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7/08
- 帖子
- 12067
- 获得点赞
- 59
- 声望
- 0
- 年龄
- 44
原文1 窦材治一人,额上时时汗出,乃肾气虚也。阳明热,则额上出汗,常人多有此症,未可即断为肾虚也。凡病虚实,无不对待,未可执一,不治则成痨瘵。先灸脐下百壮,服金液丹而愈。
窦材给一个人治病,这个人额头上总是汗津津的,窦先生认为这是肾气虚的表现。阳明经有热,额头上就会出汗,正常人也会有这样的症状,但是对于正常人就不能够断为肾虚。但凡这种病,不论虚实,都应该针对病因病机进行处理,不能够固执片面的认识,如果不及时的治疗,这个病也会变成比较难治的痨瘵类的慢性病。窦医生于是给患者用灸法,灸肚脐下百壮,让患者服用金液丹,患者因此痊愈。
原文2 一人夜多虚汗,亦肾气虚也,服全真丹、黄芪建中汤而愈。
一个病人,晚上会出很多的虚汗,这也是肾气虚的表现,于是让他服用了全真丹、黄芪建中汤,服用之后患者痊愈。
原文3 一人每日四五遍出汗,灸关元穴亦不止。乃房事后,饮冷伤脾气,复灸右命门,百壮而愈。
有一个人,每天都要出四五遍的大汗,也灸过关元穴,没有效果。这是因为患者房事之后,喝了一些冰冷的东西伤到了脾气,于是再让患者灸右侧的命门穴一百多壮,进而痊愈。
原文4 常东轩挺,晚苦阴汗,有教之用牡蛎粉扑之者,始虽少减,久之至溃腐,见其睾丸焉,岂非杀之以药乎?(《志雅堂杂抄》。) 按∶阴汗必由下部湿热而成,以牡蛎收涩之,故郁瘀而溃烂也。
常挺先生每天晚上都会出现身体下部出汗的症状,有的人让他使用牡蛎粉扑在身体上,最开始果然汗渐渐变少,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身体下部就开始溃烂腐臭。甚至能够看到睾丸,这个牡蛎粉简直就是杀人的毒药啊。按:阴汗是因为下部的湿热引起的,用牡蛎收涩了汗液,结果湿热郁在身体最终导致溃烂。
原文5 宋怀州知州李治,与一武臣同官,怪其年七十而轻健,面如渥丹,能饮食。叩其术,则服首乌丸也。乃传其方,后治得病,盛暑中半体无汗已半年。窃自忧之,造丸服至年余,汗遂浃体。其治血治风之功,大有补益。方用赤白何首乌各半斤,米泔浸三夜,竹刀刮去皮,切焙,石臼捣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空心温酒下五十丸。亦可末服。(《本草纲目》。)
宋朝的怀州知州名字叫做李治,他很奇怪和自己一同为官的一位武官,都七十多岁了,身体还是非常的轻健,脸上红扑扑的,吃东西也比较能吃。于是赶紧问这位武官能够如此的原因,结果求的一个服用首乌丸的方子。后来李治得了病,在盛夏的时候身体一半出汗一半不出汗。李治非常担忧,赶紧按照那位武官给的秘方做丸子服用,结果服用了一年多,结果身上的汗就能够出来了。这个丸药治血治风的功效非常明显。这个首乌丸组成是这样的,采用赤白何首乌各半斤,用米泔水泡三个晚上,用竹刀刮去首乌的皮,切片烘焙,用石臼捣成粉末,使用炼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空腹用温酒送服五十丸。当然直接服用粉末也是可以的。
原文6 滑伯仁治一人,暑月病身冷自汗,口干烦躁,坐卧欲于泥水中,脉浮而数,按之豁然空散。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此为阴甚格阳,得之饮食生冷,坐卧当风所致。以真武汤(附、术、苓、芍。)冷冻饮料,一进汗止,再进躁去,三饮而安。按∶江案暑门,滑治一人,汗出如雨,身热烦躁,医误用术、附,乃以黄连、人参白虎,三进愈之,宜参看。
