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尽快好转是病人的一种祈盼,病情包括真病和心里(情志)病,或者称之为真病和假病,情志不好最大的危害是导致认知和行为障碍,其实心里健康比身体健康更为重要。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心里不健康的事,这些事说大就大、说小就小,说大、焦虑、抑郁、免疫功能下降,或为此而丧命;说小、整天忧心忡忡不开心,睡不好觉,做不好事,昏天黑地。
我们每天在网上看到很多新闻,反应较多的是老年人因座位发生的争吵。如,在公交车上、在地铁、高铁,核酸检测等公共场合,总刷到老年人,因座位之争导致死亡的。死因很简单就为了一个座位,站在对方面前嚷嚷说,怎么不给老年人让座昵?你父母是怎么教育你的,不知道什么是敬老爱幼吗?对方并没有与之争吵,但他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生气话音刚落,全程就几分钟便倒地死亡了,完全是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人的一生就这样草草的结束了。
我们不从道德层面上看问题,只从当今的医疗状况谈事。是什么原因导致死亡昵?是心梗,不是因发脾气丧命,而是心脏病使他们失去生命。如果这些人在天有灵一定感到后悔,因为不让座心不痛快嚷嚷几句人就死了至于吗?因为这些人不懂得心脏有病,不懂得心脏发病有那些症状,不懂得生气是心脏病的一种反应。他们的所做所为完全是心阳过盛的典型表象,因为阳不能入阴,所以,遇事时失去理智,脾气暴躁。他们出现这种病情,自己跟自己都较真何况与其它人。死后大家还为他们扣上“为老不尊”,“坏人变老了”的帽子。
他们也是当代医疗体制下的受害者,他们在年轻身心健康时,或略懂一点医学道理,绝不会有这样悲剧的发生。这种病情在当下的医疗条件下是带有普遍性的,绝不是个例,只是病情表现的轻与重罢了。
这些年我接触好多心脏不健康的病人,他们非常注意心脏的健康,出现病情也没少跑医院,但检查来检查去并没发现心脏有问题,只能是病症明显而病因不清,医院最后结论为心脏健康。
有些病人找到我之后,通过脉诊诊断发现心脏不是没有问题,有好多病症都是心脏患病派生出来的,均与心脏有关,然后,通过调整经络病症都一一取得好转,他们也懂得了自己的病情,疗效证实了这些表象与心脏关系密切,这就是中、西医的区别。
西医仪器检查的心脏是实体性的,当心脏出现器质性变化,或者血管淤堵到一定程度了,仪器可以检查出来,心脏出现的一些表症,仪器是无法显像的,这就是当前影像检查的缺点。
中医对心脏疾病诊断是心的生理功能,心脏没有发生器质性变化之前的各种表象,体现的是“治未病”的观点,使心脏发病之前及时得到控制,是一种预防性的治疗。
心脏疾病有那些表象昵?我多年对心脏疾病病人的观察,常见的病症有十种之多。
前胸后背痛;
心烦意乱、生气,发脾气;
失眠做恶梦;
呕、吐;
眼珠子痛、眼睛干涩;
太阳穴痛;
头痛;
胃痛;
颈椎痛;
肩胛痛;
腰痛、腿痛。
这些病症是心生理功能失调的表象,几千年前在《黄帝内经》当中,早已讲的明明白白的了。初接触经络对心脏病病症不太懂,为什么心脏患病会导致腰痛、腿痛、颈椎痛,我对这些部位疼痛做进一步解读,当讲清这些医理,可能就略知一二了。
大家都懂得心肌缺血,心肌缺血首先影响到的是前胸和后背,中医讲究“整体观”,后背是一个整体,是由骨架的支撑和筋的牵拉组成,脊柱两侧的竖脊肌从颈椎一直牵拉到腰椎,即赋予稳定性又为其提供营养。
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当心脏患病心肌缺血,首先受到重创的是小肠,小肠地处背大肌,背大肌与竖脊肌相接。心肌缺血背大肌和竖脊肌同时缺血,使脊柱两侧的竖脊肌拉力失衡,竖脊肌立即出现一硬一软、一长一短,将与竖脊肌有关的脊柱、肩胛骨、髋骨、腰椎等拉偏,导致筋肉组织缺血产生疼痛。
这就是心脏患病心肌缺血产生脊柱、肩胛骨、髋骨、腰椎等疼痛的医理,也是“上不正下梁歪”的主因。如果懂得这个医理,坚持以上治下,在恢复心肌缺血的同时,脊柱、肩胛骨、髋骨、腰椎等疼痛都可一并得到恢复,这就是中医医学的特色。
