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埃博拉中医能治愈否

“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
你说张仲景会怎么治?
大青龍對証。
 
此为疫疠,直中营血,传变急切,病而后药,噬齿莫及。当先防之,以麻黄,升麻,紫草,生地,黄连,甘草,甘松,煎汤熏洗,或有预防之用。一旦染病,亟宜发散,银翘散加羚角,犀角,丹参。
 
你把此病毒研透了,找几味中药能抑制此病毒,此病你就医好了。一个病毒变异不是那麽好医。如肿瘤,非典都如此。要经过实验室无数实验。所以说事物是发展的,疾病也一样。当医用前人药控制不了此病毒,最好去找其他药重组。闲聊
 
笔者浅见,此病似属瘟疫热毒,充斥内外,气血两燔之证,初起即应速投大剂清瘟败毒饮清热解毒,凉血泻火,再视其转归按温病营血证辨治。
 
這病與傷寒不同
傷寒的本質不同,傷寒探討的是六淫與人體本身正氣間的關係,不涉及傳染
而這種疫毒是有別於

高质量的回复,十分在理
 
此为疫疠,直中营血,传变急切,病而后药,噬齿莫及。当先防之,以麻黄,升麻,紫草,生地,黄连,甘草,甘

兄弟厉害,思路清清爽爽
 
笔者浅见,此病似属瘟疫热毒,充斥内外,气血两燔之证,初起即应速投大剂清瘟败毒饮清热解毒,凉血泻火,再

恩,老师说得很有道理
 
是不是中西医结合稳妥些?西药控制病情,中药徐而图之?
 
本帖最后由 guotong 于 2014-8-3 16:58 编辑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升麻鳖甲汤主之。我想大黄䗪虫丸、抵挡汤、血府逐淤汤也可治之?高热者,大剂白虎汤化裁,吐利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用经方,古剂量随证治之,当有奇效!
主药: 升麻30 雄黄15 水蛭 10 鳖甲10 当归 30白药30-60 生石膏 100-240 白茅根 100——200 党参60-100 对症用之

高热者或大剂鲜竹沥液或羚羊角粉抑或大剂生石膏、白茅根,此病之证类似流行性出血热,属中医阳毒范畴,当对症用药的同时,提早应用抵挡辈治其根本。

阳毒狂言面赤红。身斑烦躁数弦洪。黄连承气专能治。犀角升麻汤可攻。阳毒者。谓邪气深重。或失汗。或失下。或误服热药。遂变成阳毒。其脉弦洪促数。其症面目俱赤。发斑如锦纹。心下结闷烦躁咽痛。甚则狂言奔走。逾垣上屋。宜以升麻葛根汤、犀角地黄汤、大承气汤、黄连解毒汤详症治之。五日者可治。过六七日不可治矣

治阳毒伤寒诸方
夫伤寒一二日。或服汤药吐下之后。身重头痛。腰背烦闷。面赤斑斑如锦纹。狂言而走。或见鬼神。其脉浮大而数。咽喉痛。下脓血。此名阳毒。五日可疗。七日不可疗也。

治伤寒一日。便成阳毒。或服药发汗吐下之后。毒瓦斯不解。身重背强烦闷。狂言

。或走川升麻(一两)当归(半两锉微炒)黄芩(三分)犀角屑(半两)射干(一两)黄连(三分去须)地骨皮(三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阳毒伤寒。身体疼痛。头面如火。胸心烦热而渴。小便赤黄。不得睡卧。宜服麦

门冬麦门冬(一两去心焙)子芩(三分)葛根(一两锉)川升麻(半两)柴胡(一两去苗)玄参牙硝(一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阳毒伤寒。狂言乱走。面赤斑斑。咽喉干痛。心胸烦满。四肢拘急。小便赤黄

。宜服犀角屑(半两)射干(三分)柴胡(一两去苗)川大黄(三分锉碎微炒)川升麻(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芩(三分)川芒硝(一两)麦门冬(一两去心焙)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淡竹叶三七片。小麦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阳毒伤寒。壮热头痛。肢体烦重。口干心躁。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一两)知母柴胡(去苗)麻黄(去根节)甘草(炙微赤锉)黄芩赤芍药防风(去芦头)赤茯苓川升麻甘菊花(以上各半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葱白七寸。豆豉一百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阳毒伤寒未解。热结在内。恍惚如狂者。宜服大黄散方。
川大黄(一两半锉碎微炒)桂心(三分)甘草(一两炙微赤锉)川芒硝(二两)木通(一两锉)大腹皮(一两锉)桃仁(廿枚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通利为度。

