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先生 声名远扬 杏叶会员 注册 2008/12/01 帖子 3157 获得点赞 214 声望 63 2014/01/03 #21 菩提医灯 说: 这正是“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啊。 六脉全伏而不出,值得深思。记得《易氏医案》中似乎也有一个六脉 点击展开... 先生善思 《易氏医按》一:产后吐水误为寒,三黄下肚脉回还 https://www.tcmbe.com/threads/358605 一从汗解,一因下愈,两案对比研读,却有妙趣
菩提医灯 说: 这正是“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啊。 六脉全伏而不出,值得深思。记得《易氏医案》中似乎也有一个六脉 点击展开... 先生善思 《易氏医按》一:产后吐水误为寒,三黄下肚脉回还 https://www.tcmbe.com/threads/358605 一从汗解,一因下愈,两案对比研读,却有妙趣
菩提医灯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4/05 帖子 1584 获得点赞 20 声望 0 2014/01/03 #22 三先生 说: 先生善思 点击展开... 临证尤须细研脉证。 孙思邈曰:脉者,医之大业也。 从脉证关系可以看出疾病的很多问题。 孔子云:多思无益,不如学也。 还是多学学古人治病之道。
三先生 声名远扬 杏叶会员 注册 2008/12/01 帖子 3157 获得点赞 214 声望 63 2014/01/03 #24 厚朴1 说: 请问补中益气加黄柏是啥道理 点击展开...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 黄柏入肾经,有顾护肾阴的作用
三先生 声名远扬 杏叶会员 注册 2008/12/01 帖子 3157 获得点赞 214 声望 63 2014/01/04 #25 一妇产后痢,误用克伐药,肛门痛如针刺,脉数无至数,产后得此脉甚危。用人参一钱、磨木香二分,参得香则能去滞气,而后人参成功以补肺中元气,元气固而不下陷,则肛门之痛自除;又有木香行滞散痛,故一服即痛减。后以前药加和中散三分服之,是夜即睡。后用人参二钱,黄芪二钱,升麻、柴胡、甘草各五分,陈皮、木香各三分,渐愈。 和中散 https://www.tcmbe.com/threads/165303 误用克伐是忽视了产后多虚的特点。人参一钱、磨木香二分一服即痛减,药证相应,桴鼓之效。和中散加人参、木香有理中汤之意。用补中益气之剂善后。皆从‘虚’字入手
一妇产后痢,误用克伐药,肛门痛如针刺,脉数无至数,产后得此脉甚危。用人参一钱、磨木香二分,参得香则能去滞气,而后人参成功以补肺中元气,元气固而不下陷,则肛门之痛自除;又有木香行滞散痛,故一服即痛减。后以前药加和中散三分服之,是夜即睡。后用人参二钱,黄芪二钱,升麻、柴胡、甘草各五分,陈皮、木香各三分,渐愈。 和中散 https://www.tcmbe.com/threads/165303 误用克伐是忽视了产后多虚的特点。人参一钱、磨木香二分一服即痛减,药证相应,桴鼓之效。和中散加人参、木香有理中汤之意。用补中益气之剂善后。皆从‘虚’字入手
三先生 声名远扬 杏叶会员 注册 2008/12/01 帖子 3157 获得点赞 214 声望 63 2014/01/04 #26 一妇患痢,所服皆清凉、解毒、克伐之剂,以致脾胃虚弱,血无所统,日下数碗,遇有所触,其下益甚。欲补血,恐脾愈虚寒;欲引归经,然血去殆尽。治以阳生阴长之义,治以补中益气汤,养中气而安。 读医案,如做学问。一在学,学习前辈是如何诊治、用方的;一在问,所谓学而不思则罔。 三例‘痢’案,皆用常法清热解毒不效,从虚治而愈者。 由此可发一问,周慎斋所遇皆为虚证?治‘痢’皆从虚治可乎?