人体有五脏六腑,十二经络,经络是连接脏腑并为其提供气血的组织,经络在通过传递气血的同时调整脏腑,平衡阴阳,维护脏腑的生理功能。人体之所以患病是经络在调整过程中的阴阳失调所致,病症出现是经络运行的路径决定的,心脏经络分布在人体的面部,前胸、前背后以及腹部,这些部位出现的疼痛都属于心脏的牵涉痛。当明白医理,了解经络,出现内脏牵涉痛,就能对疼痛病因做出正确的判断。下面我列举两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
有一位年轻的女士,在上学期间心脏就不健康,因自己健康的意识性不强,出现心脏病情反应也不在乎,是一次心痛教育了她,转变了她的认知,在接触到经络之后,她看到经络的治疗价值,无论身体出现何种变化从未使用过西药,在为她调整经络过程中,她略懂医一些学道理,知道如何判断心脏患病的病症,采用何种方法方法抑制心脏病症。
她说一天看到一位同事非常来气,听她说话生气,看她干活生气,第二天上班后,这位同事还那样说话,还是那样干活,自己也不生气了。因为她懂得了中医的医理,懂得生气不是源于她人,而是自己的一种病态反应,心的阴阳失调所致。明白这个道理,每逢发生不愉快的事,先从自身找找的毛病,不生气、不憋气,在加上自己自治的方法,心病医好了其它病症就迎刃而解了。
二、一位年近七旬女士,多年前经检查结论为T波倒置,只知道自己的心脏不好,不知心脏有病。她始终感到胸前痛,气短、胸闷、大便干燥、失眠、发脾气,在脸上就看出她的多愁善感,因此,没少看病、没少吃药,病症仍不见好转。
听完她的叙诉我帮她捋顺病情后对她说,你的病情复杂、且时间长,几经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是有原因的,中医在临床上讲究标与本,患病的表象是标,患病的病因为本,你的病情只有抓住心的主因, 心脏的功能得到提升,正气充足,阴阳和谐,其它病症都可逐渐得到恢复,选择通往心脏的心包经、三焦经,治本是当务之急。
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心包经、三焦经,心阳得到有效的抑制,滋阴降火,心气充沛,心血充盈。面由心生,自己感觉象变了一个人似的,面色红润,面带微笑。她对我说,这一段时间经过调整经络,我的这些病症都有所改善,胸不闷,气不短,精神头足了,一觉睡到大天亮,我现在不会生气了,即使遇到一些烦心事也能一笑了之,从此,彻底的改变了自己,使生活充满了乐趣。
我们每天在网上看到很多新闻,反应较多的是老年人因座位发生的争吵。如,在公交车上、在地铁、高铁,核酸检测等公共场合,总刷到老年人,因座位之争导致死亡的。死因很简单就为了一个座位,站在对方面前嚷嚷说,怎么不给老年人让座昵?你父母是怎么教育你的,不知道什么是敬老爱幼吗?对方并没有与之争吵,但他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生气话音刚落,全程就几分钟便倒地死亡了,完全是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人的一生就这样草草的结束了。
我们不从道德层面上看问题,只从当今的医疗状况谈事。是什么原因导致死亡昵?是心梗,不是因发脾气丧命,而是心脏病使他们失去生命。如果这些人在天有灵一定感到后悔,因为不让座心不痛快嚷嚷几句人就死了至于吗?因为这些人不懂得心脏有病,不懂得心脏发病有那些症状,不懂得生气是心脏病的一种反应。他们的所做所为完全是心阳过盛的典型表象,因为阳不能入阴,所以,遇事时失去理智,脾气暴躁。他们出现这种病情,自己跟自己都较真何况与其它人。死后大家还为他们扣上“为老不尊”,“坏人变老了”的帽子。
他们也是当代医疗体制下的受害者,他们在年轻身心健康时,或略懂一点医学道理,绝不会有这样悲剧的发生。这种病情在当下的医疗条件下是带有普遍性的,绝不是个例,只是病情表现的轻与重罢了。
这些年我接触好多心脏不健康的病人,他们非常注意心脏的健康,出现病情也没少跑医院,但检查来检查去并没发现心脏有问题,只能是病症明显而病因不清,医院最后结论为心脏健康。
有些病人找到我之后,通过脉诊诊断发现心脏不是没有问题,有好多病症都是心脏患病派生出来的,均与心脏有关,然后,通过调整经络病症都一一取得好转,他们也懂得了自己的病情,疗效证实了这些表象与心脏关系密切,这就是中、西医的区别。