治阳毒伤寒。头昏身重。咽喉唇干。腮赤。狂言欲走。心胸胀满。呕逆不下饮食

。面色柴胡(一两去苗)地骨皮木香麻黄(去根节)甘草(炙微赤锉)川升麻栝蒌根人参(去芦头)赤茯苓木通(锉)(以上各半两)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阳毒伤寒壮热。百节疼痛。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一两半去苗)川升麻(二两)黄芩(二两)赤芍药(一两)木香(大青)(一两)石膏浸去皮尖双仁麸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豉一百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阳毒伤寒。项背汗出。急强恶风者。宜服桂枝麻黄散方。
桂枝麻黄(去根节)甘草(炙微赤锉)赤芍药葛根(锉)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微黄)(以上各一两)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热服。衣覆取汗。如人行十里未有汗。再良久以葱豉粥投之。

治阳毒伤寒。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渴烦躁不解。脉洪大者。白虎汤主之。
知母(一两)石膏(二两捣碎)甘草(一两炙微赤锉)粳米(一合)上件药。细锉。以水二大盏。煮米熟为度。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三服。

治阳毒伤寒。四肢壮热。心膈烦躁。呕吐不止。宜服此方。
柴胡(去苗)黄芩人参(去芦头)甘草(炙微赤锉)麦门冬(去心焙)(以上各一两)半夏(半两汤洗七遍去滑)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竹叶二七片。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阳毒伤寒。五六日以上。但胸中烦热干呕。宜服栝蒌散方。
栝蒌柴胡(去苗)知母黄芩甘草(炙微赤锉)(以上各一两半)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阳毒伤寒。脉洪大。心中悸状。宜服甘草散方。
甘草(炙微赤锉)桂心茯神人参(去芦头)阿胶(捣碎炒令黄燥)麦门冬(去心)(以上各一两)生干地黄(二两)麻黄(二两去根节)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阳毒伤寒。气盛。昏昏如醉。热躁烦渴。口苦舌干。宜服黄芩散方。
黄芩(一两)川升麻(一两)赤芍药(半两)麦门冬(半两去心)石膏(二两)柴胡(一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赤锉)上件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阳毒伤寒。心躁烦闷。恍惚如狂。结热不散。宜服牛黄丸方。
牛黄(半两细研)龙脑(一分细研)天竺黄(半两细研)犀角屑羚羊角屑朱砂(细研水香(一钱上件药。捣罗为末。入前研了药。更研令匀。以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以温水嚼下十五丸。

治阳毒伤寒。烦热。大便不通方。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川芒硝(半两)上件药。捣筛。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二服。如人行五七里再服。当利下恶物。

治阳毒伤寒。毒瓦斯在脏。狂言妄语。欲走起者。宜服此方。
龙胆(一两去芦头)铁粉(二两)上件药。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磨刀水调下一钱。
上方就是古人给出的ICU治疗方案。愚识——抵挡汤辈可治其根本矣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升麻鳖甲汤主之。我想大黄䗪虫丸、抵挡汤、血府逐淤汤也可治

又一个高质量的回复,可惜现在不能编辑了,否则也贴一楼去,顶起!
 
转帖民间中医网泽灵老师的观点:

具體談中醫對付這類病有點困難,不但因為各人病況不同,而且因為大多沒機會插手。我相信原本只要用法得,中醫應該可以做到十全其九以上。但現實往往是中醫接手時,病人都是西醫放棄了的,奄奄一息或九死一生的情形。如果萬一有機會遇到到,應注意的是不能一律用所謂的清熱解毒思路,不必跟著細菌病毒之名而打轉,而應該用中醫辨證論治和救急原則(標急治標,本急治本),守住根本。若守住根本不壞,則邪氣自然無法長久,人體有很強的自癒自適應能力,只要基本功能不壞,不久免疫功能自然生起,驅除邪氣。


