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制银碗见证百年中医存废史
近代中国医学史的核心问题是中西医的比较与抉择。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西方医学的大规模传入,严重冲击了中医的发展,造成了国内中医、西医两种异质医学体系并存的局面。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药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从此中医药学陷入了存与废的争论之中。
中西医之间出现正面的论争,是民国建立以后的事情。民国元年(1912年)学制改新,北洋政府屏中医于学制之外,由此引发了中医界首次的抗争请愿活动。“废除中医”的主张受到整个中医界的反对,双方在“废存”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辩,论战的内容也渐渐从专业的医学范围扩大到学界、政界、乃至社会的各个层面。在文化运动中,更有人提出要“剿灭”中国文化,废除汉文,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这场论争充满了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对撞,成为关系整个国家民族发展的学科。
在这场贯穿百年的“中医存废”之争中,民国初期广东中药公会送给某参军的巨制银碗,成为了迄今为止发现不多的重要标志性物证。
自清乾隆以降,禁止海运,但在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闭关已久的国门。广州作为开埠最早的口岸之一,成为海外交易最活跃之地。当时的广东中药行会,中药的出口量是很大的,交给国民政府的税也很多,占到国民经济的很大一块。在广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民国十年(1922),废除中医论者得到当局的支持,废除中医活动愈演愈烈。广州卫生局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取缔中医药生产。在广东中药公会的多次抗争下,仍要求中药的使用和生产要去当地警察署备案,取得检验合格证后,公开秘方才可生产,这无异于把中医药逼上了绝路。广东中药公会联络医药界同仁,去省署和市政厅请愿,奔走呼号数月,均不能改变中医药面临被取缔的命运。幸遇国民政府一位参军(名字不详),认识到中药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中医被取缔了,中药也不存在了,我们的经济会受到很大损失。他急公好义,慷慨陈词,终于使当局改变了初衷,取缔了限令,给了中医药生机。为感谢参军的仗义行为,广东中药公会特制一大号银碗赠与参军,并在银碗上携刻了两百多个文字。内容如下:“原夫特種藥品久已信仰於萬民制煉各家多属相傳於屢代自衛生局設取締殊苛而中藥會成維持無效須貼檢驗之證复繳秘密之方規則固嚴罰金尤重條分煩擾業被摧殘迫得聯集同人赴省屬及市廳而請願要求數月苦取销與修正而無從將届實行問轉園於何處難收成命嘆乎籲以无门廼蒙參軍體念同行慨然擔任面陳當道達以輿情仗鼎立以打消愧微忱而莫報永深鰲戴欣榮藥圃蒙庥共荷鸿施謹上無詞紀念為之頌曰偉矣君子見義勇為挺身肩任藥業扶持下情上達吾儕永思用銘大德福蔭長垂中華民國十年十一月吉日&&&先生大鑒麗澤相孚廣東中藥公會鞠躬”。 这些文字记录了当时这一段重要的中医药历史。银碗见证了民国初年中医药在“中医存废”之争时艰难的发展历程和广东中药公会对此人深深的感激之情。受赠人名字被抹掉,又为我们留下了考据的空间。在中国医药史上,会让人深切感悟到它的特殊地位。也许有的记录文字有传说的色彩,而银碗则切切实实成了中国中医药发展史的物证,有着特殊的历史价值。
中医药学从远古时代发源,已有 5000多年的发展史。历经远古起源阶段、春秋战国经验积累阶段、秦汉体系形成阶段、隋唐全面发展阶段、宋金元发展的高峰与争鸣阶段以及明清医学、近代医学等七个阶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广州作为当时开放的前沿,如果限令实行,有示范全国的作用。几千年的中医文化将从此不复存在。呜呼,深想时不由惊出一身冷汗。而今发现的民国初期的巨制银碗,从上面携刻的两百多个文字中,为我们真实再现了中医中药发展史上生死存亡关头,广东中药公会勇于担当,发挥了社团的重要作用。
近代中医药抗争运动具有抵御列强对中国经济、文化侵略的深远意义。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在实质上都是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代言人。提倡中医药学显然不利于帝国主义国家的医药产品垄断国内市场。由于国产西药无法满足需要,只能大量依赖进口,增加贸易逆差,给中国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近代中国的中医药从业人员数十万,遍及全国各地。中药材和成药的销售额,每年数亿元,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若废,全国中医药从业人员包括中医师、药商、药工、药农便失去生计,政府也失去大笔利税收入。所以广东中药公会的抗争行动在参军的斡旋下取得成功,使中医药学能在近代中国得以生存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参军可谓功莫大焉。
从文物的角度来讲,银碗非常开门,纯银质,保存完好,碗底有款。银碗重740克左右,银碗之大已属罕见,银碗上刻有如此之多的文字则更为珍罕。所刻的两百多个文字,挺拔俊秀,苍劲有力,令人叹为观止。该品的记述丰富详实,内涵深远,让更多的人在观赏和研究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同时而获得助益。
中医药界兴起的旨在保存中医药学,反对废止中医的抗争运动,对纠正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错误倾向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近代中国医药界的盲目西化思潮起到了批判作用,有效地抵制了帝国主义的医药文化侵略。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中医药抗争运动从爆发时起,便己超出了医学学术的范围。从这一点来讲,近代中医抗争运动具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浑厚的文化根基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医药发展的热潮必然要求中医医疗、中医教育以及中医文化与之相适应并快速发展。中国中医药博物馆丰富的馆藏,将对祖国中医药的科技进步起到积极作用。对弘扬民族精神、保护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医药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们期望有更多的中医药历史遗物,能在博物馆里向世人讲述5000年中医药的浮沉历史。
