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4/08
- 帖子
- 2286
- 获得点赞
- 28
- 声望
- 38
摘要:清朝的文学家、养生家、民间隐士曹庭栋(自号慈山居士),据载为浙江余姚人,出身豪门,性情淡泊,志趣高雅,幼年身体赢弱,患过童子痨。曾辑《宋百家诗存》等,被收入(《四库全书》,他对老年人养生有其独到见解,辑著《养生随笔》(又名《老老恒言》)时已75岁,此作问世后,数次再版,蜚声于世,并流传海外,是我国养生学
清朝的文学家、养生家、民间隐士曹庭栋(自号慈山居士),据载为浙江余姚人,出身豪门,性情淡泊,志趣高雅,幼年身体赢弱,患过童子痨。成年后多注意身体调养、锻炼,年寿90余岁乃终。曾辑《宋百家诗存》等,被收入(《四库全书》,他对老年人养生有其独到见解,辑著《养生随笔》(又名《老老恒言》)时已75岁,此作问世后,数次再版,蜚声于世,并流传海外,是我国养生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曹庭栋认为,人到老年,气血衰损,虽未见病,应知将病。因此,做事不可尽兴,兴尽则病来。“大凡快意处,即是受病处”。
对病者来说, 相信医生,曹氏以为,最了解病情者是病者自己。“凡病必先自己体察,因其所现之症,原其致病之由,自顶至踵,寒热疼痛如何?自朝至暮,起居饮食如何?病情已得,施治亦易。”“以方药治已病,不若以起居饮食调摄于未病。”曹氏一生坚持食疗,反对动辄寻医问药,曾说:“微病自可勿药有喜。”他认为粥能益人,老年尤益,根据老年脾胃衰弱的特点编制了《粥谱)),粥谱分类法采取《神农本草经》分上、中、下三品共一百味,介绍详备。
曹氏一生博览医籍,可贵之处他师古而不泥古,不尽信书本,不拘于传统,道教典籍《洞微经》曾说:“清早口含元气,不得嗽而吐之,当以津嗽口,细细咽之。”他另有见地说:“一夜呼吸,口有污浊,还是以清水漱口吐掉为好。”(《老老叵言》导引)他的认识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此篇表明他对气功养生颇有研究,书中指出:“导引之法甚多,如八段锦、五禽戏、婆罗门十二法、天竺按摩诀等类,可宣畅气血、舒筋展骸、有益无损。修炼家(道家修道炼丹者)有纳气通三关结胎成丹之说,乃属左道,毋惑。”
曹氏养生观是一 系统的养生观,他把人生哲学、道德修养运用到养生领域,所论涉及饮食、安寝、消闲、劳作、防病、处世等各个方面。他认为《内经》提出:“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天。”降者,降伏之降。阴不足而受阳制,立见枯竭矣。养静所以养阴,正为动时挥运之用。曹慈山提倡的静是为了动时之用,即静是手段,动是目的,而动又反对妄动,主张动静结合,创卧、立、坐功导引法。(《老老恒言》卷二中,其功能可宣畅气血,舒展筋骸,健身补益。其法如下:
清朝的文学家、养生家、民间隐士曹庭栋(自号慈山居士),据载为浙江余姚人,出身豪门,性情淡泊,志趣高雅,幼年身体赢弱,患过童子痨。成年后多注意身体调养、锻炼,年寿90余岁乃终。曾辑《宋百家诗存》等,被收入(《四库全书》,他对老年人养生有其独到见解,辑著《养生随笔》(又名《老老恒言》)时已75岁,此作问世后,数次再版,蜚声于世,并流传海外,是我国养生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曹庭栋认为,人到老年,气血衰损,虽未见病,应知将病。因此,做事不可尽兴,兴尽则病来。“大凡快意处,即是受病处”。
对病者来说, 相信医生,曹氏以为,最了解病情者是病者自己。“凡病必先自己体察,因其所现之症,原其致病之由,自顶至踵,寒热疼痛如何?自朝至暮,起居饮食如何?病情已得,施治亦易。”“以方药治已病,不若以起居饮食调摄于未病。”曹氏一生坚持食疗,反对动辄寻医问药,曾说:“微病自可勿药有喜。”他认为粥能益人,老年尤益,根据老年脾胃衰弱的特点编制了《粥谱)),粥谱分类法采取《神农本草经》分上、中、下三品共一百味,介绍详备。
曹氏一生博览医籍,可贵之处他师古而不泥古,不尽信书本,不拘于传统,道教典籍《洞微经》曾说:“清早口含元气,不得嗽而吐之,当以津嗽口,细细咽之。”他另有见地说:“一夜呼吸,口有污浊,还是以清水漱口吐掉为好。”(《老老叵言》导引)他的认识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此篇表明他对气功养生颇有研究,书中指出:“导引之法甚多,如八段锦、五禽戏、婆罗门十二法、天竺按摩诀等类,可宣畅气血、舒筋展骸、有益无损。修炼家(道家修道炼丹者)有纳气通三关结胎成丹之说,乃属左道,毋惑。”
曹氏养生观是一 系统的养生观,他把人生哲学、道德修养运用到养生领域,所论涉及饮食、安寝、消闲、劳作、防病、处世等各个方面。他认为《内经》提出:“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天。”降者,降伏之降。阴不足而受阳制,立见枯竭矣。养静所以养阴,正为动时挥运之用。曹慈山提倡的静是为了动时之用,即静是手段,动是目的,而动又反对妄动,主张动静结合,创卧、立、坐功导引法。(《老老恒言》卷二中,其功能可宣畅气血,舒展筋骸,健身补益。其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