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马氏温灸法

前列腺炎

急性前列腺炎多为细菌感染所引起,病变主要在前列腺、精囊腺。炎症也可蔓延到尿道和膀胱。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未痛和排尿困难,甚至尿闭。尿化验可表现混浊、脓尿或终末血尿。肛门指诊可发现前列腺肿大,有压痛。前列腺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增多,有脓球。

慢性前列腺炎或因急性迁延而来,或因手淫、房劳、骑尿无力,可伴有勃起无力、早泄、阳萎等。

(一)治 疗

按前列腺病常规灸法灸治。

前列腺病常规灸法

灸序
穴名及穴数
每穴施灸量

1日
中脘(单穴)

足三里(双穴)

曲骨(单穴)
灸30分钟

名灸30分钟

灸30分钟

2日
关元(单穴)

三阴交(双穴)

中极(单穴)
灸30分钟

各灸25分钟

灸60分钟

3日
肾俞(双穴)

照海(双穴)
各灸30分钟

各灸25分钟

4日
命门(单穴)

腰俞(双穴)

曲泉(双穴)
灸30分钟

各灸30分钟

各灸25分钟

5日
志室(双穴)

束骨(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6日
二白(双穴)

阴谷(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7日
小肠俞(双穴)

归来(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30分钟

8日
肝俞(双穴)

章门(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30分钟


注:以上穴循环灸至愈,每日灸脐30分钟。

(二)前列腺炎病例

例1 周××,男性,军人。1962年10月初诊。

(1)病史与症状:患前列腺炎2年,解小便时常有精液流出,尿中有多数脓细胞,伴有腰背痛,畏寒等症状。

(2)治疗:嘱其自灸:1日,关元、三阴交各30分钟;2日,肾俞30分钟,脐60分钟;3日,小肠俞25分钟,足三里30分钟。以上3日穴循环灸,每日灸脐30分钟。灸一个月后症状稍好,嘱加灸3日穴,与前穴循环炙;1日,身柱、命门、腰俞各30分钟;2日,中极、照海各30分钟;3日,委中30分钟,昆仑25分钟。并于背腰痛处每日灸30分钟;又灸半个月,食欲增加,腰背痛明显减轻;灸至4个月余,腰背痛已很轻,化验;尿中脓细胞已很少。嘱加灸曲骨及曲泉穴,又灸2个月,患者来函云,症状继续减轻,以后未再来函。

例2 陈××,男性,71岁,住天津市南马路。1974年3月10日初诊。

(1)病史及症状:患者于诊前1个月开始有小腹胀痛,排尿末期有血尿及陈血块排出,经医院大夫做肛门指诊,触摸前列腺肿大如鹅卵,有触痛。现仍小腹胀痛,尿频,每半小时至两小时解小便1次,间有血尿。因排尿困难,已予放置导尿管。

(2)印象及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治疗:按前列腺病常规灸法灸治。灸3天后尿量增多,感觉小腹舒适;灸至第5天,导尿管在解小便时自动脱落,小便仍频,已无血尿,口渴(灸日灸则肾气强壮即不渴),加灸三焦俞、阳池各25分钟,与前穴循环灸:灸至10天,小便白天2小时1次、天枢、气海各30分钟,大横60分钟:灸至12日,小便已延长至每3小时1次,大便已正常:灸至1个月余,在医院做肛门指诊,前列腺已小于鸡蛋,痊愈。3年后随访,告知愈后末再犯病,身体颇健。

(三)临床体会

温灸治疗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均有效,患前列腺增生的病人,在灸至症状消失后,宜再多灸些时间、或坚持做保健灸,每隔1~3天灸1次。
 
幼儿遗尿并非异常,但有些儿童成长到8~9岁,甚至10余岁仍有间遗尿的习惯,令人苦恼。

(一)治 疗

按以下方法灸治。

遗尿常规灸法

灸序
穴名及穴数
每穴施灸量

1日
气海(单穴)

关元(单穴)

三阴交(双穴)
灸30分钟

灸30分钟

各灸30分钟

2日
膀胱俞(双穴)

