枝汤,热证混杂表里均急者小青龙汤。
[方解]方以化痰降气散寒甘缓辛通为主,佐以酸收镇痉及
消炎灭菌等法。
肃肺消炎饮(肺热方属于肺气肿、麻疹及感染流行疫咳等
适用)
[组成]瓜萎皮、尖贝母、杏仁、连翘、郁金、苡仁、牛蒡
子、牡丹皮、白茅根、桑白皮、杷枇叶、薤自、广皮、甘草。
热证者加地骨皮、黄芩、萝h汁、童便。
虚者加西洋参。
[方解]气管炎应先从清降治疗之,如白芍、牛子、桑白皮、
枇杷叶等药,皆以消炎利肺为主,其次排水化痰则苡仁、瓜萎
皮、贝母、合薤白、广陈皮、杏仁宣导,并施予连翘、郁金走血
络者、并油膜水血两利以解其痰热蕴闭之邪,再以地骨皮、黄芩
深入肝脾血分而凉泄之,更赖童便引血,萝h降气均可随症加减
之,洋参滋润利于虚、甘草缓和宜于守,当灵活运用之。
10.肺脓疡
肺疡煎
[组成]葶苈子、芦根、紫菜、冬瓜子、苡米、瓜蒌皮、桃
仁、贝母、白葵、百部、竹沥、合欢皮(多用),水煎浓服。
[方解]凡果中之仁均富有生殖发育的特殊力量,如瓜仁、
桃仁、苡仁等皆是,其他以皮合肺,如萎皮夜合皮之养阴,紫菜
行瘀,白葵抑气,百部杀虫,以竹油渗透而缓督葶苈之猛攻者,
共助杀菌,均有特效。
11.矽肺
澄肺汤
[组成]杏仁、桔梗、枇杷叶、紫苑、天冬、茯神、百部、
款冬花、南星、贝母、前胡、芥穗炭、浮海石、瓜蒌皮。
L方解]矽肺亦日尘肺,是职业病。可依结核痰嗽各法调理
之。本方用南星劫痰,百部制菌,浮石澄清粘垢,其余则润燥清
血,开提降导,各以相需而复用之云。、
12.喘息
喘灵丹
[组成]海蛤粉、煅研3克,苏子煎汤送下每日3次。
[方解]上实者其下必虚,喘息中尤多此症,纳其下而息自
平,海蛤系天然钙品,镇逆降气,清热化痰,皆有殊功,合苏子
润导以利其下行之势,相得益彰。凡风痰热壅之实症及肺肾虚喘
发热者均可用之。唯时痰热喘不在此例。
13.胃出血(呕血)、肺出血(咳血,除结核外)
止血煎
[组成]天冬、麦冬、生地、熟地、生附子炭、前胡、丹参、
条参、槐花炭、白茅根、百草霜(布包煎)。
[方解]根据近医传出三个验方综合组成者,其一为天地丸,
用二冬、二地、前胡、丹参、香附的降凉法,次即参地煎,即人
参地黄二味双养气血,第三方为三神散,用槐花炭、白茅根、百
草霜等专於凉血涩血,又合乎古法单使百草霜一味(黑神散)之
意,草霜收缩血管而化毒消瘀,故为此方中重要药品,而药能泄
热,合养阴各种用之,故可安定血行之妄动。
14.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心胃疼)
胃痛一煎:(十味方)此方走气分,单日服。
[组成]败酱草、紫草根各15克,佛手柑、神曲(布包煎)、
紫花地丁、鸡内金各9克,苦参6克,山楂炭4.5克,五谷虫焙
3克,香附子1.5克。
胃痛二煎:(十一味方)此方人血分,双日服。
[组成]蒲公英、丹参各15克,生白芍、冬瓜子各12克,
