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法 1、 同經相應取穴法:1、首先確定疼痛的部位,並檢查疼痛的中心點。再確定經絡的歸屬,即病變部位屬於哪一條經絡分佈的範圍。接著進行上下左百右交叉,選擇同名經絡和相應部位的穴位,如果患處不在腧穴上,或相應部位同名經絡相對應的腧穴,也可用阿是穴。如左手腕痛,壓痛點位於手少陽經上陽池穴選擇右足少陽經丘墟穴作用爲治療穴。2、用毫針淺刺,得氣後行雀啄術,反復地進行上下提插。如針刺部位肌肉淺簿,無法提插,也可以行撚轉手法。在針刺的同時令病者作患肢運動,或作疼痛姿勢的活動。大約行手法1-2分鐘後,疼痛即可緩解,如果是扭傷引起的疼痛,可先於患處所屬經絡的井穴點刺出血,然後按同經相應取穴法選穴。 注:本法可用於扭傷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四肢部位局限情疼痛症,諸如肌肉的損傷或痙攣、韌帶的損傷、神經情疼痛,炎症性疼痛、風濕性疼痛等均可。
——《針灸治療百病薈萃》 2、井穴補瀉的臨床應用:該穴位感覺敏銳,適用于一切閉鬱症,迅速刺而出血。臨床實踐多次證明有五條的臟腑疾病,必須在井穴上施行補瀉,即心、心包、腎、膀胱、胃五經。具體運用時,心經實熱證,當瀉少府穴,腎經虛寒證,當補陰谷穴,其餘雷同。如上牙痛,爲足陽明胃經的實熱症,按補母瀉子法,應當瀉本經的井穴曆兌,於是以滎穴取代,在內庭上施瀉法,上牙痛五刺而止。又如腎陽衰微的癃閉,按補母瀉子法,應當補膀胱經的井穴至陰,於是以合穴取代,在委中施以補法而小便自通。
——《針灸治療百病薈萃》外科 一 、外科臨證點滴針灸治療外科疾患時,常用騎竹馬來消腫解毒定痛;用委中瀉痛腫熱毒;用曲池消炎活血;用肺俞治各種皮膚病,屢獲效驗。1、騎竹馬之灸騎竹馬大致位於筋縮穴旁開一寸處。每次用繩法折量,多符合此處。此穴主治一切痛疽發背,無名腫毒,痛疔等惡瘡。灸7-10壯,對痛腫有消腫解毒止痛之功。2、委中之瀉委中爲足太陽經之合穴。點刺出血,能瀉血熱壅毒,因此,對痛疽發背,紅腫疼痛之症,刺之有清熱解毒鎮痛之效。通常以三棱針刺之,最好刺在瘀絡青紫處,刺盡,出其瘀血。3、曲池之灸曲池爲手陽明之合穴。其功能祛風解表,清熱刺濕,調和營血。此穴不但是治療內科、五官科疾病的要穴,也是治療外科病的要穴。施灸能防治痛腫的惡化,未成膿者可消腫散結,已成膿者,可促使早潰,預防感染、瘡瘍高熱者針之,有退熱解毒之功。此外,還能治療一些皮膚病和過敏性疾患。對癭氣瘰病均有一定的療效。實爲外科不可缺少之穴。4、肺俞與皮膚病肺主皮毛,用肺俞治療一些皮膚病常有效。如皮癢、皮痛、皮膚濕疹、各種皮瘡等。刺灸均可,實爲治本之法。
——《針灸治療百病薈萃》 2、井穴補瀉的臨床應用:該穴位感覺敏銳,適用于一切閉鬱症,迅速刺而出血。臨床實踐多次證明有五條的臟腑疾病,必須在井穴上施行補瀉,即心、心包、腎、膀胱、胃五經。具體運用時,心經實熱證,當瀉少府穴,腎經虛寒證,當補陰谷穴,其餘雷同。如上牙痛,爲足陽明胃經的實熱症,按補母瀉子法,應當瀉本經的井穴曆兌,於是以滎穴取代,在內庭上施瀉法,上牙痛五刺而止。又如腎陽衰微的癃閉,按補母瀉子法,應當補膀胱經的井穴至陰,於是以合穴取代,在委中施以補法而小便自通。
——《針灸治療百病薈萃》外科 一 、外科臨證點滴針灸治療外科疾患時,常用騎竹馬來消腫解毒定痛;用委中瀉痛腫熱毒;用曲池消炎活血;用肺俞治各種皮膚病,屢獲效驗。1、騎竹馬之灸騎竹馬大致位於筋縮穴旁開一寸處。每次用繩法折量,多符合此處。此穴主治一切痛疽發背,無名腫毒,痛疔等惡瘡。灸7-10壯,對痛腫有消腫解毒止痛之功。2、委中之瀉委中爲足太陽經之合穴。點刺出血,能瀉血熱壅毒,因此,對痛疽發背,紅腫疼痛之症,刺之有清熱解毒鎮痛之效。通常以三棱針刺之,最好刺在瘀絡青紫處,刺盡,出其瘀血。3、曲池之灸曲池爲手陽明之合穴。其功能祛風解表,清熱刺濕,調和營血。此穴不但是治療內科、五官科疾病的要穴,也是治療外科病的要穴。施灸能防治痛腫的惡化,未成膿者可消腫散結,已成膿者,可促使早潰,預防感染、瘡瘍高熱者針之,有退熱解毒之功。此外,還能治療一些皮膚病和過敏性疾患。對癭氣瘰病均有一定的療效。實爲外科不可缺少之穴。4、肺俞與皮膚病肺主皮毛,用肺俞治療一些皮膚病常有效。如皮癢、皮痛、皮膚濕疹、各種皮瘡等。刺灸均可,實爲治本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