滑伯仁给一个人治病,这个人夏天的时候身上发冷出汗,口干整个人很烦躁,特别想在泥水中坐着和躺着,脉象浮数,按下去是空散的。滑医生说,患者这个脉象,并没有阳气亢盛的时候会出现的那种气势,用力按下去也不会有一股力量鼓起来,六部都如此。这是阴盛格阳的表现,是因为患者吃了一些生冷的食品,起居的时候被风邪所袭。于是就给患者服用真武汤(附子、白术、茯苓、芍药),把熬好的汤药冷冻之后,让患者喝下去,喝第一次的时候,身上的汗就止了,第二次喝的时候,烦躁的症状就消失了,喝完第三次患者痊愈。编者按:滑伯仁也曾治疗过一个出汗的病症,这个病人汗如雨下,身上热而且人很烦躁,因为别的医生错误的给病人服用了白术、附子之类的药物导致的。结果滑伯仁给他服用人参白虎汤加黄连,也是服用了三次就痊愈了。这两个病历应该相互参看。
原文7 薛立斋治一妇,盗汗不止,遂致废寝,神思疲甚,口干引饮,作血虚有热,用当归补血汤代茶,炙芪一两,当归三钱。又以六黄汤加人参、五味子,二剂而愈。
薛立斋给一个妇人治病,这个妇人晚上出汗非常多,结果导致晚上不能睡觉,精神疲倦,口渴忍不住喝水,这是因为血虚有热导致的,应当用当归补血汤代茶饮用。方用炙黄芪一两,当归三钱。之后又用六黄汤加人参、五味子,服用两剂之后痊愈。
原文8 陈三农治一人感寒,用麻黄发汗,汗遂不止。用建中汤汗出愈多,痰喘有声。此伤寒损血,兼用药之过,阴虚而阳无所附,遂用川芎三分,白芍、生地各二钱,当归一钱,(雄按∶芎、归尚有可议。)元胡索、香附各三分,再服而愈。(四物是矣。加香附、元胡,是所不解。)
陈三农给一个人治疗外感伤寒,给他使用麻黄汤发汗,结果患者汗出不止。给患者服用建中汤,结果汗出的更多,而且咳喘有痰。这是伤寒损伤血络,再加上用药发汗太过,导致阴虚而阳无所依附,于是使用川芎三分,白芍、生地各两钱,当归一钱,延胡索、香附各三分,服用了两次之后就痊愈了。(方用四物汤加香附、延胡索,至于为什么加香附和延胡索,编者不是很能理解。)
原文9 一少年人汗出三年不愈,用棉子炒黑,入汤一滚服,四五日脚腿能立,后以归脾、补中等汤而安。
一个少年人三年来一直出汗很多(因为出汗出现了腿脚不能够站立的症状),给他服用炒黑的棉花种子,加入沸水中服用,服用四五天之后患者就能够站起来,之后服用归脾汤和补中益气汤结果痊愈。
原文10 杨乘六治朱氏子,年二十外,劳倦发热,上半身自汗如雨,三昼夜不止。一切敛汗方法无效。脉之,浮细沉洪,软弱无力,面白无神,舌胖而软且白滑,意此必肺气大虚,而腠理不固也。以黄芪汤加五味、附子各二钱,自子至卯,连进三剂,其汗如故。思之良久,乃用蜜炙黄芪二两,人参五钱,白术一两,蜜炙升麻、柴胡、陈皮各一钱。上半身有汗,下半身无汗,明是阳气不能内敛,( 按∶柴胡、升麻,究竟无谓。)归身、炙草、炒黑干姜各二钱,白芍、五味、附子各三钱,大枣五枚,一剂而敛。此症本以劳力,伤其脾肺,中脏之阳,陷而不升,卫外之阳,虚而不固,以致阴气不肯下降,乘虚外溢。故特用升麻以升提下陷之气,用黑姜以收固卫外之阳,使在外而为阴之卫,在内而为阳之内守。后用清金滋水等剂而愈。
杨乘六给朱家的儿子治病,这个年轻人二十多岁,因为劳动过度而发热,上半身汗出很多,整整三天三夜不能止住。几乎服用了所有的敛汗的药物,但是没有丝毫的效果。摸他的脉,脉象浮取细,沉取洪,整体软弱无力,面色发白无神,舌体庞大质软,而且苔白滑,这是肺气大虚腠理不固的表现。于是给他服用黄芪汤加五味子、附子各两钱,晚上十一点到早上七点连续服用三剂,结果还是出汗。杨医生思考了很久,于是用蜜炙黄芪二两、人参五钱,白术一两,蜜炙升麻、柴胡、陈皮各一钱。患者上半身有汗,下半身无汗,这是阳气不能内敛所致,于是在上面的几味药的基础上加当归身、炙甘草、炒黑的干姜各二钱,白芍、五味、附子各三钱,大枣五枚,结果患者服用了一剂汗就止住了。方中用升麻来升提下陷之气,用黑姜收敛巩固体表之阳,使得体表之阳能够收摄体表的津液,能够将阳气守于体内不使其外越。随后经过清金滋水的方子调理之后,患者终于痊愈。
