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融儿 声名远扬 贵宾 注册 2014/09/29 帖子 2746 获得点赞 968 声望 113 年龄 45 所在地 湖南浏阳 2016/06/14 #1 党參10茯苓10白术10陈皮3炙草3 麻黄2杏仁5黄芩5前胡5旱法夏3地龙10 小孩吃了后起红风团、瘙痒,经搽药后消失。 我认为是地龙过量所致,因为药质量一般,多开了点。 二十多斤的小孩,煎剂不超过5克比较安全。 不知有没有不同看法?
党參10茯苓10白术10陈皮3炙草3 麻黄2杏仁5黄芩5前胡5旱法夏3地龙10 小孩吃了后起红风团、瘙痒,经搽药后消失。 我认为是地龙过量所致,因为药质量一般,多开了点。 二十多斤的小孩,煎剂不超过5克比较安全。 不知有没有不同看法?
梦回杏林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13/11/15 帖子 18893 获得点赞 12019 声望 113 所在地 2016/06/14 #2 唐融儿 说: 党參10茯苓10白术10陈皮3炙草3 麻黄2杏仁5黄芩5前胡5旱法夏3地龙10 小孩吃了后起红风团、瘙痒,经搽药后消失。 我认为是地龙过量所致,因为药质量一般,多开了点。 二十多斤的小孩,煎剂不超过5克比较安全。 不知有没有不同看法? 点击展开... 虫类药含有活性异体蛋白,引起过敏的可能性比较大。 如果还有其它原因,那血虚生风我估计也是一种可能。 看到黄老师的外感方里面合了四君子汤(或异功散), 可见此患儿脾胃虚弱。正气不足也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大枣可调和诸药应该不仅仅是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效, 也有抗过敏的作用,所以仲师经方中常用,且量不小。 大枣有明确的抑制皮肤过敏的作用,能加就最好加用, 不仅抗过敏,还可补气血充正气,血虚生风也能兼顾。 有一定抗过敏作用的中药有:五味子、防风、大枣、甘草、艾叶、当归、黄芩、橘皮、苦参、防已、生地黄、猪胆汁等。 有一定抑制抗皮肤过敏作用的中药有:五味子、大枣、甘草、黄芩、枳实、苦参、地骨皮、防已、蛇床子等。 最后编辑: 2016/06/14
唐融儿 说: 党參10茯苓10白术10陈皮3炙草3 麻黄2杏仁5黄芩5前胡5旱法夏3地龙10 小孩吃了后起红风团、瘙痒,经搽药后消失。 我认为是地龙过量所致,因为药质量一般,多开了点。 二十多斤的小孩,煎剂不超过5克比较安全。 不知有没有不同看法? 点击展开... 虫类药含有活性异体蛋白,引起过敏的可能性比较大。 如果还有其它原因,那血虚生风我估计也是一种可能。 看到黄老师的外感方里面合了四君子汤(或异功散), 可见此患儿脾胃虚弱。正气不足也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大枣可调和诸药应该不仅仅是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效, 也有抗过敏的作用,所以仲师经方中常用,且量不小。 大枣有明确的抑制皮肤过敏的作用,能加就最好加用, 不仅抗过敏,还可补气血充正气,血虚生风也能兼顾。 有一定抗过敏作用的中药有:五味子、防风、大枣、甘草、艾叶、当归、黄芩、橘皮、苦参、防已、生地黄、猪胆汁等。 有一定抑制抗皮肤过敏作用的中药有:五味子、大枣、甘草、黄芩、枳实、苦参、地骨皮、防已、蛇床子等。
醫道宗源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23 帖子 3545 获得点赞 1160 声望 113 2016/06/14 #5 麻黄力道轻了。腠理未能完全打开所致。 或者去麻黄。 或者麻黄倍量。可解。
梦回杏林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13/11/15 帖子 18893 获得点赞 12019 声望 113 所在地 2016/06/14 #6 醫道宗源 说: 麻黄力道轻了。腠理未能完全打开所致。 或者去麻黄。 或者麻黄倍量。可解。 点击展开... 宗源老师的分析有道理,可能的确是邪已经透到皮肤底下,就差最后一毫米了(如果没出汗或者汗少)。 看到一些老医案,小儿麻黄用量也常为七分,大概就是2克吧。不知加点生姜协助一下解表是否可以呢?
醫道宗源 说: 麻黄力道轻了。腠理未能完全打开所致。 或者去麻黄。 或者麻黄倍量。可解。 点击展开... 宗源老师的分析有道理,可能的确是邪已经透到皮肤底下,就差最后一毫米了(如果没出汗或者汗少)。 看到一些老医案,小儿麻黄用量也常为七分,大概就是2克吧。不知加点生姜协助一下解表是否可以呢?