榧子、当归、郁金各9克,生牡蛎6克,研末冲泡,分2次用,
生蒲黄(布包煎)、延胡索各2克,红曲米3克。凡服用以上二
方,必取胃溃疡流浸膏作为引子(方见后)。
胃溃疡流浸膏(十二指肠溃疡方)
[组成]大黄500克,生姜300克,白酒500克,黄醋300
克,浸一昼夜取出焙干研末,每饭后服1次,初服12克,以后
减半或加入紫花地丁(即红藤),捣500克同浸研炒用。
[方解]胃病以两方排日问服,是分走气血两道的意思,十
味方入气分,专用草根麦曲,利于推动气机,故不杂填补之药。
十一味方用以人络,责重归、芍、郁金、蒲黄随蒲公英化血,丹
参养血,瓜仁润血,牡蛎清降而趋下人血镇痛,又两方中均借流
浸膏为引,此种寒热复法,气血并理,是双管齐下的疗法。
15.肝硬变、血蛊
舒肝饮(肝硬变、腹水通用方)
[组成]当归尾、小茴香、延胡索、苡仁、香附子、红花、
五灵脂、橘核、汉防己、花椒衣、白芍、赤小豆、生姜皮、车前
仁、地肤子水煎服。
[方解]肝脏机能障碍,硬变可现腹水,此际门静脉因而郁
血,肠胃发生炎症,显出消化不良、下肢微肿、鼓肠、脾膜压
重、大便极不正常或下血和黄疸持续不退,体弱皮枯,黏膜易於
渗血等。治法当以运脾利水,解除郁血兼和肝气为主,故方中各
药均采芳香辛苦降导利水人络之品。
消肿缩脾丸(治脾脏肿大)
[组成]厚朴、广皮、佛手柑、麦芽、郁李仁、红花、枳实、
建曲、丑牛、木香、蝎尾、当归、大黄、丁香、白芍,葱须、水
沤沫煅干成屑兑服。
[方解]脾为阴脏,脾积而致肿胀,宜以辛温通之,如枳朴、
佛手、木香、丁香、广皮、麦芽、神曲、葱须等皆为要药,但搜
肝人络,则归芍大黄必不可少,至於水血并清,非丑牛深入隧
道,专渗尿液,郁李滑泻降导大肠者,不足以利肝脾之疏泄,且
互勘而达成前后二阴,通幽透窍之功能,全蝎入肝,沤葱通胃,
其用尤神。
16.便秘
通导散
[组成]油当归、火麻仁、酒炒大黄、枳实、杏仁、柏子仁、
皂角刺、羌活、厚朴、白芍,急者水煎服,缓用研散吞之。
[方解]杏仁开肺,羌活燥肝,厚朴、枳实宽中利闭,柏仁
缓润,大黄推荡去瘀,皂角刺激肠壁黏膜,麻仁油归益血滑窍,
芍药平肝抑气,遂达於疏泄和平,自然恢复大便调通之功。
17.肠炎、赤白痢
人参败毒散芍药汤合剂
[组成]畅气(非极虚者可不用人参)
(人参)茯苓、桔梗、枳实、柴胡、前胡、羌活、独活、川
芎、薄荷、生姜、甘草、木香。
清血
赤芍、黄芩、黄连、大黄、桂肉、槟榔、当归,外加地榆
50克。
[方解]败毒散为开表祛风除湿和气升清泄浊之方,芍药散
则专行血搜瘀通滞和中宽肠解胀,由肝胃湿热瘀滞混合之处,以
条达其清升浊降自为之机能,语云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
必除,两方合用,重加地榆散肠结癖阴结之毒菌。而凡风热食积
之逗留于下焦者,均得一降而清之矣。
18.疟疾
金坛截疟饮
[组成]柴胡、升麻、羌活、防风、葛根、知母、石膏、黄
