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09/29
- 帖子
- 82
- 获得点赞
- 21
- 声望
- 8
- 年龄
- 54
作者简介
吴海锋,1970年生,四川省华蓥市人,国家注册中医执业医师。师从国医大师吕景山教授,继承“施氏药对”,提出“方对”理念,得到老师肯定。治病胆大心细,不墨守成规,推崇复方,尤擅膏丸治疗疑难病,以“简,便,高效,长效”著称。创“杂病处方八原则”,验之临床,屡起沉疴。治愈无数走投无路,山穷水尽之疑难杂病。
自序
书中疑难病,多以复方获效,故名“复方治大病”。检近年之案,精益求精,编辑成册,拟膏丸两章,计200例,分门别类,详加论述。
复方者,取诸方精华之药,按一定组方原则配伍而成。复方之最好载体是膏丸两型,尤以膏为上。膏方,浓缩众药精华炼成。故曰:膏者精华中之精华。
以复方之膏丸剂型治疗千变万化的疑难病,非吾之创,清代《慈禧光绪医方选议》载有大量养生固本膏方丸剂;近代秦伯未,张聿青,程门雪,颜德馨等前辈运用膏方出神入化,炉火纯青。而今以江浙,上海,广东等地甚为流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克疑难病,不研究疑难病之特点不行。疑难病具有:迁延时久,病根难拔,寒热错乱,虚实互见。
疑难之中,必有奥秘。下工不识其理,临证游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执简驭繁,不洞悉其源,医是庸医,病是死病。
本书旨在简化疑难病之治法,提高其疗效,为疑难病之思考和治疗打开另一扇“窗口”。
医之术为济世仁术,医之道乃天下正道。医不受名利之累,方可临证如神,治他人不能治之疾,解他人不能解之难。
自知才疏学浅,无著书立说之能,但求在医学崎岖山路上不迷途,一步一印前进,以知识之灯光照亮自己,亦照亮他人!
本书初稿曾蒙国医大师吕景山教授审阅,并作序嘉勉弟子。付梓之际,得到我地卫生部门领导蒋明,张开东等同志关心,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郝志岗老师大力支持,在此表示真诚感谢。
医案为临床实录,一家之言,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吴海锋
本书有几大特色:
一. 倡导药对;
二. 推崇方对;
三. 详论复方与疑难病之关系;
四. 首次公开自创“杂病处方八原则”;
五. 首次揭秘“膏方制作”;
六. 医案完全遵循:定期回访,获取真实疗效,以此检验方药与辨证之正确否,最后确定医案之质量。
以上六点,详论如下---
第一:药对详解
《复方治大病》之药物化裁,除遵恩师吕景山所著《施今墨对药》,《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施今墨医案解读》外,其他多为本人“秘方”,为使大家更好了解和掌握,汇编如下:
一.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
人参味甘,微苦微温,温阳大于滋阴。五脏六腑皆补,精气神同调。生用气凉,熟用气温。虚夹热用白人参,虚兼寒用红参。
西洋参苦,微甘,寒。甘寒有补气养阴之效,苦能清热。为清补之要药,滋阴力大。
党参甘平,补中益气,调和脾胃。药性缓和,健脾运不助热,滋胃阴不呆滞,润肺不犯寒凉,养血而不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重用力大效宏,可长服久服。
太子参甘,微苦。味甘入脾,微苦生津。药性平和,为清补之要药。
沙参味甘,微苦微寒。甘寒养阴,苦寒清热。为滋阴清热之要药。
丹参味苦微寒,入血分,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且不伤正,有祛瘀生新之长,对血热瘀滞者尤良。本品亦能清心凉血,养血安神。
玄参苦,甘,咸,寒。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苦参苦,寒。清热燥湿。
临床运用:
1.阳虚用人参,阴虚用西洋参,阴阳俱虚人参配西洋参。
2.阴阳俱虚,延久不愈,人参配西洋参,再加党参长服。
3.阴虚不甚用太子参;甚则用西洋参,或二者同用。
4.阴虚不甚,热象明显,用沙参。或与太子参配伍,滋阴清热。
5.虚兼热夹瘀,丹参最为恰当。
6.热盛毒显,用玄参或辨证加入前药中。
7.夹湿夹热,苦参主之,兼虚则辨证加入前药中。
诸参列出,好记忆,好运用,临证用处大。
二.阿胶—鱼膘胶—黄明胶—龟胶—鳖胶—鸡血藤胶
