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人求本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5/07/13 帖子 813 获得点赞 296 声望 63 所在地 上海 2024/08/29 #41 若儿童拿不准用小柴胡加减最稳妥,因其顾脾胃,然后见症治症,有热清热,有痰祛痰.......
N nowisall 声名鹊起 杏叶会员 注册 2014/01/12 帖子 245 获得点赞 19 声望 18 2024/08/29 #42 平人求本 说: 若儿童拿不准用小柴胡加减最稳妥,因其顾脾胃,然后见症治症,有热清热,有痰祛痰....... 点击展开... 谢谢平老师的经验!
梦回杏林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13/11/15 帖子 18891 获得点赞 12017 声望 113 所在地 2024/08/30 #43 梦回杏林 说: 也可以考虑【九味羌活汤】加减化裁, 方中有苍术、白芷、细辛、黄芩,治鼻炎还挺对证的: 【方名】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分类】解表剂>>辛解表 【组成】羌活6 防风6 苍术6 细辛6 川芎4 白芷4 生地4 黄芩4 甘草4 【功效】发汗祛湿 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而渴者. 浏览附件170767 点击展开... 从药理分析,到临床验证,统计数据支持找到了: 附件 实用方剂现代临床解惑.jpg 195.4 KB 查看: 72
梦回杏林 说: 也可以考虑【九味羌活汤】加减化裁, 方中有苍术、白芷、细辛、黄芩,治鼻炎还挺对证的: 【方名】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分类】解表剂>>辛解表 【组成】羌活6 防风6 苍术6 细辛6 川芎4 白芷4 生地4 黄芩4 甘草4 【功效】发汗祛湿 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而渴者. 浏览附件170767 点击展开... 从药理分析,到临床验证,统计数据支持找到了:
江海余生 声名远扬 核心会员 注册 2013/11/10 帖子 8616 获得点赞 1728 声望 113 2024/08/30 #44 nowisall 说: 教材只言:秋燥,很容易误导初学者秋季倾向滋阴润燥。 点击展开... 教材才没误导人,误导人的另有其人!
梦回杏林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13/11/15 帖子 18891 获得点赞 12017 声望 113 所在地 2024/08/30 #45 nowisall 说: 教材只言:秋燥,很容易误导初学者秋季倾向滋阴润燥。 点击展开... 秋燥肯定是存在的,只是比例多少而已, 中医证候的性质和变化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华中、华东、华北、东北等华西秋雨势力范围以外的地区, 或者某一年华西秋雨缺席的情况下,秋燥也是比较容易发生的。 同理:改革开放以前、民国、清朝……等食物匮乏、营养水平低下的年代, 即使入秋天气转凉食欲增加,但没有过多的食物供应,内湿也不容易产生。 此外,在以前温饱尚未解决富人只占极少数的情况下,有条件放纵饮食的人占比很小。 而如今普遍民众的一日三餐都堪比古代帝王将相,所以秋湿的比例增加,秋燥的比例减小。
nowisall 说: 教材只言:秋燥,很容易误导初学者秋季倾向滋阴润燥。 点击展开... 秋燥肯定是存在的,只是比例多少而已, 中医证候的性质和变化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华中、华东、华北、东北等华西秋雨势力范围以外的地区, 或者某一年华西秋雨缺席的情况下,秋燥也是比较容易发生的。 同理:改革开放以前、民国、清朝……等食物匮乏、营养水平低下的年代, 即使入秋天气转凉食欲增加,但没有过多的食物供应,内湿也不容易产生。 此外,在以前温饱尚未解决富人只占极少数的情况下,有条件放纵饮食的人占比很小。 而如今普遍民众的一日三餐都堪比古代帝王将相,所以秋湿的比例增加,秋燥的比例减小。
梦回杏林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13/11/15 帖子 18891 获得点赞 12017 声望 113 所在地 2024/08/30 #46 关于九味羌活汤的故事: 张元素与为温病学发展奠基的刘完素
刘国栋 不私聊 高级会员 注册 2013/12/15 帖子 2866 获得点赞 869 声望 113 年龄 46 所在地 辽宁大连 2024/08/31 #47 我下面说的话,当是闲聊。 学医最难的其实就在这个分叉口。西医见相治相,我们其实有时也是过于执着于相。见到风的一个相,就把本质定为风。见到热相之一端,就定为热。当然寒燥等等都有见相治相的例子。 其实,这病在中焦的症状出现的时候,就该走五泻心汤的路子。估计甘草泻心汤比较合适。细节的东西就不说了,有的东西还是得从基础一步步地磨。
我下面说的话,当是闲聊。 学医最难的其实就在这个分叉口。西医见相治相,我们其实有时也是过于执着于相。见到风的一个相,就把本质定为风。见到热相之一端,就定为热。当然寒燥等等都有见相治相的例子。 其实,这病在中焦的症状出现的时候,就该走五泻心汤的路子。估计甘草泻心汤比较合适。细节的东西就不说了,有的东西还是得从基础一步步地磨。
N nowisall 声名鹊起 杏叶会员 注册 2014/01/12 帖子 245 获得点赞 19 声望 18 2024/09/06 #48 刘国栋 说: 我下面说的话,当是闲聊。 学医最难的其实就在这个分叉口。西医见相治相,我们其实有时也是过于执着于相。见到风的一个相,就把本质定为风。见到热相之一端,就定为热。当然寒燥等等都有见相治相的例子。 其实,这病在中焦的症状出现的时候,就该走五泻心汤的路子。估计甘草泻心汤比较合适。细节的东西就不说了,有的东西还是得从基础一步步地磨。 点击展开... 谢谢刘老师指点
刘国栋 说: 我下面说的话,当是闲聊。 学医最难的其实就在这个分叉口。西医见相治相,我们其实有时也是过于执着于相。见到风的一个相,就把本质定为风。见到热相之一端,就定为热。当然寒燥等等都有见相治相的例子。 其实,这病在中焦的症状出现的时候,就该走五泻心汤的路子。估计甘草泻心汤比较合适。细节的东西就不说了,有的东西还是得从基础一步步地磨。 点击展开... 谢谢刘老师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