西医仪器检查的心脏是实体性的,当心脏出现器质性变化,或者血管淤堵到一定程度了,仪器可以检查出来,心脏出现的一些表症,仪器是无法显像的,这就是当前影像检查的缺点。
中医对心脏疾病诊断是心的生理功能,心脏没有发生器质性变化之前的各种表象,体现的是“治未病”的观点,使心脏发病之前及时得到控制,是一种预防性的治疗。
心脏疾病有那些表象昵?我多年对心脏疾病病人的观察,常见的病症有十种之多。
前胸后背痛;
心烦意乱、生气,发脾气;
失眠做恶梦;
呕、吐;
眼珠子痛、眼睛干涩;
太阳穴痛;
头痛;
胃痛;
颈椎痛;
肩胛痛;
腰痛、腿痛。
这些病症是心生理功能失调的表象,几千年前在《黄帝内经》当中,早已讲的明明白白的了。初接触经络对心脏病病症不太懂,为什么心脏患病会导致腰痛、腿痛、颈椎痛,我对这些部位疼痛做进一步解读,当讲清这些医理,可能就略知一二了。
大家都懂得心肌缺血,心肌缺血首先影响到的是前胸和后背,中医讲究“整体观”,后背是一个整体,是由骨架的支撑和筋的牵拉组成,脊柱两侧的竖脊肌从颈椎一直牵拉到腰椎,即赋予稳定性又为其提供营养。
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当心脏患病心肌缺血,首先受到重创的是小肠,小肠地处背大肌,背大肌与竖脊肌相接。心肌缺血背大肌和竖脊肌同时缺血,使脊柱两侧的竖脊肌拉力失衡,竖脊肌立即出现一硬一软、一长一短,将与竖脊肌有关的脊柱、肩胛骨、髋骨、腰椎等拉偏,导致筋肉组织缺血产生疼痛。
这就是心脏患病心肌缺血产生脊柱、肩胛骨、髋骨、腰椎等疼痛的医理,也是“上不正下梁歪”的主因。如果懂得这个医理,坚持以上治下,在恢复心肌缺血的同时,脊柱、肩胛骨、髋骨、腰椎等疼痛都可一并得到恢复,这就是中医医学的特色。
人体有五脏六腑,十二经络,经络是连接脏腑并为其提供气血的组织,经络在通过传递气血的同时调整脏腑,平衡阴阳,维护脏腑的生理功能。人体之所以患病是经络在调整过程中的阴阳失调所致,病症出现是经络运行的路径决定的,心脏经络分布在人体的面部,前胸、前背后以及腹部,这些部位出现的疼痛都属于心脏的牵涉痛。当明白医理,了解经络,出现内脏牵涉痛,就能对疼痛病因做出正确的判断。下面我列举两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
有一位年轻的女士,在上学期间心脏就不健康,因自己健康的意识性不强,出现心脏病情反应也不在乎,是一次心痛教育了她,转变了她的认知,在接触到经络之后,她看到经络的治疗价值,无论身体出现何种变化从未使用过西药,在为她调整经络过程中,她略懂医一些学道理,知道如何判断心脏患病的病症,采用何种方法方法抑制心脏病症。
她说一天看到一位同事非常来气,听她说话生气,看她干活生气,第二天上班后,这位同事还那样说话,还是那样干活,自己也不生气了。因为她懂得了中医的医理,懂得生气不是源于她人,而是自己的一种病态反应,心的阴阳失调所致。明白这个道理,每逢发生不愉快的事,先从自身找找的毛病,不生气、不憋气,在加上自己自治的方法,心病医好了其它病症就迎刃而解了。
二、一位年近七旬女士,多年前经检查结论为T波倒置,只知道自己的心脏不好,不知心脏有病。她始终感到胸前痛,气短、胸闷、大便干燥、失眠、发脾气,在脸上就看出她的多愁善感,因此,没少看病、没少吃药,病症仍不见好转。
听完她的叙诉我帮她捋顺病情后对她说,你的病情复杂、且时间长,几经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是有原因的,中医在临床上讲究标与本,患病的表象是标,患病的病因为本,你的病情只有抓住心的主因, 心脏的功能得到提升,正气充足,阴阳和谐,其它病症都可逐渐得到恢复,选择通往心脏的心包经、三焦经,治本是当务之急。
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心包经、三焦经,心阳得到有效的抑制,滋阴降火,心气充沛,心血充盈。面由心生,自己感觉象变了一个人似的,面色红润,面带微笑。她对我说,这一段时间经过调整经络,我的这些病症都有所改善,胸不闷,气不短,精神头足了,一觉睡到大天亮,我现在不会生气了,即使遇到一些烦心事也能一笑了之,从此,彻底的改变了自己,使生活充满了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