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医基本常识,太珍贵了!

依易而行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7/24
帖子
629
获得点赞
71
声望
28
年龄
49
本帖最后由 依易而行 于 2015-1-3 12:17 编辑

中医认为:
一、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
二、木: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了。
三、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
四、胀:表明气很足,此类人是爱生气的体质,若体内的气出不去就估胀。
五、痛:单纯性的痛则是因为有血淤
六、痒: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但这与全身发痒不同。
十大重要穴位的功能
1.足三里
功能:
一是扶正培元,强脾健胃;
二是促进新陈代谢谢,强壮肌体;
三是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免疫能力。
叩拔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尤其对消化系统的疾病、功效更为明显。
主治:
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消化不良、肝炎;神经衰弱、癫痫、失眠、头痛、贫血、偏瘫、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遗尿症;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月经过多;伤风感冒;膝关节炎、下肢关节炎等疾病。
2.关元穴
功能:
一是培根固元。
二是培肾壮阳,补肾壮阳,调经固冲,清热利湿,此穴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主生殖,主元气之功效。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三是补虚固本。此穴能增强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诸虚百损,壮一身之气。
主治:
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宫颈糜烂、子宫脱垂、盆腔炎、不孕症、遗尿、尿闭、尿失禁、膀胱炎、肾炎、尿道炎、阴湿疹;痢疾、疝气、脱肛、高血压、糖尿病;健忘、神经衰弱;虚脱、身体虚弱。
3.中脘穴
功能:
一是能调脾胃;
二是能降逆化滞。此穴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纳谷化湿,降逆止呕之功效。
主治:
胃痉挛、胃溃疡、胃下垂、胃胀满、消化不良、呕吐、口臭、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痢疾、阑尾炎、便秘、肝炎、胆囊炎、黄疸、高血压、心绞痛、中暑、癫痫、癔病、神经衰弱、失眠、咳嗽、哮喘、吐血、子宫脱垂、月经不调。最主要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更是治疗各种胃病的重要穴位之一。
4.内关穴
功能:
一是能理气活血;
二是能安神定志
主治:
心绞痛、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动过缓、心律不齐;休克、昏迷、晕厥、晕车、失眠、癔病、癫痫、精神病;胃病、胃痉挛、呕吐、呃逆;膈肌痉挛、妊娠恶阻、低血压、无脉症等。对各种心脏病、各种精神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疗效较好。
5.合谷穴
功能:
一是能清热解表;
二是能疏筋散风,通降肠胃。其中最主要的功用是清热镇痛。
主治:
感冒、咳嗽、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癫痫、精神分裂症;肠炎、痢疾、痔疮、小儿脱肛、牙痛、鼻炎、鼻出血;扁桃腺炎、结膜炎、耳聋、急性肩风湿、五指痉挛、难产、麻疹、多汗、失语症等。尤其对感冒后引起的头痛治疗效果更佳。
6.涌泉穴
功能:
一是清脑醒神,
二是安神定志,
三是清热散风。
对此穴位经常拔罐,可以导引肾经虚火及上焦浊气下行,并有疏肝明目、清喉定心之功效。可以降血压,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防止老年性手足麻木及浮肿的作用。
主治:
休克、昏迷、眩晕、中暑、健忘、头痛、三叉神经痛;癫痫、癔病、精神病、小儿惊风;脑出血、功能性瘫痪、功能性失语、面部痉挛、高血压、心绞痛、心肌炎、扁桃腺炎、咽炎、咳嗽、鼻衄、黄疸、胃痛、水肿、阳痿、腰痛、膝关节痛、胸痛、视力减退、麻疹、疝气等。
7.阳陵泉
功能:
一是通筋活络;
二是疏经利节;
三是清热利胆。
主治:
下肢及腰背部疾病,如膝关节炎、踝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腓神经麻痹、脉管炎、类风湿、腰痛等病。也是治疗肝胆疾病的要穴,对肝炎、胆囊炎、黄胆的治理作用也较好。同时还对高血压、癫痫、遗尿、脚气等病有治疗作用。
8.风池穴
功能:
一是清心明目;
二是清热散风;
三是通窍活络。
主治:
脑血栓、脑震荡、脑膜炎、健忘、癫痫、精神病、偏正头痛,失眠、眩晕、甲状腺机能亢进,落枕、青光眼、夜盲症、视神经炎、视网膜炎、鼻炎、咽炎、高血压、耳鸣、疟疾、耳聋等。
9.殷门穴
功能:
一是通经活络;
二是疏通筋脉。
主治:
腰痛、坐骨神经痛、腰间盘突出,下肢肌肉风湿症,瘫痪。
10.命门穴
功能:
一是补肾调经;
二是理肠固脱。
主治:
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遗尿、腰痛、头痛、耳鸣、痔疮、便秘。
休克、昏迷、眩晕、中暑、健忘、头痛、三叉神经痛;癫痫、癔病、精神病、小儿惊风;脑出血、功能性瘫痪、功能性失语、面部痉挛、高血压、心绞痛、心肌炎、扁桃腺炎、咽炎、咳嗽、鼻衄、黄疸、胃痛、水肿、阳痿、腰痛、膝关节痛、胸痛、视力减退、麻疹、疝气等。
 