芩、猪苓、穿山甲、白豆蔻、甘草。
[方解]此金坛王宇泰先生之作,颇得暑湿痰气表里混杂兼
治之意,以柴葛升麻羌防之辛甘升阳,使气虚寒散,而内外邪结
两清,再用膏母黄芩凉泻者,下降阴浊郁蒸之气,使离于阳,而
热自解,猪苓淡渗分利阴阳,穿甲搜邪人络而合甘草以缓之,方
中芳香化毒,可以截疟。
19.黄疸
消疸汤(此方通治肝硬变、胆囊炎)
[组成]柴胡、黄连、茵陈、猪苓、黄柏、栀仁(炒焦)、青
皮、苍术、茯苓皮、龙胆草、香橼皮、芒硝、胆矾、建神曲、布
包煎。
另用壮年血余洗净100克,熬猪油中沥去渣,将油和人一切
食品中任服,本汤亦主女痨疽。
[方解]茵陈、胆草、胆矾为除疽必需之药,茵陈主帅,又
必须矾石胆草以佐之。他如柴胡青皮升肝,苍术香橼醒脾,随二
苓以利水湿,芒硝建曲软坚化滞,苓柏泻去瘀热,故功效极伟,
因病理为胆道闭阻,无分阴黄阳黄,初起内以苦涩化浊,畅肝郁
利输泄为主,切不可以其病应授补留邪为要。
20.肾炎
金匮肾气丸八正散合剂
(寒热对症加减,必须禁盐。尿血加琥珀发灰柏叶。)
十三、临床应验方解
[组成]熟地、淮山、山茱萸、丹皮、茯神、泽泻、附片、
肉桂,以上-肾气丸专补救肾水命火两虚者。
木通、车前仁、蔚蓄、大黄、滑石、瞿麦、栀子、灯芯、甘
草,一方有木香,以上八正散专利尿通淋(木通用少量)。
[方解]肾脏炎是由某种毒素侵害的病。此外,尚有肾风肾
着等病名,按法皆当以消炎利尿为主,上方合剂,补肾泄水兼
施,意在防止尿毒症的演成,而以化气导浊为要耳。
将临床实践中应验先贤医方,加冠方名,以清眉目,附以
浅释。
(一)内科方目录
1_高血压
生龙降压汤
[组成]夏枯草、大钩藤、生桑枝各18克。生白芍、鲜生
地、杭白菊各12克,明天麻、石决明(布包煎)各9克,炙甘
草、麻黄根各5克,生地龙洗净用开水擂化兑服1条。
[方解]地龙性能清热於细小动脉管中。以除其挛急狭阻血
流之弊,合决明金水同滋,及熟地润下熄风之助,用天麻白菊从
高下降,与桑枝钩藤人络柔养,夏枯草消灭血热,且能缓迟神
经,预防脑动脉的硬变。甘草缓急而兼清凉泻毒之能,并由麻黄
根之止汗收缩作用,用为引药。全部组成、均恃肃静以止风热燥
动窜逆升腾之病势。倘必愈后调补则扶桑丸(即嫩桑叶、黑芝
麻、白蜜捣丸)可供常服云。
2.动脉硬化
槐软膏
[组成]海藻120克,荸荠去皮(或15个)90克,海蜇皮、
鸡血藤胶各60克,槐花和槐树皮去头层粗皮各120克,合药浓
煎溶如膏。每服二三匙,开水冲化。
[方解]动脉硬化,其内膜肥厚增生,血压遂因此升高。其
外证可见精神顿减,知觉异常。或轻瘫。中医认为肝阳上盛、肾
阴不足所至,而用舒气润血等治法。故采用海藻合槐皮以加强软
坚变质之作用,在合槐花以化血毒,为中病主药,其余鸡血藤之
利血通络,荸荠、海蜇之液汁甘成润燥并软坚,以资平补缓助纾
筋为治。
3.乙型脑炎‘
消炎活命饮
[组成]明天麻、双钩子、白菊花、天花粉、川贝母、石决
