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说:“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这两句话指出了大肠与小肠的区别。再结合一句话就更清楚了:“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现在我们一般把脾胃、大肠和小肠看做是消化系统。其实这样的看法是使脾胃和大肠、小肠的意思狭义化了。中国古人与西方人研究事物的角度和思路完全不同。西方人研究人体,把消化系统按照大体结构区分为空腔器官和实体器官。空腔器官又从上到下区分为食管、胃、小肠和大肠。中国古人不是这样区分的,他们完全根据功能进行区分,而忽略形体结构。首先,中国古人把人的消化系统(其实不是消化系统,因为消化系统不足以涵盖)首先区分为结构和功能。消化系统的功能取名叫做脾,消化系统的结构取名叫做胃。胃乃指人体整个消化系统的空腔器官的结构物质,包括西医说的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除此之外,胃还包括消化系统实体器官的结构物质,譬如胰腺外分泌腺体、肝脏与消化系统功能直接相关的结构物质。脾的作用是把从外界摄入的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吸收,并且运输、储存、转化和派用。西医说的消化系统,仅仅是把营养物质从外界摄入到消化道,然后消化,吸收血液为止,然后的过程不属于消化系统。而中国古人把然后的过程,包括运输、储存、转化和派用都看做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整体的功能效果称为脾,履行这个功能的结构物质称为胃。所以就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然后,古人又把胃进行区分不同的部分。其“传道之官”称为大肠,“受盛之官”称为小肠。消化系统要运行,脾胃系统要正常运作,需要保证两个方面的过程通畅。一个过程是“传道”,也就是消化道需要蠕动,食物吃进嘴巴需要下咽,到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都需要蠕动而传递食物,然后还需要肛门排便。另一个过程是“受盛”,也就是把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到血液,然后还把各种营养物质进行运输、转化、储存和派用。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变化”,在这里是指让饭食变化为粪便。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化物”,在这里是指各种营养物质必须在人体内进行必要的转化,譬如必须把葡萄糖转化为糖原,把糖原转化为葡萄糖;把脂肪酸转化为甘油三酯,把甘油三酯转化为脂肪酸;把氨基酸转化为蛋白质,把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还有其它许多转化,会产生“化物”。化物就是出自于小肠。
总而言之,中医的胃不是西医的胃,中医的大肠不是西医的大肠,中医的小肠不是西医的小肠。
现在我们一般把脾胃、大肠和小肠看做是消化系统。其实这样的看法是使脾胃和大肠、小肠的意思狭义化了。中国古人与西方人研究事物的角度和思路完全不同。西方人研究人体,把消化系统按照大体结构区分为空腔器官和实体器官。空腔器官又从上到下区分为食管、胃、小肠和大肠。中国古人不是这样区分的,他们完全根据功能进行区分,而忽略形体结构。首先,中国古人把人的消化系统(其实不是消化系统,因为消化系统不足以涵盖)首先区分为结构和功能。消化系统的功能取名叫做脾,消化系统的结构取名叫做胃。胃乃指人体整个消化系统的空腔器官的结构物质,包括西医说的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除此之外,胃还包括消化系统实体器官的结构物质,譬如胰腺外分泌腺体、肝脏与消化系统功能直接相关的结构物质。脾的作用是把从外界摄入的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吸收,并且运输、储存、转化和派用。西医说的消化系统,仅仅是把营养物质从外界摄入到消化道,然后消化,吸收血液为止,然后的过程不属于消化系统。而中国古人把然后的过程,包括运输、储存、转化和派用都看做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整体的功能效果称为脾,履行这个功能的结构物质称为胃。所以就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然后,古人又把胃进行区分不同的部分。其“传道之官”称为大肠,“受盛之官”称为小肠。消化系统要运行,脾胃系统要正常运作,需要保证两个方面的过程通畅。一个过程是“传道”,也就是消化道需要蠕动,食物吃进嘴巴需要下咽,到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都需要蠕动而传递食物,然后还需要肛门排便。另一个过程是“受盛”,也就是把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到血液,然后还把各种营养物质进行运输、转化、储存和派用。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变化”,在这里是指让饭食变化为粪便。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化物”,在这里是指各种营养物质必须在人体内进行必要的转化,譬如必须把葡萄糖转化为糖原,把糖原转化为葡萄糖;把脂肪酸转化为甘油三酯,把甘油三酯转化为脂肪酸;把氨基酸转化为蛋白质,把蛋白质转化为氨基酸。还有其它许多转化,会产生“化物”。化物就是出自于小肠。
总而言之,中医的胃不是西医的胃,中医的大肠不是西医的大肠,中医的小肠不是西医的小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