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读经典法

徐明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0/14
帖子
3757
获得点赞
22
声望
38
年龄
45
本帖最后由 徐明之 于 2014-7-10 20:42 编辑

北宋大学者大经学家,宋仁宗老师程颐谈读经之法,我多年用之,觉好,不敢独享,特录出

下面略有文字本是谈读儒家经学之话,量其意至医家经学而稍动之,括号中内容为在下所按

程子言:凡看文字,须先晓其义(古文字与白话文不同,须通训诂,后能知字义),然后可以求其意(注意前一个义,后一个意)。未有不晓文义而见意者也

程子言:学者须将经中所问处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作今日之耳闻,自然有得,虽圣人复生,不过以此教人,若能于经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质

程子言:凡看经书,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己对照,不可只作一场话说

程子言:经书只剩读着,便自意足。(畅读经书原文),学者须是玩味,若以言语解者,意便不足。(注家只可参考,不可掉入盲从,反弃经书原文)
 
做学问难度太大

学医,不妨寻现成的来用,以效来验证

效字当头,不讲理亦可
 
楼主的这个帖子让我想到摇头晃脑背诵四书五经的学童,呵呵。
 
这是深层次的东西,当你通晓前辈的以后,才能说这个。除非天生大才。
 
白术; 说:
白术 发表于 2014-7-10 22:19
做学问难度太大

学医,不妨寻现成的来用,以效来验证

有些方法得效看似于理不通,无理可讲,实则理必在中,人暂不察也
 
泥瓦匠; 说:
泥瓦匠 发表于 2014-7-11 01:09
楼主的这个帖子让我想到摇头晃脑背诵四书五经的学童,呵呵。

呵呵,在遍地科学中医的浩荡队伍里,实也不差我一人,先生认为呢?
 
刘军; 说:
刘军 发表于 2014-7-11 01:30
这是深层次的东西,当你通晓前辈的以后,才能说这个。除非天生大才。

给先生的消息盼复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主流读法认为,是肝木乘脾土,故先实脾防变

按此,心火可乘肺金 先实金?肺金可乘肝木 先实木? 脾土可乘肾水 先实水? 肾水可乘心火 先实火?

理论上是顺畅的,实际应用中真正的可行性有多少?至少我有限的见识范围内应用的并不多


换个思路来读,仲景就是临床上发现,肝病的很容易影响到脾胃功能,如果脾胃功能不旺的,防护脾胃可以增加治疗肝病的疗效,所以总结为 见到肝病很容易影响脾胃,一定要建运脾胃,脾胃功能旺盛的就不用补了仅此而已 仅此而已
 
莫非是论金匮中开头一段?尤怡认为此段是整理者将眉批整入正文,我意可从,现用手机上不方便,下午用电脑发来给你
 
白术; 说:
白术 发表于 2014-7-11 08:17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主流读法认为,是肝木乘脾土,故先实脾防变

道在言外,然必本于其言。譬如言“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其余除太阳外皆有类似条文,那么我们就能知到言外之意乃六经俱有中风,尽管不像太阳那样详细叙病脉证,并出方治。此即道在言外也,全在读书人领会
 
白术; 说:
白术 发表于 2014-7-11 08:17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主流读法认为,是肝木乘脾土,故先实脾防变

在譬如,读条文,须知当时代的基本常识,这些基本常识作者有时候是不写的,因为是常识嘛。例如,叶天士著“逆传心包”一句,很多人去解释,看了让人笑破肚子,实际在叶的另一篇文献中他自己说,病则顺传阳明,人所共知,故称逆传
 
白术; 说:
白术 发表于 2014-7-11 08:17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主流读法认为,是肝木乘脾土,故先实脾防变

在譬如,读条文,须知当时代的基本常识,这些基本常识作者有时候是不写的,因为是常识嘛。例如,叶天士著“逆传心包”一句,很多人去解释,看了让人笑破肚子,实际在叶的另一篇文献中他自己说,病则顺传阳明,人所共知,故称逆传
 
所以现代人不明当时代的基本常识就如同古人不知道现代有消炎一样,就会像我们按现在的教材的想法去认为古人经络常识一样可笑
 
徐明之; 说:
徐明之 发表于 2014-7-11 06:39
给先生的消息盼复

好的,我看下
 
白术; 说:
白术 发表于 2014-7-11 08:17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主流读法认为,是肝木乘脾土,故先实脾防变

同意这个,一加发挥有时反而不对
 
书山有路勤为径,如虎添翼法为先。徐老师借古人之语开示来者,实有深意。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主流读法认为,是肝木乘脾土,故先实脾防变

“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肝气盛.则肝自愈.”

==============================================

若是言上段,则尤怡之注可参:“酸入肝以下十五句,疑非仲景文,类似后人所添注脚,编书者误收为正文也,盖仲景治肝补脾之要,在脾实而不受肝邪,非补脾以伤肾,纵火以刑金之谓。果如此,则所全者少,而反伤者多也。且脾得补而肺将自旺,,肾受伤必虚其子,何制金强木之有哉?

供你参考
 
“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脾能伤肾.



读的原文未必原文,验之有效者为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