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怎样理解“舌既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舌为心之苗主要体现在生理、病理两方面。从生理上看,舌体分布着丰富的脉络和旺盛的血液循环,能够较好地反映机体的血液循环状态;舌体的运动,执行神明之心的意志,具有协助完成说话发音的功能。在病理上,心血的失常,如心气虚弱,心血失荣,则舌质浅淡;心火上炎,血热里盛,舌肿糜烂;心血瘀阻,血行不畅,舌暗或有瘀斑。心神的失常,如痰迷心窍,则舌强语謇;热闭心包,舌卷不语;心情不畅,又常舌不知味。可见,舌既能表现出“心主血脉”,又能反映“心主神明”的生理病理变化,故《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心开窍于舌”;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指出:“舌为心之苗”。

舌为脾之外候,主要体现脾开窍于口。因为脾主运化功能,与饮食、口味有关,脾的经脉循口挟舌,故脾气通于口,达于舌,使舌能主味觉。故《灵枢·脉度》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知五谷矣”。若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舌淡乏味;湿热困脾,常口腻舌甜。此外,脾主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灵枢·经脉》),若脾虚生化无源,气血不足,舌体失于气血充养,则舌萎软无力,舌色淡嫩。故《灵枢·经脉》指出:“肌肉软,则舌萎”。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