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读书的一点体会--试论中医发展的瓶颈

澄怀观道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11/23
帖子
141
获得点赞
4
声望
0
年龄
39
最近临床不是太忙,闲来将原来买的中医书籍拿来学习,学习当中不断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现在很多人都在感概现代中医发展不如西医那样日新月异,通过看不同学派的书我感觉,中医发展最大的症结就在“诊断的不确定性,治疗的模糊性”。
中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各代前辈能人辈出,学术门派林立,对于一个病,每一家有每一家的认识,每一家有每一家的治疗,同时每一家也有每一家的疗效。如对于同一个口疮的辨证治疗,有辩实火通过清热解毒治疗取效,有辩寒热错杂温清并用取效,有辩君火不明相火不位通过温阳引火归元取效,也有直接外用药治疗取效。这又如何区别谁对谁错。
也许有人会说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说,以临症实据为准,但对于通一个症状、同一个体征(如舌、如脉),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足点出发做出的八纲之判就不同,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判断不会被别人推翻,谁又能保证自己根据自己的诊断结果下的治疗方案不会有效,谁又能保证自己治疗有效的同一个病换做别人用另一套治疗方案会无效。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林黛玉,谁又能说别人心中的不美。
有很多同道在攻击西医诊断治疗的刻板,但反观我们中医自身,没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诊断标准却更是容易被别人攻击的软肋。有很多人认为中医院校的统编教材是垃圾,是应该被废止的,应该回归背经典、师带徒的路子,但我个人感觉虽然统编教材的质量确实不高,但却很伟大,因为它尝试着给人以绳矩,让人对中医有一个最初的了解(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进而深入。
个人感觉中医院校以及散在民间的大家、大牛们,应该把视野的重点放在:怎么建立一个中医学的统一的生理、病理体系,怎么建立一个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标准。如果能够踏破这一步,我感觉中医学也将会有日新月异的发展。
以上纯属小辈意淫之见,还请各位前辈指正。
 
地域性也是很重要的。人的耐受性也有一定关联。如胡大师在西北如鱼得水,到了中原却陷入了泥潭。
 
嘻嘻,殊不知,无标准就是一种标准。活的中医不可能被“死”的东西代替。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按伯乐定下的千里马标准寻找千里马,恐怕不会有多少千里马,按照千里马的标准寻找千里马,可能会是另一种结果。
人是活的,气候是常变的,环境是在不断更改的,人的生活习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医是自然医学,中医是社会医学,中医是生活医学,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医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然,以变应变,变也不离其宗。这就是:看似变而实不变,看似不变而实在变。看似无标准,实是有标准,标准就是无标准。
 
本帖最后由 南齐云 于 2014-11-29 22:06 编辑

一门学问,如果需要操作者(医生)在每次临床时,都以“悟性”为纲,那么,操作者不仅会很累,也将难于保证工作的成效。

“悟性”的作用,只应存在于一门学问的创立之际,即基础理论建立之际,而一旦理论建立,此后的操作则只需按以理论创建的程序或模式,“照本宣科”即可了——现在企业中那么多的“工程师”,即这样的操作者。“照本宣科”既省心,也能保证效率的一致。

现在的中医医生,却仍要担负挖掘自己“悟性”的任务,所以,这既很累,也难确保“悟性”指导操作的成效。

现在人们所说的中医理论,都还只是操作层次的理论(辨证论治等),而还不是基石性的、顶层的理论。所以,这个层次的理论,并不能帮助医生彻底的、经常的、正确的进行有效操作。而且,仅以操作理论为指导,出现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无确定性的局面,便不可避免。

其实,《内经》等中医经典中,已有着中医医理的基础理论及其指导操作的程序。只是,因为古人惜字如金,所叙内容,今人不易读懂。
而本应担负翻译、研究经典的国家中医理论机关,却又不务此正业,来下力气做好此项工程,使古代中医经典理论的武器,为今天广大的中医人掌握,从而能将中医技术及其疗效大幅度予以提升。

结果,使得今天的中医人不得不只能从自己与他人的成功经验中,去总结提高。然而,毕竟,一个人能经历的与获得的经验,总是极有限的。因而,诊治操作,不得不变成为每次的不断试错过程,而难于心有成竹的每次都一射中的。

中医学并非没有程序或标准的操作方法,例如:《内经/素问》中就展示了: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等等程序式操作途径与步骤。

