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9/20
- 帖子
- 1876
- 获得点赞
- 36
- 声望
- 48
本帖最后由 sjtusjtu 于 2014-10-6 17:43 编辑
今天治疗一个病人需要猪苓散处方,闲着没事就百度一下看看,结果让我很是吃惊。我在网页下面发现了下面一段话:猪苓散-《圣惠》卷十七
【组成】猪苓1两(去黑皮),白鲜皮3分,龙胆半两(去芦头),泽泻1分,赤,茯苓3分,麦门冬1两(去心,焙),黄芩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3分(炙微赤,锉)。
【来源】《圣惠》卷十七。
【主治】热病,狂言烦渴。
【用法】上为散。每服5钱,以水1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猪苓散-《圣惠》卷十五
【药物组成】猪苓3分(去黑皮),白鲜皮3分,泽泻3分,赤茯苓3分,大青3分,麦门冬1两(去心,焙),川大黄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处方来源】《圣惠》卷十五。
【方剂主治】时气,但谵语烦躁不安。
【制备方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候。
当时就很是不理解,这怎么与我们所学习的伤寒论里面有出入呢?大热病人哪里有水可利?如果再次利尿会伤阴的,可是宋朝这个加减版的处方说可以治疗热病,可信吗?我没有试验过,不敢说。然后再次求救于百度,结果我错了。因为对猪苓、茯苓、泽泻药性不清楚啊啊啊,这三个药在利尿的同时还有治疗消渴、养阴水,益五脏气力的作用,下次若果遇见这类病人,我会使用宋朝这个处方,验证一下。
今天治疗一个病人需要猪苓散处方,闲着没事就百度一下看看,结果让我很是吃惊。我在网页下面发现了下面一段话:猪苓散-《圣惠》卷十七
【组成】猪苓1两(去黑皮),白鲜皮3分,龙胆半两(去芦头),泽泻1分,赤,茯苓3分,麦门冬1两(去心,焙),黄芩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甘草3分(炙微赤,锉)。
【来源】《圣惠》卷十七。
【主治】热病,狂言烦渴。
【用法】上为散。每服5钱,以水1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猪苓散-《圣惠》卷十五
【药物组成】猪苓3分(去黑皮),白鲜皮3分,泽泻3分,赤茯苓3分,大青3分,麦门冬1两(去心,焙),川大黄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处方来源】《圣惠》卷十五。
【方剂主治】时气,但谵语烦躁不安。
【制备方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候。
当时就很是不理解,这怎么与我们所学习的伤寒论里面有出入呢?大热病人哪里有水可利?如果再次利尿会伤阴的,可是宋朝这个加减版的处方说可以治疗热病,可信吗?我没有试验过,不敢说。然后再次求救于百度,结果我错了。因为对猪苓、茯苓、泽泻药性不清楚啊啊啊,这三个药在利尿的同时还有治疗消渴、养阴水,益五脏气力的作用,下次若果遇见这类病人,我会使用宋朝这个处方,验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