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吃肉、骂中医,年老心不老;
写字、喝酒、说官话,知难行亦难。”
民国地质学家丁文江,他奉此为佳联挂于中堂,有宾朋至,必讲解,尽兴发挥,口无遮拦,把中医贬得一无是处。中医连同所有的中国优秀文化,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都难逃被骂被打倒的命运,甚至连汉字也不例外。
多难兴邦,磨难本应增加一个民族的厚重感,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以骄傲的资本,如同千年流离失所的犹太民族,最终举世闻名的一样。可是,百年的屈辱让所有的中国人都抬不起头,就连比较先进的中国人也不敢正视自己的文化,唯有打倒自己的文化,骂倒自己的传统,洗白黄色的皮肤,才能标榜自己先进、科学。民国很多骂中医的名人都是这种心态,都是根子里的不自信。就在中国不断强大的今天,这种不自信依然深埋在许多人的心中,不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正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缺点,提出有建设性的解决之道,而是全盘否定,通过骂自己来标榜自己。
“验孕挑战”一事由烧伤超人阿宝挑起,条件为:中医在舍弃四诊中望、闻、问三诊的情况下,仅凭辨脉一诊,确定对方是否怀孕,正确率达到80%以上为胜。而且,阿宝还申明,如果中医胜利了,自己从此再也不骂中医、不黑中医了;如果中医不胜利,将继续骂中医,黑中医。在无限自由的今天,讨论古今,辩论真理,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事情,但是以挑事的态度,以炒作的口吻来求得点击,就有一点哗众取宠了。虽说条件很苛刻,虽说疾病面前人类很渺小,但是依然有中医人本着探寻真理的态度出来应战。此事在媒体和网友的大量关注下迅速演化成网络热点,大有中西医世纪论战的态势,并且很有可能上升到意识形态的论战。时代漩涡中的中医将何去何从?古圣穷究天地、道破人体秘密的中医将如何立足?与疾病斗争几千年的中医该如何发扬?“易中医”对中医境遇忧心忡忡!
一、片面的“辨脉验孕”不易大众了解中医,更易阻碍中医发展
从中医学术的角度看,女性性生活之后月经延迟,脉诊表现为“滑数冲和”,伴有低热、呕吐等早孕反应,中医判断她可能是受孕怀胎。然而,闭经之脉也可出现滑数之象,没有性生活,正常的月经期间也可能出现滑数之象。女性来诊者把手一伸让医生看脉,此时就需要采用同中求异的方式来确定是怀孕是闭经抑或是月经。而三个月之后,妊娠脉又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需要医者深细辨别的。这些问题,不但古人发现了,而且也有相应的解决办法。比如:怀孕早期很难辨别是否受孕时,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服微小剂量桂枝汤试探,以后腹中是否有动静判断是否怀孕。当然,望诊和问诊更是过去诊断怀孕的参考。
如同服小剂量桂枝汤试探是否受孕一样,中医也需要发展,中医也需要逐步完善。但是某些心怀不轨的人把中医挤到角落里,当头一棒,并且告诉所有的人,中医只能这样,如果某些人的阴谋得逞,中医之花将逐步凋零。
和任何技术一样,脉诊辨别怀孕也是需要发费大量精力学习和掌握的,所以不同的中医,脉诊准确度差别可能很大。有些注重研究脉诊、经验丰富、经常看妇科病的中医脉诊断孕的准确率确实能达到80%以上;中医诊脉也不仅仅是为了诊出是否怀孕,明确诊断以防用药失误,更重要的是了解女性(孕妇)的身体状况,更好地指导治疗或养胎护胎。现代医疗分科精细,对于多数中医而言,脉诊主要用于辨别病人的气血状况,验证“望闻问”诊的结论,指导临床用药。比如说,主攻肾病的中医大夫未必对妊娠脉有很精深的研究,但这丝毫无碍他成为肾病方面的中医专家。
一位西医通过看病人神态、听心音、问症状、摸桡动脉,初步判断病人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可能存在心脏疾患,通过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房颤”,并通过心脏彩超等检查结果以明确诊断。这在一般人看来,都是非常“科学”的诊病流程,在西医看来也是相当权威的,这位西医的前四个步骤,正好对应中医的一部分“望、闻、问、切”。那么,为什么西医摸桡动脉就如此科学,中医更加深刻地研究桡动脉搏动状态就成了“骗子”呢?
