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3/09/30
- 帖子
- 98
- 获得点赞
- 1
- 声望
- 8
神明,类似于现代讲的意识活动。气质,也就是五态人与五行人。
提及“神明”不得不引用《内经.本神》的一句话:“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这句话前面讲,人是天地交感而生,或者阴阳交合而生,出生以后就有了精、神、魂、魄。先不论前面这些科不科学,而后面所讲的从心到智的过程,的确是非常经典的。现代的许多心理学者认为,这个过程包含了大部分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这是中国古代智慧与现代智慧的一个比较完美的巧合。那么人是怎么完成从感知事物到智慧的过程的呢?
首先,我们有一套感知事物的系统,这个系统就是“心”,“心”这个系统,可以感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这里的心可能包含了现代的神经系统、五官、皮肤、脏腑的一些功能。当“心”把世界上的事物记下来以后就会产生意,意就是意向,是对目标的一个朦胧而不明确的趋势。从“心”到“意”其实简略了两个概念:第一个就是记忆,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限于古人认识的不足,在这里简略了。当然记忆也不完全是“神明”的功能,真正主导记忆的应当是我们的“元神”即大脑的功能;第二个就是产生意的动机,人要产生意向,必须要有一个原始动机,比如说,人饿了要得到食物,发生灾难的时候需要庇护,孤独的时候需要陪伴,社交的时候需要得到认可等,这些都是原始动机。有了对事物的感知,再加上原始动机与人对万事万物的记忆,就会产生一个意向。一个一个的意向被保存、巩固、加强,就产生了志,从意到志,实际上就是动机加强的过程。有了志,我们的方向就明确了,这时候的人就不是原始的只会跟着感觉走的人了。从心到意就好像动物从认识世界到原始的本能性的改变世界,也就像鸟儿筑巢是本能性的,不假思索的,而从意到志是这个本能的加强。志就是不管失败多少次,也要完成目标任务。当志的目标在现实世界中不能直接完成的时候,由于一些偶然或者间接的方式却完成了目标,这就使人产生了思考,或者人们因为通过思考完成了不可完成的志的目标的时候,这样一种循环就使思成熟起来。因为产生了思考,人们就可以考虑更长远、更复杂的事物,这就是虑。通过深思熟虑,人们改变了原来的处事方式、行为方法,改变了原有的认知和行事规则,这就是智慧。有了智慧,人类就彻底区别于动物了,于是人类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而人类改变世界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们智慧的结晶。
了解了从心到智的过程,我们发现,智是可以改变人的认知和处事态度的,而认知和处事态度又影响着人们的情绪。这个情绪在中医里可以归纳为七情,即怒、喜、忧、思、悲、惊、恐,或者是五志,即怒、喜、思、忧、恐。现在认知和处事态度又是怎样影响人的情绪的呢?这个比较容易理解,举个例子:比如一个人饿了需要食物,现在给他一个苹果,但这个苹果还是一个未成熟的苹果,现在他的情绪就开始发生一系列的改变。首先他为得到了一个苹果而喜。吃了一口以后,他会发现苹果又苦又涩,口味很不好,他就会怒。怒了以后他为了生存又不得不吃下这个苹果,于是痛苦的吃完了这个苹果,这时他会感到命运很悲惨。吃完苹果以后他不知道这个苹果有没有毒,会不会要他的命,这时候就开始恐慌。当这一系列情绪平静下来的时候,他开始思考这一事件的全过程,得出了新的认知。而当下次再给他一个青苹果的时候,他的情绪就不会有这些复杂的变化,这样认知就改变了他的情绪。前面我们说过智慧可以改变认知,而认知又会改变情绪,那也就是说智慧可以改变情绪。
情绪的改变最直接影响的就是人的五行,也就是五行人会因情志改变而改变。五行的变化会影响人的气血。《内经.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内经.生气通天论》说“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而现代医学也发现,人在发怒或情绪改变的时候,血压、心率、内分泌等人体内环境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所以一个经常容易发怒的人,他就有可能长期气上,如果有一天这些上行的“气”,超出了他机体的承受范围,他就有可能出现薄厥,或者是大家都知道的脑出血。而反过来,如果人们都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不会出现五志过激,也就可以减少脑出血的风险。而管理情绪最好的方式就是增强增加我们的智慧,所以我认为智可以改变情绪,情绪可以改变五志,五志又可以改变人的气,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同时智也可以使人积极的去预防疾病,改变人的行为。
五行人的改变可以对人短期内的情绪产生影响,而长期的情绪改变又可以改变人的五态本质,从而改变个人的气质。例如:一个太阳之人,通过智慧改变了原有的冲动,使他变得更加理性,而长期的这种改变,会使他的情绪、体内的气血等都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久而久之,他就可能从体质到性格都变成了一个少阳之人,这就是智对气质产生的影响。而智是人们意识活动的核心,也是神明的核心,所以神明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套用一句话,那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提及“神明”不得不引用《内经.本神》的一句话:“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这句话前面讲,人是天地交感而生,或者阴阳交合而生,出生以后就有了精、神、魂、魄。先不论前面这些科不科学,而后面所讲的从心到智的过程,的确是非常经典的。现代的许多心理学者认为,这个过程包含了大部分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这是中国古代智慧与现代智慧的一个比较完美的巧合。那么人是怎么完成从感知事物到智慧的过程的呢?