阿胶甘平,补血圣药。
鱼膘胶甘平,补肝肾,养血止血,散瘀消肿。主治肾虚遗精,腰膝无力,腰痛,眩晕耳鸣,白带,习惯性流产,血虚筋挛。
黄明胶味甘性平,滋阴清热,为平补之佳品。
龟胶甘,咸,寒。性味浓厚,为纯阴之品,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止血,养心安神。
鳖胶咸,寒。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龟鳖二胶,常相须为伍,但龟胶滋阴力强,鳖胶清热力胜。
鸡血藤胶苦,微甘,温。主治益气助血。祛风冷。壮筋骨。治老人手足麻痹瘫痪。男子虚损胃病。妇女经水不调。及干血劳。
临床运用:
1.血虚用阿胶,疗效一般100天,每日2~5克。
2.血虚兼妇科杂病,用鱼膘胶。或阿胶,鱼膘胶同用更佳。
3.阴虚血虚不著者用黄明胶,尤对血虚有热或血虚便秘更良。
4.阴虚盛者,用龟胶。
5.阴虚夹热,用鳖胶。
6.血虚夹滞者,用鸡血藤胶。或辨证加入阿胶等诸药中更佳。
三.雪蛤油—狗肾—海马—紫河车—蚂蚁
雪蛤油甘咸微温,补肾益精,养阴润肺。用于身体虚弱,病后失调,神疲乏力,肾亏精神不足,心悸失眠、盗汗不止,痨嗽咳血。
狗肾味咸,大热。暖肾,壮阳,益精。用于肾阳衰弱,阳痿,遗精,腰膝痿弱无力等症。
海马性温味甘,入肝肾二经。有温肾壮阳,散结消肿之效。主治肾虚阳痿,宫冷不孕遗尿,虚喘,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痈疮肿毒等。现代研究海马能抗血栓、增强免疫和抗肿瘤;有抗衰老、增强记忆、抗疲劳和增强性功能的作用。
紫河车甘,咸,温。父精母血相合而成,为阴阳两虚调补之要药,有补精助阳,养血益气之功。
蚂蚁咸酸,性平,入肝肾经。有补肾益精,通经活络,解毒消肿之功。主治肾虚头昏耳鸣,失眠多梦,阳痿遗精,风湿痹痛, 中风偏瘫,手足麻木。
临床运用:
1.肾阴大亏,盗汗自汗,神志不宁,用雪蛤油。疗效100天,一般一天0.5~1克足矣。
2.狗肾治肾阳虚衰,肾精不足之腰腿疼痛良;对风寒湿浊羁留,深入骨骼血脉之疼痛亦佳;或用于阳萎不育,宫寒不孕,阳虚身寒等。一般熬膏服,无腥臭碍胃之弊。唯此物性热,配大量龟板可制。
3.海马有温阳活血之用,故对阳虚寒凝,妇女阳虚血亏,肝郁血滞者良,唯价格昂贵。
4.紫河车对大虚久虚者良,唯偏温,重用有伤阴助热之弊。加女贞子,百合,玉竹,太子参等可制之。
5.蚂蚁适用于体虚免疫力差,兼经络不通而有风寒湿邪者。
四.鹿血--鹿角—鹿胶—鹿筋—鹿鞭—鹿胎
1.鹿血气腥,味甘、咸。《本草纲目》记载:“鹿血主阳萎,补虚,止腰痛••••••崩中带下,大补虚损,益精血”。鹿心血更佳。尤擅治心悸、失眠、健忘等。
2.鹿角咸温,补肾助阳,强筋健骨,活血散瘀。
3.鹿胶甘温,甘能润补,温可散寒,有温补精血之作用,并能止血安胎。
4.鹿筋性温,甘咸,归肝肾经。强筋壮骨,养血通络,生精益髓,主治劳损,续绝伤,大壮筋骨,补阳气;对久患风湿、关节痛,腰脊疼痛,筋骨疲乏或软弱无力,步履艰难,手足无力,手脚抽筋,跌打劳损,筋骨酸痛等疗效显著。
5.鹿鞭性温,甘咸,补肾精,壮肾阳,活血脉,强腰膝。主治肾虚劳损,腰膝酸痛,耳聋耳鸣,阳痿,遗精,早泄,宫冷不孕,带下清稀。
6.鹿胎性温,甘咸,归肝肾经。益肾壮阳,补虚生精。用于治虚损劳瘵,精血不足,妇女虚寒,崩漏带下。
临床运用:
1.肾虚血弱之心悸失眠者多用鹿心血。
2.肾虚身痛腰痛用鹿角。
3.补精血多用鹿胶。
4.舒经活络,治顽固性风湿身痛或肾虚血亏身痛多用鹿筋。
5.补肾壮阳,治肾虚腰痛,不孕不育,阳痿遗精,因虚因寒而痛经者,多用鹿鞭。
6.大虚久虚者,多用鹿胎,或与鹿胶配伍。
五.桑叶—桑枝—桑螵蛸—桑椹子—桑寄生
1.桑叶苦,甘,寒。疏风清热,清肝明目。
2.桑枝苦,平。祛风通络,作用偏于上肢,尤以肩臂关节拘挛疼痛用之效佳。
3.桑螵蛸甘,咸,平。补肾助阳,固精缩尿。
4.桑椹子甘,寒。滋阴补血,生津润肠。
5.桑寄生苦,平。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养血安胎。
临床运用:
1.风邪上犯或羁留不祛,扰于上焦清窍者,用桑叶。
2.关节疼痛不甚,寒热不显者用桑枝。
3.肾虚尿频多用桑螵蛸。
4.血虚,阴虚之口渴,便秘,白发,眩晕等多用桑椹子。
5.肾虚血虚腰痛,或妇科杂病多用桑寄生。
六.枣仁—柏子仁—灵芝—灵芝孢子粉--湘莲肉—夜交藤
1.枣仁甘,酸,平。入心肝经,养心安神,敛汗。治阴血虚,心神失养之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良。亦可治体虚自汗,盗汗。