一位育龄期女性,月经将来未来,查尿妊娠试验呈阳性,西医会告诉她怀孕的可能性大,建议查血HCG和B超以明确诊断,因为宫外孕、绒癌、畸胎瘤等也可出现阳性。也有许多女性,试纸检查结果是阳性,但随后月经就来了,许多女性有过这样的经历。西医也需要用多个诊断数据才能得出怀孕结论、排除其他疾病,为什么给中医的挑战命题就非得蒙眼或者隔墙,而仅凭脉诊来验孕呢?
在临床上,西医有一套综合判断体系,中医也讲究“四诊合参”,西医需要发展,中医也同样需要发展,无论中医西医,都很难仅凭单一诊断方法判断健康与疾病。
名为发展实则限制,以限制的态度发展中医,中医很难壮大。如同现在埃博拉病毒肆虐,又有人开始提出了,如果中医真有能耐,就治好几例拿来看看。说这话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国家有传染病法的规定,医疗机构要专列发热门诊,传染病期间医生接诊到发热病人必须上报,在医院的发热病人基本没有中医插手的份。如同一个蛮横不讲理的丈夫回家后,大嚷自己的媳妇为什么没有做饭,无言的媳妇只能指着没有米的缸说一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疾病面前再伟大的人也是渺小的,再完备的医疗也不敢保证百分百的治愈,西医如此,中医也是如此,只能尽力而为。埃博拉病毒致人死亡率在80%以上,西医可以放心大胆的试验、治疗,治疗死亡不关医生的事。但如果让中医治疗,即使能即使能降低死亡率,哪怕降低百分之一的死亡率,也能挽救无数人的生命。可是只要在中医治疗的情况下,死亡一个人,治疗疾病的中医人将穷家荡产,永世背上杀人的枷锁不得翻身。即便如此,优秀的中医人依然用优秀的医术守护着人类的健康,随时准备投入对疾病的战斗,“易中医”再此向中医致敬,向所有战斗在疾病一线的医生致敬!
二、只有自己才能战胜自己,只有中医自己才能灭中医
不知谁给的权利,不知哪来的勇气,阿宝居然敢把自己标榜成神一样,强迫别人遵循他的标准。阿宝说:“如果中医胜了,我就承认你中医不是伪科学。”中医是不是伪科学,阿宝没有这样的权利评判,也没有这样的能力评判。能战胜自己的只有自己,能够让中医灭亡的也只有中医本身。
如果不重视自己的经典典籍,束之高阁,导致中医没有牢固的理论基础,甚至丢失了中医的根,中医才会灭亡;
如果不重视中医人才成长的规律,教育盲目现代化,没有传承连续性,甚至传承拜师只是为了升职,为了等级考试,提高不了临床效果,最后中不中,西不西,邯郸学步不成,中医才会灭亡;
如果中医理论不能更好的发展,中医临床不能更好的完善,后世的中医人如果再也无法超越张仲景、李时珍,中医才会灭亡;
如果中医人失去了医德,失去了心中的仁义,失去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情怀,中医才会灭亡;
如果中医的中药,不按时令采摘,化肥农药超标,药材真假难辨,药效微乎其微,中医才会灭亡。
中医疗效在,中医人才在,中医就会存在,如果中医失去了传人,中医就算是被全世界认可,像玛雅文明、希腊文明一样仅供人凭吊,又有什么意义呢?不要让救人的药草失去幽香,要拾起自己的文化,撑起民族的脊梁。一切反中医、抹黑中医、签名废除中医的行为都是外在因素,不起决定作用。