这是中医名词跟西医病名结合的典型产物
 
谢谢分享!分析详尽透彻,好 !
 
中医外科基本常识:
十肿:
虚肿-势散平塌,肉肿疮不肿。属阴。多发于深部,流注、流痰。
实肿-肿块高出,疮肿肉不肿。属阳。多发于浅部,痈。
火肿-皮肤红热,边缘清楚。 属阳。如丹毒。
寒肿-肿势木硬,色白或黯, 属阴。如附骨流痰。
湿肿-皮肉重坠,按压如触烂棉。如鹤膝风。
风肿-肿处宣浮,随处发生,游移不定。如游风。
痰肿-不红不热,如触馒首。
气肿-不红不热,怒则形增。如乳癖、甲肿。
郁肿-郁结伤肝,肿竖如岩。
瘀肿-跌仆瘀血,来势急骤,红肿热胀。久瘀微红,竖硬麻木。
 
八痛: 虚痛:喜按。 实痛:拒按。 风痛:走注甚速。 寒痛:皮色不变,遇热则轻。 热痛:皮色红焮,遇冷则减。 气痛:流走无定,刺痛难忍。 跳痛:腐肉作脓,按之随起,恶寒发热。 瘀痛:麻木隐痛,微热微胀,欲溃微痛,已溃不痛。
 
辨麻木:
麻为血不运,木为气不行,麻为木之轻,木为麻之重。
肿疡现麻木,疮毒已塞壅,气血已失运,气血滞不通,肌肤已坏死。
肿疡见麻木,气血已亏虚,肌肤卫不荣。
 
辨痛痒:
痛为气血不通,痒为风郁肌表。
风痒:风袭肌肤,走窜四注,遍身搔痒。
湿痒:湿留肌表,血浊不清,积湿生热,浸淫四窜,黄水频流。
虚痒:虚不统血,血不荣肌。如老年、产后。
毒痒:疔疮大毒,毒气不解,淫溢散肌,实属危症。
血痒:腐肉已脱,肉芽新生,气血满注,轻痒将愈。
 
辨脓血:
疮热而跳,按之随起,指下波动,俱是脓形。
轻按痛在表,重按痛脓深。深按速起水样物,缓起多是败酱脓。
疮溃先脓后血易长肉,脓水稀白人必虚。
脓稀夹有白腐块属虚痰,脓中夹血属伤筋血瘀。
脓出污浊秽水,腥臭如淤泥,正气大亏,属不治之症,预后不良。

得买菜做饭去了!
 
辨脓血:
疮热而跳,按之随起,指下波动,俱是脓形。
轻按痛在表,重按痛脓深。深按速起水样物,缓起多是

好的潘老师,我是从零开始学中医,还在门外徘徊呢,希望多多指点 。
 
感谢分享!