2.柏子仁甘,平。入心,肾,大肠经。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3.灵芝甘,平。《神农本草经》把灵芝列为上品,谓紫芝“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谓赤芝“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成仙。”有益气血,安心神,健脾胃之功。主治虚劳,心悸,失眠,头晕,神疲乏力,久咳气喘,冠心病,肿瘤等。
4.灵芝孢子粉浓香,味苦。镇静安神,健脾养血,强壮神经。
5.湘莲肉甘,涩,平。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
6.夜交藤甘,平。有安心神,养经络之用,多用于虚烦多梦及血虚肢体酸痛等症。
临床运用:
1.血虚失眠,多用枣仁。属顽固性失眠者,重用之熬膏良,一般用500克入煎,60~100克入膏更佳。血虚有热之失眠多生用,单纯血虚者多熟用,一般生熟同用更良。
2.柏子仁与枣仁相似,但枣仁入肝,柏子仁入肾,故后者更适合心阴虚,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且有润肠通便之用。
3.灵芝为安神镇静,健脾益智之佳品,失眠多用之。
4.灵芝孢子粉,药性较灵芝更良,一般两者同用。
5.湘莲肉多用于脾虚肾弱之失眠者,熬膏服,重用300~500克更佳。
6.血虚失眠兼身痛者,用夜交藤良,大量重用300~500克更佳。
第二:方对详解
一.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苡仁,湘莲肉,山药,桔梗,扁豆,砂仁,陈皮,大枣。
化裁1方:原方治一般脾虚,去桔梗,炙甘草,大枣较好,药力专一。
化裁2方:脾虚纳呆明显,化裁1方加青皮, 鸡内金,二芽,查曲,五谷虫。
化裁3方:脾虚纳呆,经常腹胀腹痛,化裁2方加三棱,文术。
化裁4方:脾虚且血虚明显,化裁1方加西洋参,党参。
二.六味地黄丸:地黄,山药,山萸,泽泻,茯苓,丹皮
化裁1方:肾虚兼热,地黄用生地黄,去山萸,加黄精。
化裁2方:补肾固精,六味地黄丸加左归丸更佳。
化裁3方:加强滋肾阴作用,化裁2方加雪蛤油。
化裁4方:加强温肾阳作用,化裁3方加狗肾,海马。
化裁5方:肾阴肾阳俱虚,兼见虚火上扰,化裁2方加二仙汤。
三.十全大补汤:黄芪,肉桂,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当归,川芎,白芍,大熟地。
化裁1方:加强温阳秘精作用,去黄芪,肉桂,加海马,狗肾。
化裁2方:加强养精血作用,原方加阿胶,鱼膘胶。
化裁3方:加强补中气作用,原方加补中益气汤。
四.左归丸:大熟地,山药,山萸,枸杞,鹿胶,菟丝子,怀牛膝,龟胶
化裁1方:临床一般去鹿胶,菟丝子之温,加制首乌补精血。
化裁2方:肾精虚明显者,加紫河车,雪蛤油,阿胶,蚂蚁。
化裁3方:肾虚精泄者,化裁2方加湘莲肉,芡实,刺猬皮。
化裁4方:肾虚有火有浊者,化裁1方加六味地黄丸。
化裁5方:肾之阴阴俱虚,左归丸伍右归丸。
五.玉屏风散+生脉散
功能:益气实卫,养营生津。
六.十全大补汤+右归丸
功能:温补气血,滋补肝肾。
七.十全大补汤+左归丸
功能:平补气血,滋补肝肾
八.十全大补汤+枕中丹
功能:调补气血,固肾安神。
九:十全大补汤+参苓白术散+六味地黄丸
功能:调补气血,健脾固肾。
十:参麦地黄丸+金匮肾气丸
功能:滋阴益阴。
十一:左归丸+桃红四物汤
功能:固肾活血。
十二:自创系列方
1.健脾消食方:党参,茯苓,白术,枳实,鸡内金,莱菔子,二芽,查曲,五谷虫
2.固肾秘精方:生地,山药,山萸,枸杞,制首乌,龟板,怀牛膝,狗肾,雪蛤油,湘莲肉,枣仁。
3.固肾壮阳方:生地,山药,山萸,枸杞,制首乌,龟板,怀牛膝,鹿鞭,狗肾,海马,雪蛤油,紫河车,湘莲肉,枣仁。
4.固肾养血方:生地,山药,山萸,枸杞,制首乌,龟板,怀牛膝,狗肾,雪蛤油,湘莲肉,枣仁,阿胶,鱼膘胶、
5.养血安神方:枣仁,湘莲肉,浮小麦,穞豆皮,夜交藤,党参,丹参,雪蛤油,合欢皮。
6.颈椎骨质增生方:黄芪,人参,葛根,麻黄,桂枝,白芍,姜黄,皂角刺,全虫,蜈蚣,海马,田七,蚂蚁。
7.腰椎骨质增生方:黄芪,人参,西洋参,当归,川芎,白芍,生地,桃红,肉桂,山药,山萸,鹿角,鹿筋,龟板,海马,蚂蚁。
8.祛风除湿方:黄芪,云防风,白术,全虫,蜈蚣,乌蛇,蚂蚁,石楠藤,当归,川芎,鸡血藤膏。
9.幼儿增高方:黄芪,人参,西洋参,党参,当归,湘莲肉,枣仁,白术,苡仁,山药,海马,雪蛤油,紫河车,龟板,蚂蚁,枸杞,制首乌,鸡内金,莱菔子,五谷虫。