一妇患痢,所服皆清凉、解毒、克伐之剂,以致脾胃虚弱,血无所统,日下数碗,遇有所触,其下益甚。欲补血,恐脾愈虚寒;欲引归经,然血去殆尽。治以阳生阴长之义,治以补中益气汤,养中气而安。 读医案,如做学问。一在学,学习前辈是如何诊治、用方的;一在问,所谓学而不思则罔。 三例‘痢’案,皆用常法清热解毒不效,从虚治而愈者。 由此可发一问,周慎斋所遇皆为虚证?治‘痢’皆从虚治可乎?
fubabazyg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8/06 帖子 2826 获得点赞 145 声望 48 2014/01/04 #27 厚朴1 说: 请问补中益气加黄柏是啥道理 点击展开... 知柏地黄丸中也是补药中加知母、黄柏,效果很好。补中益气加黄柏,的确很有深意。
fubabazyg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8/06 帖子 2826 获得点赞 145 声望 48 2014/01/04 #28 三先生 说: 一妇患痢,所服皆清凉、解毒、克伐之剂,以致脾胃虚弱,血无所统,日下数碗,遇有所触,其下益甚。欲补 点击展开... 慎斋一脉,对于虚损之病具有独到之处。后来胡慎柔的《慎柔五书》也是一本关于虚劳的作品。 “痢”,也有实证。 所谓,有是证用是药。
三先生 说: 一妇患痢,所服皆清凉、解毒、克伐之剂,以致脾胃虚弱,血无所统,日下数碗,遇有所触,其下益甚。欲补 点击展开... 慎斋一脉,对于虚损之病具有独到之处。后来胡慎柔的《慎柔五书》也是一本关于虚劳的作品。 “痢”,也有实证。 所谓,有是证用是药。
三先生 声名远扬 杏叶会员 注册 2008/12/01 帖子 3157 获得点赞 214 声望 63 2014/01/05 #29 一人体肥大,每日食鸡一只,善食,至下午呕吐清水,晚食肉一顿始安。诊之,寸脉大于尺脉者数倍,且沉涩。此阴盛隔阳,上焦火盛故能食;丹田虚寒故呕吐。用生半夏一钱豁痰,沉香磨三分、炒黑山栀五分,使邪火从小肠而出,人参一钱、干姜一钱、附子三分,水煎服。 此栀子干姜汤证之甚者
一人体肥大,每日食鸡一只,善食,至下午呕吐清水,晚食肉一顿始安。诊之,寸脉大于尺脉者数倍,且沉涩。此阴盛隔阳,上焦火盛故能食;丹田虚寒故呕吐。用生半夏一钱豁痰,沉香磨三分、炒黑山栀五分,使邪火从小肠而出,人参一钱、干姜一钱、附子三分,水煎服。 此栀子干姜汤证之甚者
三先生 声名远扬 杏叶会员 注册 2008/12/01 帖子 3157 获得点赞 214 声望 63 2014/01/05 #30 fubabazyg 说: 慎斋一脉,对于虚损之病具有独到之处。后来胡慎柔的《慎柔五书》也是一本关于虚劳的作品。 “痢”,也有 点击展开... 读古人书,学其长,而不可守其偏。
菩提医灯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4/05 帖子 1584 获得点赞 20 声望 0 2014/01/05 #31 三先生 说: 一人体肥大,每日食鸡一只,善食,至下午呕吐清水,晚食肉一顿始安。诊之,寸脉大于尺脉者数倍,且沉涩。 点击展开... 慎斋医案较为独特,多能开人心眼。当细细读之。
fubabazyg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8/06 帖子 2826 获得点赞 145 声望 48 2014/01/05 #32 三先生 说: 读古人书,学其长,而不可守其偏。 点击展开... 有道理。取长补短。
三先生 声名远扬 杏叶会员 注册 2008/12/01 帖子 3157 获得点赞 214 声望 63 2014/01/06 #33 一人头痛引背,早微热,午作寒,右关尺微弱,此血中气滞。用人参、肉桂、当归、香附、陈皮各五分,乌药一分,紫苏叶三分,煎服愈。 《医家秘奥》首句就说:凡脉左手血中之气,右手气中之血。 何意?
