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脾是痰之源,脾虚则谷食异化,少精微而多痰。

居安思危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5/18
帖子
2012
获得点赞
54
声望
0
脾之运化功能失常,致使津液代谢谢失调,是痰饮生成的主要原因。

脾为生痰之源,病因病理学术语。指痰饮证的病机。脾主健运,运化水液,是水液代谢谢的中间环节。若脾虚健运失职,则水湿停滞,淤而成痰。

《医宗必读·痰饮》:“按痰之为病,十常六、七,而《内经》叙痰饮四条,皆因湿土为害,故先哲云:‘脾为生痰之源’……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

明代著名医学著作《景岳全书》说:“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生。盖脾主湿,湿动则生痰,故痰之化,无不在脾”。

可见,脾虚则生痰,要想不被痰饮所困,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护脾。

要少吃寒凉的食物;注意清淡饮食,避免摄入过多油脂,影响脾运化功能的发挥;

可适量多吃些具有健脾功能的食物,如玉米、芡实、板栗、番茄、香菇等。



呵呵,实为脾虚生痰,脾虚,导致谷食异化,没有成为精微,或少成精微,而成为痰。

多服寒药,必致脾虚,必然生痰,进而导致脾虚产气,导致腹胀。

所以,吃寒药是根本原因,化痰是中间步骤,最目的是健脾,理气。
 
本帖最后由 居安思危 于 2014-8-22 05:35 编辑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罐。

古人说肺为储痰之器。

五脏皆可生痰,然必经由于脾。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