10.增强记忆方:黄芪,人参,西洋参,党参,当归,湘莲肉,枣仁,山药,海马,阿胶,雪蛤油,紫河车,龟板,蚂蚁,枸杞,制首乌,远志,合欢皮,荷叶。
11.脑梗方:黄芪,人参,西洋参,党参,丹参,葛根,
当归,川芎,桃红,怀牛膝,龟板,鸡血藤膏,海马,蚂蚁,
乌蛇,地鳖虫,水蛭,荷叶,全虫,蜈蚣,湘莲肉,枣仁。
第三:复方与疑难病之关系
攻克疑难病:舍复方不行,舍膏丸不行。复方是治疑难病之首选,原因有几:
一.疑难病乃一病多因或一人多病,症状纷乱。小方治之捉襟见肘,力有不逮。复方可统揽全局,协调各方;
二.疑难病病机复杂,虚实互见,寒热错杂。复方诸药,合而发力,直捣病巢,力大效宏。
三.疑难病病程漫长,治疗耗时。汤剂煎服麻烦,膏丸简单方便,药力持久,缓慢调服,自可痊愈。
四.疑难病多是脏腑虚损,精神萎顿,迁延难愈之疾。草木之品难解七情之病,血肉有情之物能峻补精血,振奋精神。贵细药材如阿胶,海马,雪蛤,人参等不便与汤剂相伍,弃之难克其病,膏丸的配伍形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
五.膏丸能数病同治,这一优势破解了疑难病复杂的病机;膏丸缓慢调服,药力持久,保证药物浓度在体内量变积累,最后达到质变状态。以量变促质变,体质改善,疾病告愈。
第四:杂病处方八原则
在长期实践中,本人创造性提出“杂病处方八原则”,以此辨证论治,遣方用药,未有失也。
杂病处方八原则:
一.复方之君臣佐使,以方为单位,疗效倍增;
二. 从本论治;
三. 确立主方,添加关键药物,特别是血肉有情之品;
四. 用药动静结合,消补结合,寒热结合;
五. 重视“涤痰”,“祛瘀”;
六. 重视“阴阳平衡”,“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七. 重视扶正安神,标本兼治。疑难病多气血失和,阴阳紊
乱,脏腑不调,表现为精神不振,睡眠障碍,心烦意乱等
神志不宁。故药性平和,养血安神之品如酸枣仁,柏子仁,
夜交藤,莲米等常常重用,收标本兼治之功;
八. 肾为先天之本,人之元阴元阳封藏于此。许多疑难病最终“穷及肾根”。肾虚衍生出大量疾病,故补肾强精是治一切疑难杂病之重点和保证远期疗效持久稳定的法宝。
第五:膏方制作
膏方制作,本人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详解如下:
一.一剂膏方约50味药,重量5~10公斤,100天量。
二.选地道药材,配齐倒入特大不锈钢高压锅内,加水浸泡4小时左右,水高出药面一掌即可。
三.高压锅煎煮时间为水开后一小时,如此连续四次。
四.去渣取汁,静置5小时以上。
五.取汁浓缩(去掉沉淀物,否则膏方不纯,口感不好),最后成5升左右粘稠浓汁,加贵细药材极细粉及糖收炼成膏,以挂旗为度。
六.冷却膏药,紫外线灯消毒。
七.玻璃瓶(1升最佳)分装膏药,最后以保鲜膜和瓶盖两层保护措施密藏膏方更佳。
八.置冰箱保鲜室保藏(勿急冻)。
丸药制作,简单方便,详解如下:
一.一剂丸药30~50味药,重量2~4公斤,100天量。
二.挑地道药材,粉碎机打成极细粉。
三.加开水,或炼制蜜蜂,或浓缩药汁为丸(有专门制丸机器)。
四.烘干消毒,冷却后以真空袋包装。
五.常温下保藏,注意防潮防鼠。
经20余年临床反复验证:膏方煎煮熟透,丸剂研粉而制,膏较丸之药力大数倍。丸药见效约一月,膏方起效数天而已。且膏方口感好,吸收快,见疗迅速。一般主张服用膏方调理。丸药适合于无冰箱,经常外出之人士。
第六:关于建立回访制度
建立回访制度,有几大好处:
一.医患关系更加融洽;
二.患者提供的原始资料最有说服力,最有价值,千金难买;
三.处方是理论,疗效是实践,验于实践而又能指导实践的理论才是正确的理论;
四.纸上谈兵终是浅,绝知此事必躬行。不详细问诊,不善于回访,医之经验难以获得,“原地踏步”,不能进步。
本人仔细查阅了大量古今医案,有头无尾者众多---即理
法方药头头是道,案后回访寥寥数语,一笔代之“颇好,基
本好了,未有反复••••••”,甚或根本不见回访记录。犹如
判一桩案子,打一个官司,看不到下文,让人甚是担心!
因此,重视回访至关重要。它可以使医者迅速成长,在
较短时间内掌握各个方子,各种药物,各类疾病特点,特别
是弄懂药物与疾病之间的变化规律。遵循此道,医者可以在
数年内成为“上工”,获得治疗各种疑难杂病的“钥匙”!
长期回访,使我的理论和实践成倍的丰富起来,增强了
解决各种疑难杂病和能力和信心。
本书所录医案,案案回访,真实而全面的记录了患者服药后的变化情况。实践出真知,只有这样,才能验证医者理论之正确否,方药之恰当否!
