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学习伤寒论的目的和方法,欢迎各种不同意见

道、理、法、术、技,层层落实,才是临床之真。
空言大法,失于技精,则法非其法。
拘于技术,不察大道,方向若失,同样也术非其术。
道理,是以技术承载的。
技术,是要师承家传的。

只说道理,简单,个个都是“唯我独尊”。
具体到了技术层面,有或没有,个人自己说了不算,病家承认才算。
 
我觉得药是其次,关键是理法和方证。

我倒是觉得理法方证在书上都可以学到,恰恰是药在这些地方学不到,秘方秘法不是秘在药名,是秘在药的用法上。确实如今谷子老师说的,说道理谁都会说,用药又是一回事了。
 
我倒是觉得理法方证在书上都可以学到,恰恰是药在这些地方学不到,秘方秘法不是秘在药名,是秘在药的用法

虽然我伤寒不是很精通,用得也不多,虽然我教中药学5年,但我看伤寒的体会更多的是理法和方证.比如芍药甘草汤,就是小腿痉挛,是病后伤阴,脾虚肝强,用得就是个酸甘养阴.明白了这个道理,芍药甘草汤可以治脾虚肝强阴亏的其他病也可以啊,不是有人用来治痛经,腹痉挛,甚至于失眠吗.然后我们做针灸的会联系到承山,因为此穴连接肝脾经,所以治小腿痉挛也很有效啊.还有外感用汗法,伤寒里特别讲不能大汗,因为这样风气出了可是湿气还在,病必不除.还有什么酒客不能用桂枝汤等,很多的地方,都是在讲方法.不是吗?我们常常是在套着伤寒上描述此方的适应症去套用方剂,不是吗?我觉得去研究药的加减,是舍本求末了.
 
虽然我伤寒不是很精通,用得也不多,虽然我教中药学5年,但我看伤寒的体会更多的是理法和方证.比如芍药甘草汤

所言不错,经方只要理法对了,效果就有了。但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每个医家出于对药物的不同认识,临床加减应用差别很大,对疗效的影响也很大,高明在此处。我见过的一些名医,越是高手,越是对药物加减斤斤计较的厉害。方子虽然一样,但区区两三味药的差别,可能疗效完全不同。
所以我觉得理论最终会落实在处方药物上,药物的学习应用不比方证简单。
 
所言不错,经方只要理法对了,效果就有了。但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每个医家出于对药物的不同认识,临床加减

建议你去看<本草新编>,学药有好的本草书,学伤寒是学方证来的.
 
所言不错,经方只要理法对了,效果就有了。但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每个医家出于对药物的不同认识,临床加减

斤斤计较、铢锱必较,是临床医家求实际之真,是技术的落实。可以治病。

空论理法,大而化之,是医理家之泛论,是理论的思考,可以论理。但与技术操持有度的治病技术不同。
 
斤斤计较、铢锱必较,是临床医家求实际之真,是技术的落实。可以治病。

空论理法,大而化之,是医理家

理法正确,用药精准,手头掌握的已“证道”药物越多,治病水平越高。我这边一99高龄的先生,耳聪目明,每每处方总不超过9-10味药,量亦甚少,却总能直中靶点,声名斐然,不能不服。
 
liyunsong123; 说:
liyunsong123 发表于 2014-2-5 09:13
刘军大哥,可以知道你的QQ号码吗,我的Qq:1983715720,交个朋友吧

1035447265
 
文子医生; 说:
文子医生 发表于 2014-2-6 09:31
我觉得药是其次,关键是理法和方证。

我觉得方证有限,药证知才能活。其实单药亦方也,比如独参。
 
yinianchengmo; 说:
yinianchengmo 发表于 2014-2-6 10:27
认真学习啦,很有用

谢谢参与
 
今古子; 说:
今古子 发表于 2014-2-6 16:39
道、理、法、术、技,层层落实,才是临床之真。
空言大法,失于技精,则法非其法。
拘于技术,不察大道,

嗯,师承浩如烟海
 
小医大道; 说:
小医大道 发表于 2014-2-6 19:51
我倒是觉得理法方证在书上都可以学到,恰恰是药在这些地方学不到,秘方秘法不是秘在药名,是秘在药的用法

用药之法历代医案包括伤寒俱在
 
文子医生; 说:
文子医生 发表于 2014-2-7 10:17
虽然我伤寒不是很精通,用得也不多,虽然我教中药学5年,但我看伤寒的体会更多的是理法和方证.比如芍药甘草汤

我认为不是舍本求末。芍甘遇恶寒要加附子,为什么要加附子,而不是干姜。
 
小医大道; 说:
小医大道 发表于 2014-2-7 10:40
所言不错,经方只要理法对了,效果就有了。但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每个医家出于对药物的不同认识,临床加减

同意
 
文子医生; 说:
文子医生 发表于 2014-2-7 12:05
建议你去看,学药有好的本草书,学伤寒是学方证来的.

我觉得本草问答比较实在,如陈修园解本经,大多是牵强附会
 
今古子; 说:
今古子 发表于 2014-2-7 12:09
斤斤计较、铢锱必较,是临床医家求实际之真,是技术的落实。可以治病。

空论理法,大而化之,是医理家

同意
 
我认为不是舍本求末。芍甘遇恶寒要加附子,为什么要加附子,而不是干姜。

这对我不是问题,因为附子入肾和中下焦多些,干姜比较辛散,入上焦中焦多些。我想可能你伤寒读得很熟,单味药了解不多导致。而我,对单味药算了解,但是对方证欠缺所致。以我的经验,以药的理解来学方可以,但是药在方中不同的配伍会有不同的作用,所以你去追求药的变,会迷失自己。比如傅青主的方子,以我学和讲的中药知识看不懂,但是看了陈修园的本草就明白多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