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各位老师谁能出几个问题点拨一下,最好我不会,我好知道该学什么东西。

既然说到临床,为什么不就个具体的问题来跟楼主讨论一下呢,扯上赵括,再扯上马谡也罢,又何尝不是在辩呢

没用的讨论而已。类似的话我已经在别的帖子里说了。基础的东西很重要,也很有必要讨论,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楼主的问题在于,绝对化,固定化,僵化。这没用,临床上,即使是最简单的感冒咳嗽都是花样百出,需要你思维灵活,把握细节,才能次次都能解除病痛。就更别说疑难病的真相假象同在,治疗时假象呈现,医家不知所措了。
我认为如果你要研究讨论,那就把中医的医理和机体生理的内涵搞清楚,把药物或者经络对肌体的直接作用搞清楚。这才是路。别弄得中医和现代医学都不认同。
比如所谓的气滞的生理基础是胃蠕动受阻,排空延长,幽门肿胀,压迫胆总管在十二指肠的出口,胆汁受阻,肝压增大,门脉逆流,肠系膜静脉受阻而形成血瘀。这才是方向,当然这不是终点。
 
丹参一味,本经言主心腹结气为第一句,色外紫内黄,散的是水和火的结以成土气,啥意思?只要搞明白,你的见识和能力肯定不同,无论是谁,这才是进阶之梯。
 
没用的讨论而已。类似的话我已经在别的帖子里说了。基础的东西很重要,也很有必要讨论,并形成一个完整的

那就把中医的医理和机体生理的内涵搞清楚,把药物或者经络对肌体的直接作用搞清楚。这才是路。别弄得中医和现代医学都不认同。

假设我这么做了,你问问本吧的人会不会骂我,说我不懂真正的中医,要不你去问问。
 
没用的讨论而已。类似的话我已经在别的帖子里说了。基础的东西很重要,也很有必要讨论,并形成一个完整的

有用没用,对你或许没用,对别人未必没用,自无用处获得有用信息,便是灼见。就像民国谁谁谁注那什么书,别人弃之不用的普及书之类,他都参考,或有一得,便采用,千虑一得嘛。
你认为没用,自然就是你的观点,争论也是无益。还有,你说的气滞,你是在讨论看到的现象,所谓分析原因,然中医理论重点是“神”,而不是“形”吧,当然按现代医学这么细分自有它的道理,现在不是越分越细向西医靠拢吗。
 
论坛就是谈论的地方,畅所欲言,不喜欢的大可不看,真理就像远处的靶心,我们有信心打中,却没有打中的能力。但是,我们讨论射击的技巧和关键总是有百利而无一害。我们在这个小水湾里只看到头顶的一片天是不行的,在水湾外面有太多的不同意见,我们只回避而不迎战,是不对的。只有通俗易懂的让更多的人理解中医,才是我们这代人奋斗的目标。所以,在此支持楼主。
 
很有意义的帖子,很好的中医擂台,顶楼主!
问: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治病以补火为先还是以补水为先?
 
本草经中 水还有3 6 9等,矿泉水的微量元素最多,为什么矿泉水不是排在前面呢。
 
高智商的楼主,详细论论三七啊。最近打算把老妈的降压药停了,改吃三七。正反都想听。
 
高智商的楼主,详细论论三七啊。最近打算把老妈的降压药停了,改吃三七。正反都想听。

血分泻火药,三黄泻心汤配伍桂枝茯苓丸,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石膏。胡希恕是这么用,降血压祛瘀。或做参考。
 
看热闹的多,冷嘲热讽的多,认真思考问题的同学太少,楼主,他们在嫉妒你的智商,继续你的论述,就是那个脾之大络的论题。
 
有用没用,对你或许没用,对别人未必没用,自无用处获得有用信息,便是灼见。就像民国谁谁谁注那什么书,

41和42楼里,我说的已经够多了。境界这东西确实没办法,我不知道楼主还有各位短板在哪里,长篇大论吧,恐怕更没法让各位理解。有的东西只有境界类似的人说出来才能马上就心领神会。
举个例子,这是刚才的一个病人。80岁老太,左手和右脚局部水肿,右小腿胫骨前臁水肿,左腿肿明显弱于右腿。舌暗红无苔,水润。肿的手脚都疼,但可耐受。二甲医院诊断疑似类风湿关节炎,另一个诊断为骨质增生骨质疏松。
这样的患者如何治疗?只要能找到关键的几个点,就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个人适不适合从事这个行业了。楼主和各位可以试试。
 
恩,加上脉像,脉在6和9菽之重的位置最强。似滑似涩,略数。初大而久略减。
 
80岁老人,既然手脚水肿,估计面部也肿,只不过看不出来罢了。
 
没用的讨论而已。类似的话我已经在别的帖子里说了。基础的东西很重要,也很有必要讨论,并形成一个完整的

刘老师的肺腑之言!楼主应该好好地反省一下自己了。
 
谁也别再逞强。我敢说,一个3岁小孩出个题目你也蒙不对,信不信?我们只讨论有价值的东西,要提倡公开讨论。理解万岁。
 
血分泻火药,三黄泻心汤配伍桂枝茯苓丸,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石膏。胡希恕是这么用,降血压祛瘀。或做

主要不想吃那么多的数量,毕竟汤药麻烦。还是谢谢你
 
55条回复,哈哈,太搞笑了,这么挑衅的贴子竟然。LZ乃弄臣也,轻拨琴弦,阶下迂腐之众咬舌俯耳,啧啧不休,LZ静观其变,阶下面红耳赤确不知己已乱性。
 
55条回复,哈哈,太搞笑了,这么挑衅的贴子竟然。LZ乃弄臣也,轻拨琴弦,阶下迂腐之众咬舌俯耳,啧啧

嘻嘻,老师也来“咬舌俯耳”了?勿“啧啧不休”哦。
 
没用的讨论而已。类似的话我已经在别的帖子里说了。基础的东西很重要,也很有必要讨论,并形成一个完整的

绝对化,固定化,僵化。这没用,临床上,即使是最简单的感冒咳嗽都是花样百出,需要你思维灵活,把握细节,才能次次都能解除病痛。就更别说疑难病的真相假象同在,治疗时假象呈现,医家不知所措了。
我认为如果你要研究讨论,那就把中医的医理和机体生理的内涵搞清楚,把药物或者经络对肌体的直接作用搞清楚。这才是路。别弄得中医和现代医学都不认同。
比如所谓的气滞的生理基础是胃蠕动受阻,排空延长,幽门肿胀,压迫胆总管在十二指肠的出口,胆汁受阻,肝压增大,门脉逆流,肠系膜静脉受阻而形成血瘀。这才是方向,当然这不是终点。



刘老师认为我有绝对化,固定化,僵化,的问题。希望我能够思维灵活,能够把握细节,能辨清真假现象。

刘老师希望我能把中医的医理和机体生理的内涵高清楚,把药物对经络机体的直接作用搞清楚,很好的建议,我也在做这种努力,虽然很多人会说我这个不是纯中医,看来我也应该这样继续做下去。让中医和现代医学能够达成互相认同。

我一般不太敢在这里谈西医的名词,很多老师都非常反感,即使这样,我还是提了很多,还是受到了很多批评。看来我应该继续坚持适当的,使用西医名词,和中医名词,共同辨证。

非常感谢刘老师的建议。再次感谢。
 
后退
顶部