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补 虚 药 图 谱

八月惊雷

闻名全坛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1/09
帖子
16494
获得点赞
293
声望
63
人 参





[来源]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 Panax ginseng C.A.Mey. 的干燥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主根肉质,圆柱形或纺锤形,常分枝,顶端有明显的根茎。茎单一,直立,无毛。掌状复叶轮生茎端,通常一年生者(指播种第二年)生1片三出复叶,二年生者生1片五出复叶,三年生者生2片五出复叶,以后每年递增一叶,最多可达6片复叶。复叶有长柄,小叶片多为5枚,偶为3枚,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8~12cm,宽3~5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上面沿脉有稀疏刚毛。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总花梗长7~20cm,长于叶柄。花小,淡黄绿色;萼边缘有5齿;花瓣5;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上部2裂。核果浆果状,扁球形,熟时鲜红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

[药材性状] 生晒参 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径1~2cm;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纹,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红参 全长6~17cm。主根长3~19cm;表面半透明,红棕色,偶有不透明暗褐色斑块,具纵沟、皱纹及细根痕,上部可见环纹,下部有2~3条扭曲交叉的支根。根茎上有茎痕及1~2条完整或折断的不定根。质硬而脆 ,断面平坦,角质样。
生晒山参 主根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呈人字形、菱形或圆柱形,长2~10cm;表面灰黄色,具纵纹,上端有紧密而深陷的环状横纹,支根多为2条,须根细长,清晰不乱,有明显的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疙瘩”。根茎细长,上部具密集的茎痕,不定根较粗,形似枣核。

[功能主治]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肾,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嬴,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附注] 不可与藜芦同用。
 
党 参



[来源]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素花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 var. Modesta (Nannf.) L.T. shen或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的干燥根。

[植物形态] 素花党参:多年生蔓性草本。根头膨大。叶片近无毛,花萼裂片较小,花冠较花萼裂片长。
川党参:茎光滑无毛。叶卵形至长圆状,基部楔形上面几毛,下面生粗糙的茸毛。

[药材性状] 本品呈长圆柱形,稍弯曲,长10~35cm,直径0.4~2cm。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状横纹,向下渐稀疏,有的达全长的一半,栽培品环纹少或无;全体有纵皱纹及散在的横长皮孔,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质稍硬或略带韧性,断面稍平坦,有裂隙或放射状纹理,皮部淡黄白色至淡棕色,木部淡黄色。有特殊香气,味微甜。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太 子 参



[来源] 本品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 ex Pax et Hoffm. 的干燥块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块根纺锤形。茎多单生,直立,节部略膨大。叶对生;下部的叶片窄小,长倒披针形,叶基渐狭,全缘;上部的叶片较大,卵状披针形或菱状卵形,叶基渐狭成楔形,叶缘微波状,茎顶端两对叶稍密集,叶大,呈十字型排列。花两型,茎下部腋生小的闭锁花,萼片4,五花瓣,雄蕊2;茎端的花大型,萼片5,披针形;蒴果近球形。花期4~5月,果期5~6月。


[药材性状] 块根呈细长纺锤形或不规则长条形,稍弯曲,一般长2~10cm,直径2~6mm。顶端有茎痕,下端渐细如鼠尾。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质硬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淡黄白色,角质样,直接生晒者,断面色白,有粉性。气微,味微甘。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气,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山药


[来源]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缠绕性草本,块茎长而粗壮,外皮灰褐色,有须根。茎常带紫色,右旋。单叶在茎下部互生,中部以上对生。少数为三叶轮生;叶片三角形至宽卵形或戟形,变异大,长3~9cm,宽2~7cm,通常耳状3裂,基部心形,叶脉7~9条,幼苗期叶一般不裂,叶腋内常有珠芽(零余子)。花极小,单性,雌雄异株,穗状花序,雄花序直立,聚生于叶腋内,花被6,雄蕊6;雌花序下垂,子房下位,蒴果扁圆形,具三翅,表面常被白粉。种子扁圆形,四周有膜质宽翅。花期6~9月,果期7~11月。