然谷(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注:(1)以上穴循环灸至愈,每日灸脐30分钟。

(2)10岁以内儿童,每穴减灸10分钟。



(三)临床体会

遗精症的温灸疗效良好,患其它慢性病伴遗精者须与其他病兼治.治疗后遗精渐止,随着体力的增长,特别是未婚青少年,可出现生理性遗精,这是性功能健强之表现,不必顾虑。
 
疖与疖病(疔疮)
系由葡萄球感染所引起的毛囊深部及周围(包括所属皮脂腺)的化脓性炎症。本症夏季多见,好发于颜面、颈及臀部,时或发于四肢。皮损呈以毛囊为中点的高出皮面的圆形、黄豆大或更大的炎性小结节,基底坚实,光亮紧张,局部有红、肿、热、痛,以后结节顶端化脓为黄色,愈后有瘢痕。附近淋巴结常肿大,重者可有发热和全身不适甚至引起败血症。

(一) 治疗

轻者每日熏灸患处2次,每次30分钟,重者按以下常

规灸法灸治。

灸序
穴名及穴数
每穴施灸量

1日
风门(双穴)

二白(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2日
肝俞(双穴)

束骨(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3日
身柱(单穴)

命门(单穴)

合谷(双穴)
灸30分钟

灸30分钟

各灸25分钟

4日
心俞(双穴)

大陵(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注:以上穴循环灸至愈,每日熏灸患处25分钟,灸脐30分钟。

(二)疖病例

杨××,女性,45岁,住天津市和平区。1976年12月20日初诊。

(1)病史及症状:患者有多年糖尿病史,正在用温灸治疗;于10天前,左手中指甲根内角长出一小疖肿,数日后颈变黄继而变黑,现手指肿痛。

(2)治疗:嘱其每日熏灸患处30分钟,连熏4天告愈。
 
荨麻诊

系变应性皮肤病,急性发作常起因于进食某种蛋白质类食物,如鱼虾等海鲜;服用痢特灵、阿司匹林等药物;寒冷刺激;肠寄生虫。也可突然发生,数小时生又迅速消退,但又不断成批发生。慢性者反复发作,长达数周、数月、甚至多年。

皮损为大小不等,鲜红色或瓷白色风团。粘膜亦可受累,发生于胃肠道可伴有腹泻,发生在喉头粘膜则可有憋气,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一)治法

按以下常规灸法灸治。

灸序
穴名及穴数
每穴施灸量

1日
风门(双穴)

支沟(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2日
肺俞(双穴)

曲池(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3日
膈俞(双穴)

大陵(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4日
大肠俞(双穴)

大横(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5日
中脘(单穴)

足三里(双穴)
灸30分钟

各灸25分钟

6日
下腕(单穴)

天枢(双穴)

气海(单穴)
灸30分钟

各灸30分钟

灸30分钟

7日
肝俞(双穴)

太冲(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8日
脾俞(双穴)

三阴交(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注:1、急性荨麻疹患者只灸前4日穴即可。

2、以上穴循环灸至愈,每日灸脐30分钟。

(二)荨麻疹病例

例1 高××,男性,42岁,住天津市东门外玉皇阁街。1960年2月27日初诊。

(1)病史及症状:9个月前开始全身起大小不等浅红色风闭,以面部及手部最严重,病情时轻时重,尚有消化不良,口渴,大便量少,小便短赤,腰痛,乏力等症状,容易感冒。自发病至今,不能工作。

(2)治疗:嘱其自灸:1日,中脘、足三里各30分钟;2日,下脘、天枢各30分钟,气海60分钟;3日,期门30分钟,太冲25分钟;4日,关元30分钟,三阴交25分钟,中极60分钟;5日,三焦俞、曲池各25分钟;6日,肝俞25分钟,章门30分钟;7日,脾俞25分钟,不容30分钟;8日,肾俞30分钟,照海25分钟。以上8日穴循环灸,每日灸脐30分钟。施灸后,间断泻下数次粘液样便及水样便,自觉腹中非常舒服,荨麻诊随之减轻;灸至第10天,矢气颇多,大便已正常,新起的荨麻诊已很少,唯小便黄赤,嘱灸关元、中极各30分钟,三阴交25分钟以助膀胱之热下行,共灸24天病愈。

