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宗源读经】《让经典自己说话系列》之——《伤寒脉学》

醫道宗源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23
帖子
3545
获得点赞
1154
声望
113
读伤寒,很难。

历来都有“千家伤寒千家解”之说。
说的,就是每个人读出来的意思,很可能都不一样。

但是,真相,却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真相”自己。
所以,
要想读懂经典,就不要用自己的意思去阐释、去理解,甚至是曲解。
要想读懂经典,就要”让经典自己说话“。

举个例子吧:

大家没有人不知道伤寒的”浮脉“吧?
对于这个”浮脉“,大家是怎样理解的?相信有很多种吧。
都是正确的吗?
可能是。
也可能不是。
那么,听谁的?

呵呵,看看经典自己怎么说吧:

【问曰:西方肺脉其形何似?
师曰:
肺者金也,名太阴,其脉毛浮也,肺病自得此脉,
若得缓迟者,皆愈;
若得数者,则剧;
何以知之?
数者南方火也,火克西方金,法当痈肿,为难治也。】


这条问答中就回答了为什么”伤寒浮脉“的问题。
——”肺者金也,名太阴,其脉毛浮也,“这句,是内经的文意。
——”肺病自得此脉。“说明什么?皮毛、腠理受邪,而见”浮脉“,肺主皮毛故也。皮毛有病,肺气自然受到影响而见变化。这些变化,不仅表现在”浮脉“上,同时还会看到肺气宣发的功能上出现障碍的。

所以,
能力强的,可以通过解析和应证经典的每个文字来提高自己。
初学之人,就不要去考虑什么”理解经典“,记下来就是了。例如”若得缓迟者,皆愈“一句,你不必管他是什么工作原理,记下来,临症见到此病、此脉,知道”皆愈“就行了。别操什么闲心,走上去想一下子就 ”理解经典“ 了。这不可能的。没有天才的。看两遍就敢著书立说的,一般都是大忽悠。真正天才说出来的名言是——”书读千遍,其意自见。“


好了,啰嗦的多了。
下面还是读经吧。(不定期更新)。

(注:俺尽量不做解释。为了更加条理明晰,俺把经文都设定成了问答的形式。每个问答解答一个问题。若还有看不明白的,建议贯通前后经文来看。谢谢。)
 
由版主最后编辑:
问曰:
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肖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病辄改易,进退低昂,心迷意惑,动失纪纲,愿为俱陈,令得分明。

师曰:
子之所问,道之根源,
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
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常,不失铢分,
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百刻,一周循环,
当复寸口,虚实见焉,变化相乘,阴阳相干,
风则浮虚,
寒则牢坚,
沉潜水蓄,支饮急弦;
动则为痛,
数则热烦,
设有不应,知变所缘;
三部不同,病各异端;
大过可怪,不及亦然;
邪不空见,中必有奸;
审察表里,三焦别焉;
知其所舍,消息诊看;
料度脏腑,独见若神;
为子条记,传与贤人。
 
问曰:寸关尺三部所候奈何?

师曰:
脉分寸关尺,
寸脉分经以候阳,阳者气之统也;
尺脉分经以候阴,阴者血之注也;故曰阴阳。
关上阴阳交界,应气血升降,分经以候中州之气。
 
问曰:浮中沉三部所候奈何?

师曰:
平脉大法,脉分三部。
浮部分经,以候皮肤经络之气;
沉部分经,以候五脏之气;
中部分经,以候六腑之气。
 
脉学宜细嚼,常嚼常新。
 
由版主最后编辑:
问曰:脉何以知气血脏腑之诊也?
师曰:
脉乃气血先见,气血有盛衰,脏腑有偏胜。
气血俱盛,脉阴阳俱盛;
气血俱衰,脉阴阳俱衰。
气独盛者,则脉强;
血独盛者,则脉滑;
气偏衰者,则脉微;
血偏衰者,则脉涩;
气血和者,则脉缓;
气血平者,则脉平;
气血乱者,则脉乱;
气血脱者,则脉绝;
阳迫气血,则脉数;
阴阻气血,则脉迟;

若感于邪,气血扰动,脉随变化,变化无穷,气血使之,病变百端,本原别之。
欲知病源,当凭脉变;
欲知病变,先揣其本;
本之不齐,在人体躬,
相体以诊,病无遁情。

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
浮者在后,其病在里。

假令:
濡而上鱼际者,宗气泄也;
孤而下尺中者,精不藏也;
若乍高乍卑,乍升乍坠,为难治。
 
问曰:经说脉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谓也?