[药材性状] 毛山药 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cm。直径1.5~3cm。表面黄白色或棕黄色,与明显的纵沟皱或略平坦,未去尽栓批及须根处带黄褐色斑块或小点,两端不平齐。质坚实,断面白色,颗粒状,粉性足。气无,味甘淡微酸。
光山药 呈圆柱形,条匀挺直。长10~20cm,直径1~3cm。表面洁白色,光滑,两端平齐。

[功能主治]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甘草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 甘草为多年生草本,高30~80cm,罕达1m,根茎多横走,主根甚长,外皮棕红色。茎直立,有白色短毛和刺毛状腺体。奇数羽状复叶;小叶7~17,卵形或宽卵形,长2~5cm,宽1~3cm,两面有短毛及腺体。总状花序腋生,花密集;花萼钟状,萼齿5,外被短毛或刺毛状腺体;花冠淡紫堇色,雄蕊10,9枚基部连合;子房无柄。荚果扁平,呈镰刀状或环状弯曲,外面密生刺毛状腺体。花期6~7月,果期7~9月。
胀果甘草 常密被淡黄褐色鳞片状腺体,无腺毛,小叶3~7,卵形至矩圆形,边缘波状;总状花序常与叶等长;荚果短小而直,膨胀,无腺毛;种子数目较少;花期7~8月。
光果甘草 果实扁而直,多为长圆形,无毛。种子数目较少;花期6~8月。

[药材性状] 根呈圆柱形,长30~120cm,直径0.6~3.5cm,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至灰褐色,具显著纵皱纹、沟纹及深黄色横向突出的皮孔,并有稀疏的细根痕,两端切齐,外皮松紧不等。质坚硬而重,断面呈纤维性,黄白色,粉性,横切面有明显的形成层环纹和放射状纹理,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嗅无,具特殊甜味。

[功能主治]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附注] 不宜与大戟、芫花、甘遂同用。
 
白 扁 豆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扁豆 Dolichos lablab L.的干燥成熟种子。

[植物形态] 一年生缠绕草本。叶为三出复叶,互生,托叶小,三角状卵形,小叶片广宽卵形,先端尖,茎部广楔形或截形,全缘,两面均被疏毛。花蝶形,白色。荚果扁略弓曲,淡绿色。种子2~5粒,白色。

[药材性状] 本品呈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长8~13mm,宽6~9mm,厚约7mm。表面淡黄白色或淡黄色,平滑,略有光泽,一侧边缘有隆起的白色半月形种阜。质坚硬。种皮薄而脆,子叶2,肥厚,黄白色。气微,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功能主治] 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
 
西 洋 参



[来源]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 Panax quinquefolia L. 的干燥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单一,不分枝。一年生无茎,生三出复叶一枚;二年生有二枚三出或五出复叶;3至5年轮生三、五枚掌状复叶,复叶中两侧小叶较小,中间一片小叶较大;小叶倒卵形,边缘具细重锯齿,但小叶下半部边缘的锯齿不明显。总叶柄长4~7cm。伞形花序顶生,总花梗常较叶柄略长。花6~20朵,花绿色,花瓣5枚,子房下位。浆果状核果,扁圆形,熟时红色,种子二枚。花期5~6月,果期6~7月。

[药材性状] 根呈圆柱形或长纺锤形,长2~6cm,直径0.5~1.5cm。表面淡棕黄色或灰黄色,有密集的横环纹及细纵皱纹,主根下部可见支根痕。质较坚硬,难折断,断面淡黄色,近形成层处颜色较深,散有多数红棕色点状树脂道。气微香,味微苦,后甜。

[功能主治] 补肺阴,清火、养胃生津,用于肺虚咳血,潮热及肺胃津亏,烦渴,气虚等症。
 
黄芪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var.mongholicus (Bge.) Hsiao 或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的干燥根。

