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1/09
- 帖子
- 16494
- 获得点赞
- 271
- 声望
- 63
欧亚龙是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医疗、科研工作 20 余年,医术精湛,治学严谨,学验俱丰,欧教授在治疗干燥综合征方面有独特见解与思路,我有幸随师学习,现将欧亚龙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经验总结如下。
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 S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侵犯泪腺、唾液腺为主,其病理机制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的异常反应,通过各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造成外分泌腺体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使腺体细胞破坏、功能丧失,临床以口、眼干燥为主要临床表现,还可伴有腺体外症状,如关节炎、肌痛、皮疹、以及内脏损伤症状。根据是否伴有其它风湿性疾病而分为原发和继发,前者指有干燥性角结膜炎和口腔干燥而不伴有其他结缔组织病,而后者则指伴发其他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现西医治疗手段以饮水、人工泪液等局部替代治疗与对症处理为主,其副作用多且疗效不肯定。当有明显内脏损害时,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为主,长期使用上述药物副作用大。西医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干燥综合征病属中医“燥痹”范畴,当属内燥。阴虚致燥为其根本病因。中医认为,五脏皆藏精血津液。《素问·宣明五气论篇》云:“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为脏所化。”欧亚龙教授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应用中医药治疗该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缓解症状、延缓病程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重视辨证调理脾肾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病机论》云: “诸涩枯涸,干劲皲揭,皆属于燥。涩枯者,气衰血少,不荣于皮肉,气不通利,故皮肤筠揭而涩也,及甚则麻痹不仁。” 欧亚龙教授指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均为气血津液生化之源。脾开窍于口,脾失健运,津液生成不足,则有唾液减少表现。脾气虚不能推动津液输布,干燥更加明显。病久入肾或肾本亏虚,真水渐竭,致阴虚难复,且肾主骨,肾精不足故关节疼痛,齿为骨之余,可见牙齿松动,齿根发黑。然脾为土脏,气血生化之源,肾为水脏,精之所在。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需肾中阳气的温煦,肾主水藏精,有赖于水谷精微的补充和化生。脾与肾,相互滋生,相互影响。脾失健运或肾精亏损均可导致气血亏虚,易致阴阳失衡,气血失调,正不胜邪,使病邪久留而不去,病程延长,不易治愈。故在临床应用时补肾健脾每多兼顾。药用黄芪、葛根、沙参、麦冬、石斛、枸杞等分别具有健脾、益胃、滋肾作用的药物。
2注重益气养阴生津润燥
《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人体津液的输布、运行有赖于肺的通调水道功能。通过肺的宣发,水液向上、向外布散全身;通过肺的肃降,水液向下、向内输送,经肾气化排泄,故“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又因肺主皮毛,为五脏之华盖。“肺为娇脏”,燥热之邪最易犯肺,燥热内灼,肺胃阴伤,致通调失司,津液不能上承,可见干咳无痰、皮肤干燥、咽干、鼻干、心烦口渴、舌干少苔等症。《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肾的蒸腾、气化作用维持着一身津液代谢谢的平衡,肾阴亏虚,可以影响肾的气化功能,使津液不能输布全身,见燥象。此外,肾阴乃一身之元阴,为五脏之阴根本。肾阴不足,不能濡养五脏,亦可累及肺、脾、胃、心等脏腑之阴液亏虚,出现肺阴虚、脾胃阴虚、心阴亏耗的表现。所以,本病临床中常可见干咳少痰、纳少、嘈杂、乏力、心悸失眠、五心烦热、盗汗等表现。本病后期,肝肾亏虚日久,筋骨失养,故还可见筋脉拘挛、关节变形、活动不利等表现。欧亚龙教授认为,治疗本病应遵循《素问·至真要大论》“燥者濡之”的治疗总则。《丹溪心法》云:“燥结血少,不能润泽理宜养阴。注重补益肺肾之气阴,使气旺津生,养阴生津。气运则津行,阴充则燥解。药用山药、沙参、生甘草、当归、枸杞子、麦冬、石斛、玉竹、葛根、乌梅等分别具有益肺、滋肾、生津作用的药物。
3注重解毒扶正祛邪