近代中国医学史的核心问题是中西医的比较与抉择。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西方医学的大规模传入,严重冲击了中医的发展,造成了国内中医、西医两种异质医学体系并存的局面。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药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从此中医药学陷入了存与废的争论之中。
中西医之间出现正面的论争,是民国建立以后的事情。民国元年(1912年)学制改新,北洋政府屏中医于学制之外,由此引发了中医界首次的抗争请愿活动。“废除中医”的主张受到整个中医界的反对,双方在“废存”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辩,论战的内容也渐渐从专业的医学范围扩大到学界、政界、乃至社会的各个层面。在文化运动中,更有人提出要“剿灭”中国文化,废除汉文,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这场论争充满了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对撞,成为关系整个国家民族发展的学科。
在这场贯穿百年的“中医存废”之争中,民国初期广东中药公会送给某参军的巨制银碗,成为了迄今为止发现不多的重要标志性物证。
自清乾隆以降,禁止海运,但在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闭关已久的国门。广州作为开埠最早的口岸之一,成为海外交易最活跃之地。当时的广东中药行会,中药的出口量是很大的,交给国民政府的税也很多,占到国民经济的很大一块。在广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民国十年(1922),废除中医论者得到当局的支持,废除中医活动愈演愈烈。广州卫生局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取缔中医药生产。在广东中药公会的多次抗争下,仍要求中药的使用和生产要去当地警察署备案,取得检验合格证后,公开秘方才可生产,这无异于把中医药逼上了绝路。广东中药公会联络医药界同仁,去省署和市政厅请愿,奔走呼号数月,均不能改变中医药面临被取缔的命运。幸遇国民政府一位参军(名字不详),认识到中药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中医被取缔了,中药也不存在了,我们的经济会受到很大损失。他急公好义,慷慨陈词,终于使当局改变了初衷,取缔了限令,给了中医药生机。为感谢参军的仗义行为,广东中药公会特制一大号银碗赠与参军,并在银碗上携刻了两百多个文字。内容如下:“原夫特種藥品久已信仰於萬民制煉各家多属相傳於屢代自衛生局設取締殊苛而中藥會成維持無效須貼檢驗之證复繳秘密之方規則固嚴罰金尤重條分煩擾業被摧殘迫得聯集同人赴省屬及市廳而請願要求數月苦取销與修正而無從將届實行問轉園於何處難收成命嘆乎籲以无门廼蒙參軍體念同行慨然擔任面陳當道達以輿情仗鼎立以打消愧微忱而莫報永深鰲戴欣榮藥圃蒙庥共荷鸿施謹上無詞紀念為之頌曰偉矣君子見義勇為挺身肩任藥業扶持下情上達吾儕永思用銘大德福蔭長垂中華民國十年十一月吉日&&&先生大鑒麗澤相孚廣東中藥公會鞠躬”。 这些文字记录了当时这一段重要的中医药历史。银碗见证了民国初年中医药在“中医存废”之争时艰难的发展历程和广东中药公会对此人深深的感激之情。受赠人名字被抹掉,又为我们留下了考据的空间。在中国医药史上,会让人深切感悟到它的特殊地位。也许有的记录文字有传说的色彩,而银碗则切切实实成了中国中医药发展史的物证,有着特殊的历史价值。
中医药学从远古时代发源,已有 5000多年的发展史。历经远古起源阶段、春秋战国经验积累阶段、秦汉体系形成阶段、隋唐全面发展阶段、宋金元发展的高峰与争鸣阶段以及明清医学、近代医学等七个阶段,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广州作为当时开放的前沿,如果限令实行,有示范全国的作用。几千年的中医文化将从此不复存在。呜呼,深想时不由惊出一身冷汗。而今发现的民国初期的巨制银碗,从上面携刻的两百多个文字中,为我们真实再现了中医中药发展史上生死存亡关头,广东中药公会勇于担当,发挥了社团的重要作用。
近代中医药抗争运动具有抵御列强对中国经济、文化侵略的深远意义。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在实质上都是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代言人。提倡中医药学显然不利于帝国主义国家的医药产品垄断国内市场。由于国产西药无法满足需要,只能大量依赖进口,增加贸易逆差,给中国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近代中国的中医药从业人员数十万,遍及全国各地。中药材和成药的销售额,每年数亿元,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若废,全国中医药从业人员包括中医师、药商、药工、药农便失去生计,政府也失去大笔利税收入。所以广东中药公会的抗争行动在参军的斡旋下取得成功,使中医药学能在近代中国得以生存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参军可谓功莫大焉。
从文物的角度来讲,银碗非常开门,纯银质,保存完好,碗底有款。银碗重740克左右,银碗之大已属罕见,银碗上刻有如此之多的文字则更为珍罕。所刻的两百多个文字,挺拔俊秀,苍劲有力,令人叹为观止。该品的记述丰富详实,内涵深远,让更多的人在观赏和研究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同时而获得助益。
中医药界兴起的旨在保存中医药学,反对废止中医的抗争运动,对纠正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错误倾向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近代中国医药界的盲目西化思潮起到了批判作用,有效地抵制了帝国主义的医药文化侵略。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中医药抗争运动从爆发时起,便己超出了医学学术的范围。从这一点来讲,近代中医抗争运动具有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浑厚的文化根基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医药发展的热潮必然要求中医医疗、中医教育以及中医文化与之相适应并快速发展。中国中医药博物馆丰富的馆藏,将对祖国中医药的科技进步起到积极作用。对弘扬民族精神、保护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医药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们期望有更多的中医药历史遗物,能在博物馆里向世人讲述5000年中医药的浮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