從伊波拉病毒的症狀看,以惡心、嘔吐、腹瀉、出血為最急,最應先治,吐瀉不止住,人命難保,其他清熱解毒什麼醫術都用不上。吐瀉同時來,中醫歸屬霍亂,是土之敗,吐、嘔是胃氣傷,瀉下為脾氣傷,總因肝膽氣逆行,所以治則上以實土疏木為大原則。理中湯、藿香正氣水、香砂養胃丸等,是對付這類問題的常用藥,常常也需要根據各人體質加減。這類病又多血毒或血熱,出血也是土氣敗。夏天無寒而土敗者,多緣濕阻和瘀血而導致血溢,雖有熱象,但又不可過用寒涼藥,顧忌脾胃氣故。可用赤芍、丹皮、浮萍、苡仁加在保脾胃的藥中,疏通營衛,有斑疹再加升麻,給血毒、血熱一個排出體表的通路。若肺有熱喘咳,則麻杏甘石湯看情況可用,對疫病,將部份麻黃患成紫蘇效果不錯,只是紫蘇不能煮,滾湯沖泡即可。吐血可以考慮用柏葉湯加減,便血可以考慮用黃土湯加減。基本上,守住身體的基本功能,運作正常,則防守得力,身體能夠抵抗病毒。
 
还有gin19762002 老师的观点:

關於此病我有不同看法
我認為不是歸屬在霍亂的範疇
應從另一角度出發,這類出血熱的疾病大多涉及血分
我認為應可從瘟疫一類探討
如:余師愚的 疫疹一得 一書中提到

论疫与伤寒似同而异
..有似太阳、阳明者,然太阳、阳明,头痛不至如破,而疫则头痛如劈,沉不能举。
..有似少阳呕者,有似太阴自利者。少阳而呕,胁必痛,耳必聋;疫症之呕,胁不痛,耳不聋,因内有伏毒,邪火干胃,毒瓦斯上冲,频频而作。太阴自利者,腹必满;疫症自利者,腹不满。

论疫疹之脉不宜表下
疫疹之脉,未有不数者。有浮大而数者,有沉细而数者,有不浮不沉而数者,有按之若隐若现者,此《灵枢》所谓阳毒伏匿之象也。诊其脉,即知其病之吉凶。浮大而数者,其毒发扬,一经表热,病自霍然;沉细而数者,其毒已深,大剂清解,犹易扑灭;至于若隐若现,或全伏者,其毒重矣,其症险矣。,医者不悟引邪入内,阳极似阴,而曰变成阴症,妄投参、桂,死如服毒,遍身青紫,鼻口流血。如未服热药者,即用大剂败毒饮,重加石膏,或可挽回。予因历救多人,故表而出之。

论疫疹因乎气运
乾隆戊子年,吾邑疫疹流行,一人得病,传染一家,轻者十生八、九,重者十存一、二,合境之内,大率如斯。初起之时,先恶寒而后发热,头痛如劈,腰如被杖,腹如搅肠,呕泄兼作,大小同病,万人一辙。有作三阳治者,有作两感治者,有作霍乱治者。迨至两日,恶候蜂起,种种危症,难以枚举。如此而死者,不可胜计。此天时之疠气,人竟无可避者也。.

所以這裏的吐泄可看成是病程的必然發展,也可能是身體的排病反應,並非吐泄必屬陰症或霍亂,由於陽極似陰看似陰症而用熱藥反促其死期,應由脈詳查,而脈轉沉伏者又易疹為陰症,所以中醫難難在診斷,而診斷之難難在斷陰陽
我認為初期診治此病還是應師法余師愚由清瘟敗毒飲化裁治之(應想辦法由其他藥物重用以取代犀角)
 
中医是万能的,过去中医把任何病都能轻松治好,尤其是肺结核~~
 
本帖最后由 guotong 于 2014-8-3 16:41 编辑

赞赏,此病在1800年前的医圣张仲景书中已有证治记录,正如毛主席说的那样——如果将来中国会对世界有所贡献的话,首先就是中医。无论是非典、甲流抑或埃布拉病毒,用中医的方法是完全能够轻松克服的!
 
可从三方面考虑:一,从中医角度想,可参考民国及近代治疗鼠疫(此病确实很像疫症)方法一以贯之,或可有效。二,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从当地生长的植物当中选出一些有此功效的药物,用以治疗或许能收到意外疗效。这样总比坐以待毙要好些!三,从西医角度来看,瘟疫流行总有一些人会产生抗体,能否从此思路研究出疫苗,可是大功一件。至于如何预防,在此就不赘言了。
 
自由射手; 说:
自由射手 发表于 2014-8-1 09:00
真正的传统中医入门,还是需要把微生物的概念从脑子里洗掉。打个比方,古代木匠师傅是没有铁钉的

赞同,确实是这样,想学到传统的中医,必须要主动给自己,把学到的西医知识洗掉,不然,只能跟在西医的屁股后面,连中医的门,都进不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