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剛開始看倪某的教學, 是從針刺經脈開始, 貌似如果拿走經絡, 中醫就消失了.
但是到了湯藥, 就不怎重視經脈了, 說的全都是藥的屬性(各派經典是否也是這樣呢).
這裡我有個大膽的問題/假設:
「針刺是用來與經絡互動達到調整肉體與神魂的作用; 也許吃下去的中藥, 也是一樣?」
換句話說, 我們很可能照西醫思維想著, 中藥吃入, 是要給五臟吸收, 才能達到藥效. 但也許它最重要的效果, 並不是給五臟直接吸收, 而是與經絡互動, 達成醫療調整效果。 至於入五臟的“入”說的可能是氣機共鳴, 而藥的成分進入可能是極少或非常次要的.
倘若我的假想成立, 黃帝會想到用針刺替代藥草, 或甚至什麼“寡婦床頭塵土”這樣荒唐的藥, 就可能說的通了. 因為本來吃下去, 就不是為了藥中的化學成分入五臟(既我們得拋棄營養視角), 而是用來和經絡產生某種互動, 這個互動, 也和針刺穴位, 有很大的聯繫.
有大神想過或看過類似的思考方向嗎?
但是到了湯藥, 就不怎重視經脈了, 說的全都是藥的屬性(各派經典是否也是這樣呢).
這裡我有個大膽的問題/假設:
「針刺是用來與經絡互動達到調整肉體與神魂的作用; 也許吃下去的中藥, 也是一樣?」
換句話說, 我們很可能照西醫思維想著, 中藥吃入, 是要給五臟吸收, 才能達到藥效. 但也許它最重要的效果, 並不是給五臟直接吸收, 而是與經絡互動, 達成醫療調整效果。 至於入五臟的“入”說的可能是氣機共鳴, 而藥的成分進入可能是極少或非常次要的.
倘若我的假想成立, 黃帝會想到用針刺替代藥草, 或甚至什麼“寡婦床頭塵土”這樣荒唐的藥, 就可能說的通了. 因為本來吃下去, 就不是為了藥中的化學成分入五臟(既我們得拋棄營養視角), 而是用來和經絡產生某種互動, 這個互動, 也和針刺穴位, 有很大的聯繫.
有大神想過或看過類似的思考方向嗎?
最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