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4/08/27
- 帖子
- 97
- 获得点赞
- 2
- 声望
- 2
《真源脉法》——《浮脉》:属单因素脉,主病在表、病在上,反映病情有向上、向外发展的趋势;也因其有向上向外发展的趋势,也能对应一些气上冲、由内向外膨胀之类的感觉,如头冒胀、心悸、胸满气喘、腹胀满之类的感觉;但主要只反映病变的部位和正气抗邪的一个大致动向,用于辨证中辨“表里”的定位,而不能单独依靠它来辨“寒热、虚实”之类的病性。
传统用法之误:
1、脉形之误
传统脉法认为,浮脉轻取明显,重按稍减而不空。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这里所描述的其实已经是“浮脉+缓脉=浮缓脉”的一种复合脉了,已经不是单因素的浮脉了。单因素的浮脉,只需在浅表的浮部感觉到脉管的存在就已经是完事的了,至于这脉是快是慢、是有力还是没力、是粗是细,是一律不用多此一举去研究的,那是另外的研究课题,不关你浮脉什么事的,你浮脉画蛇添足地去重按一下看有没稍减那是想干嘛呢?想抢人家“力度”的饭碗吗?因此,这种传统的说法是不可信、不可从的。
2、用法之误
传统脉法也常认为浮脉主热、主虚;其实这也是不对的。由于浮脉有向外扩散、向外膨胀、向上升之类的含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热胀冷缩、热气上升之类的东西,于是就把浮与热连到一块去了;又因为它有扩散的趋势,认为都散开、消散了,不就没了吗?所以又把它与虚联系起来了;其实这些想法,都是想当然的瞎掰!象阳明病的白虎汤证,它的脉是可以见到浮的,是可以主热的;但象四逆汤证之类的病证,临床上也是可以诊到浮脉的(可参考《伤寒论》225条),那你能说这个浮脉主的是热吗?又比如,四逆汤证、下利清谷,这时的脉浮的确是个虚证;但临床上的结胸证、小承气汤证之类,也是能见到浮脉的,那这时的浮脉,对应的可是实证而不是虚证啊。所以说,单凭浮脉去判断寒热、虚实都是不行的,你要判断这些内容,必须结合其他的脉象(粗细、力度、快慢之类)以及病人的证情表现去综合分析才行;但唯独这个病有向上、向外、向表之类的趋向这一点,是可以单独用浮脉去判断的,诸如表证、四逆汤证(下利清谷、外散致虚)、白虎汤证(热.热向上向外蒸迫)、结胸证、小承气汤证(都有胸腹由里向外膨胀满闷甚至疼痛的感觉、表现)之类,都概莫能外。
传统用法之误:
1、脉形之误
传统脉法认为,浮脉轻取明显,重按稍减而不空。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这里所描述的其实已经是“浮脉+缓脉=浮缓脉”的一种复合脉了,已经不是单因素的浮脉了。单因素的浮脉,只需在浅表的浮部感觉到脉管的存在就已经是完事的了,至于这脉是快是慢、是有力还是没力、是粗是细,是一律不用多此一举去研究的,那是另外的研究课题,不关你浮脉什么事的,你浮脉画蛇添足地去重按一下看有没稍减那是想干嘛呢?想抢人家“力度”的饭碗吗?因此,这种传统的说法是不可信、不可从的。
2、用法之误
传统脉法也常认为浮脉主热、主虚;其实这也是不对的。由于浮脉有向外扩散、向外膨胀、向上升之类的含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热胀冷缩、热气上升之类的东西,于是就把浮与热连到一块去了;又因为它有扩散的趋势,认为都散开、消散了,不就没了吗?所以又把它与虚联系起来了;其实这些想法,都是想当然的瞎掰!象阳明病的白虎汤证,它的脉是可以见到浮的,是可以主热的;但象四逆汤证之类的病证,临床上也是可以诊到浮脉的(可参考《伤寒论》225条),那你能说这个浮脉主的是热吗?又比如,四逆汤证、下利清谷,这时的脉浮的确是个虚证;但临床上的结胸证、小承气汤证之类,也是能见到浮脉的,那这时的浮脉,对应的可是实证而不是虚证啊。所以说,单凭浮脉去判断寒热、虚实都是不行的,你要判断这些内容,必须结合其他的脉象(粗细、力度、快慢之类)以及病人的证情表现去综合分析才行;但唯独这个病有向上、向外、向表之类的趋向这一点,是可以单独用浮脉去判断的,诸如表证、四逆汤证(下利清谷、外散致虚)、白虎汤证(热.热向上向外蒸迫)、结胸证、小承气汤证(都有胸腹由里向外膨胀满闷甚至疼痛的感觉、表现)之类,都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