《金匮要略心典·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亦云:“毒者,邪气蕴蓄不解之谓。”外感内化皆可生毒,生理或病理产物堆积体内过多,败坏形体而成毒。肝郁脾虚致湿浊内生、气滞血瘀、日久化热化燥、湿毒燥热损伤津液、津滞血瘀,肌肤孔窍失于濡养,引发口眼干燥,肌肤干燥,瘙痒等症,湿毒瘀血阻滞脉络,故疏肝健脾,解毒化瘀,使肝气得疏,脾气健运,湿毒瘀血消除,则诸症自消。药用柴胡、荔枝核、生薏苡仁、茯苓、白术、土茯苓、黄柏、赤芍、川芎等分别具有疏肝、健脾、解毒化瘀作用的药物。临证加以健脾的药物,旨在通过“健脾益气”使阴阳平衡,气血充盈,正气充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4典型病例
王某,女,70 岁。患者 6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眼干燥,近半年来口干、眼干症状加重,于华西医院查:ESR 74 mm/h,RF(+),ANA(+),SSA(+),SSB(+)。眼科行 Schirmer 试验:左 3 mm,右 2 mm。泪膜破碎时间(BUT):左 4 s,右 3 s。口腔科下唇腺活检病理示:淋巴细胞灶 2 个。唾液流率 0.1 mL/min。诊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2007 年 12 月 28 日来门诊就诊。症见:形体消瘦,口舌干燥,每日需使用人工泪液数次,心烦易怒,两胁胀痛,不欲饮食,四肢无力,眠差,大便 2~3 日一行,舌红绛少苔,脉细弱。诊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肝气不舒。治以益气养阴,疏肝解郁。处方:明沙参 30 g,葛根 30 g,玉竹 30 g,黄芪 30 g,麦冬 20 g,山药 15 g,白术 15 g,桑椹 15 g,柴胡 10 g,枸杞 10 g,乌梅 10 g,鸡内金 10 g,石斛 10 g,荔枝核 10 g,生甘草 3 g。14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早晚分服。并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少用眼,多饮水,多吃瓜果。二诊:口干眼干症状较前明显减轻,心烦易怒、胁痛等症均减轻有所减轻,仍诉大便干燥,3 日一行,舌黯红,少苔,脉细。前方石斛用量加至 20 g,以增强清热生津之力;并加赤芍 10 g、当归 15 g,活血润燥。7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早晚分服。三诊:前症明显减轻,无需使用人工泪液,大便通畅,寐好转, 舌淡红,较前津液增多,少苔,脉沉细。前方去健脾之茯苓、黄芪减为 15 g,加以黄精 12 g,丝瓜络 15 g,以滋肾通络。7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早晚分服。继以上方加减续服月余,诸病若失,病情稳定,续方随访。
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 S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侵犯泪腺、唾液腺为主,其病理机制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的异常反应,通过各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造成外分泌腺体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使腺体细胞破坏、功能丧失,临床以口、眼干燥为主要临床表现,还可伴有腺体外症状,如关节炎、肌痛、皮疹、以及内脏损伤症状。根据是否伴有其它风湿性疾病而分为原发和继发,前者指有干燥性角结膜炎和口腔干燥而不伴有其他结缔组织病,而后者则指伴发其他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现西医治疗手段以饮水、人工泪液等局部替代治疗与对症处理为主,其副作用多且疗效不肯定。当有明显内脏损害时,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为主,长期使用上述药物副作用大。西医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干燥综合征病属中医“燥痹”范畴,当属内燥。阴虚致燥为其根本病因。中医认为,五脏皆藏精血津液。《素问·宣明五气论篇》云:“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为脏所化。”欧亚龙教授在长期临床工作中,应用中医药治疗该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缓解症状、延缓病程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重视辨证调理脾肾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病机论》云: “诸涩枯涸,干劲皲揭,皆属于燥。涩枯者,气衰血少,不荣于皮肉,气不通利,故皮肤筠揭而涩也,及甚则麻痹不仁。” 欧亚龙教授指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均为气血津液生化之源。脾开窍于口,脾失健运,津液生成不足,则有唾液减少表现。脾气虚不能推动津液输布,干燥更加明显。病久入肾或肾本亏虚,真水渐竭,致阴虚难复,且肾主骨,肾精不足故关节疼痛,齿为骨之余,可见牙齿松动,齿根发黑。然脾为土脏,气血生化之源,肾为水脏,精之所在。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需肾中阳气的温煦,肾主水藏精,有赖于水谷精微的补充和化生。脾与肾,相互滋生,相互影响。脾失健运或肾精亏损均可导致气血亏虚,易致阴阳失衡,气血失调,正不胜邪,使病邪久留而不去,病程延长,不易治愈。故在临床应用时补肾健脾每多兼顾。药用黄芪、葛根、沙参、麦冬、石斛、枸杞等分别具有健脾、益胃、滋肾作用的药物。