明、芦竹根、天竺黄、忍冬藤、建菖蒲、冬桑叶、川牛膝、郁
金、僵蚕、丹皮、蜈蚣。
风甚者可加全蝎,药量灵活酌定。
邪盛正虚者,白虎汤、玉女煎合剂主之:(石膏、知母、粳
米、牛膝、熟地、麦冬、甘草)
r方解]乙型脑炎小儿易患,大人亦有,可以惊厥二字统之。
亦可以暑燥风热致痉归纳之。因其病毒人脑,为高热挛急病患,
大约外因由热淫伤血,内因或损于汗水伤津,其转变皆可成虚
脱,故见突然搐掣反窜等候。中医言心即指脑,言肝即指神经,
凡消炎熄风平逆清降,弛缓神经和理血行之药物,皆为镇痉的要
品。活命饮的组成,首以消炎为重,取直达心肝血络,清降熄风
各药而导之。以络搜窜的蜈蚣、全蝎,随败毒之忍冬,利水之芦
竹,祛痰而渗透,浊滞黏结之川贝、竺黄。在诸药队伍中,全赖
明天麻引入大脑以除病。
4.脑膜炎(包括儿科急慢性惊风)
九昧荡惊丸
[组成]烤附片、僵蚕各1zO克,炒郁金、明天麻、法半夏
各90克,炮姜、全竭各60克,肉桂、胆南星各45克,九味共
末炼蜜调小丸,每粒规定O.18克,每服3~6粒。
[方解]方中虫蚁人络,姜附通畅,星夏祛痰,郁金清血开
窍,天麻入脑熄风,竣剂缓授,故作小丸,以防其悍锐。世俗所
称急慢惊风的病可以惊热外浸,风痰内阻,致病而括之。阳盛者
外邪来急,阴柔者脏虚而变缓,流行感染者,细菌为疴,故清脑
灭菌消炎熄风为第一要素,姜附强心不嫌其热,虫蚁蕴毒正利其
蚀菌攻邪,古方通窍泻毒诸丸散中r早有此用法。
5.白喉喉头炎(时疫白喉兼参儿科加味太极丸)
喉症妙灵丹(包括扁桃腺炎、灰白色膜炎、白喉)
[组成]葛根、黄芩、生地、栀仁、象贝母、僵蚕、蝉蜕、
山豆根、芦根、白茅根、冬桑叶、木通、生甘草等分水煎服。
另以人指甲煅研和芒硝各少许口含浸润喉管。
[方解]白喉因风热郁蒸于肺胃膜络之中,壅遏黏液尽从毒
化积为腐蚀垢赋,应先清上窍,开通闭阻、透利下降以导涤之。
方中除生地、栀仁护心缓血消炎之外,余均气道清宣利导之品,
更以芒硝、人指甲灰漱咽,引其热毒浊邪直经肠道而溲出之也。
6.喉头炎(包括烂喉痧、扁桃腺炎亦可通用)
清咽噙化丸
[组成]白薇、金银花、天竺黄、沙参、知母、玄参、赤芍
叶、川牛膝、桑白皮、白前、杷枇叶、板蓝根、尖贝母、紫荆
皮、薄荷、长灯芯、藏青果、马勃(布包煎)、生甘草各等份研
丸噙咽或吞服。
[方解]聚清凉降泻肺胃品为一方,有气血双清之义,使喉
头不致充血化毒糜烂,甚至穿孔也。
7.食道炎、食道癌
关格内消饮
[组成]青果、芒硝、神曲(布包)、松子仁、山栀、桔梗、
瓦楞子、蜣螂(焙)、指甲灰、青黛粉、郁金、玄参、壁饯、寮
笠叶、冬瓜子、薄荷、白薇、孩儿茶,癌症加桃仁树胶、红花
(新绛纱)(焙)。
[方解]方中芒硝软化,蜣螂、壁饯利结,孩儿茶降毒,薄
荷、白薇能搜散毒物,栀子、桔梗、郁金、玄参、冬瓜子等利
窍,而指甲灰有为筋膜髓隙间扫毒之先锋。对瘤癌桃脂新绛纱,
则破血滑窍之义。食道成疴,与肺胃肝经,均有直接关系,故上