醫道宗源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23 帖子 3545 获得点赞 1160 声望 113 2016/06/14 #7 如果确定是腠理没开透,可以再给一遍药,取汗,即可。加生姜,太刺激,小儿多抗拒。
醫道宗源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4/23 帖子 3545 获得点赞 1160 声望 113 2016/06/14 #8 我眼中的所谓 过敏,就是药的偏性没能得到精准的驾驭。要么是不该用而用,要么是该用而量有疑。计算精准,不当过敏。特指中药哦。西药俺不懂。
唐融儿 声名远扬 贵宾 注册 2014/09/29 帖子 2746 获得点赞 968 声望 113 年龄 45 所在地 湖南浏阳 2016/06/14 #9 醫道宗源 说: 麻黄力道轻了。腠理未能完全打开所致。 或者去麻黄。 或者麻黄倍量。可解。 点击展开... 有道理!
唐融儿 声名远扬 贵宾 注册 2014/09/29 帖子 2746 获得点赞 968 声望 113 年龄 45 所在地 湖南浏阳 2016/06/14 #10 醫道宗源 说: 我眼中的所谓 过敏,就是药的偏性没能得到精准的驾驭。要么是不该用而用,要么是该用而量有疑。计算精准,不当过敏。特指中药哦。西药俺不懂。 点击展开... 生姜稍加了一点。 该患者上次咳嗽、流浓涕用过五六克一剂,那是整条剖开的正宗淡广地龙。无任何过敏现象。 这次的比较小,应该是温带地区的地龙。而且用滑石炒过,碎成段,感觉内脏没清洗干净,腥气重。今天我还发现两头比较多,中间段少。---药会不会有问题。
醫道宗源 说: 我眼中的所谓 过敏,就是药的偏性没能得到精准的驾驭。要么是不该用而用,要么是该用而量有疑。计算精准,不当过敏。特指中药哦。西药俺不懂。 点击展开... 生姜稍加了一点。 该患者上次咳嗽、流浓涕用过五六克一剂,那是整条剖开的正宗淡广地龙。无任何过敏现象。 这次的比较小,应该是温带地区的地龙。而且用滑石炒过,碎成段,感觉内脏没清洗干净,腥气重。今天我还发现两头比较多,中间段少。---药会不会有问题。
梦回杏林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13/11/15 帖子 18893 获得点赞 12019 声望 113 所在地 2016/06/14 #11 醫道宗源 说: 如果确定是腠理没开透,可以再给一遍药,取汗,即可。加生姜,太刺激,小儿多抗拒。 点击展开... 宗源老师经验丰富,谢谢您指点。
唐宋元明清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4/07/07 帖子 2386 获得点赞 329 声望 83 年龄 46 2016/06/14 #12 如果排除地龙质量问题,我个人认为有可能是四君子汤与麻黄用量配比问题,四君子如果换成大枣,留着甘草,我感觉应该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按您说的,地龙质量一定是不行。
W wangtai1234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12/15 帖子 460 获得点赞 9 声望 18 2016/06/14 #13 唐融儿 说: 党參10茯苓10白术10陈皮3炙草3 麻黄2杏仁5黄芩5前胡5旱法夏3地龙10 小孩吃了后起红风团、瘙痒,经搽药后消失。 我认为是地龙过量所致,因为药质量一般,多开了点。 二十多斤的小孩,煎剂不超过5克比较安全。 不知有没有不同看法? 点击展开... 如果我会减参术苓的量用6克即可,地龙量太大,小儿我从不会用因为味太难闻,一次不好喝以后会怵中药的,再者黄芩我也很谨慎是味苦,除非邪郁少阳非用不可,但地域不同,个人用药习惯,不当之处望先生海涵。
唐融儿 说: 党參10茯苓10白术10陈皮3炙草3 麻黄2杏仁5黄芩5前胡5旱法夏3地龙10 小孩吃了后起红风团、瘙痒,经搽药后消失。 我认为是地龙过量所致,因为药质量一般,多开了点。 二十多斤的小孩,煎剂不超过5克比较安全。 不知有没有不同看法? 点击展开... 如果我会减参术苓的量用6克即可,地龙量太大,小儿我从不会用因为味太难闻,一次不好喝以后会怵中药的,再者黄芩我也很谨慎是味苦,除非邪郁少阳非用不可,但地域不同,个人用药习惯,不当之处望先生海涵。