窦材给一个人治病,这个人额头上总是汗津津的,窦先生认为这是肾气虚的表现。阳明经有热,额头上就会出汗,正常人也会有这样的症状,但是对于正常人就不能够断为肾虚。但凡这种病,不论虚实,都应该针对病因病机进行处理,不能够固执片面的认识,如果不及时的治疗,这个病也会变成比较难治的痨瘵类的慢性病。窦医生于是给患者用灸法,灸肚脐下百壮,让患者服用金液丹,患者因此痊愈。
原文2 一人夜多虚汗,亦肾气虚也,服全真丹、黄芪建中汤而愈。
一个病人,晚上会出很多的虚汗,这也是肾气虚的表现,于是让他服用了全真丹、黄芪建中汤,服用之后患者痊愈。
原文3 一人每日四五遍出汗,灸关元穴亦不止。乃房事后,饮冷伤脾气,复灸右命门,百壮而愈。
有一个人,每天都要出四五遍的大汗,也灸过关元穴,没有效果。这是因为患者房事之后,喝了一些冰冷的东西伤到了脾气,于是再让患者灸右侧的命门穴一百多壮,进而痊愈。
原文4 常东轩挺,晚苦阴汗,有教之用牡蛎粉扑之者,始虽少减,久之至溃腐,见其睾丸焉,岂非杀之以药乎?(《志雅堂杂抄》。) 按∶阴汗必由下部湿热而成,以牡蛎收涩之,故郁瘀而溃烂也。
常挺先生每天晚上都会出现身体下部出汗的症状,有的人让他使用牡蛎粉扑在身体上,最开始果然汗渐渐变少,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身体下部就开始溃烂腐臭。甚至能够看到睾丸,这个牡蛎粉简直就是杀人的毒药啊。按:阴汗是因为下部的湿热引起的,用牡蛎收涩了汗液,结果湿热郁在身体最终导致溃烂。
原文5 宋怀州知州李治,与一武臣同官,怪其年七十而轻健,面如渥丹,能饮食。叩其术,则服首乌丸也。乃传其方,后治得病,盛暑中半体无汗已半年。窃自忧之,造丸服至年余,汗遂浃体。其治血治风之功,大有补益。方用赤白何首乌各半斤,米泔浸三夜,竹刀刮去皮,切焙,石臼捣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空心温酒下五十丸。亦可末服。(《本草纲目》。)
宋朝的怀州知州名字叫做李治,他很奇怪和自己一同为官的一位武官,都七十多岁了,身体还是非常的轻健,脸上红扑扑的,吃东西也比较能吃。于是赶紧问这位武官能够如此的原因,结果求的一个服用首乌丸的方子。后来李治得了病,在盛夏的时候身体一半出汗一半不出汗。李治非常担忧,赶紧按照那位武官给的秘方做丸子服用,结果服用了一年多,结果身上的汗就能够出来了。这个丸药治血治风的功效非常明显。这个首乌丸组成是这样的,采用赤白何首乌各半斤,用米泔水泡三个晚上,用竹刀刮去首乌的皮,切片烘焙,用石臼捣成粉末,使用炼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空腹用温酒送服五十丸。当然直接服用粉末也是可以的。
原文6 滑伯仁治一人,暑月病身冷自汗,口干烦躁,坐卧欲于泥水中,脉浮而数,按之豁然空散。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此为阴甚格阳,得之饮食生冷,坐卧当风所致。以真武汤(附、术、苓、芍。)冷冻饮料,一进汗止,再进躁去,三饮而安。按∶江案暑门,滑治一人,汗出如雨,身热烦躁,医误用术、附,乃以黄连、人参白虎,三进愈之,宜参看。