师曰:
脉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气也;
如六菽之重者;心气也;
如九菽之重者,脾气也;
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
按之至骨者,肾气也;
假令下利,寸口关上尺中悉不见脉,然尺中时一小见,脉再举头者,肾气也;
若见损至脉来,为难治。
 
嘻嘻,又闲不住了吧?继续,
但愿看懂的人能超过你想象的。
 
问曰:东方肝脉,其形何似?

师曰:
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
肝病自得濡弱者,愈也;
假令得纯弦脉者,死;
何以知之?
以其脉如弦直,此是肝脏伤,故知死也。
 
问曰:南方心脉其形何似?

师曰:
心者火也,名少阴,其脉洪大而长,是心脉也;
心病自得洪大者,愈也;
假令脉来微去大,故名反,病在里也;
脉来头小本大,救曰复,病在表也;
上微头小者,则汗出;
下微本大者,则为关格不通,不得尿,头无汗者可治;有汗者死。
 
由版主最后编辑:
嘻嘻,又闲不住了吧?继续,
但愿看懂的人能超过你想象的。

哈哈,老哥呀,学中医,如果这个看不懂,那就只能学”菜单中医“了。——拿着病去对方子啊。
 
哈哈,老哥呀,学中医,如果这个看不懂,那就只能学”菜单中医“了。——拿着病去对方子啊。

嘻嘻,别小看咱,咱虽然不是全懂,但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菜单中医“呀。
 
以论证论,可以避免出现臆测,拍脑袋等弊端,以经解论则未必
 
由版主最后编辑:
问曰:西方肺脉其形何似?
师曰:肺者金也,名太阴,其脉毛浮也,肺病自得此脉,
若得缓迟者,皆愈;
若得数者,则剧;
何以知之?
数者南方火也,火克西方金,法当痈肿,为难治也
 
问曰:北方肾脉其形何似?
师曰:
肾者水也,其脉沉而石,肾病自得此脉者,愈;
若得实大者,则剧。
何以知之?
实大者,长夏土王,土克北方水,水脏立涸也。
 
问曰:脉之结、代如何?
师曰:
脉按之来缓,而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
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
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
师曰:
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期十七(一作“十六”)日当剧。
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鞕,名曰阴结也,期十四日当剧。
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
脉累累如循长竿者,名曰阴结也。
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也。
脉萦萦如蜘蛛丝者,阴气(一作“阳气”)衰也。
脉绵绵如泻漆之绝者,亡其血也。
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
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一作纵)。
脉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
阴阳相搏名曰动,阳动则汗出,
阴动则发热,
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伤也。
若脉数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然动摇者,名曰动也。
脉弦(一作“浮”)而紧者,名曰革(一作“弦”)也。
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也;
紧者如转索无常也。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金匮作“击”),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问曰:又未知何脏先受其灾?
师曰:
若汗出发润(一作“目闰”),喘不休者,此为肺先绝也;
阳反独留,形体如烟薰,直规摇头者,此为心绝也。
唇吻反青,四肢掣习者,此为肝绝也;
环口黧黑,油(一作“柔”)汗发黄者,此为脾绝也;
溲便遗失,狂言目反直视者,此为肾绝也。
 
问曰:又未知何脏阴阳前绝?
师曰:
若阳气前绝,阴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青;
阴气前绝,阳气后竭者,其人死身色必赤,腋下温,心下热也。

寸口脉缓而迟,
缓则阳气长,其色鲜,其颜光,其声商,毛发长;
迟则阴气盛,骨髓生,血满,肌肉紧薄鲜鞕,阴阳相抱,荣卫俱行,刚柔相得,名曰强也。
 
脉诊精华,先收藏了,慢慢领悟,多谢老师分享!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