这些程序,要高于《伤寒论》中的汤症对应程序,因为,《伤寒论》所指症状,相对范围要小,而《内经》等经典中的程序意义,则是全面所指的。

因此,我认为,一切有意做一个良医的中医人,都应花一些业余时间,去攻读中医的经典,以能在国家没能做好这个事之前,个人便先行学习领会并掌握中医学的这个精准之道。由此,以能大幅提升自己的医术。
 
嘻嘻,殊不知,无标准就是一种标准。活的中医不可能被“死”的东西代替。
千里马常有,而伯

小弟对版主的说法实在不敢苟同,中医之所以一再被人诟病,就是因为大多数中医生喜欢心中了了,而当别人问起时则以“道可道、非常道”的姿态应对,人有不同、悟性有高低,如果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诊断标准,又何谈中医学一说,就好像中药又何必要定归经、四气、无味
 
小弟对版主的说法实在不敢苟同,中医之所以一再被人诟病,就是因为大多数中医生喜欢心中了了,而当别人问

先学阴阳,运用熟练后。在五行。
 
小弟对版主的说法实在不敢苟同,中医之所以一再被人诟病,就是因为大多数中医生喜欢心中了了,而当别人问

嘻嘻,慢慢来,慢慢悟吧,不要紧,人生几十年呢。
 
一门学问,如果需要操作者(医生)在每次临床时,都以“悟性”为纲,那么,操作者不仅会很累,也将难于保证

对于兄台的说法,在下深感
 
嘻嘻,慢慢来,慢慢悟吧,不要紧,人生几十年呢。

悟,字。天地万物皆在心中,宇宙万物无有不通。原理运用接招生活,胡乱运用道在手中。
 
地域性也是很重要的。人的耐受性也有一定关联。如胡大师在西北如鱼得水,到了中原却陷入了泥潭。

大赞!有些人只能是区域名医而成不了国医。
 
你说的深表赞同,一个学科没有强大而正确的理论支持是没办法发扬光大的,中医的硬伤就是理论太多。无从下手,乱!为什么近代西方崛起,中国衰落,还不是西方出现了牛顿这一类人,创造出力学等众多理论,就是制造业的基础,也是现在工业的基础,促进了西方世界的飞速发展。但也有局限,爱因斯坦突破了瓶颈,现在的一切原子学说,都是相对论的衍生物。一个获得诺贝奖的物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多希望再出现一个类似牛顿,和爱因斯坦的人,能颠覆现今的物理理论,把物理学推向更高的高度!中医为什么不能呢?
 
你说的深表赞同,一个学科没有强大而正确的理论支持是没办法发扬光大的,中医的硬伤就是理论太多。无从下手

所谓理论指导实践是非常有道理的,一个学科没有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仅靠各家学说异彩纷呈,只能是单兵游勇,成不了大的气候,只会被人各个击破
 
言之有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套中医理论是应该经得住实践的检验的,否则就是垃圾。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切入点不一样吗。
 
呵呵,原来中国千百年来都不科学,不现代化,是历史太重,朝代太多。
亲。这是末回事吗?
 
呵呵,原来中国千百年来都不科学,不现代化,是历史太重,朝代太多。
亲。这是末回事吗?

我想版主是误会小弟的意思了
中医学之所以博大精深就是因为有了数千年来的积淀,这跟中医是否科学无关
中医学不同于武林世界的各家功夫,你有你的内功我有我的招式,证明一种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关键在于其可操作性与可重复性,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面对一个问题不同的人给出不同的答案,只会让人莫衷一是、无所适从,只会给人一种被忽悠的感觉
中医学是什么,绝对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可以解释的,中医学的理论又是什么;想要解决一个问题,就要先能够认识这一个问题,通过我们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分析问题,再找出解决方法;如果通过中医的理论不能对中医治疗的疾病做出一个类似西医“生理性”、“病理性”、“药理性”的解释,如何能让病人信服,如何能让自己信服,又如何能够让后学者信服呢
 
我想版主是误会小弟的意思了
中医学之所以博大精深就是因为有了数千

呵呵,啊昵托佛,罪过罪过。
您过滤了,我是说楼主是否这个意思啊
 

针灸板块我的帖子不知你认为如何?呵呵,如有不对的,任您丢石块扔烂酒瓶
绝对没有猎枪,只有鲜花美酒和红地毯的。

 
针灸板块我的帖子不知你认为如何?呵呵,如有不对的,任您丢石块扔烂酒瓶
绝对没有猎枪,只有鲜花美酒和

老师太客气了,真是折煞小弟了
小弟以后还要跟论坛各位老师多学习,最近在拜读论坛出的丛书,感觉受益匪浅、非常实用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