菩提医灯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4/05 帖子 1584 获得点赞 20 声望 0 2014/01/06 #34 三先生 说: 一人头痛引背,早微热,午作寒,右关尺微弱,此血中气滞。用人参、肉桂、当归、香附、陈皮各五分,乌药 点击展开... 《医家秘奥》的这一句有一定的深意。左手血中有气,右手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中有血,才是人体生长化藏之根本。从左右手脉位与脏腑气血的关系来看,左为心肝肾,多是血脏,但血无气则凝;右为肺脾命,多是气脏,但气无血则散。脉位法天地,天地法自然。 人体的血液循环仍旧是离不开气机的升降与循环,人体的生命亦是如此。 以上仅是个人愚见。
三先生 说: 一人头痛引背,早微热,午作寒,右关尺微弱,此血中气滞。用人参、肉桂、当归、香附、陈皮各五分,乌药 点击展开... 《医家秘奥》的这一句有一定的深意。左手血中有气,右手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中有血,才是人体生长化藏之根本。从左右手脉位与脏腑气血的关系来看,左为心肝肾,多是血脏,但血无气则凝;右为肺脾命,多是气脏,但气无血则散。脉位法天地,天地法自然。 人体的血液循环仍旧是离不开气机的升降与循环,人体的生命亦是如此。 以上仅是个人愚见。
三先生 声名远扬 杏叶会员 注册 2008/12/01 帖子 3157 获得点赞 214 声望 63 2014/01/07 #35 菩提医灯 说: 《医家秘奥》的这一句有一定的深意。左手血中有气,右手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中有血,才是人体生长化藏 点击展开... '头痛引背',若更兼发热、恶寒,脉浮有力者是邪在太阳 然,‘早微热’气行迟,‘午作寒’阳不足。‘右关尺微弱’脾肾阳气不足之象。 阳气不足则气血运行迟缓,清阳不升,经脉不能畅行,故头疼做。断为‘血中气滞’,‘人参、肉桂、当归’补不足;‘香附、陈皮、乌药’理气机;紫苏叶为佐使
菩提医灯 说: 《医家秘奥》的这一句有一定的深意。左手血中有气,右手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中有血,才是人体生长化藏 点击展开... '头痛引背',若更兼发热、恶寒,脉浮有力者是邪在太阳 然,‘早微热’气行迟,‘午作寒’阳不足。‘右关尺微弱’脾肾阳气不足之象。 阳气不足则气血运行迟缓,清阳不升,经脉不能畅行,故头疼做。断为‘血中气滞’,‘人参、肉桂、当归’补不足;‘香附、陈皮、乌药’理气机;紫苏叶为佐使
三先生 声名远扬 杏叶会员 注册 2008/12/01 帖子 3157 获得点赞 214 声望 63 2014/01/07 #36 一女人右半边头痛、发热、目痛、小便白浊、脐中水出、饮食减少,此脾阴不足也。用白术以苍术水炒二钱,人参七分酒炒,黄连、陈皮各五分,炙甘草三分,吴茱萸一分,姜水煎服愈。 此案何意?盼知道者详解
菩提医灯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4/05 帖子 1584 获得点赞 20 声望 0 2014/01/07 #38 三先生 说: '头痛引背',若更兼发热、恶寒,脉浮有力者是邪在太阳 然,‘早微热’气行迟,‘午作 点击展开... 分析的入理、透彻。
菩提医灯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4/05 帖子 1584 获得点赞 20 声望 0 2014/01/07 #39 水满满有鱼 说: 慎斋亦为一代宗师其治注重治中气善于斡旋中焦当属补土派名家调理虚损杂证高手 点击展开... 阁下对周慎斋一脉了解的比较多啊。很好。学习《慎斋遗书》,的确是能快速入门。
三先生 声名远扬 杏叶会员 注册 2008/12/01 帖子 3157 获得点赞 214 声望 63 2014/01/09 #40 一富翁满口痰珠,至舌尖则成大泡,来至绵绵不绝。察其脉症,知其大热在胃,大寒在肺。先用参附汤一剂保定肺气,少顷以辰砂六一散泻其胃火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