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医路西行 于 2014-6-5 08:53 编辑
先温习条文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1],筋惕肉瞤[2],此为逆也。(38)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膏龙汤发之。(39)
问题出来:
为什么38,39条,都把大青龙汤和少阴证对比?肯定有相似的症状。
是什么症状相似?烦躁
为什么古往今来医生怕用大青龙汤?怕的什么?
大青龙汤是发汗峻剂,怕因发汗过多出医疗事故。
为什么说大青龙汤是发汗峻剂?
是因为麻黄的用量大,是6*15=80克,并且麻黄:桂枝=3:1
好了,问题又来了:
假如一次用麻黄80克,分三次服用,一次用麻黄26克,三剂药,分煎分服,那个药力大?
假如减少麻黄和桂枝的比例,大大削减麻黄的用量,即使药味相同,还是仲景的大青龙汤吗?
如果不是,还需要遵守仲景的教导吗?
如果不是,和桂枝二越婢一汤有多大的区别那?
如果不是,是否是挂羊头卖狗肉那?
先温习条文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1],筋惕肉瞤[2],此为逆也。(38)
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膏龙汤发之。(39)
问题出来:
为什么38,39条,都把大青龙汤和少阴证对比?肯定有相似的症状。
是什么症状相似?烦躁
为什么古往今来医生怕用大青龙汤?怕的什么?
大青龙汤是发汗峻剂,怕因发汗过多出医疗事故。
为什么说大青龙汤是发汗峻剂?
是因为麻黄的用量大,是6*15=80克,并且麻黄:桂枝=3:1
好了,问题又来了:
假如一次用麻黄80克,分三次服用,一次用麻黄26克,三剂药,分煎分服,那个药力大?
假如减少麻黄和桂枝的比例,大大削减麻黄的用量,即使药味相同,还是仲景的大青龙汤吗?
如果不是,还需要遵守仲景的教导吗?
如果不是,和桂枝二越婢一汤有多大的区别那?
如果不是,是否是挂羊头卖狗肉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