例2 李××,男性,42岁,天津市井岗山机械厂职工。1975年3月1日初诊。

(1)病史及症状:患有严重的荨麻诊,曾住院治疗未愈。现背腹部及四肢起浅红色风团,刺痒,时好时坏,消化不良,大便不正常。

(2)治疗:按常规灸法,灸6天而愈。

(三)临床体会

温灸治疗荨麻疹效佳.急性荨麻疹多与风寒性外束及饮食不适有关,慢性者必有脾胃不和,肠腑积滞,故临床常可见到患者灸后泻下浊物,病即向愈。
 
枕骨下硬结性毛囊炎(发际疮)

系由葡萄球菌等引起的局限性毛囊炎,好发于枕骨及后颈部发际之间,常排列成带形与发际平行,一般不延及他外,初起为针头大小的毛囊丘疹,疏散分布,以后损害不断发生,密集成群,并融合成不规则形的硬结性小块,触之非常坚硬,压之常有脓液溢出,其上可见数根头发成簇地从一处皮肤穿出.病程慢长。

(一)治疗

每日灸患处,曲池或大陵(均上肢穴)各25分钟,脐30分钟。

(二)发际疮病例

沈××,男性,27岁,住河北省可间县。1975年7月23日来诊。

(1)病史及症状:于数月前,患者项后发际长邮多数毛囊丘疹,小如米粒,大者融合如枣,与发际平行分布,患处刺痒、疼痛,屡治未效。

(2)治疗:嘱其每日灸患处30分钟。患者于施灸时颇觉舒适,患处痒而不痛(灸后产生的刺痒感与病理的刺痒感不同,患者自能分辨)。他不愿只灸30分钟,故每次均灸超量,连灸10天病愈。
 
丹 毒

系由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或粘膜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感染。常可发现引起本病的局部病灶,如小腿丹毒常出于足癣;面部丹毒常由于鼻粘膜损害。本病以发生在小腿和面部者多见。患处为略高出皮面水肿性鲜红色斑片,边缘明显,表面光滑发亮、触之坚实,间有大疱出现,有压痛。反复发作的可产生局部橡皮肿,尤以小腿多见。本病发病常有畏寒、发热、大便秘结和全身不适等先驱症状,发热可持续至损害消退时。

(一)治疗

不严重者,患处每次灸25分钟,日灸2次即可。若病发于头面、胸背,症状严重者,按以下常规灸法灸治。

灸序
穴名及穴数
每穴施灸量

1日
肺俞(双穴)

曲池(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2日
膈俞(双穴)

大陵(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3日
肝俞(双穴)

支沟(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4日
脾俞(双穴)

三阴交(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注:以上穴循环灸至愈,病情危急者,可日灸2日的穴,分2次灸。每日灸患处20分钟,灸脐30分钟。

(二)丹毒病例

例1 杨××,女性,32岁,住天津市南开区大小沟。1964年6月21日初诊。

(1)病史及症状:于3年前两膝下内侧出现数块略高出皮肤的鲜红色斑片,边缘清楚,以后每年犯1次,历时2~3个月,然后自行消退。现于20天前发病,两侧膝下至踝部共有7片皮损处,局部有胀痛感,腿发沉。

(2)治疗:每日分别于皮损处灸1次,每次25分钟,第1次灸后,患处皮肤已见绉纹,肿痛好转,以后边灸3天而愈。嘱其每年于感觉将发病时或发病期间灸膝至踝内、外侧,已见皮损则灸皮损处。

例2 马××,女性,50岁,住天津市和平区襄阳道。1981年5月31日初诊。

(1)病史及症状:患者于3天前左腿内侧膝下部位出现大面积红色斑片,发热,去医院,诊为丹毒,用热敷及服药治疗未效。

(2)治疗:嘱自灸:1日,风门、支沟各25分钟;2日,肺俞、曲池各25分钟;3日,膈俞、大陵各25分钟,以上3日穴循环灸,每日灸患处及脐各30分钟。连灸3日已愈。