就像鲁迅承认中药的疗效,但却说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结果鲁迅弃西医从文学,不能改变西医的蓬勃发展,骂中医也不能否定中医的价值;写开篇对联,大骂中医的丁文江,某年他在云贵高原考察地质,因饮水不洁,腹部又绞痛难熬,拉肚子拉倒提不起裤子的程度,取黄柏皮煎药。他服药的当天下午“泻即止,腹无痛”。丁文江仍然说:“草药治病,与中医无关!”仍然要置中医于死地而后快。
既然看到了疗效也不愿正视一眼,而且还要坚决打倒,这分明是在以科学之名行宗教之实,不以科学态度的科学,在这些反中医的人士眼中,仍然是科学,中医只能无语。这些很奇怪的现象,居然也发生在国父孙中山的身上,认为中医有效,但却认为中医是没有罗盘的船。呜呼哀哉,国家的苦难,让中国人失去了太多的信心,政体的改革,让中医首当其害。
对西医而言,如果不正视中医的挑战,只是轻蔑地用一顶迷信的大帽子把它窒息,借以突现自己的正宗科学地位,这不仅违反科学精神,而且就像将牛顿力学视为永恒真理会妨碍相对论诞生一样,这种固步自封态度也将妨碍医学学科取得革命性突破。事实的确如此。建立在分子、细胞、器官层次上,以化学、生物学、解剖学为基石的常规医学,并不能证真或证伪经络的存在,四气五味的升降;中药由于不针对某种细菌、病毒等“药靶”,所以,也难以通过动物进行药理试验;这就表明,未来的医学及生命科学需要学科革命,需要出现新的理论范式,借以解释中医通过脉象把握病情的奥秘,破解中药药效之谜。
三、中西医面对共同的敌人——疾病
疾病,人类的大敌,守护健康,中西医共同面对、担当。当年将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著名神经外科医师凌锋教授在接受电视专访时,对否定中医的浪潮发表了一番看法。她说,除非你真正很懂,真的能批判出中医的糟粕之处或者害处,真正能找到这种要害,你才能否定中医。但现在提出来的问题都是这些人不懂、根本没有认真地去研究过的,他们根本不能够正面地去看待中医的成绩、中医的效果和中医的辉煌,那么凭什么由于无知就说别的东西无用呢?
知名自媒体人罗振宇,开拓进取的精神让人敬佩,替人读书、分享知识的创意让人认可,可是对任何学问都浅尝辄止,专业的中医书只看了一两天,便从中随便挑出一两个观点,断章取义,大肆攻击,真的让人想不通,这样不严谨的做法和罗振宇自己倡导的科学精神好像有一点违背。古代医家黄元御,世人推为国器,诸子百家,靡不精熟,依他这么高的古文造诣,这么聪明的才智,专业的医学书籍《伤寒论》,他专研三年之后才逐渐明白中医的治病道理。孙思邈也说过:“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人类在疾病面前是脆弱的生灵,任何一个医家都不能治好所有的疾病,心存虔诚,敬畏生命,每一位大医都是如此。专业医书只读一两天,就恣意妄为,言辞晃荡,无益于大众,更无益于你们所说的科学精神。像鲁迅、傅斯年、丁文江、罗振宇等人,也算一时才俊,真的希望你们这样的才俊能认真专研中医,以你们的才智,说不定真的能为中医找到更好的出路,到那时,就算是反对,至少提出的意见更有建设一些,中医人士也是真心欢迎的。
作为享誉两岸三地的西医脑外科专家、世界级的权威医师,凌锋教授称自己不但不忌讳中医,反而对其推崇备至。她说,西医与中医之间不应存在门户之见,“只要对病人有好处,为什么我们要拒绝一方呢?如果它们两个的合作、协作能够使病人更安全、治疗更有效,为什么我们不办呢?
