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中医临证五十年心得录

却波渔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13
帖子
3436
获得点赞
13
声望
0
年龄
72
中医临证五十年心得录
【作 者】朱进忠 [同作者作品]
【出 版 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书 号】 7117076321
【出版日期】 2006 年7月 【开 本】 32开 【版 次】1-1
【内容简介】
朱进忠教授是全国第二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本书系统介绍了朱教授行医50余年来的临床经验,围绕300余种疾病,讨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和辩证论治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本书言简意明,详略得当,适合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者阅读。
 
转李士愗先生文-

读《中医临证五十年心得录》有感
朱进忠兄乃我大学同窗,长我两岁。近喜获其新著《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中医临证五十年心得录》。前者全部为临床案例,后者为临证五十年的理论与内科289个病种临床相结合的心得总结。两书相合,相得益彰。
朱兄幼承家教,1956年入大学前就已行医。入学后,并不活跃,朴实寡言,专致读书,同学们以朱老夫子戏称之。毕业后分配到山西省中医研究所(现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专注临床,博采众长,铸成了今日之中医名家。
中医之精髓,集中体现在辨证论治上,中医大夫治疗水平的优劣,亦取决于辨证论治水平之高下。两书之中所列500余案例和内科289个病种的临证心得,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的高水准,这在当今中医著作中实为罕见。更为可贵的是,各案均指出前医不效或误治之因,纯熟地运用中医理论分析原委,指出正确辨证论治之道理和着眼点。给人以颇多启迪,大有茅塞顿开之感。
耿某喘咳2月,曾用定喘汤、小青龙、射干麻黄汤未效。朱兄诊之,脉滑而寸盛尺弱,正与苏子降气之上盛下虚症合。于方中加麻黄,然用之亦不效。求教于恩师李翰卿先生。曰:本为痰浊壅盛,气逆作喘,当降气纳肾,反予麻黄升散,助其气逆故不效。原方去麻黄,两剂减,四剂解。可见,麻黄虽为治喘圣药,因寒邪束肺,肺气不宣而喘者宣,若肺气上逆而正虚致喘者,麻黄非但不能平喘,反助其气逆。
于某,冠心病,早搏,偶发心房纤颤3年。予活血化瘀,宽胸通阳等方亦未好转。除胸闷痛烦悸外并见头晕、口苦、纳差。脉弦滑结代,滑者痰也,结者郁也,代者气血衰也。因拟小柴胡和解枢机,人参大补元气,半夏、瓜蒌清化痰热。五剂诸症明显改善。某医以小柴胡不治冠心病为由,改用赤芍、丹参、归芎等,诸症又剧。再服原方50剂,诸症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小柴胡汤何得愈耶?答曰:证本痰郁气滞,位在肝胆,自当疏达化痰为是。
拜读朱兄大作时,本想摘几例佳案以飨读者,读毕方觉俱是佳案,钦佩之情油然而生。何以疗效卓著?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辨证论治,辨证之中尤重于脉。辨证论治之至高境界,当方无定方,法无定法,不能仅凭几个死套路以应万变。朱兄辨证论治不囿俗套,可谓守绳墨而废绳墨,出神入化,随心所欲不逾矩者也。所以能达此境界,缘于幼承家教,大学及研究班之深造,得恩师李翰卿之薪传,奠下了良好的根基;又因于熟读经典,博采众长,勤于实践,善于总结,终成名家。
中医生命在于临床,诚然,但不全面。中医的伟大,首先在于理论的优势,没有伟大的理论,何来伟大实践。时至今日,中医在许多领域仍有巨大优势,只有勤于耕耘,才能领悟其博大精深。朱兄乃吾之楷模。
(李士懋)
 
咳咳,个人来说,不太喜欢出版很多书的那种大家,似乎朱先生出了不少呵,所以咱一本也没买,没看
 
你怎么一本也没有买,可惜!其实朱老之书值得我们后辈一读。
 
朱书目前正在拜读中
 
没读过今天要买一本读读。
 
李士愗先生著书朴实无华,就李所论,朱进忠先生著作应该质量比较高.
 
朱进忠先生还是很不错的,我自己也买了一本,但是就是太活了,读了让人感觉好像学到的还是不够,因为感觉就是方无定方,法无定法,不知道哪些是可以学着用,哪些不能学着用。另外朱老非常重脉,只是朱老的脉让我觉得有点虚。个人的一点点看法
 
喜欢看别人的心得,更喜欢别人的学术观点,学术观点能让人耳目一新.
 
朱进忠老的书很好,尤其以《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是当代很难得一见高质量的书,推荐一读。
 


既然李老先生如是说,寻一本看看去
 
老中医的经验,当然要学一学了。
 
《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中医临证五十年心得录》两本书今天收到,粗略看了下,《经验与方法》比《心得录》更胜一筹
 
《方有大小》 中有个小案例很有意思,引述如下:

男,45岁,久患腹满感冒,诸医治疗数年不效,余亦处方20余次无功,思之正虚邪亦微,何能用大药,何不小药治之,处以苏叶1分、陈皮1分、甘草1分,3剂,竟得痊愈。
 


此案香苏散本为正治,但因脾胃久弱,故去香附之行气,而法东垣治药法,小方与之,渐磨渐化,终至收功。但若为东垣或立斋用药,外证如非太重,怕是多半会直接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小剂与之,实卫气,补脾胃,外邪自退。

一点看法,可能不对,还请指点。
 
朱老非常重脉,有时候凭脉立方,用药也在情理之中,需要好好学习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