[植物形态] 蒙古黄芪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40~80cm。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2~18对,叶片宽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10mm,宽3~5mm,上面无毛,下面被柔毛;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冠黄色至淡黄色,荚果膜质,膨胀,半卵圆形,有长柄,无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
膜荚黄芪与上种相似,但小叶6~13对,叶片长7~30mm,宽3~12mm,上面近无毛,下面伏生白色柔毛。花冠黄色至淡黄色,或有时稍带淡紫红色;子房有毛。荚果比黑色短伏毛。

[药材性状] 根呈圆柱形,上端较粗,向下渐细,有少数支根和细根,长20~120cm,直径1.5~3cm。表面淡棕黄色或淡褐色,有纵皱纹或纵沟及横向皮孔。有时可见部分表面脱落的斑痕,常粗糙有网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状,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较疏松,有多数放射状弯曲的裂隙,约占半径的1/3,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纵向裂隙,似菊花心。气微,味略甜,嚼之有豆腥气。

[功能主治]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白术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 的干燥根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茎肥厚。略呈拳状。茎直立。叶互生,3深裂或羽状5深裂,顶端裂片最大,裂片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8cm,宽1.5~3cm,边缘有刺齿,有长柄;茎基上部叶狭披针形,不分裂。头状花序单生枝顶,总苞钟状,总苞片7~8层,基部被一轮羽状深裂的叶状苞片包围;全为管状花,花冠紫色,先端5裂;雄蕊5;子房下位,表面密被绒毛。瘦果密生柔毛,冠毛羽状分裂。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药材性状] 呈不规则拳状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有瘤状突起,断续的纵皱沟纹和明显的须根痕。顶端有茎基残迹或芽痕。下面两侧膨大似如意头,俗称“云头”,向上侧渐细,有的留有一段木质地上茎,俗称“白术腿”。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或有裂隙,外圈黄白色,中间较深,略有“菊花纹”及棕色点状油室。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带粘性。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泻泄,痰饮眩悸,自汗,胎动不安。
 
蜂 蜜






[来源] 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 或意大利蜜蜂?A. mellifera? Lin naeus 所酿成的蜜。

[动物形态] 营群居生活,一群蜂中有一个雌蜂,少数雄蜂和很多工蜂组成。工蜂酿蜜,其体表黑色,头、胸、腹部密生柔软短毛,带黄褐色。头部为三角形,有复眼一对,触角一对,弯曲。口器发达,适合咀嚼。翅膀2对,透明,后翅中脉分叉。腹部为圆锥形,背部黄褐色,有毒针;腹面有蜡腺,分泌蜡质,筑巢。

[药材性状] 为稠厚液体,白色至淡黄色,或橘黄色至琥珀色。用木棒挑起时蜜汁下流如丝状不断,且盘曲如折叠状。新鲜时半透明,放久即变成不透明。气香,味极甜。

[功能主治] 补益健脾,润肺止咳,滑肠通便,缓中止痛,解毒。
 
大枣

[来源] 本品为鼠李科植物枣 Ziziphus jujuba Mill. 的干燥成熟果实。

[植物形态]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小枝又个托叶刺,长刺粗壮,短刺钩状。叶互生,卵形,基生三出脉。聚伞花序腋生;花小,黄绿色;萼片、花瓣及雄蕊均5枚;花盘圆形,边缘波状。核果深红色;核两端尖锐。

[药材性状] 果实呈椭圆形或短圆形。长2~3.5cm,直径1.5~2.5cm。表面暗红色略带光泽,有不规则皱纹。顶端有一小突点,基部凹陷,有果柄或果柄痕。外果皮薄,中果皮棕黄色或淡褐色,肉质,柔软,富糖性而油润。果核纺锤形,两端尖锐,坚硬。果肉气微香,味甜.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鹿茸




[来源] 本品为鹿科动物梅花鹿 Cervus nippon Temminck 或马鹿 Cervus elaphus Linnaeus 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者习称“马鹿茸”。