吴海锋,1970年生,四川省华蓥市人,国家注册中医执业医师。师从国医大师吕景山教授,继承“施氏药对”,提出“方对”理念,得到老师肯定。治病胆大心细,不墨守成规,推崇复方,尤擅膏丸治疗疑难病,以“简,便,高效,长效”著称。创“杂病处方八原则”,验之临床,屡起沉疴。治愈无数走投无路,山穷水尽之疑难杂病。
自序
书中疑难病,多以复方获效,故名“复方治大病”。检近年之案,精益求精,编辑成册,拟膏丸两章,计200例,分门别类,详加论述。
复方者,取诸方精华之药,按一定组方原则配伍而成。复方之最好载体是膏丸两型,尤以膏为上。膏方,浓缩众药精华炼成。故曰:膏者精华中之精华。
以复方之膏丸剂型治疗千变万化的疑难病,非吾之创,清代《慈禧光绪医方选议》载有大量养生固本膏方丸剂;近代秦伯未,张聿青,程门雪,颜德馨等前辈运用膏方出神入化,炉火纯青。而今以江浙,上海,广东等地甚为流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克疑难病,不研究疑难病之特点不行。疑难病具有:迁延时久,病根难拔,寒热错乱,虚实互见。
疑难之中,必有奥秘。下工不识其理,临证游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执简驭繁,不洞悉其源,医是庸医,病是死病。
本书旨在简化疑难病之治法,提高其疗效,为疑难病之思考和治疗打开另一扇“窗口”。
医之术为济世仁术,医之道乃天下正道。医不受名利之累,方可临证如神,治他人不能治之疾,解他人不能解之难。
自知才疏学浅,无著书立说之能,但求在医学崎岖山路上不迷途,一步一印前进,以知识之灯光照亮自己,亦照亮他人!
本书初稿曾蒙国医大师吕景山教授审阅,并作序嘉勉弟子。付梓之际,得到我地卫生部门领导蒋明,张开东等同志关心,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郝志岗老师大力支持,在此表示真诚感谢。
医案为临床实录,一家之言,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吴海锋
本书有几大特色:
一. 倡导药对;
二. 推崇方对;
三. 详论复方与疑难病之关系;
四. 首次公开自创“杂病处方八原则”;
五. 首次揭秘“膏方制作”;
六. 医案完全遵循:定期回访,获取真实疗效,以此检验方药与辨证之正确否,最后确定医案之质量。
以上六点,详论如下---
第一:药对详解
《复方治大病》之药物化裁,除遵恩师吕景山所著《施今墨对药》,《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施今墨医案解读》外,其他多为本人“秘方”,为使大家更好了解和掌握,汇编如下:
一.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
人参味甘,微苦微温,温阳大于滋阴。五脏六腑皆补,精气神同调。生用气凉,熟用气温。虚夹热用白人参,虚兼寒用红参。
西洋参苦,微甘,寒。甘寒有补气养阴之效,苦能清热。为清补之要药,滋阴力大。
党参甘平,补中益气,调和脾胃。药性缓和,健脾运不助热,滋胃阴不呆滞,润肺不犯寒凉,养血而不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重用力大效宏,可长服久服。
太子参甘,微苦。味甘入脾,微苦生津。药性平和,为清补之要药。
沙参味甘,微苦微寒。甘寒养阴,苦寒清热。为滋阴清热之要药。
丹参味苦微寒,入血分,能活血祛瘀,通经止痛,且不伤正,有祛瘀生新之长,对血热瘀滞者尤良。本品亦能清心凉血,养血安神。
玄参苦,甘,咸,寒。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苦参苦,寒。清热燥湿。
临床运用:
1.阳虚用人参,阴虚用西洋参,阴阳俱虚人参配西洋参。
2.阴阳俱虚,延久不愈,人参配西洋参,再加党参长服。
3.阴虚不甚用太子参;甚则用西洋参,或二者同用。
4.阴虚不甚,热象明显,用沙参。或与太子参配伍,滋阴清热。
5.虚兼热夹瘀,丹参最为恰当。
6.热盛毒显,用玄参或辨证加入前药中。
7.夹湿夹热,苦参主之,兼虚则辨证加入前药中。
诸参列出,好记忆,好运用,临证用处大。
二.阿胶—鱼膘胶—黄明胶—龟胶—鳖胶—鸡血藤胶
阿胶甘平,补血圣药。
鱼膘胶甘平,补肝肾,养血止血,散瘀消肿。主治肾虚遗精,腰膝无力,腰痛,眩晕耳鸣,白带,习惯性流产,血虚筋挛。
黄明胶味甘性平,滋阴清热,为平补之佳品。