(三)临床体会

患慢性丹毒者,可在灸愈后,按常规灸法每年灸两次,以防复发。
 
蜂窝织炎
本病主要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有时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性或腐败性细菌引起。

由链球菌引起的,脓液稀薄,病变扩散迅速;由葡萄球菌引起的,则脓液稠厚,较易局限为脓肿。若病变部位组织松驰(如面部、背部)则痛剧而消肿轻。如病变位置表浅,则局部明显红肿,剧痛,扩展快,与正常皮肤分界不明显,患处中央部硬后软,溃破而排出脓液及坏死组织;病变位置深的,红肿多不明显,只有局部消肿和深部压痛,不易破溃。

患者可有高热,寒战,全身不适等严重全身症状,可伴有淋巴结、淋巴管炎,有时发生坏疽、转移性脓肿甚至败血症。

(一)治 疗

按以下常规灸法灸治。

按以下常规灸法灸治。

灸序
穴名及穴数
每穴施灸量

1日
风门(双穴)

二白(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2日
肝俞(双穴)

束骨(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3日
膈俞(双穴)

血海(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注:以上穴循环灸至愈,每日灸脐30,酌情每日或隔日灸患处25分钟。已溃者则熏之。

(二) 蜂窝织炎病例

王××,女性,11岁,住天津市南开区南马路。1974

年3月23日初诊。

(1)病史及症状:于20天前开始左腿内侧根部局部肿痛,面积而小渐大,疼痛难忍,伴高热,住某医院治疗10余日未效,于2天前出院,当时体温39.6℃,白细胞36×109/L,左腿活动则剧痛,不思饮食,大便干。检查:左腿内侧根部有一14㎝×9㎝大小的漫肿区,平坦而边缘不明显,无脓头,皮色不变。

(2)治疗:同前述,灸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患处而积大为缩小,痛止,饮食佳,大便正常,白细胞下降至16×109/L;灸至12天,痊愈。
 


数处毛囊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后,互相融合或由多个疖融合而引起的深红色或紫红色硬块称为痈。发于颈、背、肩部,其他部位比较少见。患处在1~2周内化脓,病损表面发生多个穿孔,流出脓液及坏死组织。痈易向四周及深部发展,以至达到皮下组织。严重时患处坏死、脱落,形成深溃疡,愈后形成大片瘢痕。本病常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局部有剧痛及触痛。常有附近的淋巴结炎。

(一)治 法

轻者只灸患处即愈。严重者按以下常规灸法灸治。

灸序
穴名及穴数
每穴施灸量

1日
风门(双穴)

大陵(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2日
二白(双穴)

束骨(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3日
肝俞(双穴)

太冲(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4日
膈俞(双穴)

少海(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5日
心俞(双穴)

神门(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6日
肘尖(双穴)

内踝尖(双穴)
各灸25分钟

各灸25分钟


注:以上穴循环灸至愈,每日灸脐30分钟。

(二)痈疮病例

赵××,女性,30岁,住天津市南开区。1965年9月21日初诊。

(1)病史及症状:就诊前一个月,腹部及四肢长出数个痈疮,破溃流脓后已渐愈,现左手腕及左臀睛部各有直径约3㎝及6㎝两处痈,已发现10余日,局部紫红,触之显软,其上已有数个脓点(将溃)。

(2)治疗:患处每处每日灸30~60分钟。灸两天后,手腕部痈疮已消失;灸3天后臀下痈疮亦消,病愈。

(三)临床体会

治疗痈疮及其他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直接灸、熏患处往往获佳效,这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1艾药有直接灭菌作用;2高热的灭菌作用;3灸可通瘀去滞、调畅营卫,则邪不能自留。灸、熏之,未溃者可消散,已溃者易愈合(未溃宜灸,已溃者宜熏)。
 
我有《馬氏溫灸法》一書,非常不錯的。我也試過其中一些,效果很好。就是比較耗時間。上學前曾經每天給我媽做兩個小時。現在忙了沒時間做,還是拿隨身灸和艾灸盒來做方便些。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