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融入西医元素 中医就不正宗了?

河间金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6
帖子
6715
获得点赞
253
声望
63
年龄
63
融入西医元素 中医就不正宗了?

(文章来源:《健康报》;发布日期:2014年11月26日)

贵州省中医院脑病内科副主任医师 吴远华

辨证论治内涵未被理解

中医的辨证论治是什么?如果随意做一个调查,你就会发现,在现代的社会人群中,无论公众还是西医医生,甚至包括很多中医医生都没有理解辨证论治的真正内涵。笔者时常在思考,是不是所有疾病的治疗都要进行辨证论治?只有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才称得上是中医的辨证论治?涉及现代医学理论及诊疗技术的东西是不是可以包括在中医理论之中,能不能作为辨证论治的一部分?

中医治病不该刻意分型

中医辨证论治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中医辨证论治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医分型论治;广义的辨证论治是指疾病论治的个体化。广义辨证论治是针对不同疾病、不同类型、不同的症状体征及不同辅助检查结果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措施,其应是疾病论治的大原则,而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辨证论治。中医内科学、针灸学等教科书都是按照辨证分型进行论治的,笔者认为,中医治病应尽可能延伸到辨病论治、辨症论治及辨证论治,甚至可基于解剖及病理生理机制论治。

有时候,有些中医人会刻意将现代技术手段与中医学理论对立来看。由于现代医学已经比较成熟,有很多都是受到医学界甚至老百姓公认的医学名词,我们应运用“拿来主义”直接应用,根据中医治病特点加入中医元素,再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确定是否需要辨证论治。笔者认为,不能辨证分型的疾病也不必刻意去划分出虚实寒热,有些疾病有时候可能只有瘀证,有些则只是风热或血热证,有些疾病的临床疗效可能主要取决于穴位的主治特点、取穴临近部位的解剖特点及一些有特异性治疗作用的中药。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运用中医的思路治疗疾病,这既可避免中医诊病的局限性,又可把很多既不属于中医、又不属于西医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融入其中,使之成为既吸取中西医优势、又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新型中医”。如果把中医只限于几把草、几根针,中医终究不会有更好的发展前程。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治疗,才是中医的辨证论治?笔者认为,中医治病应不限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那些可作为我们治病时的一个参考,是高级别医师提高视野的课外书、高阶学习内容。中医发展到如今,它的很多名词术语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很多东西可能是错误的。而整体观理论与个体化理论实际上又是五行、阴阳平衡制约理论及五脏六腑协调作用理论的现代言语体现,在这种理论背景下对其具体情况的论述不应拘泥于一脏一腑、一方一药,应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修饰中医“面貌”或可获益

涉及现代医学理论及诊疗技术知识的东西是否可以包括在中医理论之中,能否作为辨证论治的一部分?笔者认为这是可以的。临床医生应广泛学习病理生理、神经病学、解剖学、中药药理等现代医学知识,不应让它成为西医大夫及中药学专家的专利。如果掌握了上述知识,中医大夫就会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如疟疾,我们从青蒿中提取出了青蒿素,显著提高了它的疗效。

针刺则完全可以运用现代医学理论结合穴位、中药的主治特点进行治疗。如人迎穴的降压原理可能与颈动脉窦感受器有关;阿是穴治疗疼痛;风池及颈夹脊治疗脑供血不足是它靠近了椎动脉;共济失调时,我们选择脑穴、脑户(脑三针),而一些远端的穴位治疗作用则可能与其中枢调控有关。当疾病表现出不同症状、体征时,我们可进行处方配穴。这些虽然与传统的辨证论治关系不大,但疗效一般比传统的选穴方法要好得多,其治疗思路也体现了个体化的论治特点,即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进行治疗,很容易被西医大夫和老百姓接受、认可。因此,我们应该把现代医学理论充分与传统中医理论融合,而不应仅局限于“保留原貌”。
 
中医的核心不丢,吸纳再多的东西,都不是问题,
 
所谓西医的元素是什么呢?
 
讲得好!其实看看中医本身的发展历史,就不难发现,几千年的中医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步变化的。其中不乏吸收外来医药技术的例子。
而看看现代医学的发展历史,也能找出同中医类似的发展轨迹。
人类的发展,在很多层面是大同小异的。在医学领域,也是一样,不论中西,思考的问题都差不多。只是时代在进步,技术工具在革新。
五行阴阳是当时流行的科学工具,自然影响了当时的中医;实验、统计学方法是现代科学研究的通用工具,自然也会影响现代的医学。
当然,硬要把中医弄得不食人间烟火,从历史背景中剥离出来。用修复文物的方法,修旧如旧,那么,这样一个破茶杯也只能摆历史博物馆供少数人凭吊了。
中医的生命在疗效。西医也是。
固步自封、自以为是是做人大忌,也是学科大忌。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拿来主义”怎么就错呢?
 