通下泄,清胃平肝,利气行血,均不能偏废。
8.胸膜炎(积水或脓胸)、淋巴腺结核
胸肋定安汤
[组成]当归、柴胡、橘皮、郁金、赤芍、柏叶、瓜蒌皮、
延胡索、薤白、通草水煎服,外加控涎丹(一名子龙丸,又名妙
应丸)即大戟、甘遂、白芥子组成研丸者,用量3克兑服。
如系肋膜积水即用下开的猪胰酒和兑此方同服。
猪胰酒(肋膜积水方)
[组成]黄酒即苏酒500克,青蒿30克,薤白15克,老蔻
衣、砂仁各15克,猪胰子1个。先将酒煮沸,再将切细胰子浸
人。3日后加水煮1小时,分为3次服尽。
此方并治咳血久泻肠痨。
[方解]凡胸瘴胁肋痛者,皆经膜气血阻于水饮,食积瘀血
而致之病,宜通透轻灵人络散邪各药以治之。方取控涎丹从胃膜
上膈逐水而并入肝络,清涤积热,搜解皮膜内外所有之痰涎,其
余均配通利定痛消肿,两和肝胃等合组成方,尤妙在猪胰滑润透
膜,和香散启膈寒热双济等药物,以成缓急运输,旋转机能之
用,故将胰酒并用法写出,但如湿性胸膜炎则不需用之,或反与
脓血有混粘不协之弊,专服胸肋定安汤可也。
9.气管炎(另方治大叶性肺炎、喘者见载小儿科)
停嗽散
[组成]生姜屑、乌梅炭、枳壳、夭南星、白矾(少许)、广
陈皮、法半夏,合药煎研成散,每次泡服3克。
[附记]寒证表浅者桂枝汤,热证混杂表里均急者小青龙汤。
[方解]方以化痰降气散寒甘缓辛通为主,佐以酸收镇痉及
消炎灭菌等法。
肃肺消炎饮(肺热方属于肺气肿、麻疹及感染流行疫咳等
适用)
[组成]瓜萎皮、尖贝母、杏仁、连翘、郁金、苡仁、牛蒡
子、牡丹皮、白茅根、桑白皮、杷枇叶、薤自、广皮、甘草。
热证者加地骨皮、黄芩、萝h汁、童便。
虚者加西洋参。
[方解]气管炎应先从清降治疗之,如白芍、牛子、桑白皮、
枇杷叶等药,皆以消炎利肺为主,其次排水化痰则苡仁、瓜萎
皮、贝母、合薤白、广陈皮、杏仁宣导,并施予连翘、郁金走血
络者、并油膜水血两利以解其痰热蕴闭之邪,再以地骨皮、黄芩
深入肝脾血分而凉泄之,更赖童便引血,萝h降气均可随症加减
之,洋参滋润利于虚、甘草缓和宜于守,当灵活运用之。
10.肺脓疡
肺疡煎
[组成]葶苈子、芦根、紫菜、冬瓜子、苡米、瓜蒌皮、桃
仁、贝母、白葵、百部、竹沥、合欢皮(多用),水煎浓服。
[方解]凡果中之仁均富有生殖发育的特殊力量,如瓜仁、
桃仁、苡仁等皆是,其他以皮合肺,如萎皮夜合皮之养阴,紫菜
行瘀,白葵抑气,百部杀虫,以竹油渗透而缓督葶苈之猛攻者,
共助杀菌,均有特效。
11.矽肺
澄肺汤
[组成]杏仁、桔梗、枇杷叶、紫苑、天冬、茯神、百部、
款冬花、南星、贝母、前胡、芥穗炭、浮海石、瓜蒌皮。
L方解]矽肺亦日尘肺,是职业病。可依结核痰嗽各法调理
之。本方用南星劫痰,百部制菌,浮石澄清粘垢,其余则润燥清
血,开提降导,各以相需而复用之云。、
12.喘息
喘灵丹
[组成]海蛤粉、煅研3克,苏子煎汤送下每日3次。
[方解]上实者其下必虚,喘息中尤多此症,纳其下而息自