四、中医当自强,穷究医理,更相问难
辨脉验孕的挑起,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以后的日子里,中医西医的论战将会更多,可能这些论战不是由中医挑起,但是处于漩涡之中的中医,很难独善其身,这也恰恰给了中医一个发展自己大机会。古圣黄帝与岐伯创立医法之时,“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更相问难就是不停的辩别、论证,不停的穷究事物的道理,达到问无可问、辨无可辨、到达事物极限的状态,然后才能定下医法,中医的医术才能传承千年,中医治病才能对证有神效。我们很难想象当时穷究医法时辩论的激烈,我们很难想象当时冥想医理的痛苦折磨,也很难想象尝尽百草,最后毒发身亡的勇气,也很难想象接通天地、恍然大悟那一刻的欣喜,也很难想象古圣看到今日中医的境地,会发出什么样的叹息!古圣已随清风去,明月千里寄相思。
呜呼,少一点宣传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多一点思考神农尝百草苦心,反中医人士嘲讽中医是伪科学,讥讽肝开窍于目,肾主骨为无稽之谈,西医检测不到经络,说中医的经络是弥天大谎,超出他们认知范围的事情,便一棒子打死,真是可笑。就像人类本身也给了人类无限的谜题,直立行走之谜,思维之谜,语言之谜,没有研究清楚之前,难道要否定人类的存在吗?同样的道理,我们的祖先也给了医学太多的谜题,藏象之谜,经络之谜,中药归经之谜,中医起源之谜等等,太多太多。学习中医,是生动有趣的过程,专研中医,是攀登世界医学高峰的壮举,破解中医,是关系人类健康的福祉。这个过程韩国在做,日本在做,德国在做,澳大利亚在做,我想这个使命更应由我们中医人去做。终有一天,中医带着自信被全世界认可,用独特的医术守护人类健康。“易中医”愿与全世界的所有中医一道,共同努力,早日见证这一刻的到来!看那泰山苍松,郁郁葱葱,万古长青!
写字、喝酒、说官话,知难行亦难。”
民国地质学家丁文江,他奉此为佳联挂于中堂,有宾朋至,必讲解,尽兴发挥,口无遮拦,把中医贬得一无是处。中医连同所有的中国优秀文化,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都难逃被骂被打倒的命运,甚至连汉字也不例外。
多难兴邦,磨难本应增加一个民族的厚重感,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以骄傲的资本,如同千年流离失所的犹太民族,最终举世闻名的一样。可是,百年的屈辱让所有的中国人都抬不起头,就连比较先进的中国人也不敢正视自己的文化,唯有打倒自己的文化,骂倒自己的传统,洗白黄色的皮肤,才能标榜自己先进、科学。民国很多骂中医的名人都是这种心态,都是根子里的不自信。就在中国不断强大的今天,这种不自信依然深埋在许多人的心中,不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正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缺点,提出有建设性的解决之道,而是全盘否定,通过骂自己来标榜自己。
“验孕挑战”一事由烧伤超人阿宝挑起,条件为:中医在舍弃四诊中望、闻、问三诊的情况下,仅凭辨脉一诊,确定对方是否怀孕,正确率达到80%以上为胜。而且,阿宝还申明,如果中医胜利了,自己从此再也不骂中医、不黑中医了;如果中医不胜利,将继续骂中医,黑中医。在无限自由的今天,讨论古今,辩论真理,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事情,但是以挑事的态度,以炒作的口吻来求得点击,就有一点哗众取宠了。虽说条件很苛刻,虽说疾病面前人类很渺小,但是依然有中医人本着探寻真理的态度出来应战。此事在媒体和网友的大量关注下迅速演化成网络热点,大有中西医世纪论战的态势,并且很有可能上升到意识形态的论战。时代漩涡中的中医将何去何从?古圣穷究天地、道破人体秘密的中医将如何立足?与疾病斗争几千年的中医该如何发扬?“易中医”对中医境遇忧心忡忡!