滑伯仁给一个人治病,这个人夏天的时候身上发冷出汗,口干整个人很烦躁,特别想在泥水中坐着和躺着,脉象浮数,按下去是空散的。滑医生说,患者这个脉象,并没有阳气亢盛的时候会出现的那种气势,用力按下去也不会有一股力量鼓起来,六部都如此。这是阴盛格阳的表现,是因为患者吃了一些生冷的食品,起居的时候被风邪所袭。于是就给患者服用真武汤(附子、白术、茯苓、芍药),把熬好的汤药冷冻之后,让患者喝下去,喝第一次的时候,身上的汗就止了,第二次喝的时候,烦躁的症状就消失了,喝完第三次患者痊愈。编者按:滑伯仁也曾治疗过一个出汗的病症,这个病人汗如雨下,身上热而且人很烦躁,因为别的医生错误的给病人服用了白术、附子之类的药物导致的。结果滑伯仁给他服用人参白虎汤加黄连,也是服用了三次就痊愈了。这两个病历应该相互参看。
原文7 薛立斋治一妇,盗汗不止,遂致废寝,神思疲甚,口干引饮,作血虚有热,用当归补血汤代茶,炙芪一两,当归三钱。又以六黄汤加人参、五味子,二剂而愈。
薛立斋给一个妇人治病,这个妇人晚上出汗非常多,结果导致晚上不能睡觉,精神疲倦,口渴忍不住喝水,这是因为血虚有热导致的,应当用当归补血汤代茶饮用。方用炙黄芪一两,当归三钱。之后又用六黄汤加人参、五味子,服用两剂之后痊愈。
原文8 陈三农治一人感寒,用麻黄发汗,汗遂不止。用建中汤汗出愈多,痰喘有声。此伤寒损血,兼用药之过,阴虚而阳无所附,遂用川芎三分,白芍、生地各二钱,当归一钱,(雄按∶芎、归尚有可议。)元胡索、香附各三分,再服而愈。(四物是矣。加香附、元胡,是所不解。)
陈三农给一个人治疗外感伤寒,给他使用麻黄汤发汗,结果患者汗出不止。给患者服用建中汤,结果汗出的更多,而且咳喘有痰。这是伤寒损伤血络,再加上用药发汗太过,导致阴虚而阳无所依附,于是使用川芎三分,白芍、生地各两钱,当归一钱,延胡索、香附各三分,服用了两次之后就痊愈了。(方用四物汤加香附、延胡索,至于为什么加香附和延胡索,编者不是很能理解。)
原文9 一少年人汗出三年不愈,用棉子炒黑,入汤一滚服,四五日脚腿能立,后以归脾、补中等汤而安。
一个少年人三年来一直出汗很多(因为出汗出现了腿脚不能够站立的症状),给他服用炒黑的棉花种子,加入沸水中服用,服用四五天之后患者就能够站起来,之后服用归脾汤和补中益气汤结果痊愈。
原文10 杨乘六治朱氏子,年二十外,劳倦发热,上半身自汗如雨,三昼夜不止。一切敛汗方法无效。脉之,浮细沉洪,软弱无力,面白无神,舌胖而软且白滑,意此必肺气大虚,而腠理不固也。以黄芪汤加五味、附子各二钱,自子至卯,连进三剂,其汗如故。思之良久,乃用蜜炙黄芪二两,人参五钱,白术一两,蜜炙升麻、柴胡、陈皮各一钱。上半身有汗,下半身无汗,明是阳气不能内敛,( 按∶柴胡、升麻,究竟无谓。)归身、炙草、炒黑干姜各二钱,白芍、五味、附子各三钱,大枣五枚,一剂而敛。此症本以劳力,伤其脾肺,中脏之阳,陷而不升,卫外之阳,虚而不固,以致阴气不肯下降,乘虚外溢。故特用升麻以升提下陷之气,用黑姜以收固卫外之阳,使在外而为阴之卫,在内而为阳之内守。后用清金滋水等剂而愈。
杨乘六给朱家的儿子治病,这个年轻人二十多岁,因为劳动过度而发热,上半身汗出很多,整整三天三夜不能止住。几乎服用了所有的敛汗的药物,但是没有丝毫的效果。摸他的脉,脉象浮取细,沉取洪,整体软弱无力,面色发白无神,舌体庞大质软,而且苔白滑,这是肺气大虚腠理不固的表现。于是给他服用黄芪汤加五味子、附子各两钱,晚上十一点到早上七点连续服用三剂,结果还是出汗。杨医生思考了很久,于是用蜜炙黄芪二两、人参五钱,白术一两,蜜炙升麻、柴胡、陈皮各一钱。患者上半身有汗,下半身无汗,这是阳气不能内敛所致,于是在上面的几味药的基础上加当归身、炙甘草、炒黑的干姜各二钱,白芍、五味、附子各三钱,大枣五枚,结果患者服用了一剂汗就止住了。方中用升麻来升提下陷之气,用黑姜收敛巩固体表之阳,使得体表之阳能够收摄体表的津液,能够将阳气守于体内不使其外越。随后经过清金滋水的方子调理之后,患者终于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