平,海蛤系天然钙品,镇逆降气,清热化痰,皆有殊功,合苏子
润导以利其下行之势,相得益彰。凡风痰热壅之实症及肺肾虚喘
发热者均可用之。唯时痰热喘不在此例。
13.胃出血(呕血)、肺出血(咳血,除结核外)
止血煎
[组成]天冬、麦冬、生地、熟地、生附子炭、前胡、丹参、
条参、槐花炭、白茅根、百草霜(布包煎)。
[方解]根据近医传出三个验方综合组成者,其一为天地丸,
用二冬、二地、前胡、丹参、香附的降凉法,次即参地煎,即人
参地黄二味双养气血,第三方为三神散,用槐花炭、白茅根、百
草霜等专於凉血涩血,又合乎古法单使百草霜一味(黑神散)之
意,草霜收缩血管而化毒消瘀,故为此方中重要药品,而药能泄
热,合养阴各种用之,故可安定血行之妄动。
14.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心胃疼)
胃痛一煎:(十味方)此方走气分,单日服。
[组成]败酱草、紫草根各15克,佛手柑、神曲(布包煎)、
紫花地丁、鸡内金各9克,苦参6克,山楂炭4.5克,五谷虫焙
3克,香附子1.5克。
胃痛二煎:(十一味方)此方人血分,双日服。
[组成]蒲公英、丹参各15克,生白芍、冬瓜子各12克,
榧子、当归、郁金各9克,生牡蛎6克,研末冲泡,分2次用,
生蒲黄(布包煎)、延胡索各2克,红曲米3克。凡服用以上二
方,必取胃溃疡流浸膏作为引子(方见后)。
胃溃疡流浸膏(十二指肠溃疡方)
[组成]大黄500克,生姜300克,白酒500克,黄醋300
克,浸一昼夜取出焙干研末,每饭后服1次,初服12克,以后
减半或加入紫花地丁(即红藤),捣500克同浸研炒用。
[方解]胃病以两方排日问服,是分走气血两道的意思,十
味方入气分,专用草根麦曲,利于推动气机,故不杂填补之药。
十一味方用以人络,责重归、芍、郁金、蒲黄随蒲公英化血,丹
参养血,瓜仁润血,牡蛎清降而趋下人血镇痛,又两方中均借流
浸膏为引,此种寒热复法,气血并理,是双管齐下的疗法。
15.肝硬变、血蛊
舒肝饮(肝硬变、腹水通用方)
[组成]当归尾、小茴香、延胡索、苡仁、香附子、红花、
五灵脂、橘核、汉防己、花椒衣、白芍、赤小豆、生姜皮、车前
仁、地肤子水煎服。
[方解]肝脏机能障碍,硬变可现腹水,此际门静脉因而郁
血,肠胃发生炎症,显出消化不良、下肢微肿、鼓肠、脾膜压
重、大便极不正常或下血和黄疸持续不退,体弱皮枯,黏膜易於
渗血等。治法当以运脾利水,解除郁血兼和肝气为主,故方中各
药均采芳香辛苦降导利水人络之品。
消肿缩脾丸(治脾脏肿大)
[组成]厚朴、广皮、佛手柑、麦芽、郁李仁、红花、枳实、
建曲、丑牛、木香、蝎尾、当归、大黄、丁香、白芍,葱须、水
沤沫煅干成屑兑服。
[方解]脾为阴脏,脾积而致肿胀,宜以辛温通之,如枳朴、
佛手、木香、丁香、广皮、麦芽、神曲、葱须等皆为要药,但搜
肝人络,则归芍大黄必不可少,至於水血并清,非丑牛深入隧