一、片面的“辨脉验孕”不易大众了解中医,更易阻碍中医发展
从中医学术的角度看,女性性生活之后月经延迟,脉诊表现为“滑数冲和”,伴有低热、呕吐等早孕反应,中医判断她可能是受孕怀胎。然而,闭经之脉也可出现滑数之象,没有性生活,正常的月经期间也可能出现滑数之象。女性来诊者把手一伸让医生看脉,此时就需要采用同中求异的方式来确定是怀孕是闭经抑或是月经。而三个月之后,妊娠脉又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需要医者深细辨别的。这些问题,不但古人发现了,而且也有相应的解决办法。比如:怀孕早期很难辨别是否受孕时,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服微小剂量桂枝汤试探,以后腹中是否有动静判断是否怀孕。当然,望诊和问诊更是过去诊断怀孕的参考。
如同服小剂量桂枝汤试探是否受孕一样,中医也需要发展,中医也需要逐步完善。但是某些心怀不轨的人把中医挤到角落里,当头一棒,并且告诉所有的人,中医只能这样,如果某些人的阴谋得逞,中医之花将逐步凋零。
和任何技术一样,脉诊辨别怀孕也是需要发费大量精力学习和掌握的,所以不同的中医,脉诊准确度差别可能很大。有些注重研究脉诊、经验丰富、经常看妇科病的中医脉诊断孕的准确率确实能达到80%以上;中医诊脉也不仅仅是为了诊出是否怀孕,明确诊断以防用药失误,更重要的是了解女性(孕妇)的身体状况,更好地指导治疗或养胎护胎。现代医疗分科精细,对于多数中医而言,脉诊主要用于辨别病人的气血状况,验证“望闻问”诊的结论,指导临床用药。比如说,主攻肾病的中医大夫未必对妊娠脉有很精深的研究,但这丝毫无碍他成为肾病方面的中医专家。
一位西医通过看病人神态、听心音、问症状、摸桡动脉,初步判断病人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可能存在心脏疾患,通过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房颤”,并通过心脏彩超等检查结果以明确诊断。这在一般人看来,都是非常“科学”的诊病流程,在西医看来也是相当权威的,这位西医的前四个步骤,正好对应中医的一部分“望、闻、问、切”。那么,为什么西医摸桡动脉就如此科学,中医更加深刻地研究桡动脉搏动状态就成了“骗子”呢?
一位育龄期女性,月经将来未来,查尿妊娠试验呈阳性,西医会告诉她怀孕的可能性大,建议查血HCG和B超以明确诊断,因为宫外孕、绒癌、畸胎瘤等也可出现阳性。也有许多女性,试纸检查结果是阳性,但随后月经就来了,许多女性有过这样的经历。西医也需要用多个诊断数据才能得出怀孕结论、排除其他疾病,为什么给中医的挑战命题就非得蒙眼或者隔墙,而仅凭脉诊来验孕呢?
在临床上,西医有一套综合判断体系,中医也讲究“四诊合参”,西医需要发展,中医也同样需要发展,无论中医西医,都很难仅凭单一诊断方法判断健康与疾病。
名为发展实则限制,以限制的态度发展中医,中医很难壮大。如同现在埃博拉病毒肆虐,又有人开始提出了,如果中医真有能耐,就治好几例拿来看看。说这话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国家有传染病法的规定,医疗机构要专列发热门诊,传染病期间医生接诊到发热病人必须上报,在医院的发热病人基本没有中医插手的份。如同一个蛮横不讲理的丈夫回家后,大嚷自己的媳妇为什么没有做饭,无言的媳妇只能指着没有米的缸说一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疾病面前再伟大的人也是渺小的,再完备的医疗也不敢保证百分百的治愈,西医如此,中医也是如此,只能尽力而为。埃博拉病毒致人死亡率在80%以上,西医可以放心大胆的试验、治疗,治疗死亡不关医生的事。但如果让中医治疗,即使能即使能降低死亡率,哪怕降低百分之一的死亡率,也能挽救无数人的生命。可是只要在中医治疗的情况下,死亡一个人,治疗疾病的中医人将穷家荡产,永世背上杀人的枷锁不得翻身。即便如此,优秀的中医人依然用优秀的医术守护着人类的健康,随时准备投入对疾病的战斗,“易中医”再此向中医致敬,向所有战斗在疾病一线的医生致敬!