[动物形态] 梅花鹿 为中型兽,长约1.5m。耳大直立,颈及四肢细长,尾短。雄鹿第二年开始生角,不分叉,密被黄色或白色细茸毛,以后每年早春脱换新角,增生一叉,至生四叉。雌鹿无角。冬毛厚密,呈棕灰色或棕黄色,四季均有白色斑点。夏毛薄,全身红棕色。耳内及腹面毛白色。
马鹿 体形高大,身长2m余,毛赤褐色,无白色斑点,角叉多至6叉以上。

[药材性状] 花鹿茸 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长17~20cm,锯口直径4~5cm,离锯口约1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长9~15cm,直径较大挺略细。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较密,下端较疏;分岔间具1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锯口黄白色,外围无骨质,中部密布细孔。体轻。气微腥。味微咸。具二个分枝者,习称“三岔”,大挺长23~33cm,直径较二杠细,略呈弓形,微扁,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筋及突起疙瘩;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马鹿茸 较花鹿茸粗大,分枝较多,侧枝一个者习称“单门”。二个者习称“莲花”,三个者习称“三岔”,四个者习称“四岔”或更多。按产地分为“东马鹿茸”和“西马鹿茸”。东马鹿茸 “单门”大挺长25~27cm,直径约3cm。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黄色,锯口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细孔,质嫩;“莲花”大挺长可达33cm,下部有棱筋,锯口面蜂窝状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质较老;“四岔”茸毛粗而稀,大挺下部具棱筋及疙瘩,分枝顶端多无毛,习称“捻头”。西马鹿茸 大挺多不圆,顶端圆扁不一,长30~100cm。表面有棱,多抽缩干瘪,分枝较长且弯曲,茸毛粗长,灰色或黑灰色。锯口色较深,常见骨质。气腥臭,味咸。

[功能主治] 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用于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膝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
 
巴 戟 天

[来源]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 Morinda officinalis How 的干燥根。

[植物形态] 藤状灌木。根肉质肥厚,圆柱形,呈结节状,茎有纵棱,小枝幼时有褐色粗毛。叶对生,叶片长椭圆形,长3~13cm,宽2.5~5cm,全缘,叶缘常有稀疏的短睫毛,下面中脉被短粗毛;托叶鞘状,头状花序有花2~10朵,排列于枝端,花序梗被污黄色短粗毛;花萼先端有不规则的齿裂或近平截,花冠白色,肉质,裂片4(3),雄蕊4子房4室,花柱2深裂。核果近球形,种子4裂。花期4~7月,果期6~11月。

[药材性状] 根呈扁圆柱形或圆柱形,略弯曲,具纵皱及深陷的横纹,有的多少缢缩或外皮横向断裂而,露出木部,形成连珠状或节状。长短不等,直径0.5~2cm。表面灰黄色、灰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的微带紫色。质坚韧,折断面皮部厚约5~8mm,紫黑色或蓝紫黑色,易剥落。木部直径2~6mm,质坚硬,灰黄色或略带紫色。气微香,味甜。

[功能主治]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菟 丝 子



[来源] 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 Cuscuta chinensis Lam. 的干燥成熟种子。

[植物形态] 一年生寄生缠绕性草本,全株无毛。茎细,多分枝,黄色。无绿叶,而有三角状卵形的鳞片叶。花两性,多数簇生成近球状的短总状花序,总花梗粗短,具苞片2,每苞片内有2朵花;花萼杯状,5裂;花冠白色,钟状,长约花萼的2倍,顶端5裂,裂片先端反曲;雄蕊5,花丝短,与花冠裂片互生,鳞片5,近矩圆形,边缘流苏状;子房2室,花柱2,柱头头状宿存。蒴果近球形,稍扁,成熟时倍花冠全部包住,盖裂。种子2~4粒,淡褐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

[药材性状] 种子呈类球形或卵圆形,直径1~1.5cm。表面汇总色或灰黄色,微有凹陷,扩大镜观察表面具细密网状皱纹,一端有微凹的线形种脐。质坚硬。水粳擎跑浸液棕黄色,沸水煮之种皮易破裂,露出黄白色卷须形的胚。无臭,味淡。