龟胶甘,咸,寒。性味浓厚,为纯阴之品,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止血,养心安神。
鳖胶咸,寒。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龟鳖二胶,常相须为伍,但龟胶滋阴力强,鳖胶清热力胜。
鸡血藤胶苦,微甘,温。主治益气助血。祛风冷。壮筋骨。治老人手足麻痹瘫痪。男子虚损胃病。妇女经水不调。及干血劳。
临床运用:
1.血虚用阿胶,疗效一般100天,每日2~5克。
2.血虚兼妇科杂病,用鱼膘胶。或阿胶,鱼膘胶同用更佳。
3.阴虚血虚不著者用黄明胶,尤对血虚有热或血虚便秘更良。
4.阴虚盛者,用龟胶。
5.阴虚夹热,用鳖胶。
6.血虚夹滞者,用鸡血藤胶。或辨证加入阿胶等诸药中更佳。
三.雪蛤油—狗肾—海马—紫河车—蚂蚁
雪蛤油甘咸微温,补肾益精,养阴润肺。用于身体虚弱,病后失调,神疲乏力,肾亏精神不足,心悸失眠、盗汗不止,痨嗽咳血。
狗肾味咸,大热。暖肾,壮阳,益精。用于肾阳衰弱,阳痿,遗精,腰膝痿弱无力等症。
海马性温味甘,入肝肾二经。有温肾壮阳,散结消肿之效。主治肾虚阳痿,宫冷不孕遗尿,虚喘,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痈疮肿毒等。现代研究海马能抗血栓、增强免疫和抗肿瘤;有抗衰老、增强记忆、抗疲劳和增强性功能的作用。
紫河车甘,咸,温。父精母血相合而成,为阴阳两虚调补之要药,有补精助阳,养血益气之功。
蚂蚁咸酸,性平,入肝肾经。有补肾益精,通经活络,解毒消肿之功。主治肾虚头昏耳鸣,失眠多梦,阳痿遗精,风湿痹痛, 中风偏瘫,手足麻木。
临床运用:
1.肾阴大亏,盗汗自汗,神志不宁,用雪蛤油。疗效100天,一般一天0.5~1克足矣。
2.狗肾治肾阳虚衰,肾精不足之腰腿疼痛良;对风寒湿浊羁留,深入骨骼血脉之疼痛亦佳;或用于阳萎不育,宫寒不孕,阳虚身寒等。一般熬膏服,无腥臭碍胃之弊。唯此物性热,配大量龟板可制。
3.海马有温阳活血之用,故对阳虚寒凝,妇女阳虚血亏,肝郁血滞者良,唯价格昂贵。
4.紫河车对大虚久虚者良,唯偏温,重用有伤阴助热之弊。加女贞子,百合,玉竹,太子参等可制之。
5.蚂蚁适用于体虚免疫力差,兼经络不通而有风寒湿邪者。
四.鹿血--鹿角—鹿胶—鹿筋—鹿鞭—鹿胎
1.鹿血气腥,味甘、咸。《本草纲目》记载:“鹿血主阳萎,补虚,止腰痛••••••崩中带下,大补虚损,益精血”。鹿心血更佳。尤擅治心悸、失眠、健忘等。
2.鹿角咸温,补肾助阳,强筋健骨,活血散瘀。
3.鹿胶甘温,甘能润补,温可散寒,有温补精血之作用,并能止血安胎。
4.鹿筋性温,甘咸,归肝肾经。强筋壮骨,养血通络,生精益髓,主治劳损,续绝伤,大壮筋骨,补阳气;对久患风湿、关节痛,腰脊疼痛,筋骨疲乏或软弱无力,步履艰难,手足无力,手脚抽筋,跌打劳损,筋骨酸痛等疗效显著。
5.鹿鞭性温,甘咸,补肾精,壮肾阳,活血脉,强腰膝。主治肾虚劳损,腰膝酸痛,耳聋耳鸣,阳痿,遗精,早泄,宫冷不孕,带下清稀。
6.鹿胎性温,甘咸,归肝肾经。益肾壮阳,补虚生精。用于治虚损劳瘵,精血不足,妇女虚寒,崩漏带下。
临床运用:
1.肾虚血弱之心悸失眠者多用鹿心血。
2.肾虚身痛腰痛用鹿角。
3.补精血多用鹿胶。
4.舒经活络,治顽固性风湿身痛或肾虚血亏身痛多用鹿筋。
5.补肾壮阳,治肾虚腰痛,不孕不育,阳痿遗精,因虚因寒而痛经者,多用鹿鞭。
6.大虚久虚者,多用鹿胎,或与鹿胶配伍。
五.桑叶—桑枝—桑螵蛸—桑椹子—桑寄生
1.桑叶苦,甘,寒。疏风清热,清肝明目。
2.桑枝苦,平。祛风通络,作用偏于上肢,尤以肩臂关节拘挛疼痛用之效佳。
3.桑螵蛸甘,咸,平。补肾助阳,固精缩尿。
4.桑椹子甘,寒。滋阴补血,生津润肠。
5.桑寄生苦,平。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养血安胎。
临床运用:
1.风邪上犯或羁留不祛,扰于上焦清窍者,用桑叶。
2.关节疼痛不甚,寒热不显者用桑枝。
3.肾虚尿频多用桑螵蛸。
4.血虚,阴虚之口渴,便秘,白发,眩晕等多用桑椹子。
5.肾虚血虚腰痛,或妇科杂病多用桑寄生。
六.枣仁—柏子仁—灵芝—灵芝孢子粉--湘莲肉—夜交藤
1.枣仁甘,酸,平。入心肝经,养心安神,敛汗。治阴血虚,心神失养之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良。亦可治体虚自汗,盗汗。
