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4/10
- 帖子
- 11227
- 获得点赞
- 89
- 声望
- 38
- 年龄
- 54
《九针十二原第一》:‘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故针陷脉则邪气出,针中脉则浊气出,针太深则邪气反沉,病益(据小针解二字是衍)。’
在张登本、孙理军先生主编的《全注、全译黄帝内经》中的解释是:
风热形成的邪气处在人体的上部,饮食积滞形成的邪气处在人体的中部,寒湿形成的邪气处在人体的下部。因此,针刺头部骨陷中的各经腧穴,由风热造成的邪气就会被泄出;针刺中焦阳明的合穴,由于饮食积滞导致的邪气就会被泄出;病在浅层.
搜到的另一种解释是:
气在经脉的情况是,一脉之中,气的部位不同。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所以针入陷脉则阳邪出,针入脉的中部则浊气出,针入太深则邪气反沉入里,病情加重。
我个人的理解是
在经脉之中,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所以针刺经脉天部可以去除在上的邪气,针刺经脉人部可以除去浊气,如针刺深度太过,邪气、浊气反而入里,病就可能加重。所以说:皮肉筋脉,部位不同,发..
请教究竟如何解读更切合实际?
在张登本、孙理军先生主编的《全注、全译黄帝内经》中的解释是:
风热形成的邪气处在人体的上部,饮食积滞形成的邪气处在人体的中部,寒湿形成的邪气处在人体的下部。因此,针刺头部骨陷中的各经腧穴,由风热造成的邪气就会被泄出;针刺中焦阳明的合穴,由于饮食积滞导致的邪气就会被泄出;病在浅层.
搜到的另一种解释是:
气在经脉的情况是,一脉之中,气的部位不同。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所以针入陷脉则阳邪出,针入脉的中部则浊气出,针入太深则邪气反沉入里,病情加重。
我个人的理解是
在经脉之中,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所以针刺经脉天部可以去除在上的邪气,针刺经脉人部可以除去浊气,如针刺深度太过,邪气、浊气反而入里,病就可能加重。所以说:皮肉筋脉,部位不同,发..
请教究竟如何解读更切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