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学习伤寒论的目的和方法,欢迎各种不同意见

今古子; 说:
今古子 发表于 2014-2-9 16:23
以医经家的理论来解释药性和方用,无不可,然终归是理论的角度。本草家说药与经方家说方,立足点自有不同。

方有变化,据什么而变呢?桂枝加桂,总有加桂的依据,这个依据是本草家的药。
 
小医大道; 说:
小医大道 发表于 2014-2-9 16:02
药物怎么讲理不重要,最直接的是知道它会让人体产生什么反应,还是本经靠谱。桂枝有桂枝甘草汤,桂枝汤,桂

就这几种基础用法太有限了
 
sbnui2881; 说:
sbnui2881 发表于 2014-2-9 20:40
个人认为,伤寒历经数千年而为医家必学之书,并不是他所论病种、方剂。而是所论病案、病机、理方、丝丝相扣

所见略同
 
文子医生; 说:
文子医生 发表于 2014-2-9 22:02
不好意思,你说的是吗?

神农本草经
 
谢谢版主推荐,刚粗粗翻了一味白芍,做了个简单比较,如下。

本草新编里芍药解:,味苦、酸

我感觉我们在学校里学的中药知识是从神农伤寒下来的,但是以这些中药知识去理解傅青主的方子就理解不了,但是看了本草新编似乎有点明白。
 
学问之道在有据,非唯感觉。
文献有征,言出可信。
 
陈治恒:经方运用刍议 https://www.tcmbe.com/threads/209343#lastpost 和一楼观点不谋而合,说得更全面清楚为什么没早看到呢 其二,方证须相应,要在握病机。


方是针对证而设,故不同的证要用不同的方,所谓“有是证、用是方”,即指此而言。又同一个证,只要出现的或然证不同,所用之方亦须加减。为此,仲景论中有“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的提示。可见只有“方证相应”才能切中病情,故前贤称仲景之方为“对证真方”。可见方证相应是运用仲景方的一条基本原则,在临床上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为了说明方证的内在联系,有的人将之归纳为:“凭证立法,以法系方”;或“法本证立,方从法出”。其实证是表象,它的后面隐藏着病机,病机包含因、位、性、势四个要素,这才是证的实质。所谓“凭证立法(或法本证立)”,实际上是据病机立法;“以法系方(或方从法出)”,实际上是在据病机立法的基础上进行选药制方。这正是仲景能够做到方证相应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太阳中风的病机是:风邪外袭、卫强营弱。治法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所用之方为桂枝汤,该方无论是从药物的选择、用量、配合关系及其煎服方法等,可以说无一不是与之相应的。

由于仲景在著论时是明写方证,暗寓病机、立法、制方之理于其中,只要能抓住这一内在联系,临证时对仲景之方既能运用自如,又可触类旁通。
 
此方之用,贵在药味用量的比例上,因其方中厚朴、生姜、半夏用得太轻,人参用得反重,并增入了壅滞之白术,如此本末倒置,岂能获效?要想掌握经方之用,仲景制方之理,不可不究。 不是深明药性,何以知此

但应注意:(1)本方是为脾气受伤、运转失常所引起
的腹胀满证而设,并不能通治其它腹胀满证。就以《伤寒论》来说,全书涉及到腹满辨治的原文便有26条之多,其中寒热虚实之证俱有,病机非常复杂,治法亦因之而异,千万不能混淆。(2)脾虚气滞之胀满,亦应辨明“虚”与“滞”的主从。以虚为主者,多微满而不胀,自应以补虚为主,佐以理气;以滞为主者,多满而且胀,又当以消为主,佐以补虚。本方厚朴、生姜、半夏用量较大,人参、甘草用量较小,显然是以消为主,以补为辅。明乎此,则可得心应手地扩大本方的应用范围。
https://www.tcmbe.com/threads/209337
 
黄帝、皇帝
岐伯、歧伯

有皇帝内经,有皇后月经不?
常见的笔误。
 
今古子; 说:
今古子 发表于 2014-2-17 10:17
黄帝、皇帝
岐伯、歧伯

批评的是。想来想去还是不去研究药理,记住药证就行了。药理太牵强,本草家的事。
 
理法俱在方药中,无理法何淡方药,为什么去芍药,胸满阴弥也,当温补,此理法也。

今天倒是有了点想法。
理法在方药之中,这个我想肯定是的,但是否俱在,这个难说。
无理法何谈方药,这个自然对极。
由此,我想到,由方药而学伤寒,犹如学计算机编程,不从学计算机语言开始,而从别人编的程序着手学习,自然是事倍功半。因此,找出理法,应该是学习的好方法。
问题之一,如何找?哪些是?如何归类?如何对理法作出说明?
问题之二,理法能找全么?如果不全,结果就如计算机语言少学了几条命令,那可真是要了亲命。
还有所找出的理法的层次高低,还有辩证哲学的水平,这会把人绕进迷宫。不说了不说了,一说就会收不住。
 
天阔海蓝; 说:
天阔海蓝 发表于 2014-2-26 23:14
今天倒是有了点想法。
理法在方药之中,这个我想肯定是的,但是否俱在,这个难说。
无理法何谈方药,这

说的是,张仲景只说程序,未出语言,先学程序,语言靠各人造化。沒有标准答案
 
我所学到的语言就是汗出脉缓用桂枝,调和营卫用桂枝,漏汗小便难加附子。这种以证统方,以机统方的方法就是语言,适于后世所有方。
 
我所学到的语言就是汗出脉缓用桂枝,调和营卫用桂枝,漏汗小便难加附子。这种以证统方,以机统方的方法就是

个人于中医之道,见识所限,依然难解,然大道归一。而一之化色,五彩缤纷, 何止32位,无穷无尽。纵其无尽,终归之3色之化。
阴阳五行之论,尽在其中。
黑客之道而已,不是语言。
 
伤寒论所用之方是在当时很流传的,而人们在运用中出现偏差,而张仲景就是根据这些偏差在本书中进行纠正所形成的自己的覌点和论断,以此来启示后人在运用方剂如何把握好临床带来的问题。同时在方剂运用上形成了以脾胃为中心的三阳三阴证辩证理念。这是一个最伟大的创举,树立脾胃的中心地位,高举扶阳理论大旗,坚持阳气主导一切的思维意思。这在当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给今天也指明前进的方向。
 
学习伤寒论在与感悟其中的内涵和实质,从中领会它与现在医学的必然联系。我感觉他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把主要基调放在提高机体免疫力上,而这个免疫力就是脾胃功能。同时阐述了阳气贯通理论在代谢谢学说中的应用。故不能简单地探求每一个方子的简单应用。必须站在现代科学高度这一领域觉视其令人为之一振的冉冉升起的光环。那就是养生学说和代谢谢学说的在伤寒论里的连锁升腾的催化剂反应和星际裂变大爆炸。一个跨时代的研究新课题必将在未来展示出来
 
伤寒论是基本功
登堂入室第一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