二、只有自己才能战胜自己,只有中医自己才能灭中医
不知谁给的权利,不知哪来的勇气,阿宝居然敢把自己标榜成神一样,强迫别人遵循他的标准。阿宝说:“如果中医胜了,我就承认你中医不是伪科学。”中医是不是伪科学,阿宝没有这样的权利评判,也没有这样的能力评判。能战胜自己的只有自己,能够让中医灭亡的也只有中医本身。
如果不重视自己的经典典籍,束之高阁,导致中医没有牢固的理论基础,甚至丢失了中医的根,中医才会灭亡;
如果不重视中医人才成长的规律,教育盲目现代化,没有传承连续性,甚至传承拜师只是为了升职,为了等级考试,提高不了临床效果,最后中不中,西不西,邯郸学步不成,中医才会灭亡;
如果中医理论不能更好的发展,中医临床不能更好的完善,后世的中医人如果再也无法超越张仲景、李时珍,中医才会灭亡;
如果中医人失去了医德,失去了心中的仁义,失去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情怀,中医才会灭亡;
如果中医的中药,不按时令采摘,化肥农药超标,药材真假难辨,药效微乎其微,中医才会灭亡。
中医疗效在,中医人才在,中医就会存在,如果中医失去了传人,中医就算是被全世界认可,像玛雅文明、希腊文明一样仅供人凭吊,又有什么意义呢?不要让救人的药草失去幽香,要拾起自己的文化,撑起民族的脊梁。一切反中医、抹黑中医、签名废除中医的行为都是外在因素,不起决定作用。
就像鲁迅承认中药的疗效,但却说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结果鲁迅弃西医从文学,不能改变西医的蓬勃发展,骂中医也不能否定中医的价值;写开篇对联,大骂中医的丁文江,某年他在云贵高原考察地质,因饮水不洁,腹部又绞痛难熬,拉肚子拉倒提不起裤子的程度,取黄柏皮煎药。他服药的当天下午“泻即止,腹无痛”。丁文江仍然说:“草药治病,与中医无关!”仍然要置中医于死地而后快。
既然看到了疗效也不愿正视一眼,而且还要坚决打倒,这分明是在以科学之名行宗教之实,不以科学态度的科学,在这些反中医的人士眼中,仍然是科学,中医只能无语。这些很奇怪的现象,居然也发生在国父孙中山的身上,认为中医有效,但却认为中医是没有罗盘的船。呜呼哀哉,国家的苦难,让中国人失去了太多的信心,政体的改革,让中医首当其害。
对西医而言,如果不正视中医的挑战,只是轻蔑地用一顶迷信的大帽子把它窒息,借以突现自己的正宗科学地位,这不仅违反科学精神,而且就像将牛顿力学视为永恒真理会妨碍相对论诞生一样,这种固步自封态度也将妨碍医学学科取得革命性突破。事实的确如此。建立在分子、细胞、器官层次上,以化学、生物学、解剖学为基石的常规医学,并不能证真或证伪经络的存在,四气五味的升降;中药由于不针对某种细菌、病毒等“药靶”,所以,也难以通过动物进行药理试验;这就表明,未来的医学及生命科学需要学科革命,需要出现新的理论范式,借以解释中医通过脉象把握病情的奥秘,破解中药药效之谜。
三、中西医面对共同的敌人——疾病
疾病,人类的大敌,守护健康,中西医共同面对、担当。当年将凤凰卫视女主播刘海若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著名神经外科医师凌锋教授在接受电视专访时,对否定中医的浪潮发表了一番看法。她说,除非你真正很懂,真的能批判出中医的糟粕之处或者害处,真正能找到这种要害,你才能否定中医。但现在提出来的问题都是这些人不懂、根本没有认真地去研究过的,他们根本不能够正面地去看待中医的成绩、中医的效果和中医的辉煌,那么凭什么由于无知就说别的东西无用呢?