2注重益气养阴生津润燥
《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人体津液的输布、运行有赖于肺的通调水道功能。通过肺的宣发,水液向上、向外布散全身;通过肺的肃降,水液向下、向内输送,经肾气化排泄,故“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又因肺主皮毛,为五脏之华盖。“肺为娇脏”,燥热之邪最易犯肺,燥热内灼,肺胃阴伤,致通调失司,津液不能上承,可见干咳无痰、皮肤干燥、咽干、鼻干、心烦口渴、舌干少苔等症。《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肾的蒸腾、气化作用维持着一身津液代谢谢的平衡,肾阴亏虚,可以影响肾的气化功能,使津液不能输布全身,见燥象。此外,肾阴乃一身之元阴,为五脏之阴根本。肾阴不足,不能濡养五脏,亦可累及肺、脾、胃、心等脏腑之阴液亏虚,出现肺阴虚、脾胃阴虚、心阴亏耗的表现。所以,本病临床中常可见干咳少痰、纳少、嘈杂、乏力、心悸失眠、五心烦热、盗汗等表现。本病后期,肝肾亏虚日久,筋骨失养,故还可见筋脉拘挛、关节变形、活动不利等表现。欧亚龙教授认为,治疗本病应遵循《素问·至真要大论》“燥者濡之”的治疗总则。《丹溪心法》云:“燥结血少,不能润泽理宜养阴。注重补益肺肾之气阴,使气旺津生,养阴生津。气运则津行,阴充则燥解。药用山药、沙参、生甘草、当归、枸杞子、麦冬、石斛、玉竹、葛根、乌梅等分别具有益肺、滋肾、生津作用的药物。
3注重解毒扶正祛邪
《金匮要略心典·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亦云:“毒者,邪气蕴蓄不解之谓。”外感内化皆可生毒,生理或病理产物堆积体内过多,败坏形体而成毒。肝郁脾虚致湿浊内生、气滞血瘀、日久化热化燥、湿毒燥热损伤津液、津滞血瘀,肌肤孔窍失于濡养,引发口眼干燥,肌肤干燥,瘙痒等症,湿毒瘀血阻滞脉络,故疏肝健脾,解毒化瘀,使肝气得疏,脾气健运,湿毒瘀血消除,则诸症自消。药用柴胡、荔枝核、生薏苡仁、茯苓、白术、土茯苓、黄柏、赤芍、川芎等分别具有疏肝、健脾、解毒化瘀作用的药物。临证加以健脾的药物,旨在通过“健脾益气”使阴阳平衡,气血充盈,正气充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4典型病例
王某,女,70 岁。患者 6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眼干燥,近半年来口干、眼干症状加重,于华西医院查:ESR 74 mm/h,RF(+),ANA(+),SSA(+),SSB(+)。眼科行 Schirmer 试验:左 3 mm,右 2 mm。泪膜破碎时间(BUT):左 4 s,右 3 s。口腔科下唇腺活检病理示:淋巴细胞灶 2 个。唾液流率 0.1 mL/min。诊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2007 年 12 月 28 日来门诊就诊。症见:形体消瘦,口舌干燥,每日需使用人工泪液数次,心烦易怒,两胁胀痛,不欲饮食,四肢无力,眠差,大便 2~3 日一行,舌红绛少苔,脉细弱。诊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肝气不舒。治以益气养阴,疏肝解郁。处方:明沙参 30 g,葛根 30 g,玉竹 30 g,黄芪 30 g,麦冬 20 g,山药 15 g,白术 15 g,桑椹 15 g,柴胡 10 g,枸杞 10 g,乌梅 10 g,鸡内金 10 g,石斛 10 g,荔枝核 10 g,生甘草 3 g。14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早晚分服。并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少用眼,多饮水,多吃瓜果。二诊:口干眼干症状较前明显减轻,心烦易怒、胁痛等症均减轻有所减轻,仍诉大便干燥,3 日一行,舌黯红,少苔,脉细。前方石斛用量加至 20 g,以增强清热生津之力;并加赤芍 10 g、当归 15 g,活血润燥。7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早晚分服。三诊:前症明显减轻,无需使用人工泪液,大便通畅,寐好转, 舌淡红,较前津液增多,少苔,脉沉细。前方去健脾之茯苓、黄芪减为 15 g,加以黄精 12 g,丝瓜络 15 g,以滋肾通络。7 剂,水煎服,每日 1 剂,早晚分服。继以上方加减续服月余,诸病若失,病情稳定,续方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