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生的临床悟性分九层,看自己到了哪层?

ctcmy101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2/01/16
帖子
2456
获得点赞
22
声望
38
这篇转贴虽然谈的是西医学习,但学中医也一样道理。

第一层,经典规范。所谓经典,我的定义是世界顶级医院的工作流程。比如麻省,梅奥,霍普金斯,等等。每个专科领域,都会有顶级规范的制定者,比如产科领域的帕克兰。多年前,我终于认识到这一点。当时,我开始职业生涯已经将近六七年。现在回想起来,最初的我甚至都没有入门。看经典规范,不仅仅是看,还要看懂。这已经很不简单。
第二层,读懂指南。指南很时尚,很主流。要读懂却不容易。指南说白了就是参考意见,采不采纳要具体分析,个体化治疗。所谓询证医学,我提过,有多少证据后来被推翻,我们伤不起!那么怎样才能保持不败金身?指南和询证有多少可信?读懂了,您过了第二层。
第三层,病理生理。这里的病理生理其实想表达的包含各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生理,解剖,病理生理,药理,甚至生化、遗传等等。了解病理的前提自然是先了解生理。要看不少书,才能掌握基础原理。之所以突出病理生理,是因为治疗策略应基于病理生理的分析。药理也是,药代学、药动学等知识都可以和病理生理联系在一起,很好玩。可以到细胞水平,也可以再深入一些。我在基层,就临床应用而言,到细胞水平是至少的了。
第四层,鉴别诊断。所谓疑难病例讨论,可能就是鉴别诊断水平的差别吧?关于治疗,只要我们足够精确的诊断,加上病生、药理的个体化分析,应该不成问题。倒是鉴别诊断,挺有趣的,成了一道坎。严谨的鉴别诊断思路应该是无遗漏的,切忌拿着心目中"诊断"的依据去套患者。PBL训练是一种不错的方式,了解症状和体征的机理有助于我们的提高。还有,数据诊断,各类图表的解读等等。
第五层,融会贯通。到了这一步,忽然觉得看书到了新的境界。知道自己的不足,对,找到方向了。每看到一点信息,都可以将知识点与过去的知识进行融合,这是很奇妙的感觉。有点像武侠小说中所说的,打通任督二脉了!
第六层,临床思维。这时候,我们可以思考,高手是怎样炼成的?我与顶尖高手的差距在哪里?琢磨高手的美妙之处,沉沦于精益求精的快感。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总结,体会,再总结,再体会。享受思考的乐趣。
第七层,无中生有。说剑术有四层,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手中无剑、心中无剑。无中生有的美妙在于混沌之中喷涌而出的精华,无招胜有招。飞花摘叶,皆可救人。
第八层,天人合一。正如现代医学模式,大卫生。多看看博大精深的国学吧,不只是中医哦,中医只是国学的一部分。老子,孔子,孙子,墨子,易经,诸子百家,您说当年的祖宗们咋就这么神奇呢!!!
第九层,天外有天……
 
阿尼陀佛。不是说自己修炼到几层,就到几层的,
让临床的病人评说吧
 
个人认为
读几篇经典,那是浮躁
读几本中医书籍。那是仓库
临床看了很多个病。那是机械

想成为一个专业中医生。必须循序渐进。万丈高楼平地而起。就能成为一个成熟的临床医生
若想成为一个高层次的交流高手。马上读经典类书籍。就可手捧内经。口责前人。目无后人
 
个人认为
读几篇经典,那是浮躁
读几本中医书籍。那是仓库

学中医很艰难,尤其是在当今的大环境下,功利很难让人不浮躁。
感觉学中医像是在修行。
 
呵呵。你说的是事实。
若是一学中医就是高手。看几篇什么书。就能妙手回春。那不是人而是神,
 
一个真正成熟的临床中医生。没有二十年的磨炼是不可能的。
可真到一个很有作为的中医生时候。已是夕阳无限好了

现在职业年轻化。对年纪大的人多说拜拜
唯独中医年龄是无限的。老中医,老中医啊。那才是个宝
 
一个真正成熟的临床中医生。没有二十年的磨炼是不可能的。
可真到一个很有作为的中医生时候。已是夕阳无限

您差不多快成宝了吧?
 
呵呵。你说的是事实。
若是一学中医就是高手。看几篇什么书。就能妙手回春。那不是人而是神,

有这种人的,但是很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