知名自媒体人罗振宇,开拓进取的精神让人敬佩,替人读书、分享知识的创意让人认可,可是对任何学问都浅尝辄止,专业的中医书只看了一两天,便从中随便挑出一两个观点,断章取义,大肆攻击,真的让人想不通,这样不严谨的做法和罗振宇自己倡导的科学精神好像有一点违背。古代医家黄元御,世人推为国器,诸子百家,靡不精熟,依他这么高的古文造诣,这么聪明的才智,专业的医学书籍《伤寒论》,他专研三年之后才逐渐明白中医的治病道理。孙思邈也说过:“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人类在疾病面前是脆弱的生灵,任何一个医家都不能治好所有的疾病,心存虔诚,敬畏生命,每一位大医都是如此。专业医书只读一两天,就恣意妄为,言辞晃荡,无益于大众,更无益于你们所说的科学精神。像鲁迅、傅斯年、丁文江、罗振宇等人,也算一时才俊,真的希望你们这样的才俊能认真专研中医,以你们的才智,说不定真的能为中医找到更好的出路,到那时,就算是反对,至少提出的意见更有建设一些,中医人士也是真心欢迎的。
作为享誉两岸三地的西医脑外科专家、世界级的权威医师,凌锋教授称自己不但不忌讳中医,反而对其推崇备至。她说,西医与中医之间不应存在门户之见,“只要对病人有好处,为什么我们要拒绝一方呢?如果它们两个的合作、协作能够使病人更安全、治疗更有效,为什么我们不办呢?
四、中医当自强,穷究医理,更相问难
辨脉验孕的挑起,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以后的日子里,中医西医的论战将会更多,可能这些论战不是由中医挑起,但是处于漩涡之中的中医,很难独善其身,这也恰恰给了中医一个发展自己大机会。古圣黄帝与岐伯创立医法之时,“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垂法以福万世”。更相问难就是不停的辩别、论证,不停的穷究事物的道理,达到问无可问、辨无可辨、到达事物极限的状态,然后才能定下医法,中医的医术才能传承千年,中医治病才能对证有神效。我们很难想象当时穷究医法时辩论的激烈,我们很难想象当时冥想医理的痛苦折磨,也很难想象尝尽百草,最后毒发身亡的勇气,也很难想象接通天地、恍然大悟那一刻的欣喜,也很难想象古圣看到今日中医的境地,会发出什么样的叹息!古圣已随清风去,明月千里寄相思。
呜呼,少一点宣传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多一点思考神农尝百草苦心,反中医人士嘲讽中医是伪科学,讥讽肝开窍于目,肾主骨为无稽之谈,西医检测不到经络,说中医的经络是弥天大谎,超出他们认知范围的事情,便一棒子打死,真是可笑。就像人类本身也给了人类无限的谜题,直立行走之谜,思维之谜,语言之谜,没有研究清楚之前,难道要否定人类的存在吗?同样的道理,我们的祖先也给了医学太多的谜题,藏象之谜,经络之谜,中药归经之谜,中医起源之谜等等,太多太多。学习中医,是生动有趣的过程,专研中医,是攀登世界医学高峰的壮举,破解中医,是关系人类健康的福祉。这个过程韩国在做,日本在做,德国在做,澳大利亚在做,我想这个使命更应由我们中医人去做。终有一天,中医带着自信被全世界认可,用独特的医术守护人类健康。“易中医”愿与全世界的所有中医一道,共同努力,早日见证这一刻的到来!看那泰山苍松,郁郁葱葱,万古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