“正宗”这个词,用在广告中为证品牌是可以的,但不该用在这里,正宗不正宗的说明不了什么。整篇文章,所说的也与“正宗”无关,题头用上这个词,反倒容易引起误解。
 
中医应在传统基础上适度西为中用,并吸收印度传统医学中的传统外科手术与专论军医部分。
 
融入西医元素 中医就不正宗了?应该说:用西医标准来衡量中医是不正确的,用西医的思想来指导中医师错误的,西医化的中医是纯粹挂羊头卖狗肉的江湖骗子!
 
本帖最后由 LIKAIDI 于 2015-2-25 10:25 编辑

师错误的

传统文化性中医学的模糊性与演绎性再不能持续下去了!而科学知识化的中医学必须跟进了!人体现存的内外热调节系统,才是中医学的阴阳无行学的基础与根本。氧气与一氧化氮互相竞争与抑制进入组织液或细胞液最后有氧产热与没有氧气与只有一氧化氮变冷,才是中医产生阴阳活动的基础!
科学化中医学,有明确性与唯一性。但科学认识产生阴阳变化的人体内外热调节系统。这需要现代热学与化学与解剖知识,还要有有关向日葵向阳性所揭示的细胞的冷热自保本能的新知识才可!
有关正宗与不正宗的问题,用模糊的文化中医而不用明确的科学中医学,这是没有科学知识的中医人的唯一选择,而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是双面的理解。并文化中医模糊与演绎性的少数文化人所垄断的时代应当结束了!科学化中医能被现代科学知识的众多掌握者所掌握,这就是科学知识发展中医学的必然贡献出现!
 
“人体现存的内外热调节系统,才是中医学的阴阳无行学的基础与根本。氧气与一氧化氮互相竞争与抑制进入组织液或细胞液最后有氧产热与没有氧气与只有一氧化氮变冷,才是中医产生阴阳活动的基础!”
这些只能成为一种学说或者假说,比如历史上的地心说、日心说等等。
中医不单是一门学科,还是一门哲学,不要用物理化学的思维模式去理解中医!
 
“人体现存的内外热调节系统,才是中医学的阴阳无行学的基础与根本。氧气与一氧化氮互相竞争与抑制进入组织

我们还是研究现存的而不要考虑哲学的等问题!
 
哲学观点合适了,研究现存问题的思路才会正确!

思路正确,没有现代的物理学与化学,不会知道氧气与一氧化氮共同溶解水的性质,也不知道氧气与一氧化氮在增温时溶解度改变。是不会知道冷热具体变化的!
中医是研究文化性阳气,并不知道化学的氧气与一氧化氮的!但化学科学与物理科学能非常明确的知道!
 
大医者,不分中西和流派!
 
“不会知道氧气与一氧化氮共同溶解水的性质,也不知道氧气与一氧化氮在增温时溶解度改变。是不会知道冷热具体变化的!”这些知识知识我们现阶段认知水平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就像以前的地心说和日心说一样,是现阶段水平下的认识,具有局限性!
 
“不会知道氧气与一氧化氮共同溶解水的性质,也不知道氧气与一氧化氮在增温时溶解度改变。是不会知道冷热具

您怀疑现代化学理论与实践,源于您对化学知识的贫乏所致.现代的化学成就非凡是科学界公认的东西,但缺乏这些具体科学知识的人是例外!
 
哲学观点合适了,研究现存问题的思路才会正确!

不要与那些连内经和伤寒都没看过也不懂的人理论了,秀才遇到兵,有些人只知道现代的所谓科学概念,把中医也往形而下的科学概念上套,认为现代的科学就是正确的,纯粹的迷信科学主义者,所以高深玄妙的形而上的阴阳五行是理解不了的,我都懒得和那些科学化份子去争论,传统古文明就是被这帮科学份子毁的!现在的中医还在西化过程中,甚至还有人提出中西医结合的,哎,中医快失传了!末法毁灭
 
不要与那些连内经和伤寒都没看过也不懂的人理论了,秀才遇到兵,有些人只知道现代的所谓科学概念,把

拒绝现代科学知识就是文化中医人不思进取的表现,也是自己无知与无能的具体表现。中医学是真理是放之四海而兼准的学问,真理性中医是不怕任何知识检验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