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多,看病慢,反应慢,思路不清晰,怎么办?
我有个方法,处方检查!
得益于电子处方系统,每次门诊的处方可以很方便的调出来,诊后检查处方,查找自己的漏洞,重新理清思路,或者有些新的感悟,这是在匆匆忙忙的应诊中得不到的,持之以恒,好处多多,看病自然又快又准。(有个前提,经典理论要学好)
我一般检查处方的这些方面
1.味数 ,一个处方如果超过13味,就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属于杂乱无章的拼凑处方,大方亦有大方的规矩。言多必失,药多必乱。当然有擅长大型复方的医家不在此列。
2.性味 ,处方的性味是否符合自己已经掌握的性味用法,是否五味杂陈,药性混乱。比如酸甘苦泄,辛开苦降,甘温益气,甘寒养阴,辛香宣散,看看自己开出去的汤是什么味道,如同厨师一般,做出的菜是不是心里想要的味道,是浓汤厚味还是清汤薄水,是滋腻重下还是气轻升散,是固守中土的淡还是行走经络的辛。
以上这两个方面针对有时遇见复杂辨证时,眉毛胡子一把抓,貌似面面俱到,实则败汤一碗。性味是汤药的灵魂,开方之前心里应该知道我应该给病人开什么味道的汤。
3. 以方测证 看见一张自己的处方,应该能够马上反应出自己为什么开出来此方,病人应该有哪些症候,如果检查处方时,看见方就想起来这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这张方可能就没什么大问题。对于这样的方子,如果该病人下次就诊见效不是自己预想的疗效,那么检查自己的医药理论,因为固有的医疗思维中出现了问题,这个是大问题,必须追根究底弄清楚。
4. 以方推理 特别是复诊的有效病例,回顾有效处方,回忆症候及当时诊疗的思维,验证或者巩固当时的思路,或者在验案中启迪新的临床思路,即温故知新。这点我比较看重,很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这么被确立。
坚持这么做,诊病时的疏漏得失会不断被挖掘并记忆加深,临诊思路就会越来越清晰敏锐,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开出来的败汤也会越来越少。我坚持这个习惯已有两年多,提高很快,以前看完病头昏脑胀,现在头脑轻松。
我有个方法,处方检查!
得益于电子处方系统,每次门诊的处方可以很方便的调出来,诊后检查处方,查找自己的漏洞,重新理清思路,或者有些新的感悟,这是在匆匆忙忙的应诊中得不到的,持之以恒,好处多多,看病自然又快又准。(有个前提,经典理论要学好)
我一般检查处方的这些方面
1.味数 ,一个处方如果超过13味,就要仔细看看是不是属于杂乱无章的拼凑处方,大方亦有大方的规矩。言多必失,药多必乱。当然有擅长大型复方的医家不在此列。
2.性味 ,处方的性味是否符合自己已经掌握的性味用法,是否五味杂陈,药性混乱。比如酸甘苦泄,辛开苦降,甘温益气,甘寒养阴,辛香宣散,看看自己开出去的汤是什么味道,如同厨师一般,做出的菜是不是心里想要的味道,是浓汤厚味还是清汤薄水,是滋腻重下还是气轻升散,是固守中土的淡还是行走经络的辛。
以上这两个方面针对有时遇见复杂辨证时,眉毛胡子一把抓,貌似面面俱到,实则败汤一碗。性味是汤药的灵魂,开方之前心里应该知道我应该给病人开什么味道的汤。
3. 以方测证 看见一张自己的处方,应该能够马上反应出自己为什么开出来此方,病人应该有哪些症候,如果检查处方时,看见方就想起来这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这张方可能就没什么大问题。对于这样的方子,如果该病人下次就诊见效不是自己预想的疗效,那么检查自己的医药理论,因为固有的医疗思维中出现了问题,这个是大问题,必须追根究底弄清楚。
4. 以方推理 特别是复诊的有效病例,回顾有效处方,回忆症候及当时诊疗的思维,验证或者巩固当时的思路,或者在验案中启迪新的临床思路,即温故知新。这点我比较看重,很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这么被确立。
坚持这么做,诊病时的疏漏得失会不断被挖掘并记忆加深,临诊思路就会越来越清晰敏锐,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开出来的败汤也会越来越少。我坚持这个习惯已有两年多,提高很快,以前看完病头昏脑胀,现在头脑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