首先,我们有一套感知事物的系统,这个系统就是“心”,“心”这个系统,可以感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这里的心可能包含了现代的神经系统、五官、皮肤、脏腑的一些功能。当“心”把世界上的事物记下来以后就会产生意,意就是意向,是对目标的一个朦胧而不明确的趋势。从“心”到“意”其实简略了两个概念:第一个就是记忆,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限于古人认识的不足,在这里简略了。当然记忆也不完全是“神明”的功能,真正主导记忆的应当是我们的“元神”即大脑的功能;第二个就是产生意的动机,人要产生意向,必须要有一个原始动机,比如说,人饿了要得到食物,发生灾难的时候需要庇护,孤独的时候需要陪伴,社交的时候需要得到认可等,这些都是原始动机。有了对事物的感知,再加上原始动机与人对万事万物的记忆,就会产生一个意向。一个一个的意向被保存、巩固、加强,就产生了志,从意到志,实际上就是动机加强的过程。有了志,我们的方向就明确了,这时候的人就不是原始的只会跟着感觉走的人了。从心到意就好像动物从认识世界到原始的本能性的改变世界,也就像鸟儿筑巢是本能性的,不假思索的,而从意到志是这个本能的加强。志就是不管失败多少次,也要完成目标任务。当志的目标在现实世界中不能直接完成的时候,由于一些偶然或者间接的方式却完成了目标,这就使人产生了思考,或者人们因为通过思考完成了不可完成的志的目标的时候,这样一种循环就使思成熟起来。因为产生了思考,人们就可以考虑更长远、更复杂的事物,这就是虑。通过深思熟虑,人们改变了原来的处事方式、行为方法,改变了原有的认知和行事规则,这就是智慧。有了智慧,人类就彻底区别于动物了,于是人类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而人类改变世界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们智慧的结晶。
了解了从心到智的过程,我们发现,智是可以改变人的认知和处事态度的,而认知和处事态度又影响着人们的情绪。这个情绪在中医里可以归纳为七情,即怒、喜、忧、思、悲、惊、恐,或者是五志,即怒、喜、思、忧、恐。现在认知和处事态度又是怎样影响人的情绪的呢?这个比较容易理解,举个例子:比如一个人饿了需要食物,现在给他一个苹果,但这个苹果还是一个未成熟的苹果,现在他的情绪就开始发生一系列的改变。首先他为得到了一个苹果而喜。吃了一口以后,他会发现苹果又苦又涩,口味很不好,他就会怒。怒了以后他为了生存又不得不吃下这个苹果,于是痛苦的吃完了这个苹果,这时他会感到命运很悲惨。吃完苹果以后他不知道这个苹果有没有毒,会不会要他的命,这时候就开始恐慌。当这一系列情绪平静下来的时候,他开始思考这一事件的全过程,得出了新的认知。而当下次再给他一个青苹果的时候,他的情绪就不会有这些复杂的变化,这样认知就改变了他的情绪。前面我们说过智慧可以改变认知,而认知又会改变情绪,那也就是说智慧可以改变情绪。
情绪的改变最直接影响的就是人的五行,也就是五行人会因情志改变而改变。五行的变化会影响人的气血。《内经.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内经.生气通天论》说“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而现代医学也发现,人在发怒或情绪改变的时候,血压、心率、内分泌等人体内环境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所以一个经常容易发怒的人,他就有可能长期气上,如果有一天这些上行的“气”,超出了他机体的承受范围,他就有可能出现薄厥,或者是大家都知道的脑出血。而反过来,如果人们都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不会出现五志过激,也就可以减少脑出血的风险。而管理情绪最好的方式就是增强增加我们的智慧,所以我认为智可以改变情绪,情绪可以改变五志,五志又可以改变人的气,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同时智也可以使人积极的去预防疾病,改变人的行为。
五行人的改变可以对人短期内的情绪产生影响,而长期的情绪改变又可以改变人的五态本质,从而改变个人的气质。例如:一个太阳之人,通过智慧改变了原有的冲动,使他变得更加理性,而长期的这种改变,会使他的情绪、体内的气血等都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久而久之,他就可能从体质到性格都变成了一个少阳之人,这就是智对气质产生的影响。而智是人们意识活动的核心,也是神明的核心,所以神明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套用一句话,那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