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义简摩—周学海著(光绪丙午版1906年),卷一为“部位类”,详分三部九候,三部分配脏腑等;卷二为“诊法类”,述布指、平息、举、按、寻、推等;卷三为“形象类”,论五脏平脉变脉、四时平脉变脉、六气脉、胃气脉等;卷四、卷五为“主病类”,载陈修园和郭元峰两家有关二十八脉的纲目等,并述浮沉表里辨、真脏脉、死脉等;卷六为“名论汇编”,以补前五卷所未备,如论诊脉需宗法古经、脉气、脉位,李士材人迎气口说,李东垣内外伤辨等;卷七为“妇科诊略”,阐述妇人常脉、月经不调诸病脉证、带下崩漏证、妊娠胎脉证等;卷八为“八科诊略”,有诊额法、诊虎口法、诊面五色主病法等。周氏认为诊脉之学重在脉理,而前贤诸论散见于诸书而无专书,故收集《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甲乙经》、《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及宋元以来医著,以及日本、西欧国家有关著作内容而成本书。
周学海(1856~1906)清代医学家。字澄(澂)之,一字健之。浙江建德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官至浙江候补道。儒而精医,论脉尤为精详。著《脉义简摩》八卷,《脉简补义》、《诊家直诀》、《辨脉平脉章句》各两卷(后人合刊为《周氏医学丛书脉学四种》)。所著引申旧说,参以实验,多心得之言。慕宋元人之善悟,故于史堪、张元素、刘完素、滑寿诸家书,皆有评注。服膺清代名医张璐、叶桂两家,证治每取张说,曾评注叶著《温热论》、《幼科要略》、《叶案存真类编》。宦游江淮间,治疑难症多有奇效。博览群书,费时二十年(1891-1911) ,汇刻《周氏医学丛书》三集,共收医籍三十二种,一百八十八卷,为中医丛书之佳作。
周学海(1856~1906)清代医学家。字澄(澂)之,一字健之。浙江建德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官至浙江候补道。儒而精医,论脉尤为精详。著《脉义简摩》八卷,《脉简补义》、《诊家直诀》、《辨脉平脉章句》各两卷(后人合刊为《周氏医学丛书脉学四种》)。所著引申旧说,参以实验,多心得之言。慕宋元人之善悟,故于史堪、张元素、刘完素、滑寿诸家书,皆有评注。服膺清代名医张璐、叶桂两家,证治每取张说,曾评注叶著《温热论》、《幼科要略》、《叶案存真类编》。宦游江淮间,治疑难症多有奇效。博览群书,费时二十年(1891-1911) ,汇刻《周氏医学丛书》三集,共收医籍三十二种,一百八十八卷,为中医丛书之佳作。
附件
-
81.3 MB 查看: 2
-
67 MB 查看: 1
-
81.9 MB 查看: 1
-
63.5 MB 查看: 1
-
80.1 MB 查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