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伤寒论197条如何辩寒热

老熊猫; 说:
老熊猫 发表于 2014-4-9 13:59
没关系,今大师不说也没关系。不论我是否有资格请与否,我也请了。

另外您说的王孟英的书,我家里好

我现在迷茫着呢。不过本条我可以说,我还真不困惑。
寒热,虚实,好像挺重要,但如果较真,我敢说,这都是些没用的。说白了,就是给邪出路。
本条的邪,仲景说不出汗,小便也利,你说邪在哪里?如果按吴鞠通的分法,邪还是在中焦。仲景说呕了咳了,说明什么,看痰饮咳嗽和上气咳嗽篇,可以看出邪还是在阳明,所以该降阳明。阻碍气机严重了,就阳气不能由内及外,自然会影响升降。这个也是仲景的深层意思。
看到这,如何治?王孟英的案,就是解答。
可以不客气得说,大众能理解的东西,往往是没营养的东西。专业技术和艺术方面,越小众越有可能是精华。如果你妥妥得理解了,你可以去临床试试,碰完壁,然后再审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反反复复,才能有小成。
如果想糊口,这行当还行吧,如果想明白中医的原理,生命的奥秘,我劝楼主,专业搞这个的都不一定搞明白,业余的搞,实在是没意义。
 
至于是不是吴茱萸汤,这个不能肯定。痰是阳明病的提纲,吴茱萸汤是虚寒生痰饮,痰生寒的是不适合的。
 
本帖最后由 老熊猫 于 2014-4-9 16:53 编辑

楼上还成,没绕弯子。
 
有空象楼主学习?楼主不是你自己吗?

不小心被您发现了。

当别人都不能学习,我可以向您学习。

至于我自己,我觉得还有点可以再发扬点的东西,起码我现在不随意粪土古今大师了。吹吹牛。
这两年貌似比前两年好点。因为发现自己确实很菜,没有半斤八两,肚子里没货,只好谦虚点。尽管有时对大师也很不谦虚。
 
我认为还是阳明中寒证,若是阳明热,水势反走膀胱,热灼肠津,必苦便秘。
 
是啊,小便利而无汗,是否伴有口渴呢?
 
本帖最后由 文子医生 于 2014-5-9 19:51 编辑

我觉得这句不是辨寒热,是辨病位。标点重新点一下:
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一云冬阳明)[197]
就是说:阳明病(胃家实),一般就会有大汗大渴等,但是这里说无汗,说明这个阳明病阳气有闭郁的现象,在二三日,出现了呕而咳,呕是胃气上逆,咳是肺气上逆,手足厥是阳气不能达四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肺气失宣。为什么”必苦头痛”呢?因为阳气不能到达四肢,自然也不能到头,头中清阳不升,所以头痛。所以“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这种情况,就是阳明病出现了合并太阳病的情况。结合后文说小便不利是津液回到胃中,必大便,这里小便利说明阳明病还是存在,太阳病也不在腑,是在经脉。
我想治疗要加上葛根汤了。
 
我觉得这句不是辨寒热,是辨病位。标点重新点一下:
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

因为阳气不能到达四肢,自然也不能到头,头中清阳不升,所以头痛。
―――――――――――――――――――――――――――――――――
四厥则阳气不达四末,必攻于上,即逆也,咳,头痛皆气盛于上,非清阳不升。
 
本帖最后由 文子医生 于 2014-5-9 20:07 编辑

――――――――

思路不同,我认为是正气不足,邪气则加。清阳不升,邪气充满,所以头痛。咳,呕的气逆也是因为正气不足,邪气就上逆。
 
文子医生; 说:
文子医生 发表于 2014-5-9 20:01
思路不同,我认为是正气不足,邪气则加。清阳不升,邪气充满,所以头痛。咳,呕的气逆也是因为正气不足

正邪本一物,常量则为正,过量则为邪
 
正邪本一物,常量则为正,过量则为邪

正邪非一物,同住一个屋,正虚邪就盛,正永远不会过量。所以正永远不会被称为邪。
 
文子医生; 说:
文子医生 发表于 2014-5-10 01:53
正邪非一物,同住一个屋,正虚邪就盛,正永远不会过量。所以正永远不会被称为邪。

人之正邪如自然界之水一样,有不及,正常,太过.少则为旱,多则为洪水.邪亦水,正亦水.变的只是量.
 
正邪非一物,同住一个屋,正虚邪就盛,正永远不会过量。所以正永远不会被称为邪。

赞同第十三刀老师的看法。
中医讲究的就是平衡,和谐,所谓“以平为期”。
所以,无论人体或阴阳气血都处于相对平衡的,过则害,过则偏,过则亢。
水流不腐,满则益。例如,少年到青年期。就会出现正常生理遗精现象,但过多的遗精就是病理现象了。
 
人之正邪如自然界之水一样,有不及,正常,太过.少则为旱,多则为洪水.邪亦水,正亦水.变的只是量.

你说正是水,邪也是水,那么不及的时候,是水少了还是水多了?
 
赞同第十三刀老师的看法。
中医讲究的就是平衡,和谐,所谓“以平为期”。
所以,无论人体或阴阳气血

我觉得里面的概念有些不清,精满了溢出来和频繁的遗精不是量的问题。
 
一边看贴学习,一边受打击
我也是非专业的,市面上也鲜见专业的有多高明
打击之后,还是会继续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专业的也一样乎?
 
人的阴阳气血仍是以平为期的,平就是恰当,而非多多益善。
“平人者不病也”,《素问。平人气象论》就是说不能有太过与不及,就是相对平衡,
“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素问 通评虚实论》
“阴平阳秘”更是重要的“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生气通天论》
 
人的阴阳气血仍是以平为期的,平就是恰当,而非多多益善。
“平人者不病也”,《素问。平人气象论》就是说

你说得很对!正常的以平为期的才是正能量,没有说正气太多了变成邪气的。
 
一边看贴学习,一边受打击
我也是非专业的,市面上也鲜见专业的有多高明
打击之后,还是会继续

没有人天生就是正确的。不断的学习探讨,才能不断的进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