道,专渗尿液,郁李滑泻降导大肠者,不足以利肝脾之疏泄,且
互勘而达成前后二阴,通幽透窍之功能,全蝎入肝,沤葱通胃,
其用尤神。
16.便秘
通导散
[组成]油当归、火麻仁、酒炒大黄、枳实、杏仁、柏子仁、
皂角刺、羌活、厚朴、白芍,急者水煎服,缓用研散吞之。
[方解]杏仁开肺,羌活燥肝,厚朴、枳实宽中利闭,柏仁
缓润,大黄推荡去瘀,皂角刺激肠壁黏膜,麻仁油归益血滑窍,
芍药平肝抑气,遂达於疏泄和平,自然恢复大便调通之功。
17.肠炎、赤白痢
人参败毒散芍药汤合剂
[组成]畅气(非极虚者可不用人参)
(人参)茯苓、桔梗、枳实、柴胡、前胡、羌活、独活、川
芎、薄荷、生姜、甘草、木香。
清血
赤芍、黄芩、黄连、大黄、桂肉、槟榔、当归,外加地榆
50克。
[方解]败毒散为开表祛风除湿和气升清泄浊之方,芍药散
则专行血搜瘀通滞和中宽肠解胀,由肝胃湿热瘀滞混合之处,以
条达其清升浊降自为之机能,语云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
必除,两方合用,重加地榆散肠结癖阴结之毒菌。而凡风热食积
之逗留于下焦者,均得一降而清之矣。
18.疟疾
金坛截疟饮
[组成]柴胡、升麻、羌活、防风、葛根、知母、石膏、黄
芩、猪苓、穿山甲、白豆蔻、甘草。
[方解]此金坛王宇泰先生之作,颇得暑湿痰气表里混杂兼
治之意,以柴葛升麻羌防之辛甘升阳,使气虚寒散,而内外邪结
两清,再用膏母黄芩凉泻者,下降阴浊郁蒸之气,使离于阳,而
热自解,猪苓淡渗分利阴阳,穿甲搜邪人络而合甘草以缓之,方
中芳香化毒,可以截疟。
19.黄疸
消疸汤(此方通治肝硬变、胆囊炎)
[组成]柴胡、黄连、茵陈、猪苓、黄柏、栀仁(炒焦)、青
皮、苍术、茯苓皮、龙胆草、香橼皮、芒硝、胆矾、建神曲、布
包煎。
另用壮年血余洗净100克,熬猪油中沥去渣,将油和人一切
食品中任服,本汤亦主女痨疽。
[方解]茵陈、胆草、胆矾为除疽必需之药,茵陈主帅,又
必须矾石胆草以佐之。他如柴胡青皮升肝,苍术香橼醒脾,随二
苓以利水湿,芒硝建曲软坚化滞,苓柏泻去瘀热,故功效极伟,
因病理为胆道闭阻,无分阴黄阳黄,初起内以苦涩化浊,畅肝郁
利输泄为主,切不可以其病应授补留邪为要。
20.肾炎
金匮肾气丸八正散合剂
(寒热对症加减,必须禁盐。尿血加琥珀发灰柏叶。)
十三、临床应验方解
[组成]熟地、淮山、山茱萸、丹皮、茯神、泽泻、附片、
肉桂,以上-肾气丸专补救肾水命火两虚者。
木通、车前仁、蔚蓄、大黄、滑石、瞿麦、栀子、灯芯、甘
草,一方有木香,以上八正散专利尿通淋(木通用少量)。
[方解]肾脏炎是由某种毒素侵害的病。此外,尚有肾风肾
着等病名,按法皆当以消炎利尿为主,上方合剂,补肾泄水兼
施,意在防止尿毒症的演成,而以化气导浊为要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