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读书与临证------谈临床快速辨证施治的方法

古道瘦马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7/21
帖子
839
获得点赞
105
声望
28
年龄
68
一日诊治暇余有学生问曰:老师看病又快又准,我们都跟不上思考,处方已经出来,这里有什么秘诀和窍门?答曰:哪里有什么诀窍。不过是一巧法罢了。
你们在学校学的辨证施治方法是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病因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这些辨证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分步骤,走过程,一步步得出结论,故需要时间。如用脏腑辨证诊治一病,要讲究理法方药,面对一大堆症状首先要用理论分析归纳,找出病因病位病势病机,理出治则,选出合适方子,再确定有效之药。这个过程哪一个程序都不能少。这个方法行不行?正确的回答是可以的,这也是一般大夫和流行的方法,我早年用得也是这种方法,无可非议。但这个方法是不是最佳的呢?恐怕不能这样说。打个比喻,我们要上北京,是走路去呢,还是乘火车坐飞机呢?从达到目的角度来说都是正确的,走路去北京也无可非议。但是要讲究速度,显然飞机是最佳选择。看病也一样,有快有慢,这除了与经验多少有关外,还有一个方法问题。
我曾见过一老医,日诊百十人,三五分钟就一个病人处理完了。而我早年看病,因循四诊八纲,脏腑辨证,一个病人至少在十五分钟左右。日诊三四十人下来头昏脑胀,看到最后几个病人简直都有些草率,这是实话。难道说我的智商与老医有天壤之别?非也!对此种现象我曾想过好长一段时间不得其解。
后在读书中,读到一本书,这就是胡希恕老中医的《经方传真》,书中讲到辨方证时说:“方证是辨证的尖端”抓住方证进行施冶又快又准,并详举了大量的病例,至此才恍然大悟。临床上只要见到“呕而发热”现象就可以直接出方小柴胡汤,见到“发热而渴”就可立即想到白虎加人参汤,根本就不需要按部就班的走过程,详分析。这真是一个快捷的方法。也许有人问,你这个方法不可靠不科学,容易以偏概全,误诊误治。对于这一点我早年也曾想到过。但是胡老的了话打消了我的念头,后来的实践也证明了胡老的话是正确的。
辨方证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汤方辨证。“方证是辨证的尖端”,是说方证中就包含了六经、八纲脏腑辨证,它是辨证的具体实施。换句话也就是方证中包含了理法方药的内涵。这确实是一个妙法。直接反应,省去过程,一步到位,快速处方。现在再回头看老医日诊百十人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他就是掌握了这个方法,见证发药(严格说起来此证是指汤方的指征或曰症侯群)。“发热汗出、恶风脉缓桂枝汤主之”;“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等等,这个方法确实快,而且收效高。这个方法说起来简单,又好又快,但是要掌握好还是要有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什么基础和条件呢?(下文接着讲,待写)。
 
很喜欢老师写的文章,令人有茅塞顿开之感。
 
老师讲的就是抓主证。
 
我觉得临床多熟读一些名方,效方,对于常见病,直接“方证对应”即可,当然,其前提还是要有一定的基础,方可辨证精准。而学瘦师之文,每每收获甚多,也可见其临床功底之深厚,辨证用药水到渠成。
 


对呀,还是老师说到点子上了,瘦马老师是已累积了丰富的经验,你这个方法只能教那些已行医四五年的人,刚行医的还是得老老实实打好基础的,别以此偷懒。
 
不集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医门学子还要下死功夫,从基础学起,勿好高骛远。就如看戏一样,看的精彩,等自己唱时却无从开口!没练嗓之故。学医十年,方可悟透瘦马之言!
 
?(下文接着讲,待写)。
 
良师益友 期待下文
 
期待下文.
 
一语参透玄机,先生真是良师益友,望接着下文,先谢谢上了。
 
感觉有点难度,嘿嘿,可能是我现在还没立足临床吧。以后再临床的时候,有一定经验的时候慢慢的用这个方法过渡,实现转折,嘿嘿
 
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敬待后文中……
 
“方证辩证是辩证的尖端”,精辟!经方的精髓就是方证辩证。跟王老师学习就是长见识!谢谢!谢谢了!
 
感谢老师分享受益良多!听刘渡舟老师讲过有是证用是方,辩证关键是抓主证。
 
还请王老师多举例子,让我们这些初学者学习学习。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