2.柏子仁甘,平。入心,肾,大肠经。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3.灵芝甘,平。《神农本草经》把灵芝列为上品,谓紫芝“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谓赤芝“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成仙。”有益气血,安心神,健脾胃之功。主治虚劳,心悸,失眠,头晕,神疲乏力,久咳气喘,冠心病,肿瘤等。
4.灵芝孢子粉浓香,味苦。镇静安神,健脾养血,强壮神经。
5.湘莲肉甘,涩,平。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
6.夜交藤甘,平。有安心神,养经络之用,多用于虚烦多梦及血虚肢体酸痛等症。
临床运用:
1.血虚失眠,多用枣仁。属顽固性失眠者,重用之熬膏良,一般用500克入煎,60~100克入膏更佳。血虚有热之失眠多生用,单纯血虚者多熟用,一般生熟同用更良。
2.柏子仁与枣仁相似,但枣仁入肝,柏子仁入肾,故后者更适合心阴虚,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且有润肠通便之用。
3.灵芝为安神镇静,健脾益智之佳品,失眠多用之。
4.灵芝孢子粉,药性较灵芝更良,一般两者同用。
5.湘莲肉多用于脾虚肾弱之失眠者,熬膏服,重用300~500克更佳。
6.血虚失眠兼身痛者,用夜交藤良,大量重用300~500克更佳。
第二:方对详解
一.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苡仁,湘莲肉,山药,桔梗,扁豆,砂仁,陈皮,大枣。
化裁1方:原方治一般脾虚,去桔梗,炙甘草,大枣较好,药力专一。
化裁2方:脾虚纳呆明显,化裁1方加青皮, 鸡内金,二芽,查曲,五谷虫。
化裁3方:脾虚纳呆,经常腹胀腹痛,化裁2方加三棱,文术。
化裁4方:脾虚且血虚明显,化裁1方加西洋参,党参。
二.六味地黄丸:地黄,山药,山萸,泽泻,茯苓,丹皮
化裁1方:肾虚兼热,地黄用生地黄,去山萸,加黄精。
化裁2方:补肾固精,六味地黄丸加左归丸更佳。
化裁3方:加强滋肾阴作用,化裁2方加雪蛤油。
化裁4方:加强温肾阳作用,化裁3方加狗肾,海马。
化裁5方:肾阴肾阳俱虚,兼见虚火上扰,化裁2方加二仙汤。
三.十全大补汤:黄芪,肉桂,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当归,川芎,白芍,大熟地。
化裁1方:加强温阳秘精作用,去黄芪,肉桂,加海马,狗肾。
化裁2方:加强养精血作用,原方加阿胶,鱼膘胶。
化裁3方:加强补中气作用,原方加补中益气汤。
四.左归丸:大熟地,山药,山萸,枸杞,鹿胶,菟丝子,怀牛膝,龟胶
化裁1方:临床一般去鹿胶,菟丝子之温,加制首乌补精血。
化裁2方:肾精虚明显者,加紫河车,雪蛤油,阿胶,蚂蚁。
化裁3方:肾虚精泄者,化裁2方加湘莲肉,芡实,刺猬皮。
化裁4方:肾虚有火有浊者,化裁1方加六味地黄丸。
化裁5方:肾之阴阴俱虚,左归丸伍右归丸。
五.玉屏风散+生脉散
功能:益气实卫,养营生津。
六.十全大补汤+右归丸
功能:温补气血,滋补肝肾。
七.十全大补汤+左归丸
功能:平补气血,滋补肝肾
八.十全大补汤+枕中丹
功能:调补气血,固肾安神。
九:十全大补汤+参苓白术散+六味地黄丸
功能:调补气血,健脾固肾。
十:参麦地黄丸+金匮肾气丸
功能:滋阴益阴。
十一:左归丸+桃红四物汤
功能:固肾活血。
十二:自创系列方
1.健脾消食方:党参,茯苓,白术,枳实,鸡内金,莱菔子,二芽,查曲,五谷虫
2.固肾秘精方:生地,山药,山萸,枸杞,制首乌,龟板,怀牛膝,狗肾,雪蛤油,湘莲肉,枣仁。
3.固肾壮阳方:生地,山药,山萸,枸杞,制首乌,龟板,怀牛膝,鹿鞭,狗肾,海马,雪蛤油,紫河车,湘莲肉,枣仁。
4.固肾养血方:生地,山药,山萸,枸杞,制首乌,龟板,怀牛膝,狗肾,雪蛤油,湘莲肉,枣仁,阿胶,鱼膘胶、
5.养血安神方:枣仁,湘莲肉,浮小麦,穞豆皮,夜交藤,党参,丹参,雪蛤油,合欢皮。
6.颈椎骨质增生方:黄芪,人参,葛根,麻黄,桂枝,白芍,姜黄,皂角刺,全虫,蜈蚣,海马,田七,蚂蚁。
7.腰椎骨质增生方:黄芪,人参,西洋参,当归,川芎,白芍,生地,桃红,肉桂,山药,山萸,鹿角,鹿筋,龟板,海马,蚂蚁。
8.祛风除湿方:黄芪,云防风,白术,全虫,蜈蚣,乌蛇,蚂蚁,石楠藤,当归,川芎,鸡血藤膏。
9.幼儿增高方:黄芪,人参,西洋参,党参,当归,湘莲肉,枣仁,白术,苡仁,山药,海马,雪蛤油,紫河车,龟板,蚂蚁,枸杞,制首乌,鸡内金,莱菔子,五谷虫。
10.增强记忆方:黄芪,人参,西洋参,党参,当归,湘莲肉,枣仁,山药,海马,阿胶,雪蛤油,紫河车,龟板,蚂蚁,枸杞,制首乌,远志,合欢皮,荷叶。