[功能主治] 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用于阳痿遗精,尿有余沥,遗尿尿频,腰膝酸软,目昏耳鸣,肾虚胎漏,胎动不安,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杜 仲



[来源] 为杜仲科落叶乔木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树皮。

[植物形态] 落叶乔木,树皮、叶、果折断后有银白色细丝。树皮灰色,小枝淡褐色或黄褐色,有皮孔,髓片状。叶互生,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8cm,宽3~7.5cm,先端渐尖,基部圆或广楔形,边缘有锯齿,下面脉上有毛。花单性,异株,无花被,先叶开放,单生于新枝基部;雄花雄蕊5~10,花丝极短;雌花子房狭长,单生于新枝基部;雄花雄蕊5~10,花丝极短;雌花子房狭长,顶端有2叉状花柱。翅果扁薄,狭椭圆形,长约3.5cm。花期3~5月,果期7~9月。

[药材性状] 树皮板片状,少数为卷片,厚1~7mm。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或纵裂槽纹,较薄者未去粗皮,可见明显的皮孔;内表面暗紫色,肖滑。质脆,折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有弹性的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稍苦。

[功能主治]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等。
 
沙 苑 子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扁茎黄芪 Astragalus Complanatus R.Br. 的干燥成熟种子。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多分枝。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21片,椭圆形,长5~20mm,宽3~8mm。总状花序腋生;花3~7朵;有2枚线形小苞片;萼钟状,5齿裂,密被短柔毛;花冠蝶形,浅黄色。荚果纺锤形,膨胀,先端有喙,疏被短柔毛。种子多数,扁平,圆肾形。花期8~9月,果期9~10月。

[药材性状] 本品略呈肾形而稍扁,长2~2.5mm,宽1.5~2mm,厚约1mm。表面光滑,褐绿色或灰褐色,边缘一侧微凹处具圆形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子叶2,淡黄色,胚根弯曲,长约1mm。无臭,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功能主治] 温补肝肾,固精,缩尿,明目。用于肾虚腰痛,遗精早泻,白浊带下,小便余沥,眩晕目昏。
 
肉 苁 蓉



[来源] 本品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 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 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寄生草本,高80~150cm,茎肉质肥厚扁平,不分支,宽5~10cm,厚2~5cm。叶肉质鳞片状,螺旋排列。黄色,无柄,基部叶三角卵形,上部叶渐窄长,三角状披针形,背部被白色短毛,边缘毛稍长,穗状花序粗大,顶生,每花下有大苞片1,与叶同形,小苞片2,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背部被白毛;花萼5裂,有缘毛;花冠管状钟形,黄色,上部有5裂片,裂片蓝紫色,雄蕊两对,花丝基部有毛,花药箭形,被长毛;子房长卵形,蒴果两裂,种子极多,细小。花期5~6月,果期6~7月。

[药材性状] 肉质茎呈扁圆柱形,稍弯曲。或切成短段。长10~30cm,直径3~6cm。表面灰棕色或褐色,密被肥厚的肉质鳞片,呈覆瓦状排列。质柔软肉性,断面棕黑色,有淡棕色点状维管束或裂隙。气微弱,味微甜。