补充的十肿八痛很有趣。
 
谈 痈:
《内经》荣气不从,逆于肉理,气血凝滞,经络阻寒,发为痈痬。
温热火毒是一家,温为热之始,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盛,毒为火之极化。
为温为热,病在卫气。为火为毒,病入营血。在卫气者,以功能变化为主;
入营血者,易兼器质性损伤 ;由于阳热火毒内蕴,再与湿毒相遇导致精血耗伤,
饮损及脏腑化毒成脓,成为痈脓。痈属阳易消,疽属阴难愈。
亦有半阴半阳之病症:口微渴喜热,漫肿不甚高,虽痛而不甚,
微温而不热,微红而色淡,易溃而难收。
古人云: 痛是好病,肿是好疮,是与阴疽的癌症相对而言。
痈——红肿高大,掀热疼痛,根盘凸起,未脓易消,已脓易溃,脓液稠粘,溃后易敛。清凉消散。
疽——局部漫肿,平塌色白,不热少痛,未脓难消,已脓难溃,脓水清稀,溃后难敛。温经通络。
疔——初起如粟,坚硬根深,如钉倒置,顶白剧疼,嚼生黄豆无腥气者即是。
疖——局部表浅,热痛化脓,出脓即愈。疖最轻, 疔略重。
痔-孔窍息肉,耳痔、鼻痔、肛痔。
丹毒---皮色鲜红,有如涂丹。周身名赤游丹,腰部名缠腰龙,下肢名流火。
流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流走下注,发无定处。
阳症:风寒客热,暑湿交蒸,憎寒壮热,骨节遍疼,一处或多处漫肿。
阴症:病后体弱,寒邪入络,酸楚难忍,疼痛轻微,运动受阻,日久脓清。
痰症---脏腑气逆,郁结生痰。当汗不汗,蓄积生痰。饮伤津滞,聚积生痰。
虚痰:瘰疠、流痰、附骨痰、瘤。
实痰:风痰、痰毒、痰核、瘿。
背疽…甘草三两,捣碎,加大麦粉九两,共研细。滴入好醋少许和开水少许,做成饼子,
热敷疽上。冷了再换。未成脓者可内消,已成脓者早熟破。体虚的人可加服黄芪粥。
 
本帖最后由 爱万年 于 2015-1-8 13:58 编辑

癫痫,寒水生热证。我想叫叫它脑寒湿证,太阳经温度不足,四肢 ,水汽太大体内 ,憋足了 ,发酵热了 。寒河下窜出了好多热气
 
爱万年所说之象农村常见,中医应该认为是寒瘀化热,此热可散,不可以清。
 
五善:
动宁食味。便利调均。脓清肿消。神明语亮。体气平和。五善之像
七恶:
烦躁时咳,腹痛渴甚,泻利无度,小便如淋。
脓血大泻,焮肿尤甚,脓色臭败,痛不可近。
喘粗短气,恍惚嗜睡。
目视不正,黑睛紧小,白睛青赤,目直天吊。
肩肩不便,四肢沉重。
饮食不下,服药而呕,食不知味。
声嘶色败,鼻色青赤,四肢浮肿。
辨顺逆:
阳症易顺,阴症易逆。局部易调,全身易陷。
1.初起顺症:顶高根活,色赤发热,焮肿疼痛,日渐高肿。
逆症:顶平根散,色暗微肿,不热不痛,身体倦怠。
2.脓成顺症:焮肿疼痛,皮薄光亮,饮食知味,二便调和。
逆症:肿坚色紫,难脓不腐,口干作渴,烦躁不寐。
3.已溃顺症:脓稠色鲜,腐肉易脱,肿减痛消,身轻口和。
逆症:皮烂脓稀,肉坚不腐,肿痛不减,心烦不眠。
4.生肌顺症:新肉易生,创口易敛,无痛微痒,饮食增进。
逆症:脓水清稀,新肉不生,色败腐臭,饮食不进。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