唐融儿 声名远扬 贵宾 注册 2014/09/29 帖子 2746 获得点赞 968 声望 113 年龄 45 所在地 湖南浏阳 2016/06/14 #14 唐宋元明清 说: 如果排除地龙质量问题,我个人认为有可能是四君子汤与麻黄用量配比问题,四君子如果换成大枣,留着甘草,我感觉应该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按您说的,地龙质量一定是不行。 点击展开... 四君子汤与麻黄配伍应该不是问题,哮喘和气虚咳嗽经常用。
唐宋元明清 说: 如果排除地龙质量问题,我个人认为有可能是四君子汤与麻黄用量配比问题,四君子如果换成大枣,留着甘草,我感觉应该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按您说的,地龙质量一定是不行。 点击展开... 四君子汤与麻黄配伍应该不是问题,哮喘和气虚咳嗽经常用。
唐融儿 声名远扬 贵宾 注册 2014/09/29 帖子 2746 获得点赞 968 声望 113 年龄 45 所在地 湖南浏阳 2016/06/14 #15 wangtai1234 说: 如果我会减参术苓的量用6克即可,地龙量太大,小儿我从不会用因为味太难闻,一次不好喝以后会怵中药的,再者黄芩我也很谨慎是味苦,除非邪郁少阳非用不可,但地域不同,个人用药习惯,不当之处望先生海涵。 点击展开... 药的质量太差,所以多用。以前的茯苓质地坚密,现在的茯苓用手一捏就散。 湿热痰盛,我常用黄芩配半夏,质优者3克即可。我对于小儿病,时时不忘泻肝健脾。
wangtai1234 说: 如果我会减参术苓的量用6克即可,地龙量太大,小儿我从不会用因为味太难闻,一次不好喝以后会怵中药的,再者黄芩我也很谨慎是味苦,除非邪郁少阳非用不可,但地域不同,个人用药习惯,不当之处望先生海涵。 点击展开... 药的质量太差,所以多用。以前的茯苓质地坚密,现在的茯苓用手一捏就散。 湿热痰盛,我常用黄芩配半夏,质优者3克即可。我对于小儿病,时时不忘泻肝健脾。
梦回杏林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13/11/15 帖子 18893 获得点赞 12019 声望 113 所在地 2016/06/14 #16 唐宋元明清 说: 如果排除地龙质量问题,我个人认为有可能是四君子汤与麻黄用量配比问题,四君子如果换成大枣,留着甘草,我感觉应该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按您说的,地龙质量一定是不行。 点击展开... 我觉得茯苓可能有从体表“回水”的作用,白术可能又易把水份“圈”在脾胃,所以如果去掉这两味药,单留党参,也许发汗效果就能达到。虚人感冒用党参益气解表的方子也有,比如[参苏饮]。
唐宋元明清 说: 如果排除地龙质量问题,我个人认为有可能是四君子汤与麻黄用量配比问题,四君子如果换成大枣,留着甘草,我感觉应该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按您说的,地龙质量一定是不行。 点击展开... 我觉得茯苓可能有从体表“回水”的作用,白术可能又易把水份“圈”在脾胃,所以如果去掉这两味药,单留党参,也许发汗效果就能达到。虚人感冒用党参益气解表的方子也有,比如[参苏饮]。
唐融儿 声名远扬 贵宾 注册 2014/09/29 帖子 2746 获得点赞 968 声望 113 年龄 45 所在地 湖南浏阳 2016/06/14 #17 梦回杏林 说: 我觉得茯苓可能有从体表“回水”的作用,白术可能又易把水份“圈”在脾胃,所以如果去掉这两味药,单留党参,也许发汗效果就能达到。虚人感冒用党参益气解表的方子也有,比如[参苏饮]。 点击展开... 此例患者痰湿风盛,又发热流涕,故表里双解。故用茯苓利水,地龙平肝泻肺。 白术是汗尿双解的药,是个燥药。 若是单纯气虚表寒,參苏饮当然好。
梦回杏林 说: 我觉得茯苓可能有从体表“回水”的作用,白术可能又易把水份“圈”在脾胃,所以如果去掉这两味药,单留党参,也许发汗效果就能达到。虚人感冒用党参益气解表的方子也有,比如[参苏饮]。 点击展开... 此例患者痰湿风盛,又发热流涕,故表里双解。故用茯苓利水,地龙平肝泻肺。 白术是汗尿双解的药,是个燥药。 若是单纯气虚表寒,參苏饮当然好。
梦回杏林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13/11/15 帖子 18893 获得点赞 12019 声望 113 所在地 2016/06/15 #19 唐融儿 说: 此例患者痰湿风盛,又发热流涕,故表里双解。故用茯苓利水,地龙平肝泻肺。 白术是汗尿双解的药,是个燥药。 若是单纯气虚表寒,參苏饮当然好。 点击展开... 谢谢黄老师详解,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