11.脑梗方:黄芪,人参,西洋参,党参,丹参,葛根,
当归,川芎,桃红,怀牛膝,龟板,鸡血藤膏,海马,蚂蚁,
乌蛇,地鳖虫,水蛭,荷叶,全虫,蜈蚣,湘莲肉,枣仁。
第三:复方与疑难病之关系
攻克疑难病:舍复方不行,舍膏丸不行。复方是治疑难病之首选,原因有几:
一.疑难病乃一病多因或一人多病,症状纷乱。小方治之捉襟见肘,力有不逮。复方可统揽全局,协调各方;
二.疑难病病机复杂,虚实互见,寒热错杂。复方诸药,合而发力,直捣病巢,力大效宏。
三.疑难病病程漫长,治疗耗时。汤剂煎服麻烦,膏丸简单方便,药力持久,缓慢调服,自可痊愈。
四.疑难病多是脏腑虚损,精神萎顿,迁延难愈之疾。草木之品难解七情之病,血肉有情之物能峻补精血,振奋精神。贵细药材如阿胶,海马,雪蛤,人参等不便与汤剂相伍,弃之难克其病,膏丸的配伍形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
五.膏丸能数病同治,这一优势破解了疑难病复杂的病机;膏丸缓慢调服,药力持久,保证药物浓度在体内量变积累,最后达到质变状态。以量变促质变,体质改善,疾病告愈。
第四:杂病处方八原则
在长期实践中,本人创造性提出“杂病处方八原则”,以此辨证论治,遣方用药,未有失也。
杂病处方八原则:
一.复方之君臣佐使,以方为单位,疗效倍增;
二. 从本论治;
三. 确立主方,添加关键药物,特别是血肉有情之品;
四. 用药动静结合,消补结合,寒热结合;
五. 重视“涤痰”,“祛瘀”;
六. 重视“阴阳平衡”,“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七. 重视扶正安神,标本兼治。疑难病多气血失和,阴阳紊
乱,脏腑不调,表现为精神不振,睡眠障碍,心烦意乱等
神志不宁。故药性平和,养血安神之品如酸枣仁,柏子仁,
夜交藤,莲米等常常重用,收标本兼治之功;
八. 肾为先天之本,人之元阴元阳封藏于此。许多疑难病最终“穷及肾根”。肾虚衍生出大量疾病,故补肾强精是治一切疑难杂病之重点和保证远期疗效持久稳定的法宝。
第五:膏方制作
膏方制作,本人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详解如下:
一.一剂膏方约50味药,重量5~10公斤,100天量。
二.选地道药材,配齐倒入特大不锈钢高压锅内,加水浸泡4小时左右,水高出药面一掌即可。
三.高压锅煎煮时间为水开后一小时,如此连续四次。
四.去渣取汁,静置5小时以上。
五.取汁浓缩(去掉沉淀物,否则膏方不纯,口感不好),最后成5升左右粘稠浓汁,加贵细药材极细粉及糖收炼成膏,以挂旗为度。
六.冷却膏药,紫外线灯消毒。
七.玻璃瓶(1升最佳)分装膏药,最后以保鲜膜和瓶盖两层保护措施密藏膏方更佳。
八.置冰箱保鲜室保藏(勿急冻)。
丸药制作,简单方便,详解如下:
一.一剂丸药30~50味药,重量2~4公斤,100天量。
二.挑地道药材,粉碎机打成极细粉。
三.加开水,或炼制蜜蜂,或浓缩药汁为丸(有专门制丸机器)。
四.烘干消毒,冷却后以真空袋包装。
五.常温下保藏,注意防潮防鼠。
经20余年临床反复验证:膏方煎煮熟透,丸剂研粉而制,膏较丸之药力大数倍。丸药见效约一月,膏方起效数天而已。且膏方口感好,吸收快,见疗迅速。一般主张服用膏方调理。丸药适合于无冰箱,经常外出之人士。
第六:关于建立回访制度
建立回访制度,有几大好处:
一.医患关系更加融洽;
二.患者提供的原始资料最有说服力,最有价值,千金难买;
三.处方是理论,疗效是实践,验于实践而又能指导实践的理论才是正确的理论;
四.纸上谈兵终是浅,绝知此事必躬行。不详细问诊,不善于回访,医之经验难以获得,“原地踏步”,不能进步。
本人仔细查阅了大量古今医案,有头无尾者众多---即理
法方药头头是道,案后回访寥寥数语,一笔代之“颇好,基
本好了,未有反复••••••”,甚或根本不见回访记录。犹如
判一桩案子,打一个官司,看不到下文,让人甚是担心!
因此,重视回访至关重要。它可以使医者迅速成长,在
较短时间内掌握各个方子,各种药物,各类疾病特点,特别
是弄懂药物与疾病之间的变化规律。遵循此道,医者可以在
数年内成为“上工”,获得治疗各种疑难杂病的“钥匙”!
长期回访,使我的理论和实践成倍的丰富起来,增强了
解决各种疑难杂病和能力和信心。
本书所录医案,案案回访,真实而全面的记录了患者服药后的变化情况。实践出真知,只有这样,才能验证医者理论之正确否,方药之恰当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