[功能主治]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
 
淫 羊 藿


[来源] 本品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 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 箭叶淫羊藿 Epimedium sagittatum (Sieb、et zucc.) Maxim. 柔毛淫羊藿 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 巫山淫羊藿 Epimedium wushanense T、S、Ying 或朝鲜淫羊藿 Epimedium koreanum Nakai 的干燥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 淫羊藿 多年生草本,高30~40cm。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叶柄长3~4cm,小叶柄长1.5~4cm,小叶片卵圆形或近圆形,长2.5~3cm,宽2~6cm,基部深心形,中小叶片对称,两边小叶片不对称,表面无毛,有光泽,背面疏生直立短毛,主脉上尤为明显,边缘有锯齿。聚伞花序排成圆锥形,花序轴及花梗上有明显腺毛,花通常白色,内轮萼片卵状长圆形,外轮萼片卵形,花瓣的矩通常比萼片长二倍。果为蓇葖果,具有1~2枚褐色种子。花期6~7月,果期8月。
叶淫羊藿 叶一回三出,小叶卵状披针形,基部心形,两侧小叶的基部不对称,靠外一半较长,内侧一半较短,叶表面无毛,边缘有细刺毛。花较小,有短矩;花序劲直。
柔毛淫羊藿 叶一回三出,小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下面灰色,密被白色网状茸毛,叶脉两侧密生整齐排列的长毛。花瓣矩较内轮萼片短。
巫山淫羊藿 叶一回三出,小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为宽的3~5倍,叶背面倍柔毛或近无毛。花瓣矩较内轮萼片长。
朝鲜淫羊藿 二回三出复叶,小叶片卵形,基部心形,边缘锯齿先端成刺毛状,叶柄有关节,花较大,黄白色或乳白色,花序轴无毛或倍少数腺毛。

[药材性状] 淫羊藿 茎细圆柱形,长约20cm,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色,具光泽。茎生叶对生,二回三出复叶,小叶片卵圆形,长3~8cm,宽2~6cm;先端微尖,顶生小叶基部心形,两侧小叶较小,偏心形,外侧较大,呈耳状,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锯齿;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灰绿色,主脉7~9条,基部有稀疏细长毛,细脉两面突起,网脉明显;小叶柄长1~5cm。叶片近革质。无臭,味微苦。
箭叶淫羊藿 一回三出复叶,小叶长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12cm,宽2.5~5cm;先端渐尖,两侧小叶基部明显偏斜,外侧呈箭形。下表面疏被粗短伏毛或近无毛。叶片革质。
柔毛淫羊藿 叶下表面及叶柄密被绒毛状柔毛。
巫山淫羊藿 小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9~23cm,宽 1.8~4.5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边缘具刺,侧生小叶基部的裂片偏斜,内边裂片小,圆形,外边裂片大,三角形,渐尖。下表面被棉毛或秃净。
朝鲜淫羊藿 小叶较大,长4~10cm,宽 3.5~7cm;先端长尖。叶片较薄。

[功能主治] 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更年期高血压症。
 
补 骨 脂



[来源] 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的成熟果实。

[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60~150cm,全株有白色毛及黑褐色腺点。茎直立。叶互生,多为单叶,仅枝端的叶有时侧生1枚小叶;叶片阔卵形至三角状卵形,长4~9cm,宽3~6cm,先端钝或圆,基部圆或心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锯齿。花多数,密集成近头状的总状花序,腋生;花冠蝶形,淡紫色或白色。荚果近椭圆形,果皮黑色。花期7~8月,果期9~11月。

[药材性状] 果实扁肾形,长3~5mm,宽2~4mm,厚约1.5mm。表面黑色、黑褐色或灰褐色,具细微网状皱纹。质硬。气香,味辛、微苦。

[功能主治] 温肾助阳,纳气,止泻。用于阳痿遗精、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白癜风、斑秃。
 
续断






[来源] 为川续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 C.Y.Cheng et T.M.Ai 的 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主根长圆锥形,或数条并生;茎直立,具6~8棱,棱上有刺毛。叶对生,基生叶有长柄,叶片羽状分裂;叶片多为3裂,中裂片最大,边缘有粗锯齿,两边有短毛或刺毛。头状花序顶声或腋生。花冠白色或淡黄色,倒钟形。瘦果。

[药材性状] 呈长圆柱形,略扁,微弯曲,长5~15cm,直径0.5~2cm。外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全体有明显扭曲的纵皱及沟纹。质软,久置干燥后变硬,医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外缘呈褐色,内呈黑绿色或棕色,木部黄色呈放射状花纹。气微香,味苦、微甜而后涩。

[功能主治] 补肝肾,续筋骨,通血脉。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